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晚,林楓的郵箱又收到了兩封新郵件,發件人分別是來自“北方資本”和“新視野基金”的投資經理。


    他們的郵件內容如出一轍。


    表達對vaultguard的極大興趣,並提出了對vaultguard的收購方案。


    北方資本的報價是 2.3億美元,條件與海岸金融類似。


    不過要求買斷95%的收益,給林楓這位原創者未來5%的收益分成;


    而新視野基金的出價還要更低一些,為 2億美元。


    而林楓一點分成都沒有。


    不僅如此,還附加了苛刻的條件。


    這讓林楓不禁皺起眉頭。


    這些機構給出的價格都不咋著。


    而且一個比一個苛刻。


    價格也都壓的遠低於預期。


    而且這樣抱團上門,林楓心中不由得暗自嘀咕:


    “這些家夥不會是組團來殺價的吧?”


    林楓記得有的時候一些買家遇到心儀的產品但價格又超出預算的。


    就會找來人組隊殺價,一點點降低買家的心理預期。


    而後在買家心理最低穀的時候趁虛而入。


    真正的買家開出的價格可能已經遠低於賣家最初心理預期的價格。


    但因為賣家心理預期不斷被降低使得賣家也不自信了。


    這樣的情況下也會讓這種小伎倆得逞。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也太幼稚了。


    不過也難說,越是高端的商戰往往越樸實無華,套路也越簡單。


    似乎是印證了林楓的猜測,在接到一通各種更低報價後。


    2月9日晚上10點,海岸金融方麵又聯係林楓了,這次提出的價格似乎要更高一些了。


    表示打算以三億美元接手vaultguard。


    但是,先息後本,分3年結算清。


    呃,還一副很慷慨的樣子。


    結果不出所料被林楓又一次拒絕了。


    這樣的小伎倆就想讓林楓入彀怕是沒那麽容易。


    這可不是幾十塊幾百塊的蠅頭小利。


    這背後牽扯的是動輒上億美元的資金。


    要是想靠著這麽容易過家家的遊戲就拿下,這可能嗎?


    而這家海岸金融一直這麽幼稚,都讓林楓開始懷疑了。


    莫非這家海岸金融能有什麽倚仗不成?


    什麽背景啊?


    就敢玩這樣近似於巧取豪奪的路子。


    通過一些公開信息,林楓發現這個海岸金融的執行董事是維沙爾·帕特爾。


    帕特爾這個姓氏一出現,林楓心中似乎明白了。


    阿三啊?怪不得這麽奇葩呢。


    如果是別的國家有奇葩操作林楓可能還能多想想,這背後有沒有什麽深刻用意。


    但阿三嘛,能有什麽奇葩操作林楓都不奇怪。


    畢竟阿三的文化的典型價值觀就是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而從公開資料來看,這個海岸金融的主要負責人中,一多半都是阿三。


    不過說起來,林楓記得先前穀歌那個也是阿三裔。


    但也沒有那麽做事讓人難以接受。


    隻能說阿三跟阿三亦有差距。


    對於這種情況林楓也懶得搭理了。


    林楓知道隨著vaultguard 3.0的發布,等到各方麵進一步了解了vaultguard 3.0所應用的技術無可替代之後,這些資本就會真正明白vaultguard的實際價值。


    說起來在剛剛查找海岸金融的背景的時候林楓還是費了點功夫的。


    在m國,很多企業的信息確實是公開的。


    比如dun & bradstreet (d&b)這就是m國最知名的商業信用信息提供商之一。


    它提供企業的基本信息、財務狀況、信用評分、商業曆史等。


    提供d-u-n-s編號,廣泛用於商業認證。


    通過登陸這個網站的官網,可以查詢企業信用和財務風險分析。


    而登陸better business bureau 則可以查詢企業的誠信度和客戶評價。


    用戶可以查看企業的信譽評級和客戶投訴記錄。


    登陸opencorporates可以查看公司注冊信息。


    這裏還支持跨國企業信息查詢。


    而m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edgar數據庫專注於公開公司和注冊企業的財務文件和披露。


    通過這個可以查詢上市公司和大企業的年報、財務披露等。


    而通過zoominfo這個商業情報和客戶管理工具,則可以查看企業及其高管的詳細信息。


    通過……


    ……


    很多信息確實是公開的,


    但話說回來實際搜集起來還是很麻煩的。


    東一塊、西一塊的。


    搞起來還是很麻煩的。


    這效率實在太低了,而且不同平台之間的信息風格也千差萬別。


    要不是林楓有點黑客實戰基礎。


    搜羅這些信息很容易把自己給搞睡著了。


    林楓意識到一個問題:


    這些公開信息既然存在,為什麽就沒有人想到將它們整合在一個平台搞一個類似於“愛企查”的平台,


    把所有公開數據拉到一個集中的界麵,做成一個易用的搜索工具。


    搞這樣一個平台。


    輸入企業名稱即可查詢基本信息,比如注冊地、經營範圍、法人代表。


    深度挖掘功能,提供財務報表、信用評分以及企業關係網絡。


    消費者評價和誠信信息,比如整合better business bureau的數據。


    跨國信息查詢,對接opencorporates的全球企業數據。


    這些功能要能整合起來,那絕對是有市場的。


    但有市場歸有市場,但好像m國一直也沒搞過這種東西。


    林楓記得前世m國學者jake eberts在《外交政策》還吐槽:


    “在m國了解一家企業需要花費數月時間,而在華國隻要五分鍾……這些為市場便利提供的福利令人羨慕。”


    可以說倒反天罡了。


    按理說這種軟件也不難。


    為什麽m國就一直沒搞呢?


    想想似乎也不難理解,自有國情在此。


    像林楓注冊企業的時候都不想企業信息以及內部邏輯被那麽容易搞清楚。


    在這邊持有同樣心思的肯定不在少數。


    未必是沒人能想到林楓同樣的主意,


    但是為什麽沒人搞呢。


    估計不是不能搞,而是不敢搞。


    動太多人的奶酪了。


    企業主不想別人那麽容易了解自己。


    另外是動了很多商務谘詢公司的利益。


    那麽容易點點鼠標就查明白了,這一堆谘詢公司還怎麽賺錢呢?


    想到這個,林楓不由得擱置了自己這個新奇的想法。


    有的錢能掙,有的似乎就費力不討好。


    當然,林楓覺得國內倒是可以搞一下。


    印象中國內同類軟件最早雛形3月份才出現,而且一開始也很不成熟。


    大概到2017才成熟。


    當然也可能不是思維不成熟。


    隻是因為關係理不清而已。


    不過搞歸搞,林楓也沒想自己搞。


    這個對林楓來說沒太大吸引力。


    賺不了太多錢,還要操太多心。


    太麻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朽從二零一四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山霧罩的雲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山霧罩的雲霧並收藏不朽從二零一四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