陳恪跪坐在左邊的矮桌邊,看看落座的司馬光等人先是微微一笑,然後緩緩說道:“為尊重本次辯論,也為尊重各位,在下今早專門焚香沐浴,不知幾位是否也是如此?”
陳恪話音落地,自有曾毅的聲音將這話喊出去。
於是眾人知道陳恪非常注重禮數,焚香沐浴是尊重對方的體現。
而聽到這句問話的五個人卻不知如何回答?
如回答自己也焚香沐浴則當眾說謊,認真起來,隻要安排一個人上台聞聞幾人身上是否有檀香味即可。
他們不敢賭,也沒想到陳恪會這麽說,畢竟都習慣於晚上洗澡,何況連夜準備的他們連洗澡的功夫都沒有。
昨天陳恪又給他們出了一道題,在講學中提到了《山海經》,這是他們的漏洞,急忙拾缺補遺連夜攻讀。
忙了大半夜的功夫,今早隻想多睡一會保證頭腦清醒,而焚香沐浴是件很浪費時間的事。
五個人都沒做這件事,在眾人的心裏丟了分,隨著陳恪輕笑一聲,下麵傳來一陣譏笑聲,而陳恪卻闔上雙眼等待對方提出問題。
這是辯論會的規則,陳恪是主辯方,隻有回答對方提出的疑問後方能提出自己的問題,而對方的每名辯論者可以提出五個問題。
於是年齡最大的何潘仁提出疑問,“陳助講可熟知大興律?”
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可陳恪卻沉吟一下方才回道:“粗略學過,應該不如何訟師的水平。”
兩人一問一答,台下傳來曾毅和曹汲的喊聲,曾毅代表陳恪,曹汲代表挑戰方。
隨著兩人的喊聲落地,眾人一時不明所以,這麽簡單的問題,陳恪不僅沉吟一下方才回答,還主動承認不如何潘仁?
聽到這個回答眾人不解,而何潘仁的臉上卻露出得意的笑容。
然後司馬光問道:“陳助講為何對太史公不敬?”
他倒是開門見山,上來就表達了不滿。
而陳恪卻淡淡地回道:“這是在下考證的結果,足下不滿,可用自己的考證來駁斥在下。”
這話回得天衣無縫,司馬光竟無言以對。
下一個提問者是柳乘風,冷冷問道:“陳助講利用講學之機妖言惑眾,可知罪?”
而陳恪還是以淡淡的語氣回道:“說我妖言惑眾,請用你的學識來明確。”
他的這個態度讓柳乘風無措,楊國斌和他的智囊團預測的情景竟沒出現。
他們在策劃中設想到陳恪聽到“妖言惑眾”這個罪名時一定會急於辯解,這時就可通過他的解釋來尋找漏洞。
這個設想很精明,話越多漏洞越多。
可陳恪卻沒接招,讓他以自己的學識來明確,可他如何明確?
於是柳乘風也不說話了,讓陳恪贏了這一問,將目光轉到智機和尚臉上。
這是一個相貌俊俏的青年和尚,盤坐在矮桌後麵閉著雙眼手裏撚動著念珠,這時睜開雙眼緩緩問道:“佛曰‘不可說’,為何?”
陳恪拱手回道:“請和尚釋義。”
智機和尚緩緩說道:“因為我們的層次太低,無法理解佛祖的意思,所以佛曰:‘不可說’。”
智機和尚給他釋義,也是變相地說他層次很低。
而陳恪卻淡淡地回道:“我與和尚的想法不同,佛說人人都有佛性,並開壇講法普渡眾生,又如何會認為我們的層次太低無法理解佛語呢?”
“所以佛祖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成佛之路有千萬種,我如說了我的成佛之路一定會影響到大家的修行之法,所以“不可說”。”
“這個解釋才符合佛祖的慈愛之心,不知和尚是否認同?”
他的這番話被曾毅大聲喊出去,頓時引發一片嗡嗡聲,佛教徒們交頭接耳,連劉太後都轉向李禎低聲問道:“對陳恪此番解釋皇上怎麽想?”
