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來了項州,又怎能不看看大哥呢?
寧鶴的靈堂就布置在寧府的東南角,由程雙雙親自監造,隻有差不多書房大小的靈堂無比嚴整,裏麵布置了八十一盞油燈,終日不滅;走進靈堂,八十一盞長明燈中央便是寧鶴的靈牌,因為是英年早逝的緣故,按照禮法,先逝裹紅保陰福,楠木牌上的寧鶴的名字特意被抹上了朱丹紅,靈牌之後便是寧鶴的畫像,身著金甲,手握利劍,眉目威嚴的將軍像。
寧延起了個大早來到大哥靈堂,殊不知一開門便看到大嫂程雙雙一襲素衣,捧著油壇正一勺一勺的給長明燈添油,寧鶴走的這半年,給長明燈添油幾乎成了程雙雙每天一睜眼的頭等大事,半年來從未斷過。
“嫂子。”寧延輕聲說道,顯然是沒料到嫂子會出在這裏。
聽到寧延聲音後的程雙雙起身笑道,盡管這笑是很努力才擠出來的,“延兒來了啊,你隨便坐,嫂子馬上就好。”
寧延點了點頭,來到大哥牌位前,回想起大哥臨走之前的模樣就不免悲從中來,上完三炷香後,寧延便跪坐在地麵的蒲團上,望著大哥畫像靜靜發呆。
在幫所有油燈都添完油後,大嫂已然有些疲憊,揉了揉酸痛的肩膀便坐在旁邊的椅子上休息,在看到寧延盯著丈夫畫像後,程雙雙有些愧疚的說道,“咱們項州比不上殷都,這已經是項州最好的畫像師了。”
寧延回過神趕緊答複道,“嫂子,我沒有那個意思,我是想說,大哥走了也有半年了,這半年辛苦你了。”
程雙雙苦笑的搖了搖頭,“這點苦累算不得什麽,自從嫁給你大哥,我就想過會有這麽一天,隻是沒想到來得這麽快罷了。”
“嫂子,你一個人帶著弘兒也不容易,要不你跟著我去定州吧,您和兮檸之間也有個照顧。”寧延看著嫂子憔悴的樣子,於心不忍的說道。
程雙雙果斷拒絕了寧延的好意,“我走了你大哥怎麽辦?他的長明燈沒油了誰來幫他添呢?延兒,我知道你這麽做是為了嫂子後,但你放心,嫂子沒那麽脆弱,能撐過去的;而且前兩天盈兒來信了,說她幫咱們寧家添了個閨女,過段時間就和你三哥來項州陪我,你看,咱們寧家這不馬上就熱鬧起來了。”
三嫂添了個閨女的消息他寧延也知道,三哥特意給他寫了信,讓他給閨女起個名字,但寧延知道起名賜字事關重大,一般都是家中長輩給晚輩起名賜字,寧延在信上回絕了三哥,說二哥還在,起名這事還輪不到他寧延,但寧延還是給小侄女起了個小名,棠棠。
意為,海棠花。
“當年娘一直想要給閨女,卻不曾想接連五個都是大胖小子。”寧延說著說著就笑了出來,而後便是無盡的惆悵,“現在好了,咱們寧家終於有自己的千金小姐了。”
程雙雙也在感慨,“是啊,這個姑娘來的太晚了,要是讓娘知道,不知道她老人家得開心成什麽樣。”
“嫂子,三哥三嫂來項州的消息可還有人知道?”寧延岔開話題,抬頭問道。
程雙雙細細想了想,搖頭說道,“應該沒了吧,怎麽?他們不會出事吧?”
