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韓婷婷手裏就有一本沒啥價值的文稿,要想把這變成一本流通市場的書,好比天方夜譚。


    首先她不知道通過什麽渠道,把這個變成錢,是否能變成錢,都是未知數。


    把這些方塊字變成錢以前,還必須有投資,這這哪兒都要錢……,頭大啊!


    這的確讓她感覺到自己的無用,家成了拴住她的那個籠子。


    本就沒有任何寫作基礎,寫出來的東西是否有讀者群,還有就是缺少那份自信。


    她幾乎都不敢讓別人知道她在寫小說,這份底氣都沒有,所寫的東西如何麵世?


    更甚的是印刷書需要資金,這正是她目前最缺少的東西。


    錢是萬事攔路虎,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萬事不能。


    這幾年她幾乎是和社會脫節的,即使寫小說也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


    韓婷婷陷入了迷茫,自己追求的,喜歡做的事情,跟目前生活的窘境比起來,隻能靠邊站。


    精神食糧和物質基礎比起來一點也不浪漫。


    放棄,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喜好。


    韓婷婷的作家夢還沒啟航就這樣破滅了。


    顧學義找了一個合作夥伴,把不多的錢拿出來,又東挪西借,兩人湊了二十萬,準備開一家民族用品店。


    x市有一條民族用品一條街,旁邊是百年東關大寺,也是x市的一個旅遊景點。


    那裏的房租和物價也是一個消費高點,主要靠零售。


    這樣的地方養活一家人不餓肚子也許不是問題,可要靠這樣的零售店掙錢買房買車就不要想了。


    何況這還是合夥開店,一個人守店恐怕閑的都會長毛。


    顧學義做過批發文具的生意,雖然薄利卻多銷,錢周轉快,有掙頭。


    還沒有網店的年代,小商品批發市場是個絕對有掙錢優勢的地方。


    顧學義也瞅準了這個商機,有了目標開始行動。


    隻是幾天轉下來,發現那裏麵的鋪麵太緊張了,到了一鋪難求的地步。


    即使有轉讓的,高額的轉讓費也讓他們望而卻步。


    顧學義和夥伴一人拿著一瓶水,蹲在小商鋪的天橋上,人來人往,一片繁榮。


    “這兒人可真多,可見生意多好!隻是不知我們開始後會怎樣?”


    夥伴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問顧學義,轉行有一定風險,但如果天時地利人和,成功也不是不可能的。


    “我們隻管努力,結局交給時間吧!走我們去新市場看看。”顧學義站起來招呼夥伴。


    兩個人用腳把城東區不知量了幾遍了,兩次生意的失利讓顧學義顯得謹小慎微起來。


    他沒有後盾,一旦跌倒有可能就是萬劫不複。


    本就是生活在最最底層的人,靠辛苦過活,還背負著家庭,他隻能像一個卒子一樣往前拱。


    在金錢和權力組成的這個社會裏,他一頭都不占,隻能靠血汗往前拱。


    這是做男人的擔當。


    他們這些人好像就是為了受苦而來的,苦是他們這一生的必修課。


    “這個市場明顯就是來蹭熱度的,這如果和小商品市場打通就好了,不過經營者也算有眼光。”夥伴看著還有一半空鋪的市場感歎。


    旁邊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這兒卻是門可羅雀,這個差距……。


    兩人走進可以跑馬車的大門。


    新市場裏商戶還沒入住滿,乍一進去,感覺有點冷清,不過對口拿貨的人也有。


    兩人先去了市場管理中心,一問才知,這裏的鋪麵都售出去了。


    有資本的人早已搶占先機,當起了租爺。他們隻能去找房東。


    兩萬多的房屋,加上水電費,市場管理,一年三萬過一點,壓力不算大。


    新市場有一個成長期,等生意好了,房租也會隨之漲起來。


    顧學義看著這間十五平米的房間,心裏並沒有那麽踏實。


    一個新的行業,摸索著過河,各種風險都有可能。


    首先要掌握當地的價格,銷售渠道,以及貨物的質量。


    在造假這方麵,除了國人,世界其它國家不敢說話。


    這就大大考驗了人的眼力。


    這個階段,韓婷婷幫不上忙,雖然她很想替顧學義分擔點,照顧好孩子和顧學義的生活起居也是她分內之事。


    一個孩子就把女人栓死了。


    在這個城市裏他們都是孤單的人,沒有親人的後盾,沒有朋友的援助。


    普普通通生活在最底層的人,沒有小說、電影裏的橋段,動不動有人支援幾百、幾千萬的資金。


    韓婷婷本來就不舍得給自己買東西,現在更是小心操持家務,除了必需品,一分錢都不敢亂花。


    窮人家的生活顯現的淋漓盡致,摳摳搜搜過日子,不是不想而是沒有。


    買菜都不敢選貴的。


    算算韓婷婷這一年穿的,都是前幾年的衣服,一件新衣服都沒添。


    倒沒有虧待孩子們和沈玉,這也是韓婷婷做人的原則,他們是應該苦的年齡。


    他們苦,不就是為了養自己的人和自己養的人不苦嗎?


    不然人這麽忙忙碌碌又為了什麽?


    韓婷婷再沒敢在顧學義跟前提買房的事情,以免使他壓力過大,度過目前的難關才是當務之急。


    她不像農村裏的那些家庭婦女,沒體會過掙錢的難,也不懂男人的累。


    夫妻之間貴在理解。


    韓婷婷恨不得能把這一切艱難扛在自己肩上。


    鋪麵找好了,接下來就是去南方進貨,顧學義很想把韓婷婷帶上,有些方麵女人比男人細心。


    他還是喜歡依賴韓婷婷,也許是女人強悍的原因。


    可小恃在上學,沒人照顧不行,韓婷婷根本出不了門。


    顧學義和夥伴兩人去江南聯係了源頭廠家,以他們的需求量也隻能和那些小作坊達成合作協議。


    小作坊也是源頭廠,比那些倒騰了幾次手的貨物要便宜很多,這樣利潤空間無形之中也大了許多。


    計劃內第一批貨很快到了,都是原始料子,這三分之一要根據當地少數民族的風俗,加工成成品。


    韓婷婷和夥伴的媳婦都很想幫忙,可望著這些布料,兩人卻無從下手。


    她們沒學過縫紉,沒學過裁剪設計,根本沒見過這些東西如何製作,又加上有人把這種活說得技術含量很高,隻能找人代加工了。


    夥伴找熟人親戚到處尋找做這種加工活的人,多半都是手工製作,速度很慢。


    批量生產的一個也沒找到,但沒辦法,隻能先開業,以後慢慢發展。


    他們不能跟零售店比,零售店裏一天出不了幾個貨,他們這是批發要批量出貨的。


    所以夥伴找來的加工人員一開始還行,供的上,隨著顧客的增多就出現了供不應求。


    再就是加工費超出了他們的預支,這一點夥伴當時承攬了,他是當地人,能搞好這一切,顧學義也沒在意。


    誰知現在出現了這種情況,迫在眉睫也沒更好的辦法,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利潤低,大家承擔,後續再解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原配穿越小三,六零後女人的一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董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董梨並收藏原配穿越小三,六零後女人的一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