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教化之道,非康成公莫屬
三國:開局繼承三十萬青州兵! 作者:東漢末年分三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人聽聞段煨此言。
鍾繇同趙岐二人緩緩點頭,顯然也認可段煨的說法,那個賈詡的確苟得可怕。
“既如此!”
曹操也微微頷首,正色道:“吾等還是議一議糧草之事,今朝廷雖收繳了原李傕等人的糧草,但還遠遠不夠,這些糧草,至多能用到來年五月。”
“糧草乃命脈所在。”
“僅憑從商販處交易,不過是飲鴆止渴,是以開荒屯田,吾等不得不為。”
“朝廷大司農士孫瑞。”
“於吾等並不對付,此事若由他來負責,下官實難安心。”
如今的曹操雖為衛將軍。
掌控著長安兵馬,但朝中的一應事物,他都是同段煨、趙岐等人商量著來。
私底下商議好之後。
再於朝會上提出,同其他朝臣博弈。
“此事便交給老夫吧!”
不待鍾繇出言,段煨看向曹操,鄭重道:“老夫於華陰屯兵數載,對屯田養民之道頗有所得,況且老夫以大將軍之名,行軍屯之事,朝中大臣定無力反駁。”
段煨出身武威士族。
更是段熲的族弟。
領兵作戰、攻城克敵這些,都沒有任何問題,但比起率軍征戰,他更樂意屯田安民,對所謂的大將軍一職,亦毫無留戀。
鍾繇聞言。
若有所思的看了看曹操,便沒有再出言自薦。
“不可!”
曹操麵色堅決道:“忠明公乃朝廷大將軍,又豈能去行屯田之事,今長安初定,更離不得忠明公坐鎮,此事萬萬不可!”
“莫非孟德還有更好的人選?”
段煨聞言微微皺眉,因為他並沒有說假話,他覺得自己的確擅長屯田,也有給曹操讓路的意思。
“元常兄!”
曹操將目光投向鍾繇。
鍾繇點頭道:“隻要能為朝廷出力,下官義不容辭!”
在座的幾人中,段煨和曹操二人不可輕動,趙岐則年事已高,屯田之事,也唯有落在他身上。
段煨見鍾繇應下此事,便不再多言,後者的才學,他還是極為認可的。
冀州,魏郡鄴城。
州牧府大堂內。
“子龍!”
張靖收到程昱送來的竹紙,當即提筆在竹紙上書寫,寫完便將其遞給趙雲,麵帶笑意道:“你對此物有何看法?”
趙雲目露疑惑,雙手接過竹紙。
目光緩緩掃過上麵的文字,輕聲念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念完。
趙雲眼神一亮,仿佛領悟到了某種深意,心境亦隨之得到了某種升華,麵帶振奮朝張靖抱拳道:“主公大才,屬下雖為一介武夫,但也知其文詞之中,蘊含著經世濟民之大誌!”
“???”
張靖見似打了雞血般的趙雲,腦袋裏麵全是問號,轉瞬便反應過來,出言道:“子龍,我說的非是紙上之語,而是這紙張的本身!”
“此紙張,乃青竹製成!”
“其製造成本,比蔡侯紙低廉百倍,子龍以為此物如何?”
看完趙雲的反應,張靖表示自己,小覷了橫渠四句的威力。
如今天下的紙張。
傳播最廣的,自然是蔡侯紙,不過其價格昂貴,一般人用不起不說,還並不適合書寫。
再有就是左伯紙。
左伯紙雖質量上佳,但其流傳的圈子更小,隻有極少的名士使用,更別說流傳的坊市之中。
“啊這?”
趙雲聞言有些局促道:“屬下對此物不甚了解。”
“那也無妨!”
張靖暗道自己大意了,開口道:“著人去請三位參軍前來,屆時,子龍定能有明悟。”
“喏!”
趙雲恭敬抱拳應是。
半個時辰之後,荀攸三人先後入內。
三人看完橫渠四句後。
又是免不了一番感歎與盛讚,當場把張靖吹捧成了翹嘴。
“好了!”
張靖艱難壓住上揚的嘴角,看著三人擺了擺手,開口:“如今新紙已成,且造價低廉,仲德已讓左伯連日製造,太平府治下教化之道,也當提上日程,對其進行梳理、規整以及完善,及早為萬民啟智!”