“沒有,我就是問問。”寧延輕聲說道,這些事他不會告訴大嫂,免得給大嫂徒增煩惱,現在寧家正處於風口浪尖,搞不好三哥和二哥一樣都被監視了起來,一旦有什麽風吹草動,難免樂秦會動歪心思。
寧延心中默默盤算著,看來這件事還需要自己盯一盯啊。
就在寧延和嫂子說話之時,靈堂外傳來聶紅衣的聲音,“公子,公子,飛鴻來信,有要事通稟。”
“我知道了,馬上來。”寧延大聲喊道,隨後滿懷歉意的看著嫂子,“抱歉嫂子。”
程雙雙微微一笑,衝著寧延輕輕搖頭,“這道什麽歉啊,現在你是兩州之主了,政事繁忙是情理之中,你快去忙你的吧,別耽擱正事,等閑了再來看你大哥,我想你大哥要是知道你現在完全接過了項州,就算在下麵也會替你高興的。”
寧延起身,衝著大哥的牌位連鞠三躬,隨後衝著嫂子鞠了一躬,“嫂子,那我先走了。”
程雙雙眼波溫柔的點了點頭,“去吧。”
走出靈堂,聶紅衣在旁早已等候多時,看到寧延走出來後,拿出密信,拱手說道,“公子,飛鴻加急密信。”
寧延隨手拿過密信,拆開查看,看完後直接停下腳步,眼神中難掩喜色,直接將密信,“找到彭翊王了,在雍州!。”
聶紅衣也是瞪大眼睛,不可思議,“怎麽會在雍州,離咱們這麽近,咱們居然不知道。”
“這還得多虧範北思啊,要不是他率軍去了雍州平亂,飛鴻也不會這麽容易就查到彭翊王的下落。”寧延回想起陸雪妮說的話,感慨道,“從巴州過橫斷山脈,翻昆山,過雍州,逢民亂,小王爺一路吃了不少苦啊。”
“既然已經查到彭翊王下落了,屬下這就派人去接小王爺去定州。”聶紅衣直接拱手說道。
寧延沉思片刻,最後搖了搖頭,“飛鴻說,彭翊王被一個叫做稷陽的組織保護了起來,這個組織底細尚且不明,飛鴻正在調查;再者,這次我準備親自去趟雍州,把彭翊王接回來。”
“您親自去?”聶紅衣意外說道,“這不妥吧,現在朝廷多少雙眼睛盯著咱們呢,您有任何風吹草動殷都都會第一時間得知,到時候一旦朝廷知道彭翊王還在,那咱們不就坐實謀反之名了嗎?”
“到時候我自有辦法繞過殷都的監視,瞞天過海誰不會了。”寧延將密信收好,繼續說道,“聶姑娘,還有件事需要你去安排一下,如果可以,你最好能親自走一趟。”
“公子但說無妨。”聶紅衣抱拳拱手。
寧延笑著將聶紅衣的手按下去,“不用這麽嚴肅,我三哥三嫂要帶著孩子來項州陪大嫂,我擔心朝廷會暗地裏搞小動作,辛苦你去盯一下,不用出麵,隻要確保安全就行。”
聶紅衣點頭說道,“是,我這就帶人去趟青州,一定確保三公子和三夫人平安抵達項州。”
“聶姑娘,你和孔爺爺跟我時間最長,當年我在殷都還是人人唾罵的紈絝的時候就跟著我看了,這件事交給你,我放心。”寧延看著聶紅衣,不知是不是想起了當年那個一襲紅衣的聶紅衣。
素紗下的聶紅衣抿嘴輕笑,人的眼睛不會騙人,聶紅衣也是一樣,能看得出來,跟著寧延對她來說也是幸事一件。
兩人的一路陪伴,也是一種特殊的成長。
。。。
天空烏雲密布,進入盛夏之時,被黃沙環繞的項州也迎來了一場夏雨,隻是這場夏雨來的太快,太急;不似江南的雨打芭蕉,而是一場獨屬於西北的瓢潑大雨。
大雨劈啪衝刷著項州府衙的青石地板,終日蒙塵的地板終於露出了難得一見的青藍底色。
兩把油紙傘出現在府衙的青石廊道上,飛鴻堂主宋世新和副堂主程花花同時出現在項州府衙,兩人腳步匆忙,走廊的盡頭便是府衙大堂,府衙門口莊十月豎劍而立,兩人來到門前,齊齊收傘,衝著莊十月點頭示意後,便推門而入。
等到兩人進去後,莊十月則將大門重新關上,而後繼續站在門外,警惕的看著四周。
此時的大廳內,寧延,池明淵,錢桂,寧伯豐,徐子謙悉數到場,宋世新和程花花走進來後,急忙拱手說道,“我等拜見公子,錢大人,諸位將軍。”
寧延揮手示意二人起來入座,而後微微一笑,“好,人都到齊了,那咱們就開始吧。”
“宋堂主,說說稷陽的大概情況。”寧延拿起茶杯,示意宋世新可以開始了。
宋世新點了點頭,起身說道,“稷陽的情況已經摸的差不多了,這是一支突然出現的民間組織,七年前突然出現在雍州,雖然出現時間短,但他們發展很迅速,行事嚴謹果斷,內部章法森嚴,所行所做完全看不出來這是一個年輕民間組織。”
錢桂捋著胡須若有所思的說道,“這個組織我倒是曾有耳聞,雍州生亂時,有一部分百姓來到項州,據他們說,這個組織在雍州紛亂期間倒是保護了不少百姓,在民間很有聲望。”
“那他們背後的人查了嗎?”寧延繼續問道。
宋世新接著說道,“查了,但沒查到。”
寧伯豐驚愕道,“連飛鴻都查不出來?這得什麽背景啊?”
