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祭奠
三國:從涼州輔佐劉備 作者:科尼島的柏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名頭領身死,趙雲衝入敵軍陣內,左突右擊,斬殺兩人!
敵軍士氣再也難以維持,瞬間崩潰,四散逃逸。
“不要再追了,我們速速撤退!”
傅幹連聲大呼!
龐德趙雲收住馬勢,與傅幹匯合。
挑選了數匹好馬,把李友等人屍身找回來。
四人不敢耽誤,乘著船盡快離開了這裏!
這次如果沒有趙雲的幫忙,傅幹至少得死!
在誠摯得表達謝意後,詢問兩人為何沿著渭水乘船而行?
“我們入了關中後,聽說叛軍來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們商議後,認為乘船方便些!因此到了長安後,就租了這位老鄉的船隻!”
士仁把來龍去脈講了一遍!
讓傅幹好生招待趙雲後,傅幹沒有太多心情去拉攏趙雲!
此次一戰,跟隨他半年之久的十名親衛死傷殆盡,他心裏無限自責!
看著這些人的遺容,傅幹一直在想要是沒在郿縣停留,是不是就不會遇到這群出來劫掠的羌人了!
李友原名褥,是那名最早投靠傅幹的羌人,在找到家人後,自願來傅幹這裏給傅幹當親衛!
一路走來,盡職盡責!想起那日,傅幹給他取了漢人名後,他高興得像個孩子!
拉著他的孩子給傅幹跪下來拜謝!隨後頗為不好意思得請傅幹再為他孩子起名!
他一共四個孩子,傅幹直接按照興複漢室給他們起名!
李興,李複,李漢,李室!
“李友,你放心,你的孩子我會親自撫養,你在天之靈勿要牽掛!”
其他九人傅幹一一望去,皆是當之無愧的勇士,最小得也隻比傅幹大了四歲,才堪堪十七歲!
與他們處時的情景曆曆在目,不想今日竟成永別,傅幹隻覺得臉上有點涼!
用手一摸,原來是不知不覺間淚水滑落到臉頰!
“傅司馬真是愛兵如子!”趙雲站在遠處目視著傅幹所作所為!
在他的經曆中,那些當官的,為將的,大部分都是把麾下士卒當做自家奴仆,死了也就死了,別說流淚瞻仰了,不罵他們一句廢物都算好得了。
“他與劉校尉不僅愛兵如子,對待百姓也是赤子之心,以誠待之!”士仁在旁輕聲細語!
本來趙雲不太想來涼州,即便是師兄相召!冀州河北之地,涼州地處帝國西北邊陲,更是聽聞涼州人粗鄙,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
他的兄長勸他走走,在家鄉沒他們這種習武寒門的出頭之路!既然師兄千裏迢迢來請,不去不合適。護羌校尉劉備乃是幽州人,與趙雲同是河北人,去看看也沒有壞處。
覺得兄長說得不錯,趙雲思考再三後,答應與士仁一起前來涼州,一是與師兄相會,二是看看劉備這裏是否是合適的立足之地!
為何不選擇在張繡那裏出仕,在學藝時,他師父曾經說過,涼州武人性好殺戮,恩義難著。
一路無話,來到了劉備大營!
得知傅幹遇襲的消息,劉備急忙親到營門處迎接他們!
上前握住傅幹的手,劉備深情得說:“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玄德兄,將士們陣亡的遺體還在船上,派人把他們抬回來吧!”
“這點你放心,我自會安排!翼德,你選五百人,把他們接回來!”
瞥到傅幹身後,挨著士仁,站著一名身材魁梧的人,劉備大致猜測出此人便是張繡的師弟趙雲了。
看著他的容貌,劉備心裏不由的一股親切感油然而生。發自內心的想與此人親近。
位於傅幹身後的趙雲不知怎麽得,也被劉備的氣質所吸引,不自覺的往前走了半步,察覺到時,趕緊收回跨出去的腳。
眾人進入大營後,傅幹把趙雲介紹給劉備。
兩人目光激情四射,容不得外人在場了。
為了不打擾劉備延攬人才,傅幹與張飛一起去把李友等人帶回來。
在汧縣北邊,找了一處地勢較高,風水不錯的地方。
傅幹親自與士兵們一起挖掘墳墓,為十人下葬!
