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郭嘉:主公英明神武,德昭日月
三國:開局繼承三十萬青州兵! 作者:東漢末年分三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冀州,魏郡。
清淵通往館陶的官道之上,萬餘兵馬整肅而行。
中軍所在,車輿之中。
張靖與郭嘉相對而坐,前者手捧袁術剛送來的書信,後者則在查閱執法者往昔的公文。
“奉孝!”
看完書信以後,張靖凝眉道:“袁術的稱帝之心,已是按捺不住,正詢問我為他推算天時,你覺得我該如何回複?”
“主公!”
郭嘉停止手中動作,深思熟慮道:“現今劉協駕崩,漢室諸侯,唯餘荊州劉表、益州劉焉實力最強,想來此二人當最為急切!”
“據執法者獲悉的消息!”
“眼下劉焉已病入膏肓,若其年富力強,或可與荊州劉表爭奪漢室帝位,然其久病不愈,恐大限不遠!”
“其眾多子嗣又為曹操掌控!”
“而劉表欲稱帝,劉焉的態度至關重要,其次才是袁紹!”
“不過,劉焉此人素有自立之心,隻要其尚存於世,斷然不會支持劉表!”
“反之。”
“若劉焉亡故,其子劉瑁繼位,以其才能與名望,以及如今益州的局勢,定然難以與劉表抗衡!”
“故而!”
“屬下認為,隻要劉焉一日不死,漢室的帝位,便一日難以確定!”
“隻要漢室無人稱帝!”
“對兩府而言,便不會有太大影響,袁術那邊,主公可借朝都未興之名,將其穩住即可!”
“若是可行!”
說到這裏,郭嘉臉上浮現一絲笑意,緩聲道:“主公可借天象命辰之論,為秣陵呈上一份建造圖紙,讓我們的工匠,與袁術的工匠,一同將朝都建成,隻需留下幾處不易察覺的破綻,屆時,大仲府朝都,可不戰而勝!”
“奉孝啊!”
張靖聞言沉默片刻,緩緩點頭,看向郭嘉問道:“你老實交代,你最近是不是經常和仲德走在一起?”
不知道怎麽回事。
他覺得眼前的這個郭嘉,在出謀劃策的時候,總是昱裏昱氣的。
連這種缺德冒煙的法子都想得出來。
整得他張某人。
都有些不忍心這樣坑袁術。
這一波要是坑下去,那叉車皇帝根本就扛不住一點。
“主公明鑒!”
郭嘉嘴角微微一抽,作揖道:“屬下近日與軍師雖多有交集,但皆是為了執法者內部公事。”
“奉孝啊。”
張靖微微點頭,思索片刻之後,緩聲道:“我也認為你的提議不錯,也有施行的可能,不過,我覺得這樣做,實在有些不禮貌啊!”
“主公此言差矣!”
郭嘉聞言,便知曉主公欲尋理由來說服自己,麵上帶著笑意,咧嘴道:“屬下此策,實乃為避免更多傷亡,更能保主公名望!”
“主公不妨試想一番。”
“以秣陵之地利,那袁術若欲立老巢於此,屆時,我軍攻之,必大費周章,甚為艱難!”
“然我等可代而行之。”
“將秣陵的城池,修築得更為雄偉壯觀,比之雒陽,更宏偉數籌!”
“屆時,可告袁術!”
“言秣陵城乃帝王之宅,萬萬軍亦不可破!”
“彼時,袁術與我軍交戰,其若顯疲態,必屯大量兵力於秣陵。”
“屆時!”
“太平府輕取秣陵,不戰而下!”
“自可對外稱,乃因主公英明神武,德昭日月,是以,袁術為公所感,遂自廢國號,並舉城而降!”
說到這裏。
郭嘉見主公嘴角微揚,施禮道:“主公以為如何?”
“嗯,此計甚妙!”
張靖聞言麵容含笑,頷首道:“既如此,那麽關於秣陵城的圖紙,就有勞奉孝著人擬定,切記,此圖需合天象命辰,容不得半分疏漏!”
這秣陵建起來,可是他張某人的。
那自然得上點心。
來日作為陪都行宮啥的,都是一個極好的選擇。
至於這樣幹坑了叉車皇帝。
張靖表示沒啥,畢竟他都德昭日月了!
留對方一命,也不是不可以。
“屬下遵命!”