程花花接過話茬拱手道,“他們老大的底細幹淨的詭異,確實是毫無線索,就好像是突然出現在大奉一樣,越是這樣就越有問題,我們查了查稷陽首次出現在百姓視野的時間,發現了一件很奇怪的巧合。”
“說來聽聽。”寧延眯眼說道。
“稷陽出現的那年正是景文皇帝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中府消失的那年。”程花花一席話說完,場上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大家神情都是肉眼可見的嚴肅了起來。
寧延晃了晃手中的杯子,開口打破大廳的安靜,“那是不是就可以說明現在我們麵前的稷陽實際上就是當年中府的延續?”
“這。。”程花花有些猶豫,“這隻是太過巧合,屬下不得不做出這種推測。”
“說來,我寧延能活著坐在這裏,也有中府的功勞,我寧延欠中府三條命;如果他們真的是中府,那就能解釋他們為什麽會把彭翊王留在雍州了,說句公道話,對於我們來說,中府確實是段不太友好的回憶,那段時間朝廷官員,人人自危,生怕說錯一句話就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但對於皇室來說,中府卻是值得他們完全信賴的,想想看,若是當年景文皇帝沒有暗自解散中府,會有之後的廣南王篡位嗎?會有之後的太武政變嗎?”寧延的話擲地有聲,窗外雨落滴答,屋內寧延聲如雷震。
錢桂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我們不否認中府對大奉政治安定的貢獻,可若這稷陽真是中府的化身,那您還要去雍州嗎?”
“去,當然去。”寧延神情堅定的說道,“現在的稷陽無論從能力還是手段是都遠不如當年的中府,以他們現在的能力是保護不了彭翊王的,不管是為了彭翊王的安危還是大奉的未來,他們都沒有道理不讓我帶走彭翊王。”
“公子,您還是在考慮考慮,當年寧家和中府鬧得並不愉快。”程花花凝眉說道。
“那是老黃曆了,從風信子他們舍命護我從北境天山離開的時候,我就與他們和解了,如今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大家求同存異,未嚐不能合作。”寧延釋然一笑。
聽著寧延的話,錢桂他們也不再多說什麽,“既如此,我等也沒什麽可說的了,出了這間屋子,沒人知道五公子您去雍州這件事,任何人都不會知道。”
寧延放下茶杯,神情嚴肅的點了點頭,“此行雍州,我隻身前去,人越少我越安全,在此期間我的所有行蹤會通過飛鴻通知你們,不管能不能成功帶回彭翊王,一個月後,我都會如期返回。”
“我等謹遵公子之令。”場上眾人齊聲拱手道。
眾人走後,池明淵遲遲未走,寧延知道老將軍心中所想,笑著說道,“老將軍,你放心吧,我會平安回來的。”
“如果出現第二個種江海你怎麽辦,難道還篤定有第二個沈歸心嗎?”池明淵憂心忡忡的說道。
“未必不會出現。”寧延笑著說道,“這雍州我是一定得去的,池將軍,這也是我的一樁心事。”
池明淵看著寧延,搖頭苦笑,“我池明淵算是見識到你們寧家人的倔了,老將軍如此,大公子如此,現在到你也是這樣。”
“池將軍,我回來後,你去接我如何?”
“若是你出了意外,我池明淵血洗稷陽!”
