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陶謙:我要和劉備共計討袁
三國:開局繼承三十萬青州兵! 作者:東漢末年分三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飛的話,孫觀自然是不回的。
他又不是傻子,在大庭廣眾之下,說什麽琅琊是主公的,那樣不就是授人以柄,本來還有理的,到時候可就沒理了。
“不可能!”
張飛瞪著孫觀道:“你要是想做過一場,俺張飛奉陪,要是你輸了,那就讓兄長在此募兵!”
“少說廢話!”
孫觀看了一眼張飛,見其宛如狗熊般雄壯,當即怒道:“分明就是爾等之過,吾又何必同爾等逞匹夫之能?”
“趕緊把人交出來!”
“否則吾必上報主公,彼時主公定派兵圍剿爾等!”
說完,孫觀緩緩退到將士身後,免得被對方突然犯難。
“翼德!”
劉備見孫觀態度強硬,也沒有在同他們交流的意思,當即朝關羽道:“二弟,回營將琅琊將士送出!”
“大哥!”
不待關羽出言,張飛不甘道:“咱們好不容易在此地招了千餘青壯,又豈能將之舍棄,俺看那臧霸,也同袁術一般,有自立不成之心!”
“他們不過兩千兵卒!”
“大哥隻需給俺三百步騎,俺定能殺他個來回,將他們的兵力收歸給咱們,到時候再戰臧霸就是了!”
“三弟,休要胡言!”
劉備沉聲道:“吾等舉義來此,臧都尉不與吾等為難,便已是深明大義,吾等又豈能與他刀兵相見?”
“二弟,快去!”
他們的做法,本就有些不合適,人家不說什麽還好,真要說什麽,他們肯定不占理,劉備隻怪自己當初心存僥幸,否則也不會有今日這檔子事。
“好的大哥!”
關羽見大哥態度堅決,當即聽從安排,回營去遣散琅琊青壯。
“……”
張飛被劉備瞪了一眼後,也就老實了下來。
半晌之後。
一個個琅琊青壯,從轅門走出。
“爾等很想吃軍糧嗎?”
看著這些青壯,孫觀怒喝道:“他劉備說是舉義討袁術,不過是以卵擊石,爾等就這麽趕著去送死嗎?”
“琅琊郡各營,是沒有軍糧給爾等吃嗎?”
“當真是愚蠢至極!”
“送死的事情,爾等趕著去,爾等家小知道嗎?”
“來人,給他們登記!”
“他們既然那麽想吃軍糧,本司馬就給他們一個機會,統統帶回軍營,給我狠狠的操練,總比去送死要強!”
那些出來的琅琊青壯聞言,一個個如同被霜打過的茄子一般如喪考妣。
“呔……”
“三弟,走!”
聽著孫觀的話,劉備等人蚌埠住了,趕忙拉著怒不可遏的張飛回營,他們要是再留下去,鬼知道孫觀還會說出多少難聽的話。
“哼!”
孫觀見劉備等人回營,不由冷哼了一聲。
隔天,劉備率軍離開莒縣。
孫觀帶著五百步騎,像是防賊一般,就這樣吊在劉備兵馬身後。
一連兩日,皆是如此。
途經開陽後,劉備也沒了去拜訪臧霸的心思,對方的態度顯然是十分明朗。
直到進入東海郡地界。
孫觀一行人,才掉頭離去。
“大哥!”
這幾天氣得不行的張飛,見孫觀等人離開,當即抱怨道:“若非是你攔著,俺定要在那廝身上,捅他百八十個透明窟窿!”
“三弟,莫要往心裏去!”
此時劉備眼中,也帶著一絲火氣,正色道:“咱們是義軍,而非是亂軍,無須與其計較。”
“大哥,你看!”
就在這個時候,關羽伸手指向前方,那裏的官道兩旁,有諸多百姓匯聚。
“嗯?”
劉備見到這一幕也頗感意外,因為這樣的場景,還是他舉義以來首次見到。
“那位就是玄德公吧?”
“聽說他乃是漢室宗親,此前在高唐縣當縣令,把高唐治理得井井有條,連尋常百姓的家裏,都能做到頓頓有肉!”
“嘶~這也太厲害了吧!”
“這還有假,玄德公仁義無雙、愛民如子,在青州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
“聽說玄德公此去,是為了討伐豫州袁術,這可是大義之舉……”
百姓們看著劉備的兵馬靠近,也不見絲毫心慌,反而眼中滿是希冀,各自低聲交談。
“我的聲望竟然這麽高?”
