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節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和節曆來熱鬧非凡,這可是春節過後的第一個盛大節日。
殷都城中新年的餘韻還未完全散去,寧府內的燈籠還未卸下,寧楓坐在門前亭中看書,既是在消磨時間,又是在等殷都的消息。
關耘兒將剛蒸好的紅棗糕端到寧楓麵前,冒著熱氣的棗糕香味撲鼻,自從重回殷都後,關耘兒每年中和節都會蒸棗糕,在這本該合家團圓的日子裏,她能做的就是盡量讓丈夫感受到家的溫暖。
關耘兒將棗糕放在石桌上,走到寧楓身後替他揉肩,邊揉邊柔聲說道,“棗糕好了,嚐嚐今年棗糕怎麽樣?”
寧楓微微一笑,合上手中書,拿起一塊棗糕,不等吃就點頭稱讚道,“好香啊,感覺比去年做的還要香,隻要是夫人你做的,那準差不了。”
雖然有些拍馬屁的成分在,但卻很實用,關耘兒聽後就樂開了花,笑著說道,“得了吧,你吃沒吃啊就這麽說。”
寧楓咬了一口棗糕,香甜軟糯,唇齒留香,這還真不是他吹,關耘兒的手藝還真是越來越好,這棗糕確是不錯,“恩,還真可以,來夫人,你也嚐一塊!”
說著寧楓就順手拿起一塊,往夫人嘴裏喂。
“廚房裏還有呢,主要是讓你嚐嚐。”關耘兒像個小姑娘一樣一陣害羞推辭,但架不住寧楓非要喂她一口。
“都老夫老妻的了,還害羞什麽,快吃吧!”寧楓撲哧一笑,執意將棗糕喂給關耘兒。
關耘兒搖頭一笑,是發自內心的幸福一笑。
這麽些年被困在這四方小院中,對寧楓和關耘兒來說,若是沒有彼此陪伴,他們還真不一定能扛過來。
老夫老妻的甜蜜並沒有持續多久,府內下人就急匆匆的趕過來,神色緊張的拱手道,“公子,夫人,門外國師來訪,他特意讓小人來問問公子,您想見不想見他,若是不想見,他就不打擾了。”
關耘兒起身,滿臉怒意,“國師這話是什麽意思,我寧家可沒請他上門做客,他不請自來就算了,還說出這種厚顏無恥的話,要是我們不讓他登門,倒顯得我們寧家沒有禮節,不講待客之道了。”
對樂秦的突然造訪,寧楓也沒什麽好感,但就像關耘兒說的,要是不讓他進來,豈不被百姓看了笑話,若是傳到太和殿,被一些居心叵測之人知道,添油加醋一番,那寧楓想要再進太和殿的想法就真的要泡湯了。
寧楓起身皺眉說道,“來都來了,我寧楓豈能閉門不見?請國師進來吧,這還是八年來國師第一次來我寧府,我可得好好準備一番,免得怠慢了國師。”
“相公。。這樂秦不是什麽好東西,你。。”關耘兒的臉上寫滿了不願意三個字。
寧楓感慨道,“畢竟是國師,無事不登三寶殿,他能拉下臉來寧府,說不準還真有什麽事呢!萬一是因為丞相一事而來,你我這閉關的日子說不準也就到頭了。”
關耘兒無奈的翻了個白眼,轉身就走,一邊大步走一邊撅著嘴說道,“讓這種人進我寧家門,真是晦氣,要見你見,我不見。”
寧楓無奈一笑,抬手示意下人請人進來。
寧府門口,樂秦雙手負在身後站在寧府大門前,頭頂的寧府二字格外氣派,來到殷都八年了,這還是他第一次來當朝丞相府邸,說起來也挺唏噓。
一個新年過的讓樂秦看上去蒼老了許多,沒等多久,寧府大門就在一陣吱呀聲中緩緩打開,寧府下人很是客氣的將樂秦請進了府中。
在殷都朝堂大家都知道寧家與朝廷不和,但是對於寧家和樂秦的矛盾卻知之甚少,隨著高昌掌權,樂秦逐漸淡出朝廷,除了大事外,很少涉足政事,所以對於樂秦親自登門寧府,朝中許多官員都是心生困惑,現在寧家風頭正盛,國師這個時候登門拜訪,不會是要與寧家交好攀關係吧?