窗外雨聲依舊,寧延隔窗聽雨,也別有一番意境。
寧鶴的靈堂就布置在寧府的東南角,由程雙雙親自監造,隻有差不多書房大小的靈堂無比嚴整,裏麵布置了八十一盞油燈,終日不滅;走進靈堂,八十一盞長明燈中央便是寧鶴的靈牌,因為是英年早逝的緣故,按照禮法,先逝裹紅保陰福,楠木牌上的寧鶴的名字特意被抹上了朱丹紅,靈牌之後便是寧鶴的畫像,身著金甲,手握利劍,眉目威嚴的將軍像。
寧延起了個大早來到大哥靈堂,殊不知一開門便看到大嫂程雙雙一襲素衣,捧著油壇正一勺一勺的給長明燈添油,寧鶴走的這半年,給長明燈添油幾乎成了程雙雙每天一睜眼的頭等大事,半年來從未斷過。
“嫂子。”寧延輕聲說道,顯然是沒料到嫂子會出在這裏。
聽到寧延聲音後的程雙雙起身笑道,盡管這笑是很努力才擠出來的,“延兒來了啊,你隨便坐,嫂子馬上就好。”
寧延點了點頭,來到大哥牌位前,回想起大哥臨走之前的模樣就不免悲從中來,上完三炷香後,寧延便跪坐在地麵的蒲團上,望著大哥畫像靜靜發呆。
在幫所有油燈都添完油後,大嫂已然有些疲憊,揉了揉酸痛的肩膀便坐在旁邊的椅子上休息,在看到寧延盯著丈夫畫像後,程雙雙有些愧疚的說道,“咱們項州比不上殷都,這已經是項州最好的畫像師了。”
寧延回過神趕緊答複道,“嫂子,我沒有那個意思,我是想說,大哥走了也有半年了,這半年辛苦你了。”
程雙雙苦笑的搖了搖頭,“這點苦累算不得什麽,自從嫁給你大哥,我就想過會有這麽一天,隻是沒想到來得這麽快罷了。”
“嫂子,你一個人帶著弘兒也不容易,要不你跟著我去定州吧,您和兮檸之間也有個照顧。”寧延看著嫂子憔悴的樣子,於心不忍的說道。
程雙雙果斷拒絕了寧延的好意,“我走了你大哥怎麽辦?他的長明燈沒油了誰來幫他添呢?延兒,我知道你這麽做是為了嫂子後,但你放心,嫂子沒那麽脆弱,能撐過去的;而且前兩天盈兒來信了,說她幫咱們寧家添了個閨女,過段時間就和你三哥來項州陪我,你看,咱們寧家這不馬上就熱鬧起來了。”
三嫂添了個閨女的消息他寧延也知道,三哥特意給他寫了信,讓他給閨女起個名字,但寧延知道起名賜字事關重大,一般都是家中長輩給晚輩起名賜字,寧延在信上回絕了三哥,說二哥還在,起名這事還輪不到他寧延,但寧延還是給小侄女起了個小名,棠棠。
意為,海棠花。
“當年娘一直想要給閨女,卻不曾想接連五個都是大胖小子。”寧延說著說著就笑了出來,而後便是無盡的惆悵,“現在好了,咱們寧家終於有自己的千金小姐了。”
程雙雙也在感慨,“是啊,這個姑娘來的太晚了,要是讓娘知道,不知道她老人家得開心成什麽樣。”
“嫂子,三哥三嫂來項州的消息可還有人知道?”寧延岔開話題,抬頭問道。
程雙雙細細想了想,搖頭說道,“應該沒了吧,怎麽?他們不會出事吧?”