李禎轉身低語,“在兒臣心裏母後就是佛。”
他會說話,讓劉太後心花怒放,立刻肯定陳恪的解釋,而佛教徒的嗡嗡聲也逐漸消失了。
大家肯定陳恪的解釋,不僅是這個解釋更大眾化,還有重要的一點是智機和尚沒說話。
他不反駁大家就認為他也認同這個解釋,卻不知他心裏的苦,他怎麽回答?
陳恪說這個解釋才體現佛祖的慈愛之心,他如反駁就是說佛祖不慈愛。
智機和尚不反駁就輪到張潤道長了,這是一個濃眉大眼的青年道士,張嘴問道:道在何處?
“無處不在。”
陳恪這個回答讓張潤立刻追問:“具體體現?”
“辦法。”
這個回答讓張潤一怔,眾人聽曾毅的喊聲也發懵。
然後聽陳恪朗聲說道:“士之道在如何協助皇上、太後讓我大興王朝強國富民。”
“農之道在如何增產增收,使我大興王朝再無饑寒之人。”
“工之道在不斷創新產品,永遠處於領先的位置。”
“商之道不僅體現在物品的流通上,還要不斷投資開發新產品。”
“所以道就是辦法,而道士的道就是如何修煉才能讓肉體飛升的辦法。”
這個解釋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原來神秘的“道”就是辦法啊!
而張潤卻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反駁,陳恪的解釋太接地氣了,無法用高大尚的經典來予以反駁。
就在他急思辦法時,智機和尚突然問道:“以陳助講所言,佛道之爭豈不是辦法之爭?”
他給張潤解困,讓張潤輕舒一口氣。
而陳恪卻詫異地回道:“佛教追求的是拋去這身臭皮囊實現精神成佛,而道教追求的卻是長生不老肉體飛升,兩教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你們爭什麽?”
他對佛道兩教進行了定性,然後下結論:“所爭的不過是信徒的供奉而已,與佛經道藏有何關係?又與佛祖、道祖有何關係?”
陳恪的連續兩問讓智機和尚和張潤不知如何回答。
他倆心裏矛盾,第一個想法是“怎麽沒關係”?
可隨即又升起一個想法,“真有關係嗎?”
麵對這個矛盾他倆拿不準就不敢貿然出口,生怕被陳恪駁倒。
見他倆不再說話,陳恪轉臉看向何潘仁,聽他笑道:“陳助講果然牙尖嘴利,如想從事訟師這行,何某願助你一臂之力。”
何潘仁咄咄逼人,而陳恪淡淡地回道:“何訟師精通大興律,不知刑統法第三十三條是何內容?”
他開始反擊,應和剛才何潘仁所問,既精通大興律,應該知道刑統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內容。
他是這麽想的,大家也是這麽想的,可何潘仁卻答不上來。
他是訟師,也隻是熟悉自己經常使用的法條,刑統法共有一千多條,如何能夠記得?
他覺得記不住三十三條挺正常,卻見陳恪淡淡地一笑,內含譏諷之意,立刻怒道:“刑統法第五十四條是什麽?”
他要以牙還牙,卻聽陳恪張嘴就來,“雙方發生毆鬥,當以事發之因斷曲直,主動挑釁並出手者為錯方......”
陳恪背誦完畢,詢問何潘仁,“是這個內容嗎?”
而何潘仁哪知是不是,但他又不能否認,隻能繼續問道:“刑統法第二百零三條是何內容?”
他掉進了陳恪設置的陷阱,一心想要陳恪背不出來,聽他郎朗而言,將這條一字不差地背誦下來。
於是再問:“‘婚配法’第兩百五十一條是何內容?”
然後看見陳恪詫異地看著他,低聲回道:“‘婚配法’隻有一百九十條,沒有兩百五十一條。”
他的聲音不大,但曾毅的嗓門夠大,一嗓子喊出立刻引來哄堂大笑。
聽哄笑聲傳來何潘仁大怒,起身指著陳恪的鼻子吼道:“你這廝...”