劉備經過的時候,聽著官道旁百姓們的議論聲,心中極為受用的同時,也很是意外。
“哈哈,大哥!”
張飛此時也忘記了對孫觀的怨氣,看向劉備笑道:“你都聽見沒有吧,百姓們都誇你仁義呢,要俺說,此地的百姓才真有眼光!”
“三弟!”
關羽含笑捋須道:“大哥本就是仁德君子,當得起百姓誇讚!”
兩兄弟見百姓稱讚劉備,他們為大哥高興的同時,也與有榮焉。
“劉將軍!”
不待劉備回應兩個弟弟,一名青壯朝劉備高聲道:“草民也想同將軍一道討賊,將軍麾下還募兵嗎?”
“當然……不募!”
正當劉備就要答應之際,腦海中突然出現孫觀的嘴臉,麵色不由微微一僵,旋即話音一轉,高聲道:“汝等放心,待備拜訪過陶使君後,定會放出布告募兵!”
他這回就謹慎多了。
決定先去郯城拜訪陶謙,如果對方願意讓他募兵,那他就不客氣,反之,牛逼吹出去,也沒多大影響。
“那草民就等將軍布告!”
“俺也一樣!!”
不少青壯百姓聞言,紛紛高呼回應劉備。
東海郡,郯城。
刺史府邸,大堂之內。
“主公!”
糜竺快步入內,朝陶謙作揖道:“據探馬回報,平原劉備的兵馬,已經過來既丘城,明日便會抵至郯城。”
“劉備,真義士也!”
陶謙麵帶感歎,道:“今天下紛亂、綱常崩潰,中原兩賊竊國,我陶謙雖為徐州刺史,雖被朝廷封為左將軍、安東亭侯,接下討逆賊之詔!”
“然徐州為四戰之地,於二賊夾縫中求存,為保治下三百萬百姓安定,老夫亦不敢妄動刀兵!”
“劉備之義舉!”
“當真是令老夫汗顏,令受盡皇恩的老夫,羞愧難當啊!”
“子仲!”
言及此處,陶謙抬頭看向糜竺,正色道:“明日老夫將在府中設宴,為劉備接風洗塵,汝退下後,速將此事傳達徐州文武,明日皆須前來赴宴,與劉備共商討袁之策!”
他又不是傻子,在大庭廣眾之下,說什麽琅琊是主公的,那樣不就是授人以柄,本來還有理的,到時候可就沒理了。
“不可能!”
張飛瞪著孫觀道:“你要是想做過一場,俺張飛奉陪,要是你輸了,那就讓兄長在此募兵!”
“少說廢話!”
孫觀看了一眼張飛,見其宛如狗熊般雄壯,當即怒道:“分明就是爾等之過,吾又何必同爾等逞匹夫之能?”
“趕緊把人交出來!”
“否則吾必上報主公,彼時主公定派兵圍剿爾等!”
說完,孫觀緩緩退到將士身後,免得被對方突然犯難。
“翼德!”
劉備見孫觀態度強硬,也沒有在同他們交流的意思,當即朝關羽道:“二弟,回營將琅琊將士送出!”
“大哥!”
不待關羽出言,張飛不甘道:“咱們好不容易在此地招了千餘青壯,又豈能將之舍棄,俺看那臧霸,也同袁術一般,有自立不成之心!”
“他們不過兩千兵卒!”
“大哥隻需給俺三百步騎,俺定能殺他個來回,將他們的兵力收歸給咱們,到時候再戰臧霸就是了!”
“三弟,休要胡言!”
劉備沉聲道:“吾等舉義來此,臧都尉不與吾等為難,便已是深明大義,吾等又豈能與他刀兵相見?”
“二弟,快去!”
他們的做法,本就有些不合適,人家不說什麽還好,真要說什麽,他們肯定不占理,劉備隻怪自己當初心存僥幸,否則也不會有今日這檔子事。
“好的大哥!”
關羽見大哥態度堅決,當即聽從安排,回營去遣散琅琊青壯。
“……”
張飛被劉備瞪了一眼後,也就老實了下來。
半晌之後。
一個個琅琊青壯,從轅門走出。
“爾等很想吃軍糧嗎?”
看著這些青壯,孫觀怒喝道:“他劉備說是舉義討袁術,不過是以卵擊石,爾等就這麽趕著去送死嗎?”
“琅琊郡各營,是沒有軍糧給爾等吃嗎?”
