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完世界是個巨大的草台班子後,林楓又將目光投向了未來。


    能源的革命才是能讓人類擺脫這場荒誕劇的關鍵。


    前世人工智能的進步,誠然會在幾十年間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無論是生產效率的提升,還是服務的個性化,人工智能的成果都令人讚歎不已。


    但這是否是人類科技樹最優的進化方向?


    林楓心裏清楚——未必如此。


    人工智能的邏輯始終是“更快、更高效”。


    它像一個永不知疲倦的鞭子,不斷推動著社會的節奏。


    企業用它來優化供應鏈,個人用它來提高競爭力,政府用它來監控和治理。


    表麵上看,這是技術助力人類邁向更高文明的。


    但實際上,這隻是一場“內卷”的變種。


    人類和人工智能之間的關係更像是奴役與反奴役的悖論,它表麵上在服務我們,但實際上是將所有人都裹挾在一場更大的內耗裏。


    這場內耗沒有盡頭,也不可能有贏家。


    因為它的目標不是解放人類,而是不斷優化那些已經不堪重負的係統。


    相比之下,能源革命的意義顯然更為深遠。


    林楓深知,可控核聚變的實現,不僅僅是一項技術的突破,更是一種規則的改變。


    從表麵上看,人工智能是一種解放生產力的工具,但它的實際作用卻更多地體現在壓榨“人的可能性”上。


    比如,在職場中,人工智能的加入讓考核指標更加精確,讓工作節奏更緊張。


    人類從事的工作被ai切割成了一個個微觀的目標,所有人都在被數據分析和績效追蹤所驅動。


    在林楓看來,這並不是解放,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束縛。


    是的,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確實如此。


    前世已經將人工智能引入工作考核了,多麽離譜的事情呢?


    會不會有一天出現這樣一種場景,企業裏同時出現人工智能機器人,你幹活人工智能也幹活。


    當你表現的沒人工智能強或者表現的比人工智能強不了多少的時候就會被淘汰掉呢?


    很殘酷,很無情,但這種事情可能性並不小。


    畢竟當你覺得不可思議的時候不妨代入一下企業家的視角。


    從人工智能的誕生之初就被廣泛應用於放大資本和效率的意誌,而非人類真實的需求。


    每一個高效運轉的人工智能算法背後,是將更多的人力資源擠壓到極限的結果。


    更糟糕的是,這種技術路徑還會引發一種錯誤的預期:


    仿佛人工智能的無限優化能夠彌補係統的結構性缺陷。


    比如,城市的擁堵問題被寄希望於智能交通係統,而不是重新規劃公共交通;


    教育資源的不平等被寄希望於在線ai導師,而不是重新分配資金和政策;


    醫療係統的高成本被寄希望於自動化診斷,而不是徹底改革藥品和保險體係。


    這種寄希望於ai的做法,隻會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因為問題的根本並不在於技術的不足,而在於分配邏輯的扭曲。


    而人工智能正是這種扭曲的幫凶,它用技術的光環掩蓋了社會的不公,讓人們誤以為技術升級可以解決一切。


    ai讓內耗更隱蔽,但並沒有讓內耗減少。


    甚至,它還讓那些原本就處於劣勢的人更加絕望。


    回想起人類社會的種種進步,能源革命才是真正促成人類生活實質性進步的關鍵。


    與人工智能不同,能源革命的意義在於,它能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關係。


    能源過往的變革對人類起到了巨大的助力。


    能源是文明的血液。


    從工業革命的蒸汽機到20世紀的石油經濟,每一次能源的變革,都會帶來生產力的飛躍與社會結構的重組。


    曆史告訴我們,人類的發展離不開對能源的開拓與創新,而每一種新型能源的出現,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社會經濟和文化變遷的起點。


    18世紀後期,蒸汽機的發明和普及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這一技術突破,將煤炭的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徹底改變了人類對勞動力的依賴。


    傳統的農業社會以人力和畜力為基礎,生產效率低下,生產規模也受到極大的限製。


    而蒸汽機的出現,為人類提供了一種強大而持久的動力來源。


    蒸汽機最初被應用於礦井排水,隨後被改良並用於工廠和交通運輸。


    以紡織業為例,蒸汽機的引入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得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蒸汽火車和蒸汽船則極大地提升了物流能力,縮短了運輸時間,促進了區域間的貿易和文化交流。


    然而,這場變革帶來的影響遠不止技術層麵。


    工業革命引發了城市化浪潮,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成為工人階級,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


    傳統的封建土地製度逐步瓦解,資本主義經濟開始崛起。


    同時,新型工業生產方式也帶來了社會問題,如勞資矛盾、環境汙染等。


    這些矛盾推動了工會運動和社會福利製度的萌芽,為現代社會奠定了基礎。


    如果說蒸汽機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動力,那麽電力的普及則將人類社會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19世紀末,電力技術的突破——尤其是交流電的推廣,使得電能成為一種安全、高效、易於傳輸的能源形式。


    與蒸汽動力相比,電力使用更為便捷,應用範圍也更加廣泛。


    電燈的發明和普及,是電力革命最具象征性的成果之一。


    電燈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節奏,讓夜晚不再受製於昏暗的油燈。


    工廠開始實行三班製,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


    家庭生活因電器的普及而更加便利。


    與此同時,電力為工業和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電動機的應用讓流水線生產成為可能,大規模工業生產變得更加精準和高效。