對於外界的猜測樂秦完全顧不上,此時的他已經坐在了寧府的大廳中,與當朝丞相寧楓舉杯對飲。
青梅煮酒,幾盤珍饈小菜,待客之道寧楓並未落下,兩人的初次見麵還算和諧,沒有出現想象中雞飛蛋打的畫麵,兩人推杯換盞,相談甚歡,畫麵出人意料的和諧。
兩人跪坐竹席之上,檀木案幾上紅爐煮酒,寧楓手握木勺,以地主之誼給遠道而來的客人添酒。
樂秦舉杯頷首說道,“寧相不愧是國子監出身的大儒,舉手投足間的氣質都是我這鄉野村夫所不能及的,寧家五子才俊,今日樂某人算是見識到了。”
麵對樂秦的吹捧,寧府一笑淡然,“國師謬讚,寧某雖然為相,可久居陋室,不得品察百姓之苦,不能為國效力,縱有一身本事有餘那街頭乞丐有何兩樣,倒是國師不一樣,深得陛下信任,所言所語,皆可落與實處,惠澤百姓。”
樂秦笑了笑,低頭抿酒,“寧相是聰明人,樂某喜歡和聰明人說話,你我兩人也算是神交許久,有些話不說也都清楚;今日老夫登門,隻為一事而來,還望寧相能夠理解配合。”
寧楓神色稍稍嚴肅一點,放下酒杯深呼吸一口氣,“能讓國師登門的,是我手中的相權吧!”
“怪不得說寧相是聰明人,一語中的。”樂秦並不打算遮掩自己的目的,如此開門見山也好,“丞相是殷都朝堂的命脈和關鍵,誰做到了丞相這個位置就是當之無愧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丞相製約六部,鉗製五府,皇權之下的朝堂第一權,寧丞相覺得這個位置真的好坐嗎?”
寧楓皺眉說道,“國師是在說寧某人做這個丞相是為了相勸嗎?”
樂秦笑了笑,眯眼說道,“世間無人可以抵擋住權力的誘惑。”
寧楓搖頭笑了笑,“權力的誘惑確實很大,可這世間總有真心實意想幫百姓的人,有真心實意想要讓大奉好起來的人,寧某少時讀遍詩書,以聖賢書,聖人理處事,雖說不至於事事俱到,可總歸是沒有什麽大錯;聖人有言: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寧某要做的便是天下事,至於身後名自有後人評說。”
樂秦突然鼓起了掌,“寧相高風亮節,樂某人佩服,隻是這個丞相是誰都可以,唯獨不能是你。”
“就因為我是寧楓?”寧楓早有心理準備的冷笑道。
樂秦也不拐彎抹角,頷首說道,“大奉權力之最除卻龍椅之上的天子外,一個是製約百官的相權,一個是有殺伐天下之威的兵權,當今天下,兵權之最當屬同時執掌定州軍和項州軍兩軍大權的寧延,而你寧相如果回到朝堂,那相權與兵權都在你寧氏手中,敢問寧相,這個時候這天下到底是誰說了算?是你寧家人,還是陛下?”
寧楓挺身說道,“延兒是延兒,我是我,延兒深得將士信賴是他一場仗一場仗打出來的,是我項州土龍山上的墓碑一塊一塊堆出來的,是北征之戰殺出來的,赤誠之心天地可鑒;至於這丞相之位,殷都之外的百姓水深火熱,各州矛盾不斷,長此以往,不僅百姓遭難,大奉千年基業也將不保,我寧楓從不在乎這個丞相,我隻是不想看到百姓蒙難,不想讓大奉毀在自己手中;我兄弟二人一番真心竟然引起了陛下的不滿和懷疑,這說出來多讓人寒心啊?”
“是啊,你們是一番真心為了大奉,難道陛下就不是嗎?”樂秦沉聲說道,“定州軍軍權一事朝廷可以不管,由寧延做主,可這丞相之位,還望寧相肯退讓一步,給朝廷一個機會,給陛下一個機會。”
“能讓國師您親自上門遊說,陛下也是看重我寧楓啊!”寧楓無奈感慨,“敢問,陛下想要的退讓是怎樣一個退讓法?”
樂秦直接開門見山,“希望寧相上書辭官,辭去丞相一職。”
“之後呢?我就能帶著夫人回到項州了嗎?”寧楓故作輕鬆的說道。
樂秦晃著手中酒杯,淡然說道,“你比老夫更清楚你在殷都的價值,寧延擁兵自重,屯兵北境,如果沒有一個能製約寧延的人留在殷都,誰能保證這支掛著寧字軍旗的大軍不會南下呢?”