墓碑上寫上十人的生平,等來日入了關中後,這裏準備修建成烈士陵園,安葬劉備軍中戰死的將士。
“諸位隨我入關中,還沒有見到勝利,便已然身隕,幹心中實在愧疚!惟願君等在此安息,我必常來祭奠!書生不記爾等之事,我必安排人書寫爾等忠義報國之心!”
撒下眾多白紙白綾,傅幹親自為他們戴孝!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九歌國殤此時能代表這些不顧個人安危的勇士精神,傅幹以此歌祭奠他們的英靈。
看到傅幹對這些戰死士兵如此尊重,其他陪同來的士兵眼色也變了,身雖死,為名垂於竹帛也,並非是那些士大夫們專享的。
他們也渴望立功名於後世,讓眾人瞻仰!
“司馬,俺要是戰死了,你也能為俺寫一下生平嗎?”
其中一名士兵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可能覺得是他的要求有點過分,“給俺留個名字也行!”
傅幹回身拍拍他的肩膀,笑著說:“你為國捐軀的話,理應有此殊榮!書功名於竹帛,乃是你應有之義!這沒有什麽可以避諱的!”
傅幹對著其他圍過來的士兵大聲說:“國家起於各位之手,隻有為國捐軀,為國奉獻者,劉將軍都會派人記錄爾等光榮事跡!請諸位共勉!”
眾士卒聞言動容,回頭望向剛剛掩埋的十名勇士,將來他們也能有此殊榮,雖死而無憾矣!
“求實,咱哪裏有這麽多能寫出好文章的士人啊?”張飛走到傅幹身旁低聲說。
“翼德兄,你理解錯了!不需要多麽好的文采,用最簡單最通俗的文字,把他們的事跡記錄在冊,以供後世百姓瞻仰,這是他們應得的!”
張飛低下頭思考傅幹說的是否正確。
“那如今缺少紙張怎麽辦?”
“先記錄到竹簡或者木板上,等條件合適了,再拓印到石碑上。”
一縷溫和的陽光灑在那些將士的身上,神聖而又莊嚴!
敵軍士氣再也難以維持,瞬間崩潰,四散逃逸。
“不要再追了,我們速速撤退!”
傅幹連聲大呼!
龐德趙雲收住馬勢,與傅幹匯合。
挑選了數匹好馬,把李友等人屍身找回來。
四人不敢耽誤,乘著船盡快離開了這裏!
這次如果沒有趙雲的幫忙,傅幹至少得死!
在誠摯得表達謝意後,詢問兩人為何沿著渭水乘船而行?
“我們入了關中後,聽說叛軍來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們商議後,認為乘船方便些!因此到了長安後,就租了這位老鄉的船隻!”
士仁把來龍去脈講了一遍!
讓傅幹好生招待趙雲後,傅幹沒有太多心情去拉攏趙雲!
此次一戰,跟隨他半年之久的十名親衛死傷殆盡,他心裏無限自責!
看著這些人的遺容,傅幹一直在想要是沒在郿縣停留,是不是就不會遇到這群出來劫掠的羌人了!
李友原名褥,是那名最早投靠傅幹的羌人,在找到家人後,自願來傅幹這裏給傅幹當親衛!
一路走來,盡職盡責!想起那日,傅幹給他取了漢人名後,他高興得像個孩子!
拉著他的孩子給傅幹跪下來拜謝!隨後頗為不好意思得請傅幹再為他孩子起名!
他一共四個孩子,傅幹直接按照興複漢室給他們起名!
李興,李複,李漢,李室!
“李友,你放心,你的孩子我會親自撫養,你在天之靈勿要牽掛!”
其他九人傅幹一一望去,皆是當之無愧的勇士,最小得也隻比傅幹大了四歲,才堪堪十七歲!
與他們處時的情景曆曆在目,不想今日竟成永別,傅幹隻覺得臉上有點涼!
用手一摸,原來是不知不覺間淚水滑落到臉頰!
“傅司馬真是愛兵如子!”趙雲站在遠處目視著傅幹所作所為!