郭嘉聞言麵上的神色也收斂了起來,恭敬作揖應是。
幽州,廣陽郡。
?水河畔,薊縣城外袁紹軍營。
中軍大帳之內。
主位空置,袁紹麾下眾文武已然到齊,他們皆麵色凝重,趁著前者未至,低聲議論著。
“陛下得天庇佑,豈又會輕易駕崩?”
“實難相信,陛下竟會崩於亂軍,莫非漢室將亡矣?”
“可惡至極,那張繡不過一介無名之輩,如今卻名揚天下,他憑什麽啊?”
“陛下駕崩,百官盡喪,漢室恐回天乏術,吾等當盡心竭力輔佐主公,或可得從龍之機遇,獲那無上殊榮!”
“……”
眾文武皆你一言我一語,顯然他們方才得知長安的消息。
一則他們遠在幽州。
二則他們通往司隸的要道,現今皆被太平府掌控。
若此時漢室使臣欲入袁紹治下。
恐怕再難有太行山路可供其通行。
故而,他們獲此消息的時間,比之劉表更晚一些。
益州能提前知曉,則是因為賈詡的功勞。
不過。
諸如天子駕崩這等大事。
即便太平府全力封鎖,也絕無可能完全阻攔消息傳入袁紹治下,更何況,太平府並無封鎖消息之意。
“踏!踏!踏!”
正當眾文武議論之時,一陣沉穩的腳步聲自帳外傳來,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帳外。
見來人正是袁紹。
“嘩啦~”
眾文武紛紛起身,向袁紹抱拳施禮,齊聲道:“吾等拜見主公!”
“諸位免禮,都坐!”
此刻的袁紹神色略顯疲憊,一邊輕輕揮手,一邊朝主位走去。
“謝主公!”
眾文武再次齊聲回應,待袁紹落座,他們方才回到各自的位置坐下。
“關於長安的消息!”
袁紹輕抿一口茶湯,臉上滿是沉痛之色,看著麾下眾文武道:“想必此時的諸位,已是有所耳聞,然,此消息乃是友若遣人傳書而來,吾深知友若的為人,吾料想斷難有假!”
“吾初聞之際!”
“亦為朝廷之殤,悲痛萬分、肝腸寸斷,對西涼賊軍深惡痛絕,恨自己無力剿滅公孫瓚,對長安亦心有餘而力不足,吾這驃騎將軍當得無能啊!”
清淵通往館陶的官道之上,萬餘兵馬整肅而行。
中軍所在,車輿之中。
張靖與郭嘉相對而坐,前者手捧袁術剛送來的書信,後者則在查閱執法者往昔的公文。
“奉孝!”
看完書信以後,張靖凝眉道:“袁術的稱帝之心,已是按捺不住,正詢問我為他推算天時,你覺得我該如何回複?”
“主公!”
郭嘉停止手中動作,深思熟慮道:“現今劉協駕崩,漢室諸侯,唯餘荊州劉表、益州劉焉實力最強,想來此二人當最為急切!”
“據執法者獲悉的消息!”
“眼下劉焉已病入膏肓,若其年富力強,或可與荊州劉表爭奪漢室帝位,然其久病不愈,恐大限不遠!”
“其眾多子嗣又為曹操掌控!”
“而劉表欲稱帝,劉焉的態度至關重要,其次才是袁紹!”
“不過,劉焉此人素有自立之心,隻要其尚存於世,斷然不會支持劉表!”
“反之。”
“若劉焉亡故,其子劉瑁繼位,以其才能與名望,以及如今益州的局勢,定然難以與劉表抗衡!”
“故而!”
“屬下認為,隻要劉焉一日不死,漢室的帝位,便一日難以確定!”
“隻要漢室無人稱帝!”
“對兩府而言,便不會有太大影響,袁術那邊,主公可借朝都未興之名,將其穩住即可!”
“若是可行!”
說到這裏,郭嘉臉上浮現一絲笑意,緩聲道:“主公可借天象命辰之論,為秣陵呈上一份建造圖紙,讓我們的工匠,與袁術的工匠,一同將朝都建成,隻需留下幾處不易察覺的破綻,屆時,大仲府朝都,可不戰而勝!”
“奉孝啊!”
張靖聞言沉默片刻,緩緩點頭,看向郭嘉問道:“你老實交代,你最近是不是經常和仲德走在一起?”
不知道怎麽回事。
他覺得眼前的這個郭嘉,在出謀劃策的時候,總是昱裏昱氣的。
連這種缺德冒煙的法子都想得出來。
整得他張某人。
都有些不忍心這樣坑袁術。
這一波要是坑下去,那叉車皇帝根本就扛不住一點。
“主公明鑒!”