話中意思已經很清楚,寧楓無奈歎氣,“不要丞相之位還不能讓你們放心嗎?朝廷是不是非要把我寧家人都逼死才甘心?”
“政治博弈,馬虎不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曆代君王均是如此,相信寧相也是能理解的。”樂秦沉聲感慨道。
兩尺長袖下,寧楓雙拳緊握,這就是他們寧家的人悲哀嗎,一腔熱血都是為了這個國家,但卻不能得到這個國家的認可,或者說得不到天子的認可,功高震主四個字是君王逆鱗,也是刺向所有忠君之臣心中的一把利刃,他們寧家每個人都被這把利刃捅的遍體鱗傷。
“國師,我寧楓可以為了大奉不要這個丞相之位,延兒也可以不要這個定州牧,但我想問您,丞相這個位置還有誰能夠勝任?製約六部,統籌五府真的就這麽容易?如果朝廷真的可以不需要我,那就不會有今日象州之災情;還有定州軍,定州軍驍勇善戰,一定程度上戰鬥力已經超過了鼎盛時期的項州軍,這樣一支鋼鐵大軍其內部自上而下必然心懷傲氣,除了延兒,大奉有誰能讓定州軍諸位將軍和十萬將士認可?如果延兒不在定州,十萬將士朝廷該如何處置?”寧楓的話字字珠璣,“如果說大奉真的是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那又何須軍隊?誰不想過好日子,朝廷可以懷疑我們寧家的衷心,但不能傷害一個臣子忠君之心。”
樂秦伸手放在酒杯上,熱氣升騰,“寧相,陛下如此也是情非得已,要怪就怪這天下隻能有一個君王。”
這話給寧楓無語笑了,但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他寧楓就算說再多也已經不管用了,再多的不甘心也隻能溶於杯中熱酒中一飲而盡。
酒水入喉心作痛,寧楓紅著眼睛看向樂秦,“國師,告訴陛下,隻要他答應不再為難延兒,不再為難定州,這丞相之位我不要了。”
“寧相口中的為難何意?”樂秦話中不覺多了一絲別樣味道。
“將延兒視作一位普通的大奉臣子,不要在為難與他,希望朝廷能做他的後背的依靠,而不是捅向他的一把尖刺!”寧楓最後一句話幾乎是咬著牙說出來的。
“一切如丞相所願!老夫自會一字不差的稟明陛下!”樂秦微微一笑,舉起手中杯。
寧楓艱難的舉起酒杯,酒杯相碰,清脆悅耳。
兩人的交談直到樂秦離開寧府的時候都很順利,寧楓無論是談吐還是對朝政局勢的看法都很獨到,從西南安撫到象州減稅輔農,期間樂秦不止一次對寧楓的說法表示認可。
可認可完了後卻又慶幸沒能讓寧楓回到太和殿,這個人足不出戶還能對天下局勢如此了解,要麽就是他一直在關心殷都外的局勢,要麽就是有人一直在和他,甚至是在和寧家暗通款曲,一些隻有朝中大臣才能知道的消息他是如何知道的?看來朝廷內部得來一次大清查了。。
離開寧府返回自家府邸的路上,樂秦在馬車上是坐立難安。
“停車!”馬車內的樂秦突然大喊一聲。
馬車急忙停下,管家上車小心問道,“老爺,出什麽事了?”
好像突然意識到什麽的樂秦從馬車上走下來,回頭看向遠處的寧府,眉頭緊鎖,“寧家留不得了!”
這句話嚇了老管家一大跳,“老爺,您這是。。”
“寧楓足不出戶就可以知曉天下事,象州旱情的確切災情,他是如何得知?江南士族的聯名上書,他又如何得知?西南蠻族與朝廷的衝突,他又是從那知道的?一個足不出戶的寧楓尚能如此,那寧延呢?他是不是比寧楓知道的還要多?如果不是朝中有人與寧家互相勾結的話,哪能解釋這一切的原因就隻有一個。。”樂秦雙拳緊握,眼神中殺意盡顯,“朝廷的一舉一動都在寧延的注視下,他在監視朝廷,監視朝廷的一舉一動。。。”
不敢細想的樂秦眼神中殺意盡顯,“就算拚的頭破血流,寧家人也留不得!”