在他的經曆中,那些當官的,為將的,大部分都是把麾下士卒當做自家奴仆,死了也就死了,別說流淚瞻仰了,不罵他們一句廢物都算好得了。
“他與劉校尉不僅愛兵如子,對待百姓也是赤子之心,以誠待之!”士仁在旁輕聲細語!
本來趙雲不太想來涼州,即便是師兄相召!冀州河北之地,涼州地處帝國西北邊陲,更是聽聞涼州人粗鄙,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
他的兄長勸他走走,在家鄉沒他們這種習武寒門的出頭之路!既然師兄千裏迢迢來請,不去不合適。護羌校尉劉備乃是幽州人,與趙雲同是河北人,去看看也沒有壞處。
覺得兄長說得不錯,趙雲思考再三後,答應與士仁一起前來涼州,一是與師兄相會,二是看看劉備這裏是否是合適的立足之地!
為何不選擇在張繡那裏出仕,在學藝時,他師父曾經說過,涼州武人性好殺戮,恩義難著。
一路無話,來到了劉備大營!
得知傅幹遇襲的消息,劉備急忙親到營門處迎接他們!
上前握住傅幹的手,劉備深情得說:“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玄德兄,將士們陣亡的遺體還在船上,派人把他們抬回來吧!”
“這點你放心,我自會安排!翼德,你選五百人,把他們接回來!”
瞥到傅幹身後,挨著士仁,站著一名身材魁梧的人,劉備大致猜測出此人便是張繡的師弟趙雲了。
看著他的容貌,劉備心裏不由的一股親切感油然而生。發自內心的想與此人親近。
位於傅幹身後的趙雲不知怎麽得,也被劉備的氣質所吸引,不自覺的往前走了半步,察覺到時,趕緊收回跨出去的腳。
眾人進入大營後,傅幹把趙雲介紹給劉備。
兩人目光激情四射,容不得外人在場了。
為了不打擾劉備延攬人才,傅幹與張飛一起去把李友等人帶回來。
在汧縣北邊,找了一處地勢較高,風水不錯的地方。
傅幹親自與士兵們一起挖掘墳墓,為十人下葬!
墓碑上寫上十人的生平,等來日入了關中後,這裏準備修建成烈士陵園,安葬劉備軍中戰死的將士。
“諸位隨我入關中,還沒有見到勝利,便已然身隕,幹心中實在愧疚!惟願君等在此安息,我必常來祭奠!書生不記爾等之事,我必安排人書寫爾等忠義報國之心!”
撒下眾多白紙白綾,傅幹親自為他們戴孝!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九歌國殤此時能代表這些不顧個人安危的勇士精神,傅幹以此歌祭奠他們的英靈。
看到傅幹對這些戰死士兵如此尊重,其他陪同來的士兵眼色也變了,身雖死,為名垂於竹帛也,並非是那些士大夫們專享的。
他們也渴望立功名於後世,讓眾人瞻仰!
“司馬,俺要是戰死了,你也能為俺寫一下生平嗎?”
其中一名士兵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可能覺得是他的要求有點過分,“給俺留個名字也行!”
傅幹回身拍拍他的肩膀,笑著說:“你為國捐軀的話,理應有此殊榮!書功名於竹帛,乃是你應有之義!這沒有什麽可以避諱的!”
傅幹對著其他圍過來的士兵大聲說:“國家起於各位之手,隻有為國捐軀,為國奉獻者,劉將軍都會派人記錄爾等光榮事跡!請諸位共勉!”
眾士卒聞言動容,回頭望向剛剛掩埋的十名勇士,將來他們也能有此殊榮,雖死而無憾矣!
“求實,咱哪裏有這麽多能寫出好文章的士人啊?”張飛走到傅幹身旁低聲說。
“翼德兄,你理解錯了!不需要多麽好的文采,用最簡單最通俗的文字,把他們的事跡記錄在冊,以供後世百姓瞻仰,這是他們應得的!”
張飛低下頭思考傅幹說的是否正確。
“那如今缺少紙張怎麽辦?”
“先記錄到竹簡或者木板上,等條件合適了,再拓印到石碑上。”
一縷溫和的陽光灑在那些將士的身上,神聖而又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