    通信領域也因為電力的普及得到了飛躍發展,電話、電報等技術逐漸拉近了世界的距離。


    電力革命不僅帶來了經濟上的繁榮,還推動了教育、醫療和文化領域的進步。


    通電後的學校和醫院條件顯著改善,廣播和電視的普及則開啟了全球化信息傳播的序幕。


    可以說,電力革命為現代社會的全麵發展奠定了基礎。


    進入20世紀,石油成為了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能源。


    與煤炭相比,石油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便於儲存和運輸。


    石油經濟的興起,使得內燃機、汽車和飛機成為可能,也讓交通和物流效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汽車工業的崛起是石油經濟的重要標誌之一。


    以亨利·福特的流水線生產為代表,汽車從奢侈品變為普通家庭的消費品,大幅度提高了人類的出行自由度。


    與此同時,航空工業的快速發展,則讓地球變得更加“緊密”。


    跨國貿易和人員流動的增加,推動了全球化的形成。


    石油還在塑造戰爭與和平的格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從兩次世界大戰到冷戰時期的能源爭奪,石油被譽為“黑金”,其戰略價值不言而喻。


    個別地區因豐富的石油儲備成為全球地緣政治的焦點,各國的能源政策也深受石油供應的影響。


    然而,石油經濟帶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大規模的石油開采和使用,導致了環境汙染和氣候變化。


    麵對化石燃料不可再生性的限製,人類社會不得不尋找可持續的替代方案,新能源革命的呼聲因此日益高漲。


    當代世界,能源領域正經曆著一場新的革命。


    以太陽能、風能、核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技術正在逐步改變傳統能源結構。


    相比化石燃料,這些新能源形式更加清潔環保,也更加可持續。


    新能源的應用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模式。


    例如,分布式能源係統讓家庭和社區可以獨立供能,減少了對中央電網的依賴;


    電動車和智能交通係統的普及,則將重新定義城市的運行方式;


    綠色能源產業的崛起,也將創造大量新的就業機會……


    回顧曆史,很容易就能發現:


    每一次能源變革都像是一場涅盤,為人類社會注入新的生命力。


    從蒸汽機的轟鳴到電燈的輝煌,再到汽車引擎的轟鳴,這些能源技術的突破,不僅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還深刻影響了社會結構、經濟模式和文化形態。


    每一次能源的變革都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紅利。


    這讓人們不得不憧憬,如果有一天可控核聚變真的實現了。


    又會帶來什麽呢?


    可以預見的,如果核聚變能夠實現,能量將變得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僅僅隻是電費降低嗎?


    當然不止於此,這不僅能降低生產成本,由此而來還會讓資源分配變得更加公平。


    想象一下:當能源的邊際成本接近於零,運輸、製造、農業甚至基礎生活都將迎來質的飛躍。


    傳統資本的積累邏輯將被打破,超級工業複合體的壟斷優勢也會逐步瓦解。


    更重要的是,能源革命能夠讓人類從“效率競爭”中解脫出來。


    當獲取資源不再需要通過不斷優化生產力來實現,人類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真正重要的事情。


    在林楓的構想中,未來的社會可能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運轉:


    人們不再為了生存而競爭,而是為了成長而合作。


    這種基於能源充裕的模式,才能真正開啟人類文明的下一個篇章。


    想象一下曾經一代代人民所設想的某種理想社會。


    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物質極大豐富。


    而如何做到物質極大豐富,林楓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先決條件就是能源足夠充沛、足夠富裕。


    很多時候科技也沒那麽多彎彎繞,實際上就是力大磚飛。


    就像jf-22激波風洞瞬時功率達到了兆瓦,是某著名水利工程的75%。


    能源幾乎不要錢一樣廉價之後,很多相關領域都會有飛速的發展。


    總之,能源革命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人工智能和核聚變,這兩種技術路線,都是人類對未來的求索。


    但人工智能更像是對舊模式的不斷優化,它推動的是效率的極限,是既有係統下的加速器。


    而可控核聚變,則是一種新的起點,它重新定義了遊戲規則,讓“人類的內耗”變得不再必要。


    林楓認為,選擇人工智能作為科技發展的核心,是一種典型的路徑依賴。


    它讓人類在現有的資源匱乏和競爭邏輯中越陷越深,而沒有看到真正的出路。


    ai隻是在草台班子上搭了一盞更亮的燈。


    而核聚變則是告訴你,其實不需要那個草台班子。


    而推動能源革命的鑰匙就握在林楓的手中。


    雖然拿到這把鑰匙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早晚的事。


    而將目光放長遠之後,林楓覺得什麽萊文森之流的就算勢力再大也無所謂。


    且不說跟這位沒什麽利益衝突,就算是有利益衝突也無所謂。


    當時代變革來臨的時候,這些守著舊有資源懷著“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的人隻會煙消雲散。


    因此對於蒂芙尼的這一頓提醒,林楓很快也就淡然了。


    “你說的情況我了解了,你的提醒很及時,我會把你的獎金一並算在這個月的工資裏麵的~”


    蒂芙尼看著林楓一開始聽了她剛才的那一番話之後還麵色凝重。


    但片刻的發呆之後,卻說出這樣一般雲淡風輕的話。


    這讓她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喂,好歹萊文森後麵可是有兩個超級複合體啊。


    不應該立馬覺得震驚以及些許恐懼嗎?


    這麽雲淡風輕算什麽呢?


    還是說這位根本沒意識到背麵站著兩個複合體究竟意味著什麽呢?


    蒂芙尼忍不住繼續提示道:“林總啊,這位萊文森不光是跟兩個工業複合體淵源頗深,而且他本身還是出身在一個魷酞家庭喔,也就是說他是鼬酞族裔~”


    “嗯嗯,我知道了,謝謝你的提醒,我會慎重處理這件事的。


    這件事你提醒的很及時,值得獎勵,我會把你的獎金到時候和你的工資一塊發下去。”林楓繼續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朽從二零一四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山霧罩的雲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山霧罩的雲霧並收藏不朽從二零一四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