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舍酒樓的夥計阻止林韻寧和書劍走上二樓,可難不倒兩個功夫高手,趁人來人往混亂之機,抬腳就邁上了二樓。
然後來到角落裏的這桌衝幾位儒生拱拱手,就安穩地混進了酒宴的隊伍。
這幾位儒生坐在角落這桌,都是比較內向不喜熱鬧之人,見林韻寧和書劍坐下也沒當回事。
內向之人都不喜歡交往,能認識同班同學就不錯了,而今晚來了兩百餘名同學,還分鶴翔書院、太學院和國子監,大家不在一起讀書,不認識也正常。
林韻寧知道這種現象,坦然坐在桌邊聽陳恪說話,然後鄒起眉頭發愁,“陳恪是真敢胡言亂語啊!”
“君子不言利。”這是儒家的重要思想,而陳恪卻大談特談利益,不僅讓曹汲搞拍賣會,還讓學生們勤工儉學。
聽他的言論林韻寧皺眉,卻見他往這邊看一眼,隨即露出笑容,收回目光掃視周圍一眼,朗聲說道:“我見有人皺起眉頭,可是想起‘君子不言利’了?”
這道聲音讓四周安靜下來,眾人看向他,聽他繼續說道:“夫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孟子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而後世有人將夫子、孟子所言發展到義和利不能相容的地步,要大家不言利,知道為什麽嗎?”
這是他講學的特色,提出問題讓大家思索,然後給出答案,“舉個例子吧,假設明年的會試有考生五千餘人。”
“在這次會試中你隻是五千分之一,而狀元、榜眼、探花各有一個,進士及第可能隻有兩百個,進士出身也可能隻有三百個,屆時將有四千五百餘名學子名落孫山。”
“麵對這種情況,你除了努力備考之外,最想出現的情況是什麽?”
這個問題眾人沒法回答。
林韻寧則皺著眉頭思索一番,抬眼看見那雙長眸,四目一對隨即分開,然後聽他笑道:“換做我,最想出現的情況是除了我之外,其他五千多名考生都是傻瓜。”
這個答案一出,整個二樓立刻出現落針可聞的景象,隨即傳來“轟”地一聲。
大家都不傻,聽他所言就是直指某些大儒在愚弄大家,於是紛紛議論起來。
而林韻寧則怒視陳恪,他不是胡言亂語,而是在找死。
連胡緩也覺得不妥,轉臉低聲說道:“謹言慎行。”
他也低聲回道:“朝廷確定辯經,但學生不知對手是誰,故拋出幾個讓對方以為可以獲勝的課題,以掌握辯經現場。”
這是他的謀劃,而胡緩還是心裏不安,低聲說道:“這個課題太敏感,未必能掌握好。”
他微微一笑,輕聲回道:“我們所學的是夫子、孟子等聖賢之言,不是那些腐儒的胡說八道。”
他一直緊緊把握這個原則,絕不會否定孔子、孟子所言,聽大家議論得差不多了,朗聲說道:“有人錯解夫子、孟子所言,這是沒明白聖人的苦心啊!”
聽他說話大家立刻停止議論,靜聽他朗聲說道:“人性本來謀利,所以夫子、孟子強調大義,用義來控製人性中的利益之心,這才是夫子、孟子的本意。”
“正因為明確了大義,利就出現了許多鍾,可以概括為正當得利、不當得利和傷天害理之利。”
“這是夫子、孟子的本義,如不明確大義,這個利如何區分好壞?”
“所以夫子、孟子所言,絕不是讓人不言利,而是讓人謀取正當的利,摒棄不當的利,絕對不能謀取傷天害理的利。”
“而按後世那些人的解釋,‘君子不言利’,那麽進入朝廷做官算不算利?朝廷給的俸祿算不算利?號召大家金榜題名萌妻蔭子算不算利?難道這些都不算利嗎?”
這個問題大家不用考慮,不僅算利,而且是大利。
於是他做出結論,“夫子、孟子所言被某些人帶著私心注解,以用來蒙蔽世人,可仔細研究,卻發現處處都是漏洞,但千餘年來為何沒人提出?”
這個問題大家就不知道了,靜等他的解釋。
他笑道:“死道友不死貧道也,信得人越多越好,貧道為何提醒大家?”