“汝等以為,太平府當從何處入手?”
為民開智這種事情,在有漢一朝並不罕見。
如武帝時期的文翁興學。
招收縣子弟入學,開啟了郡國學。
到了王莽大佬這裏,他覺得郡國學普及麵太小,於是又進行了一波嚴謹的細分。
郡國學依舊曰學。
縣、道、邑、侯國曰校。
也就是中學校。
鄉曰庠,聚曰序,這兩個就屬於小學。
學、校、庠、序涇渭分明,老師的資質也有嚴格的劃分,而最上麵的,自然是太學。
這套教育框架,同樣被東漢繼承。
隻不過繼承得不咋滴。
如今竹紙問世,張靖自然也要為民開智,最簡單的就是如王莽一般,做普及式教育,對官吏進行掃盲,從而逐步提升百姓的文化水平。
“主公!”
戲誌才沉吟道:“依屬下之見,此事最好得有才學廣博之人牽頭,聽聞陳留有大儒邊讓,詞賦不凡,同北海孔融齊名,或可令其為我太平府博士。”
“邊讓?”
張靖不動聲色的搖了搖頭,道:“兗州並無此人!”
這個人當然是有的。
但架不住這個人頭鐵,如今連邊讓全族之人,都不知道被程昱送給誰吃了。
“……”
戲誌才聞言看了看張靖,旋即把腦袋低了下去。
“主公以為孔融如何?”
荀攸趕忙轉移話題,孔融乃是孔子之後,不說其才能如何,學識肯定不差。
“孔融乃北海相,不宜輕動!”
張靖再度搖頭,他年初的時候,才用道德大陣綁架了孔融,對方又是北海相,在這個時間節點,委實不好對其下手。
“主公!”
此時郭嘉出言道:“屬下以為,太平府教化之道牽頭之人,非康成公莫屬!”
“康成公,鄭玄?”
張靖看向郭嘉,詢問道:“此人倒稱得上真正的經學大家,不知奉孝有幾成把握?”
對於這所謂的牽頭之人。
原本張靖還並不在意,覺得這件事可以慢慢來,現在郭嘉提到鄭玄,瞬間就讓他提起了興趣。
“十成!”
鍾繇同趙岐二人緩緩點頭,顯然也認可段煨的說法,那個賈詡的確苟得可怕。
“既如此!”
曹操也微微頷首,正色道:“吾等還是議一議糧草之事,今朝廷雖收繳了原李傕等人的糧草,但還遠遠不夠,這些糧草,至多能用到來年五月。”
“糧草乃命脈所在。”
“僅憑從商販處交易,不過是飲鴆止渴,是以開荒屯田,吾等不得不為。”
“朝廷大司農士孫瑞。”
“於吾等並不對付,此事若由他來負責,下官實難安心。”
如今的曹操雖為衛將軍。
掌控著長安兵馬,但朝中的一應事物,他都是同段煨、趙岐等人商量著來。
私底下商議好之後。
再於朝會上提出,同其他朝臣博弈。
“此事便交給老夫吧!”
不待鍾繇出言,段煨看向曹操,鄭重道:“老夫於華陰屯兵數載,對屯田養民之道頗有所得,況且老夫以大將軍之名,行軍屯之事,朝中大臣定無力反駁。”
段煨出身武威士族。
更是段熲的族弟。
領兵作戰、攻城克敵這些,都沒有任何問題,但比起率軍征戰,他更樂意屯田安民,對所謂的大將軍一職,亦毫無留戀。
鍾繇聞言。
若有所思的看了看曹操,便沒有再出言自薦。
“不可!”
曹操麵色堅決道:“忠明公乃朝廷大將軍,又豈能去行屯田之事,今長安初定,更離不得忠明公坐鎮,此事萬萬不可!”
“莫非孟德還有更好的人選?”
段煨聞言微微皺眉,因為他並沒有說假話,他覺得自己的確擅長屯田,也有給曹操讓路的意思。
“元常兄!”
曹操將目光投向鍾繇。
鍾繇點頭道:“隻要能為朝廷出力,下官義不容辭!”
在座的幾人中,段煨和曹操二人不可輕動,趙岐則年事已高,屯田之事,也唯有落在他身上。
段煨見鍾繇應下此事,便不再多言,後者的才學,他還是極為認可的。
冀州,魏郡鄴城。
州牧府大堂內。
“子龍!”