吼出這一聲何潘仁猛然清醒過來,急忙閉嘴的他知道壞了,慌張地看向台下,隻聽一道鑼聲傳來,直秘閣學士蘇林怒喝一聲,“有辱斯文,趕下台去。”
何潘仁的膽夠大,在萬眾矚目中大罵陳恪“你這廝...”還是當著皇帝李禎和劉太後以及一眾官員的麵,這一舉動立刻讓他獲得一張紅牌。
陳恪話音落地,自有曾毅的聲音將這話喊出去。
於是眾人知道陳恪非常注重禮數,焚香沐浴是尊重對方的體現。
而聽到這句問話的五個人卻不知如何回答?
如回答自己也焚香沐浴則當眾說謊,認真起來,隻要安排一個人上台聞聞幾人身上是否有檀香味即可。
他們不敢賭,也沒想到陳恪會這麽說,畢竟都習慣於晚上洗澡,何況連夜準備的他們連洗澡的功夫都沒有。
昨天陳恪又給他們出了一道題,在講學中提到了《山海經》,這是他們的漏洞,急忙拾缺補遺連夜攻讀。
忙了大半夜的功夫,今早隻想多睡一會保證頭腦清醒,而焚香沐浴是件很浪費時間的事。
五個人都沒做這件事,在眾人的心裏丟了分,隨著陳恪輕笑一聲,下麵傳來一陣譏笑聲,而陳恪卻闔上雙眼等待對方提出問題。
這是辯論會的規則,陳恪是主辯方,隻有回答對方提出的疑問後方能提出自己的問題,而對方的每名辯論者可以提出五個問題。
於是年齡最大的何潘仁提出疑問,“陳助講可熟知大興律?”
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可陳恪卻沉吟一下方才回道:“粗略學過,應該不如何訟師的水平。”
兩人一問一答,台下傳來曾毅和曹汲的喊聲,曾毅代表陳恪,曹汲代表挑戰方。
隨著兩人的喊聲落地,眾人一時不明所以,這麽簡單的問題,陳恪不僅沉吟一下方才回答,還主動承認不如何潘仁?
聽到這個回答眾人不解,而何潘仁的臉上卻露出得意的笑容。
然後司馬光問道:“陳助講為何對太史公不敬?”
他倒是開門見山,上來就表達了不滿。
而陳恪卻淡淡地回道:“這是在下考證的結果,足下不滿,可用自己的考證來駁斥在下。”
這話回得天衣無縫,司馬光竟無言以對。
下一個提問者是柳乘風,冷冷問道:“陳助講利用講學之機妖言惑眾,可知罪?”
而陳恪還是以淡淡的語氣回道:“說我妖言惑眾,請用你的學識來明確。”
他的這個態度讓柳乘風無措,楊國斌和他的智囊團預測的情景竟沒出現。
他們在策劃中設想到陳恪聽到“妖言惑眾”這個罪名時一定會急於辯解,這時就可通過他的解釋來尋找漏洞。
這個設想很精明,話越多漏洞越多。
可陳恪卻沒接招,讓他以自己的學識來明確,可他如何明確?
於是柳乘風也不說話了,讓陳恪贏了這一問,將目光轉到智機和尚臉上。
這是一個相貌俊俏的青年和尚,盤坐在矮桌後麵閉著雙眼手裏撚動著念珠,這時睜開雙眼緩緩問道:“佛曰‘不可說’,為何?”
陳恪拱手回道:“請和尚釋義。”
智機和尚緩緩說道:“因為我們的層次太低,無法理解佛祖的意思,所以佛曰:‘不可說’。”
智機和尚給他釋義,也是變相地說他層次很低。
而陳恪卻淡淡地回道:“我與和尚的想法不同,佛說人人都有佛性,並開壇講法普渡眾生,又如何會認為我們的層次太低無法理解佛語呢?”
“所以佛祖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成佛之路有千萬種,我如說了我的成佛之路一定會影響到大家的修行之法,所以“不可說”。”
“這個解釋才符合佛祖的慈愛之心,不知和尚是否認同?”
他的這番話被曾毅大聲喊出去,頓時引發一片嗡嗡聲,佛教徒們交頭接耳,連劉太後都轉向李禎低聲問道:“對陳恪此番解釋皇上怎麽想?”
李禎轉身低語,“在兒臣心裏母後就是佛。”
他會說話,讓劉太後心花怒放,立刻肯定陳恪的解釋,而佛教徒的嗡嗡聲也逐漸消失了。
大家肯定陳恪的解釋,不僅是這個解釋更大眾化,還有重要的一點是智機和尚沒說話。
他不反駁大家就認為他也認同這個解釋,卻不知他心裏的苦,他怎麽回答?