“沒有,我就是問問。”寧延輕聲說道,這些事他不會告訴大嫂,免得給大嫂徒增煩惱,現在寧家正處於風口浪尖,搞不好三哥和二哥一樣都被監視了起來,一旦有什麽風吹草動,難免樂秦會動歪心思。
寧延心中默默盤算著,看來這件事還需要自己盯一盯啊。
就在寧延和嫂子說話之時,靈堂外傳來聶紅衣的聲音,“公子,公子,飛鴻來信,有要事通稟。”
“我知道了,馬上來。”寧延大聲喊道,隨後滿懷歉意的看著嫂子,“抱歉嫂子。”
程雙雙微微一笑,衝著寧延輕輕搖頭,“這道什麽歉啊,現在你是兩州之主了,政事繁忙是情理之中,你快去忙你的吧,別耽擱正事,等閑了再來看你大哥,我想你大哥要是知道你現在完全接過了項州,就算在下麵也會替你高興的。”
寧延起身,衝著大哥的牌位連鞠三躬,隨後衝著嫂子鞠了一躬,“嫂子,那我先走了。”
程雙雙眼波溫柔的點了點頭,“去吧。”
走出靈堂,聶紅衣在旁早已等候多時,看到寧延走出來後,拿出密信,拱手說道,“公子,飛鴻加急密信。”
寧延隨手拿過密信,拆開查看,看完後直接停下腳步,眼神中難掩喜色,直接將密信,“找到彭翊王了,在雍州!。”
聶紅衣也是瞪大眼睛,不可思議,“怎麽會在雍州,離咱們這麽近,咱們居然不知道。”
“這還得多虧範北思啊,要不是他率軍去了雍州平亂,飛鴻也不會這麽容易就查到彭翊王的下落。”寧延回想起陸雪妮說的話,感慨道,“從巴州過橫斷山脈,翻昆山,過雍州,逢民亂,小王爺一路吃了不少苦啊。”
“既然已經查到彭翊王下落了,屬下這就派人去接小王爺去定州。”聶紅衣直接拱手說道。
寧延沉思片刻,最後搖了搖頭,“飛鴻說,彭翊王被一個叫做稷陽的組織保護了起來,這個組織底細尚且不明,飛鴻正在調查;再者,這次我準備親自去趟雍州,把彭翊王接回來。”
“您親自去?”聶紅衣意外說道,“這不妥吧,現在朝廷多少雙眼睛盯著咱們呢,您有任何風吹草動殷都都會第一時間得知,到時候一旦朝廷知道彭翊王還在,那咱們不就坐實謀反之名了嗎?”
“到時候我自有辦法繞過殷都的監視,瞞天過海誰不會了。”寧延將密信收好,繼續說道,“聶姑娘,還有件事需要你去安排一下,如果可以,你最好能親自走一趟。”
“公子但說無妨。”聶紅衣抱拳拱手。
寧延笑著將聶紅衣的手按下去,“不用這麽嚴肅,我三哥三嫂要帶著孩子來項州陪大嫂,我擔心朝廷會暗地裏搞小動作,辛苦你去盯一下,不用出麵,隻要確保安全就行。”
聶紅衣點頭說道,“是,我這就帶人去趟青州,一定確保三公子和三夫人平安抵達項州。”
“聶姑娘,你和孔爺爺跟我時間最長,當年我在殷都還是人人唾罵的紈絝的時候就跟著我看了,這件事交給你,我放心。”寧延看著聶紅衣,不知是不是想起了當年那個一襲紅衣的聶紅衣。
素紗下的聶紅衣抿嘴輕笑,人的眼睛不會騙人,聶紅衣也是一樣,能看得出來,跟著寧延對她來說也是幸事一件。
兩人的一路陪伴,也是一種特殊的成長。
。。。
天空烏雲密布,進入盛夏之時,被黃沙環繞的項州也迎來了一場夏雨,隻是這場夏雨來的太快,太急;不似江南的雨打芭蕉,而是一場獨屬於西北的瓢潑大雨。
大雨劈啪衝刷著項州府衙的青石地板,終日蒙塵的地板終於露出了難得一見的青藍底色。
兩把油紙傘出現在府衙的青石廊道上,飛鴻堂主宋世新和副堂主程花花同時出現在項州府衙,兩人腳步匆忙,走廊的盡頭便是府衙大堂,府衙門口莊十月豎劍而立,兩人來到門前,齊齊收傘,衝著莊十月點頭示意後,便推門而入。
等到兩人進去後,莊十月則將大門重新關上,而後繼續站在門外,警惕的看著四周。
此時的大廳內,寧延,池明淵,錢桂,寧伯豐,徐子謙悉數到場,宋世新和程花花走進來後,急忙拱手說道,“我等拜見公子,錢大人,諸位將軍。”
寧延揮手示意二人起來入座,而後微微一笑,“好,人都到齊了,那咱們就開始吧。”
“宋堂主,說說稷陽的大概情況。”寧延拿起茶杯,示意宋世新可以開始了。
宋世新點了點頭,起身說道,“稷陽的情況已經摸的差不多了,這是一支突然出現的民間組織,七年前突然出現在雍州,雖然出現時間短,但他們發展很迅速,行事嚴謹果斷,內部章法森嚴,所行所做完全看不出來這是一個年輕民間組織。”
錢桂捋著胡須若有所思的說道,“這個組織我倒是曾有耳聞,雍州生亂時,有一部分百姓來到項州,據他們說,這個組織在雍州紛亂期間倒是保護了不少百姓,在民間很有聲望。”
“那他們背後的人查了嗎?”寧延繼續問道。
宋世新接著說道,“查了,但沒查到。”
寧伯豐驚愕道,“連飛鴻都查不出來?這得什麽背景啊?”