“當真是愚蠢至極!”
“送死的事情,爾等趕著去,爾等家小知道嗎?”
“來人,給他們登記!”
“他們既然那麽想吃軍糧,本司馬就給他們一個機會,統統帶回軍營,給我狠狠的操練,總比去送死要強!”
那些出來的琅琊青壯聞言,一個個如同被霜打過的茄子一般如喪考妣。
“呔……”
“三弟,走!”
聽著孫觀的話,劉備等人蚌埠住了,趕忙拉著怒不可遏的張飛回營,他們要是再留下去,鬼知道孫觀還會說出多少難聽的話。
“哼!”
孫觀見劉備等人回營,不由冷哼了一聲。
隔天,劉備率軍離開莒縣。
孫觀帶著五百步騎,像是防賊一般,就這樣吊在劉備兵馬身後。
一連兩日,皆是如此。
途經開陽後,劉備也沒了去拜訪臧霸的心思,對方的態度顯然是十分明朗。
直到進入東海郡地界。
孫觀一行人,才掉頭離去。
“大哥!”
這幾天氣得不行的張飛,見孫觀等人離開,當即抱怨道:“若非是你攔著,俺定要在那廝身上,捅他百八十個透明窟窿!”
“三弟,莫要往心裏去!”
此時劉備眼中,也帶著一絲火氣,正色道:“咱們是義軍,而非是亂軍,無須與其計較。”
“大哥,你看!”
就在這個時候,關羽伸手指向前方,那裏的官道兩旁,有諸多百姓匯聚。
“嗯?”
劉備見到這一幕也頗感意外,因為這樣的場景,還是他舉義以來首次見到。
“那位就是玄德公吧?”
“聽說他乃是漢室宗親,此前在高唐縣當縣令,把高唐治理得井井有條,連尋常百姓的家裏,都能做到頓頓有肉!”
“嘶~這也太厲害了吧!”
“這還有假,玄德公仁義無雙、愛民如子,在青州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
“聽說玄德公此去,是為了討伐豫州袁術,這可是大義之舉……”
百姓們看著劉備的兵馬靠近,也不見絲毫心慌,反而眼中滿是希冀,各自低聲交談。
“我的聲望竟然這麽高?”
劉備經過的時候,聽著官道旁百姓們的議論聲,心中極為受用的同時,也很是意外。
“哈哈,大哥!”
張飛此時也忘記了對孫觀的怨氣,看向劉備笑道:“你都聽見沒有吧,百姓們都誇你仁義呢,要俺說,此地的百姓才真有眼光!”
“三弟!”
關羽含笑捋須道:“大哥本就是仁德君子,當得起百姓誇讚!”
兩兄弟見百姓稱讚劉備,他們為大哥高興的同時,也與有榮焉。
“劉將軍!”
不待劉備回應兩個弟弟,一名青壯朝劉備高聲道:“草民也想同將軍一道討賊,將軍麾下還募兵嗎?”
“當然……不募!”
正當劉備就要答應之際,腦海中突然出現孫觀的嘴臉,麵色不由微微一僵,旋即話音一轉,高聲道:“汝等放心,待備拜訪過陶使君後,定會放出布告募兵!”
他這回就謹慎多了。
決定先去郯城拜訪陶謙,如果對方願意讓他募兵,那他就不客氣,反之,牛逼吹出去,也沒多大影響。
“那草民就等將軍布告!”
“俺也一樣!!”
不少青壯百姓聞言,紛紛高呼回應劉備。
東海郡,郯城。
刺史府邸,大堂之內。
“主公!”
糜竺快步入內,朝陶謙作揖道:“據探馬回報,平原劉備的兵馬,已經過來既丘城,明日便會抵至郯城。”
“劉備,真義士也!”
陶謙麵帶感歎,道:“今天下紛亂、綱常崩潰,中原兩賊竊國,我陶謙雖為徐州刺史,雖被朝廷封為左將軍、安東亭侯,接下討逆賊之詔!”
“然徐州為四戰之地,於二賊夾縫中求存,為保治下三百萬百姓安定,老夫亦不敢妄動刀兵!”
“劉備之義舉!”
“當真是令老夫汗顏,令受盡皇恩的老夫,羞愧難當啊!”
“子仲!”
言及此處,陶謙抬頭看向糜竺,正色道:“明日老夫將在府中設宴,為劉備接風洗塵,汝退下後,速將此事傳達徐州文武,明日皆須前來赴宴,與劉備共商討袁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