陳恪說這個解釋才體現佛祖的慈愛之心,他如反駁就是說佛祖不慈愛。
智機和尚不反駁就輪到張潤道長了,這是一個濃眉大眼的青年道士,張嘴問道:道在何處?
“無處不在。”
陳恪這個回答讓張潤立刻追問:“具體體現?”
“辦法。”
這個回答讓張潤一怔,眾人聽曾毅的喊聲也發懵。
然後聽陳恪朗聲說道:“士之道在如何協助皇上、太後讓我大興王朝強國富民。”
“農之道在如何增產增收,使我大興王朝再無饑寒之人。”
“工之道在不斷創新產品,永遠處於領先的位置。”
“商之道不僅體現在物品的流通上,還要不斷投資開發新產品。”
“所以道就是辦法,而道士的道就是如何修煉才能讓肉體飛升的辦法。”
這個解釋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原來神秘的“道”就是辦法啊!
而張潤卻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反駁,陳恪的解釋太接地氣了,無法用高大尚的經典來予以反駁。
就在他急思辦法時,智機和尚突然問道:“以陳助講所言,佛道之爭豈不是辦法之爭?”
他給張潤解困,讓張潤輕舒一口氣。
而陳恪卻詫異地回道:“佛教追求的是拋去這身臭皮囊實現精神成佛,而道教追求的卻是長生不老肉體飛升,兩教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你們爭什麽?”
他對佛道兩教進行了定性,然後下結論:“所爭的不過是信徒的供奉而已,與佛經道藏有何關係?又與佛祖、道祖有何關係?”
陳恪的連續兩問讓智機和尚和張潤不知如何回答。
他倆心裏矛盾,第一個想法是“怎麽沒關係”?
可隨即又升起一個想法,“真有關係嗎?”
麵對這個矛盾他倆拿不準就不敢貿然出口,生怕被陳恪駁倒。
見他倆不再說話,陳恪轉臉看向何潘仁,聽他笑道:“陳助講果然牙尖嘴利,如想從事訟師這行,何某願助你一臂之力。”
何潘仁咄咄逼人,而陳恪淡淡地回道:“何訟師精通大興律,不知刑統法第三十三條是何內容?”
他開始反擊,應和剛才何潘仁所問,既精通大興律,應該知道刑統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內容。
他是這麽想的,大家也是這麽想的,可何潘仁卻答不上來。
他是訟師,也隻是熟悉自己經常使用的法條,刑統法共有一千多條,如何能夠記得?
他覺得記不住三十三條挺正常,卻見陳恪淡淡地一笑,內含譏諷之意,立刻怒道:“刑統法第五十四條是什麽?”
他要以牙還牙,卻聽陳恪張嘴就來,“雙方發生毆鬥,當以事發之因斷曲直,主動挑釁並出手者為錯方......”
陳恪背誦完畢,詢問何潘仁,“是這個內容嗎?”
而何潘仁哪知是不是,但他又不能否認,隻能繼續問道:“刑統法第二百零三條是何內容?”
他掉進了陳恪設置的陷阱,一心想要陳恪背不出來,聽他郎朗而言,將這條一字不差地背誦下來。
於是再問:“‘婚配法’第兩百五十一條是何內容?”
然後看見陳恪詫異地看著他,低聲回道:“‘婚配法’隻有一百九十條,沒有兩百五十一條。”
他的聲音不大,但曾毅的嗓門夠大,一嗓子喊出立刻引來哄堂大笑。
聽哄笑聲傳來何潘仁大怒,起身指著陳恪的鼻子吼道:“你這廝...”
吼出這一聲何潘仁猛然清醒過來,急忙閉嘴的他知道壞了,慌張地看向台下,隻聽一道鑼聲傳來,直秘閣學士蘇林怒喝一聲,“有辱斯文,趕下台去。”
何潘仁的膽夠大,在萬眾矚目中大罵陳恪“你這廝...”還是當著皇帝李禎和劉太後以及一眾官員的麵,這一舉動立刻讓他獲得一張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