答案一出大家釋然,事實的確如此,大家都不得利某些人才能獲得最大的利。
想明白這點,心裏的不解和矛盾頓時豁然開朗。
他們愛聽陳恪講學,他的講學與眾不同,不僅有趣,還讓他們開拓了思路,許多不解之處迎刃而解。
他們敬重陳恪的才華,甘心稱他一聲“先生”。
但今晚卻是他的為人讓他們敬重,他沒有“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私心,勇敢地揭開“君子不言利”的謊言。
他們感謝他,正要起身道謝,卻聽他起身揚聲說道:“世上有真儒和假儒兩類,如胡師、身為帝師卻拋棄名利,甘心在太學院教書育人,這才是真儒。”
“再如高師、本是我大興王朝的文壇領軍人物,一篇文章價值千金,可他不取其利,卻在鶴翔書院一心培養有為少年,這才是真儒。”
“兩位老師不僅是真儒更是大儒,我們一起拜謝兩位老師的諄諄教導。”
說著話他走到胡緩和高適的對麵,劉複等直講、助講急忙走過來與他並列,其他學生們紛紛起身走過來排好隊,這桌的幾名儒生起身時還詫異地看了林韻寧和書劍一眼。
兩人隻能起身走過去排在隊列裏,聽他的聲音傳來:“謝胡師、高師教導。”
眾人跟著齊聲拜謝,躬身一禮。
卻見胡緩與高適起身接受這一禮,眼裏竟有淚花閃現。
他倆甘心教書育人,但此時才感受到此中的快樂,學生們的一聲感謝讓他倆覺得值了。
這是他的策略,有胡緩和高適在場,他就不會讓眾學生感謝他,引導大家感謝他倆,借機喊出“真儒”、“假儒”的口號以爭取主動。
他要麵對辯經的不利局麵,論對各類經典的深刻認識,他不懼怕辯經,縱然使出忽悠的辦法也能將對方忽悠瘸。
但他卻有一個死穴,那就是名聲。
他隻有十九歲,在名聲上無法與那些名家大儒相比,而這個世界非常看重名聲,人們都認為名家大儒說的話肯定是對的。
這就是孔子所言讓許多人疑惑卻沒人提出質疑的原因,因為那些注解的人都是名家大儒,人們雖然心存疑惑也覺得是自己理解有誤,而不去質疑解釋之人。
麵對這種局麵,他就要打破人們對名家大儒的盲目崇信。
他在這個世界孤軍奮戰,必須從瓦解對方的陣營開始,當他走進鶴翔書院後就具備了這個機會。
現在的他終於明白了,那股神秘力量將他送到秦關城,他如戰死,對方實驗失敗。
他如打贏了,則給自己積累了一定名望,曲昌侯來訪絕對不是偶然。
當時的他不知不覺,走進清涼山卻被那股神秘力量送了回來,目的就是讓他走進京城進入下一個戰場。
這個戰場比秦關城更凶險,唯一的辦法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悟透這一點他就不在乎了,使用策略讓自己站在最有利的位置上。
他用這場酒宴來為自己謀局,揭開“君子不言利”的謊言,先在這些師生心裏埋下不信任的種子,然後喊出“真儒”、“假儒”的口號嚇退某些名家大儒。
這些名家大儒有個最大的軟肋,他們珍惜名聲,聽到他的解釋一定心裏存疑,再聽“真儒”、“假儒”的口號,必然擔心自己背上“假儒”的黑鍋。
而他發出狂言讓自己露出狠勁,人就是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他否定“君子不言利”的注解,這就是不要命了。
營造出這個氛圍就會嚇阻一大批名家大儒與他辯經,而這些名家大儒的不露麵又會影響另一些人,縱然有人出麵,也在心理上做好謹慎應對的準備。
他布好這個局就可以結束酒宴了,送走胡緩和高適等人,又與曹汲、曾毅他們聊會天,回到自己的客房正要準備明天的課程,卻見房門推開,林韻寧站在門前冷冷說道:“你出來。”
借著燈光,他看看這張寒霜密布的鵝蛋臉,突然覺得有趣,不由笑道:“你進來。”
“你出來。”林韻寧絕不讓步。
“你進來。”他也沒想讓步。
兩人正在爭執“出來”、“進來”時,王韶跑過來詫異地看看林韻寧和書劍,好奇地問道:“兩位師兄可是想請先生單獨指點?小弟這就準備茶去。”
聽這話陳恪大笑起來,而林韻寧則跺下腳轉身就走,書劍重重地哼一聲跟著轉身而去。
然後來到角落裏的這桌衝幾位儒生拱拱手,就安穩地混進了酒宴的隊伍。
這幾位儒生坐在角落這桌,都是比較內向不喜熱鬧之人,見林韻寧和書劍坐下也沒當回事。
內向之人都不喜歡交往,能認識同班同學就不錯了,而今晚來了兩百餘名同學,還分鶴翔書院、太學院和國子監,大家不在一起讀書,不認識也正常。
林韻寧知道這種現象,坦然坐在桌邊聽陳恪說話,然後鄒起眉頭發愁,“陳恪是真敢胡言亂語啊!”