郭嘉嘴角微微一抽,作揖道:“屬下近日與軍師雖多有交集,但皆是為了執法者內部公事。”
“奉孝啊。”
張靖微微點頭,思索片刻之後,緩聲道:“我也認為你的提議不錯,也有施行的可能,不過,我覺得這樣做,實在有些不禮貌啊!”
“主公此言差矣!”
郭嘉聞言,便知曉主公欲尋理由來說服自己,麵上帶著笑意,咧嘴道:“屬下此策,實乃為避免更多傷亡,更能保主公名望!”
“主公不妨試想一番。”
“以秣陵之地利,那袁術若欲立老巢於此,屆時,我軍攻之,必大費周章,甚為艱難!”
“然我等可代而行之。”
“將秣陵的城池,修築得更為雄偉壯觀,比之雒陽,更宏偉數籌!”
“屆時,可告袁術!”
“言秣陵城乃帝王之宅,萬萬軍亦不可破!”
“彼時,袁術與我軍交戰,其若顯疲態,必屯大量兵力於秣陵。”
“屆時!”
“太平府輕取秣陵,不戰而下!”
“自可對外稱,乃因主公英明神武,德昭日月,是以,袁術為公所感,遂自廢國號,並舉城而降!”
說到這裏。
郭嘉見主公嘴角微揚,施禮道:“主公以為如何?”
“嗯,此計甚妙!”
張靖聞言麵容含笑,頷首道:“既如此,那麽關於秣陵城的圖紙,就有勞奉孝著人擬定,切記,此圖需合天象命辰,容不得半分疏漏!”
這秣陵建起來,可是他張某人的。
那自然得上點心。
來日作為陪都行宮啥的,都是一個極好的選擇。
至於這樣幹坑了叉車皇帝。
張靖表示沒啥,畢竟他都德昭日月了!
留對方一命,也不是不可以。
“屬下遵命!”
郭嘉聞言麵上的神色也收斂了起來,恭敬作揖應是。
幽州,廣陽郡。
?水河畔,薊縣城外袁紹軍營。
中軍大帳之內。
主位空置,袁紹麾下眾文武已然到齊,他們皆麵色凝重,趁著前者未至,低聲議論著。
“陛下得天庇佑,豈又會輕易駕崩?”
“實難相信,陛下竟會崩於亂軍,莫非漢室將亡矣?”
“可惡至極,那張繡不過一介無名之輩,如今卻名揚天下,他憑什麽啊?”
“陛下駕崩,百官盡喪,漢室恐回天乏術,吾等當盡心竭力輔佐主公,或可得從龍之機遇,獲那無上殊榮!”
“……”
眾文武皆你一言我一語,顯然他們方才得知長安的消息。
一則他們遠在幽州。
二則他們通往司隸的要道,現今皆被太平府掌控。
若此時漢室使臣欲入袁紹治下。
恐怕再難有太行山路可供其通行。
故而,他們獲此消息的時間,比之劉表更晚一些。
益州能提前知曉,則是因為賈詡的功勞。
不過。
諸如天子駕崩這等大事。
即便太平府全力封鎖,也絕無可能完全阻攔消息傳入袁紹治下,更何況,太平府並無封鎖消息之意。
“踏!踏!踏!”
正當眾文武議論之時,一陣沉穩的腳步聲自帳外傳來,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帳外。
見來人正是袁紹。
“嘩啦~”
眾文武紛紛起身,向袁紹抱拳施禮,齊聲道:“吾等拜見主公!”
“諸位免禮,都坐!”
此刻的袁紹神色略顯疲憊,一邊輕輕揮手,一邊朝主位走去。
“謝主公!”
眾文武再次齊聲回應,待袁紹落座,他們方才回到各自的位置坐下。
“關於長安的消息!”
袁紹輕抿一口茶湯,臉上滿是沉痛之色,看著麾下眾文武道:“想必此時的諸位,已是有所耳聞,然,此消息乃是友若遣人傳書而來,吾深知友若的為人,吾料想斷難有假!”
“吾初聞之際!”
“亦為朝廷之殤,悲痛萬分、肝腸寸斷,對西涼賊軍深惡痛絕,恨自己無力剿滅公孫瓚,對長安亦心有餘而力不足,吾這驃騎將軍當得無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