程花花接過話茬拱手道,“他們老大的底細幹淨的詭異,確實是毫無線索,就好像是突然出現在大奉一樣,越是這樣就越有問題,我們查了查稷陽首次出現在百姓視野的時間,發現了一件很奇怪的巧合。”
“說來聽聽。”寧延眯眼說道。
“稷陽出現的那年正是景文皇帝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中府消失的那年。”程花花一席話說完,場上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大家神情都是肉眼可見的嚴肅了起來。
寧延晃了晃手中的杯子,開口打破大廳的安靜,“那是不是就可以說明現在我們麵前的稷陽實際上就是當年中府的延續?”
“這。。”程花花有些猶豫,“這隻是太過巧合,屬下不得不做出這種推測。”
“說來,我寧延能活著坐在這裏,也有中府的功勞,我寧延欠中府三條命;如果他們真的是中府,那就能解釋他們為什麽會把彭翊王留在雍州了,說句公道話,對於我們來說,中府確實是段不太友好的回憶,那段時間朝廷官員,人人自危,生怕說錯一句話就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但對於皇室來說,中府卻是值得他們完全信賴的,想想看,若是當年景文皇帝沒有暗自解散中府,會有之後的廣南王篡位嗎?會有之後的太武政變嗎?”寧延的話擲地有聲,窗外雨落滴答,屋內寧延聲如雷震。
錢桂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我們不否認中府對大奉政治安定的貢獻,可若這稷陽真是中府的化身,那您還要去雍州嗎?”
“去,當然去。”寧延神情堅定的說道,“現在的稷陽無論從能力還是手段是都遠不如當年的中府,以他們現在的能力是保護不了彭翊王的,不管是為了彭翊王的安危還是大奉的未來,他們都沒有道理不讓我帶走彭翊王。”
“公子,您還是在考慮考慮,當年寧家和中府鬧得並不愉快。”程花花凝眉說道。
“那是老黃曆了,從風信子他們舍命護我從北境天山離開的時候,我就與他們和解了,如今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大家求同存異,未嚐不能合作。”寧延釋然一笑。
聽著寧延的話,錢桂他們也不再多說什麽,“既如此,我等也沒什麽可說的了,出了這間屋子,沒人知道五公子您去雍州這件事,任何人都不會知道。”
寧延放下茶杯,神情嚴肅的點了點頭,“此行雍州,我隻身前去,人越少我越安全,在此期間我的所有行蹤會通過飛鴻通知你們,不管能不能成功帶回彭翊王,一個月後,我都會如期返回。”
“我等謹遵公子之令。”場上眾人齊聲拱手道。
眾人走後,池明淵遲遲未走,寧延知道老將軍心中所想,笑著說道,“老將軍,你放心吧,我會平安回來的。”
“如果出現第二個種江海你怎麽辦,難道還篤定有第二個沈歸心嗎?”池明淵憂心忡忡的說道。
“未必不會出現。”寧延笑著說道,“這雍州我是一定得去的,池將軍,這也是我的一樁心事。”
池明淵看著寧延,搖頭苦笑,“我池明淵算是見識到你們寧家人的倔了,老將軍如此,大公子如此,現在到你也是這樣。”
“池將軍,我回來後,你去接我如何?”
“若是你出了意外,我池明淵血洗稷陽!”
窗外雨聲依舊,寧延隔窗聽雨,也別有一番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