“君子不言利。”這是儒家的重要思想,而陳恪卻大談特談利益,不僅讓曹汲搞拍賣會,還讓學生們勤工儉學。
聽他的言論林韻寧皺眉,卻見他往這邊看一眼,隨即露出笑容,收回目光掃視周圍一眼,朗聲說道:“我見有人皺起眉頭,可是想起‘君子不言利’了?”
這道聲音讓四周安靜下來,眾人看向他,聽他繼續說道:“夫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孟子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而後世有人將夫子、孟子所言發展到義和利不能相容的地步,要大家不言利,知道為什麽嗎?”
這是他講學的特色,提出問題讓大家思索,然後給出答案,“舉個例子吧,假設明年的會試有考生五千餘人。”
“在這次會試中你隻是五千分之一,而狀元、榜眼、探花各有一個,進士及第可能隻有兩百個,進士出身也可能隻有三百個,屆時將有四千五百餘名學子名落孫山。”
“麵對這種情況,你除了努力備考之外,最想出現的情況是什麽?”
這個問題眾人沒法回答。
林韻寧則皺著眉頭思索一番,抬眼看見那雙長眸,四目一對隨即分開,然後聽他笑道:“換做我,最想出現的情況是除了我之外,其他五千多名考生都是傻瓜。”
這個答案一出,整個二樓立刻出現落針可聞的景象,隨即傳來“轟”地一聲。
大家都不傻,聽他所言就是直指某些大儒在愚弄大家,於是紛紛議論起來。
而林韻寧則怒視陳恪,他不是胡言亂語,而是在找死。
連胡緩也覺得不妥,轉臉低聲說道:“謹言慎行。”
他也低聲回道:“朝廷確定辯經,但學生不知對手是誰,故拋出幾個讓對方以為可以獲勝的課題,以掌握辯經現場。”
這是他的謀劃,而胡緩還是心裏不安,低聲說道:“這個課題太敏感,未必能掌握好。”
他微微一笑,輕聲回道:“我們所學的是夫子、孟子等聖賢之言,不是那些腐儒的胡說八道。”
他一直緊緊把握這個原則,絕不會否定孔子、孟子所言,聽大家議論得差不多了,朗聲說道:“有人錯解夫子、孟子所言,這是沒明白聖人的苦心啊!”
聽他說話大家立刻停止議論,靜聽他朗聲說道:“人性本來謀利,所以夫子、孟子強調大義,用義來控製人性中的利益之心,這才是夫子、孟子的本意。”
“正因為明確了大義,利就出現了許多鍾,可以概括為正當得利、不當得利和傷天害理之利。”
“這是夫子、孟子的本義,如不明確大義,這個利如何區分好壞?”
“所以夫子、孟子所言,絕不是讓人不言利,而是讓人謀取正當的利,摒棄不當的利,絕對不能謀取傷天害理的利。”
“而按後世那些人的解釋,‘君子不言利’,那麽進入朝廷做官算不算利?朝廷給的俸祿算不算利?號召大家金榜題名萌妻蔭子算不算利?難道這些都不算利嗎?”
這個問題大家不用考慮,不僅算利,而且是大利。
於是他做出結論,“夫子、孟子所言被某些人帶著私心注解,以用來蒙蔽世人,可仔細研究,卻發現處處都是漏洞,但千餘年來為何沒人提出?”
這個問題大家就不知道了,靜等他的解釋。
他笑道:“死道友不死貧道也,信得人越多越好,貧道為何提醒大家?”