殷都城中新年的餘韻還未完全散去,寧府內的燈籠還未卸下,寧楓坐在門前亭中看書,既是在消磨時間,又是在等殷都的消息。
關耘兒將剛蒸好的紅棗糕端到寧楓麵前,冒著熱氣的棗糕香味撲鼻,自從重回殷都後,關耘兒每年中和節都會蒸棗糕,在這本該合家團圓的日子裏,她能做的就是盡量讓丈夫感受到家的溫暖。
關耘兒將棗糕放在石桌上,走到寧楓身後替他揉肩,邊揉邊柔聲說道,“棗糕好了,嚐嚐今年棗糕怎麽樣?”
寧楓微微一笑,合上手中書,拿起一塊棗糕,不等吃就點頭稱讚道,“好香啊,感覺比去年做的還要香,隻要是夫人你做的,那準差不了。”
雖然有些拍馬屁的成分在,但卻很實用,關耘兒聽後就樂開了花,笑著說道,“得了吧,你吃沒吃啊就這麽說。”
寧楓咬了一口棗糕,香甜軟糯,唇齒留香,這還真不是他吹,關耘兒的手藝還真是越來越好,這棗糕確是不錯,“恩,還真可以,來夫人,你也嚐一塊!”
說著寧楓就順手拿起一塊,往夫人嘴裏喂。
“廚房裏還有呢,主要是讓你嚐嚐。”關耘兒像個小姑娘一樣一陣害羞推辭,但架不住寧楓非要喂她一口。
“都老夫老妻的了,還害羞什麽,快吃吧!”寧楓撲哧一笑,執意將棗糕喂給關耘兒。
關耘兒搖頭一笑,是發自內心的幸福一笑。
這麽些年被困在這四方小院中,對寧楓和關耘兒來說,若是沒有彼此陪伴,他們還真不一定能扛過來。
老夫老妻的甜蜜並沒有持續多久,府內下人就急匆匆的趕過來,神色緊張的拱手道,“公子,夫人,門外國師來訪,他特意讓小人來問問公子,您想見不想見他,若是不想見,他就不打擾了。”
關耘兒起身,滿臉怒意,“國師這話是什麽意思,我寧家可沒請他上門做客,他不請自來就算了,還說出這種厚顏無恥的話,要是我們不讓他登門,倒顯得我們寧家沒有禮節,不講待客之道了。”
對樂秦的突然造訪,寧楓也沒什麽好感,但就像關耘兒說的,要是不讓他進來,豈不被百姓看了笑話,若是傳到太和殿,被一些居心叵測之人知道,添油加醋一番,那寧楓想要再進太和殿的想法就真的要泡湯了。
寧楓起身皺眉說道,“來都來了,我寧楓豈能閉門不見?請國師進來吧,這還是八年來國師第一次來我寧府,我可得好好準備一番,免得怠慢了國師。”
“相公。。這樂秦不是什麽好東西,你。。”關耘兒的臉上寫滿了不願意三個字。
寧楓感慨道,“畢竟是國師,無事不登三寶殿,他能拉下臉來寧府,說不準還真有什麽事呢!萬一是因為丞相一事而來,你我這閉關的日子說不準也就到頭了。”
關耘兒無奈的翻了個白眼,轉身就走,一邊大步走一邊撅著嘴說道,“讓這種人進我寧家門,真是晦氣,要見你見,我不見。”
寧楓無奈一笑,抬手示意下人請人進來。
寧府門口,樂秦雙手負在身後站在寧府大門前,頭頂的寧府二字格外氣派,來到殷都八年了,這還是他第一次來當朝丞相府邸,說起來也挺唏噓。
一個新年過的讓樂秦看上去蒼老了許多,沒等多久,寧府大門就在一陣吱呀聲中緩緩打開,寧府下人很是客氣的將樂秦請進了府中。
在殷都朝堂大家都知道寧家與朝廷不和,但是對於寧家和樂秦的矛盾卻知之甚少,隨著高昌掌權,樂秦逐漸淡出朝廷,除了大事外,很少涉足政事,所以對於樂秦親自登門寧府,朝中許多官員都是心生困惑,現在寧家風頭正盛,國師這個時候登門拜訪,不會是要與寧家交好攀關係吧?