張靖收到程昱送來的竹紙,當即提筆在竹紙上書寫,寫完便將其遞給趙雲,麵帶笑意道:“你對此物有何看法?”
趙雲目露疑惑,雙手接過竹紙。
目光緩緩掃過上麵的文字,輕聲念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念完。
趙雲眼神一亮,仿佛領悟到了某種深意,心境亦隨之得到了某種升華,麵帶振奮朝張靖抱拳道:“主公大才,屬下雖為一介武夫,但也知其文詞之中,蘊含著經世濟民之大誌!”
“???”
張靖見似打了雞血般的趙雲,腦袋裏麵全是問號,轉瞬便反應過來,出言道:“子龍,我說的非是紙上之語,而是這紙張的本身!”
“此紙張,乃青竹製成!”
“其製造成本,比蔡侯紙低廉百倍,子龍以為此物如何?”
看完趙雲的反應,張靖表示自己,小覷了橫渠四句的威力。
如今天下的紙張。
傳播最廣的,自然是蔡侯紙,不過其價格昂貴,一般人用不起不說,還並不適合書寫。
再有就是左伯紙。
左伯紙雖質量上佳,但其流傳的圈子更小,隻有極少的名士使用,更別說流傳的坊市之中。
“啊這?”
趙雲聞言有些局促道:“屬下對此物不甚了解。”
“那也無妨!”
張靖暗道自己大意了,開口道:“著人去請三位參軍前來,屆時,子龍定能有明悟。”
“喏!”
趙雲恭敬抱拳應是。
半個時辰之後,荀攸三人先後入內。
三人看完橫渠四句後。
又是免不了一番感歎與盛讚,當場把張靖吹捧成了翹嘴。
“好了!”
張靖艱難壓住上揚的嘴角,看著三人擺了擺手,開口:“如今新紙已成,且造價低廉,仲德已讓左伯連日製造,太平府治下教化之道,也當提上日程,對其進行梳理、規整以及完善,及早為萬民啟智!”
“汝等以為,太平府當從何處入手?”
為民開智這種事情,在有漢一朝並不罕見。
如武帝時期的文翁興學。
招收縣子弟入學,開啟了郡國學。
到了王莽大佬這裏,他覺得郡國學普及麵太小,於是又進行了一波嚴謹的細分。
郡國學依舊曰學。
縣、道、邑、侯國曰校。
也就是中學校。
鄉曰庠,聚曰序,這兩個就屬於小學。
學、校、庠、序涇渭分明,老師的資質也有嚴格的劃分,而最上麵的,自然是太學。
這套教育框架,同樣被東漢繼承。
隻不過繼承得不咋滴。
如今竹紙問世,張靖自然也要為民開智,最簡單的就是如王莽一般,做普及式教育,對官吏進行掃盲,從而逐步提升百姓的文化水平。
“主公!”
戲誌才沉吟道:“依屬下之見,此事最好得有才學廣博之人牽頭,聽聞陳留有大儒邊讓,詞賦不凡,同北海孔融齊名,或可令其為我太平府博士。”
“邊讓?”
張靖不動聲色的搖了搖頭,道:“兗州並無此人!”
這個人當然是有的。
但架不住這個人頭鐵,如今連邊讓全族之人,都不知道被程昱送給誰吃了。
“……”
戲誌才聞言看了看張靖,旋即把腦袋低了下去。
“主公以為孔融如何?”
荀攸趕忙轉移話題,孔融乃是孔子之後,不說其才能如何,學識肯定不差。
“孔融乃北海相,不宜輕動!”
張靖再度搖頭,他年初的時候,才用道德大陣綁架了孔融,對方又是北海相,在這個時間節點,委實不好對其下手。
“主公!”
此時郭嘉出言道:“屬下以為,太平府教化之道牽頭之人,非康成公莫屬!”
“康成公,鄭玄?”
張靖看向郭嘉,詢問道:“此人倒稱得上真正的經學大家,不知奉孝有幾成把握?”
對於這所謂的牽頭之人。
原本張靖還並不在意,覺得這件事可以慢慢來,現在郭嘉提到鄭玄,瞬間就讓他提起了興趣。
“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