答案一出大家釋然,事實的確如此,大家都不得利某些人才能獲得最大的利。
想明白這點,心裏的不解和矛盾頓時豁然開朗。
他們愛聽陳恪講學,他的講學與眾不同,不僅有趣,還讓他們開拓了思路,許多不解之處迎刃而解。
他們敬重陳恪的才華,甘心稱他一聲“先生”。
但今晚卻是他的為人讓他們敬重,他沒有“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私心,勇敢地揭開“君子不言利”的謊言。
他們感謝他,正要起身道謝,卻聽他起身揚聲說道:“世上有真儒和假儒兩類,如胡師、身為帝師卻拋棄名利,甘心在太學院教書育人,這才是真儒。”
“再如高師、本是我大興王朝的文壇領軍人物,一篇文章價值千金,可他不取其利,卻在鶴翔書院一心培養有為少年,這才是真儒。”
“兩位老師不僅是真儒更是大儒,我們一起拜謝兩位老師的諄諄教導。”
說著話他走到胡緩和高適的對麵,劉複等直講、助講急忙走過來與他並列,其他學生們紛紛起身走過來排好隊,這桌的幾名儒生起身時還詫異地看了林韻寧和書劍一眼。
兩人隻能起身走過去排在隊列裏,聽他的聲音傳來:“謝胡師、高師教導。”
眾人跟著齊聲拜謝,躬身一禮。
卻見胡緩與高適起身接受這一禮,眼裏竟有淚花閃現。
他倆甘心教書育人,但此時才感受到此中的快樂,學生們的一聲感謝讓他倆覺得值了。
這是他的策略,有胡緩和高適在場,他就不會讓眾學生感謝他,引導大家感謝他倆,借機喊出“真儒”、“假儒”的口號以爭取主動。
他要麵對辯經的不利局麵,論對各類經典的深刻認識,他不懼怕辯經,縱然使出忽悠的辦法也能將對方忽悠瘸。
但他卻有一個死穴,那就是名聲。
他隻有十九歲,在名聲上無法與那些名家大儒相比,而這個世界非常看重名聲,人們都認為名家大儒說的話肯定是對的。
這就是孔子所言讓許多人疑惑卻沒人提出質疑的原因,因為那些注解的人都是名家大儒,人們雖然心存疑惑也覺得是自己理解有誤,而不去質疑解釋之人。
麵對這種局麵,他就要打破人們對名家大儒的盲目崇信。
他在這個世界孤軍奮戰,必須從瓦解對方的陣營開始,當他走進鶴翔書院後就具備了這個機會。
現在的他終於明白了,那股神秘力量將他送到秦關城,他如戰死,對方實驗失敗。
他如打贏了,則給自己積累了一定名望,曲昌侯來訪絕對不是偶然。
當時的他不知不覺,走進清涼山卻被那股神秘力量送了回來,目的就是讓他走進京城進入下一個戰場。
這個戰場比秦關城更凶險,唯一的辦法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悟透這一點他就不在乎了,使用策略讓自己站在最有利的位置上。
他用這場酒宴來為自己謀局,揭開“君子不言利”的謊言,先在這些師生心裏埋下不信任的種子,然後喊出“真儒”、“假儒”的口號嚇退某些名家大儒。
這些名家大儒有個最大的軟肋,他們珍惜名聲,聽到他的解釋一定心裏存疑,再聽“真儒”、“假儒”的口號,必然擔心自己背上“假儒”的黑鍋。
而他發出狂言讓自己露出狠勁,人就是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他否定“君子不言利”的注解,這就是不要命了。
營造出這個氛圍就會嚇阻一大批名家大儒與他辯經,而這些名家大儒的不露麵又會影響另一些人,縱然有人出麵,也在心理上做好謹慎應對的準備。
他布好這個局就可以結束酒宴了,送走胡緩和高適等人,又與曹汲、曾毅他們聊會天,回到自己的客房正要準備明天的課程,卻見房門推開,林韻寧站在門前冷冷說道:“你出來。”
借著燈光,他看看這張寒霜密布的鵝蛋臉,突然覺得有趣,不由笑道:“你進來。”
“你出來。”林韻寧絕不讓步。
“你進來。”他也沒想讓步。
兩人正在爭執“出來”、“進來”時,王韶跑過來詫異地看看林韻寧和書劍,好奇地問道:“兩位師兄可是想請先生單獨指點?小弟這就準備茶去。”
聽這話陳恪大笑起來,而林韻寧則跺下腳轉身就走,書劍重重地哼一聲跟著轉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