對於外界的猜測樂秦完全顧不上,此時的他已經坐在了寧府的大廳中,與當朝丞相寧楓舉杯對飲。
青梅煮酒,幾盤珍饈小菜,待客之道寧楓並未落下,兩人的初次見麵還算和諧,沒有出現想象中雞飛蛋打的畫麵,兩人推杯換盞,相談甚歡,畫麵出人意料的和諧。
兩人跪坐竹席之上,檀木案幾上紅爐煮酒,寧楓手握木勺,以地主之誼給遠道而來的客人添酒。
樂秦舉杯頷首說道,“寧相不愧是國子監出身的大儒,舉手投足間的氣質都是我這鄉野村夫所不能及的,寧家五子才俊,今日樂某人算是見識到了。”
麵對樂秦的吹捧,寧府一笑淡然,“國師謬讚,寧某雖然為相,可久居陋室,不得品察百姓之苦,不能為國效力,縱有一身本事有餘那街頭乞丐有何兩樣,倒是國師不一樣,深得陛下信任,所言所語,皆可落與實處,惠澤百姓。”
樂秦笑了笑,低頭抿酒,“寧相是聰明人,樂某喜歡和聰明人說話,你我兩人也算是神交許久,有些話不說也都清楚;今日老夫登門,隻為一事而來,還望寧相能夠理解配合。”
寧楓神色稍稍嚴肅一點,放下酒杯深呼吸一口氣,“能讓國師登門的,是我手中的相權吧!”
“怪不得說寧相是聰明人,一語中的。”樂秦並不打算遮掩自己的目的,如此開門見山也好,“丞相是殷都朝堂的命脈和關鍵,誰做到了丞相這個位置就是當之無愧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丞相製約六部,鉗製五府,皇權之下的朝堂第一權,寧丞相覺得這個位置真的好坐嗎?”
寧楓皺眉說道,“國師是在說寧某人做這個丞相是為了相勸嗎?”
樂秦笑了笑,眯眼說道,“世間無人可以抵擋住權力的誘惑。”
寧楓搖頭笑了笑,“權力的誘惑確實很大,可這世間總有真心實意想幫百姓的人,有真心實意想要讓大奉好起來的人,寧某少時讀遍詩書,以聖賢書,聖人理處事,雖說不至於事事俱到,可總歸是沒有什麽大錯;聖人有言: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寧某要做的便是天下事,至於身後名自有後人評說。”
樂秦突然鼓起了掌,“寧相高風亮節,樂某人佩服,隻是這個丞相是誰都可以,唯獨不能是你。”
“就因為我是寧楓?”寧楓早有心理準備的冷笑道。
樂秦也不拐彎抹角,頷首說道,“大奉權力之最除卻龍椅之上的天子外,一個是製約百官的相權,一個是有殺伐天下之威的兵權,當今天下,兵權之最當屬同時執掌定州軍和項州軍兩軍大權的寧延,而你寧相如果回到朝堂,那相權與兵權都在你寧氏手中,敢問寧相,這個時候這天下到底是誰說了算?是你寧家人,還是陛下?”
寧楓挺身說道,“延兒是延兒,我是我,延兒深得將士信賴是他一場仗一場仗打出來的,是我項州土龍山上的墓碑一塊一塊堆出來的,是北征之戰殺出來的,赤誠之心天地可鑒;至於這丞相之位,殷都之外的百姓水深火熱,各州矛盾不斷,長此以往,不僅百姓遭難,大奉千年基業也將不保,我寧楓從不在乎這個丞相,我隻是不想看到百姓蒙難,不想讓大奉毀在自己手中;我兄弟二人一番真心竟然引起了陛下的不滿和懷疑,這說出來多讓人寒心啊?”
“是啊,你們是一番真心為了大奉,難道陛下就不是嗎?”樂秦沉聲說道,“定州軍軍權一事朝廷可以不管,由寧延做主,可這丞相之位,還望寧相肯退讓一步,給朝廷一個機會,給陛下一個機會。”
“能讓國師您親自上門遊說,陛下也是看重我寧楓啊!”寧楓無奈感慨,“敢問,陛下想要的退讓是怎樣一個退讓法?”
樂秦直接開門見山,“希望寧相上書辭官,辭去丞相一職。”
“之後呢?我就能帶著夫人回到項州了嗎?”寧楓故作輕鬆的說道。
樂秦晃著手中酒杯,淡然說道,“你比老夫更清楚你在殷都的價值,寧延擁兵自重,屯兵北境,如果沒有一個能製約寧延的人留在殷都,誰能保證這支掛著寧字軍旗的大軍不會南下呢?”
話中意思已經很清楚,寧楓無奈歎氣,“不要丞相之位還不能讓你們放心嗎?朝廷是不是非要把我寧家人都逼死才甘心?”
“政治博弈,馬虎不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曆代君王均是如此,相信寧相也是能理解的。”樂秦沉聲感慨道。
兩尺長袖下,寧楓雙拳緊握,這就是他們寧家的人悲哀嗎,一腔熱血都是為了這個國家,但卻不能得到這個國家的認可,或者說得不到天子的認可,功高震主四個字是君王逆鱗,也是刺向所有忠君之臣心中的一把利刃,他們寧家每個人都被這把利刃捅的遍體鱗傷。
“國師,我寧楓可以為了大奉不要這個丞相之位,延兒也可以不要這個定州牧,但我想問您,丞相這個位置還有誰能夠勝任?製約六部,統籌五府真的就這麽容易?如果朝廷真的可以不需要我,那就不會有今日象州之災情;還有定州軍,定州軍驍勇善戰,一定程度上戰鬥力已經超過了鼎盛時期的項州軍,這樣一支鋼鐵大軍其內部自上而下必然心懷傲氣,除了延兒,大奉有誰能讓定州軍諸位將軍和十萬將士認可?如果延兒不在定州,十萬將士朝廷該如何處置?”寧楓的話字字珠璣,“如果說大奉真的是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那又何須軍隊?誰不想過好日子,朝廷可以懷疑我們寧家的衷心,但不能傷害一個臣子忠君之心。”
樂秦伸手放在酒杯上,熱氣升騰,“寧相,陛下如此也是情非得已,要怪就怪這天下隻能有一個君王。”
這話給寧楓無語笑了,但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他寧楓就算說再多也已經不管用了,再多的不甘心也隻能溶於杯中熱酒中一飲而盡。
酒水入喉心作痛,寧楓紅著眼睛看向樂秦,“國師,告訴陛下,隻要他答應不再為難延兒,不再為難定州,這丞相之位我不要了。”
“寧相口中的為難何意?”樂秦話中不覺多了一絲別樣味道。
“將延兒視作一位普通的大奉臣子,不要在為難與他,希望朝廷能做他的後背的依靠,而不是捅向他的一把尖刺!”寧楓最後一句話幾乎是咬著牙說出來的。
“一切如丞相所願!老夫自會一字不差的稟明陛下!”樂秦微微一笑,舉起手中杯。
寧楓艱難的舉起酒杯,酒杯相碰,清脆悅耳。
兩人的交談直到樂秦離開寧府的時候都很順利,寧楓無論是談吐還是對朝政局勢的看法都很獨到,從西南安撫到象州減稅輔農,期間樂秦不止一次對寧楓的說法表示認可。
可認可完了後卻又慶幸沒能讓寧楓回到太和殿,這個人足不出戶還能對天下局勢如此了解,要麽就是他一直在關心殷都外的局勢,要麽就是有人一直在和他,甚至是在和寧家暗通款曲,一些隻有朝中大臣才能知道的消息他是如何知道的?看來朝廷內部得來一次大清查了。。
離開寧府返回自家府邸的路上,樂秦在馬車上是坐立難安。
“停車!”馬車內的樂秦突然大喊一聲。
馬車急忙停下,管家上車小心問道,“老爺,出什麽事了?”
好像突然意識到什麽的樂秦從馬車上走下來,回頭看向遠處的寧府,眉頭緊鎖,“寧家留不得了!”
這句話嚇了老管家一大跳,“老爺,您這是。。”
“寧楓足不出戶就可以知曉天下事,象州旱情的確切災情,他是如何得知?江南士族的聯名上書,他又如何得知?西南蠻族與朝廷的衝突,他又是從那知道的?一個足不出戶的寧楓尚能如此,那寧延呢?他是不是比寧楓知道的還要多?如果不是朝中有人與寧家互相勾結的話,哪能解釋這一切的原因就隻有一個。。”樂秦雙拳緊握,眼神中殺意盡顯,“朝廷的一舉一動都在寧延的注視下,他在監視朝廷,監視朝廷的一舉一動。。。”
不敢細想的樂秦眼神中殺意盡顯,“就算拚的頭破血流,寧家人也留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