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生素來對王羲之的書法十分鍾愛,得見真跡自然是愛不釋手,但又實是不願奪走別人的紀念之物,不禁有些遲疑。
楊炳彪哈哈一笑,道:“盟主,這可是在下真心實意送你的,半點也不勉強,想我那死去的兄弟得知此物遇到明主定然也很高興。”說著將木匣塞到林鳳生手中。
林鳳生道:“楊幫主如此慷慨,那我就收下了。你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那我也給你講一個吧,那便是這匣中之物的來曆。”
楊炳彪本是個粗魯之人,對於這些文人墨客的事跡沒多少興趣,但這些年來心中總是疑惑不解,為何他的那位龐兄弟對此物如此看重,這珠子和書卷到底有何珍貴之處?聽說林鳳生知道來曆,不禁好奇萬分,連說了幾聲好,一臉期盼的道:“盟主請講,在下洗耳恭聽。”
林鳳生取出明珠,握在手心裏來回摩挲,說道:“據傳這顆珠子乃是王羲之練習腕力用的,他書法絕妙,但精益求精,便時常用右手把玩這顆珠子,久而久之腕力自然也就日益增強,才有了後來入木三分的功力。這顆珠子可謂是他的良師益友,自然視若珍寶十分心愛。”
楊炳彪搔首道:“啊,原來這位大書法家的筆力是這麽練出來的。難怪寫字時墨跡連木板都能透過呢。”
林鳳生微微一笑,點了點頭,又道:“後來有一天,這顆珠子突然不見了。王羲之又是懊惱又是著急,將家裏四處都找遍了仍是不見蹤影,於是便懷疑是被人偷了去。他家中又無生人來過,思來想去,終於疑心到一個寄住在他家裏的一個僧人身上。”
楊炳彪笑道:“這和尚寄人籬下,居然還敢偷了主人家的東西,這也太不講江湖規矩了,我看多半是個被逐出廟門的野和尚。”
林鳳生將珠子拋了幾下,搖頭道:“這位僧人乃是王羲之的朋友,兩人交情很好,但他疑心之下便對這位朋友冷淡起來。這位僧人清清白白,並沒有拿過珠子,暗中得知情由以後,又是傷心又是氣憤,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便將自己關在房中,不吃不喝,最終絕食餓死了。”
說到這裏不覺歎了口氣,頓了頓道:“這位僧人如此骨氣,定是位有道高僧。唉,相交多年的好朋友居然懷疑自己的品行,他自然是傷心欲絕了。”
楊炳彪大大咧咧的道:“這和尚太也蠢笨,既是被冤枉的,分辨清楚也就是了,又哪用得著尋死覓活的。這王羲之也太不夠意思了,對待朋友就應當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半點也含糊不得,怎能懷疑他是賊呢。這要換做是我,定要將那王羲之臭罵一頓,從今往後恩斷義絕,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也不相往來了。”
說到品行他自己未必就十分高明,但對待朋友倒也確是十分仗義,今日邀集幫手替玉龍劍派出頭便可看出一二,因此聽得王羲之懷疑自己的朋友竊取明珠後大是氣憤,才說了這一番夾纏不清的長篇大論。
林鳳生聽得暗暗好笑,忖道:“他能說出這番話來倒也是個性情中人,又送了我這等名貴的禮物,他日若是當真改過自新,不妨交了這個朋友。”
楊炳彪見他住口不說,不禁有些急不可耐,催促道:“盟主,後來怎樣了?明珠到底是被誰偷走了?”
林鳳生道:“王羲之見僧人朋友如此剛烈,便隱隱覺得是自己錯了,但明珠仍是沒有找到,僧人的冤屈也就難以昭雪。又有一天,家裏來了客人,王羲之便命人宰了一隻鵝,發現珠子竟然在鵝的肚子裏。原來是兒子王獻之趁他不在時將珠子偷偷拿出來玩兒,不小心遺落在了院子中,被鵝吞了下去。”
楊炳彪道:“這死孩子,定是怕他爹責罰,才不敢實話實說,硬是將好好一個和尚害死了。要是早些將鵝殺來吃了,也不至於搞成這樣。”
林鳳生道:“真相大白以後,王羲之十分悲痛,悔恨不已,隻恨自己對待友人不夠推心置腹。於是便將住宅重新改建,稱之為‘戒珠寺’,以此紀念這位僧人,並讓後代須時時引以為戒,赤誠待人。新宅落成當天王羲之便親筆寫下了這篇禮記,詳細記敘了事情的經過以及自己的感悟,並罰小兒獻之每日抄寫。後來王獻之便也成了赫赫有名的書法大家。”
楊炳彪聽完,感歎道:“照此說來這卷字不但書法寫的好,還能教人如何待人處事,當真是一件好寶貝。”
他今日邀林鳳生來實非好意,但懾與林鳳生的武功和義軍的勢力,居然客客氣氣的大獻殷勤,隻怕也不過是迫於形勢,見風使舵罷了,未必便是所謂的推心置腹。
而林鳳生亦隻是隨興應酬,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王羲之的典故也僅僅是隨口說說而已。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心思,要做到推心置腹卻又談何容易。
林鳳生本不願與楊炳彪這類人打交道,卻在不經意間與他閑談了這麽許久,自己也頗覺詫異,不禁暗自搖了搖頭,又隨意挑了幾件東西便即辭出。
兩人出了花園便聽得院中打鬥之聲大作,此時已是入夜,隻見三個人影在人群中穿梭進退,伸手矯健之極,舉手投足間便將白鶴派的人打得東倒西歪,正是俞三白、空源和龔明孝三人。
林鳳生忙上前呼道:“俞伯伯、龔伯伯,大師,三位快住手!”
三人聽得闖出人群直奔過來,原來三人在院外苦候良久,始終不聞林鳳生發出訊號,隻道是他遇到了危難,於是徑自闖了進來。見他無恙,俱都歡悅。
楊炳彪和陸青等人聽得三人乃是鼎鼎大名的前輩高人,帶了手下眾人上前拜見,於方才之事哪敢有半句怨言。
眾人有的鼻青臉腫,有的筋斷骨折,卻還要對始作俑者唯唯諾諾點頭哈腰,可謂是半點也由不得人。正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龔明孝惱白鶴派此前無禮,冷然道:“楊大掌門,以後可要好好教導派中門人,若是再這般囂張跋扈目中無人,就是今日這個下場。”
楊炳彪連聲稱是,陪笑道:“都是在下教導無方,還請前輩恕罪。諸位前輩他日重臨,弊派定當敲鑼打鼓,用八抬大轎迎接,誰要是敢有半分怠慢,在下決不輕饒。”
龔明孝道:“那倒也不必,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仗勢欺人的事情還是少做為妙,否則別怪我們幾個老人家不答應。”
楊炳彪誠惶誠恐沒口子的答應,信誓旦旦的決心金盆洗手痛改前非。
林鳳生道:“楊掌門今日之事就算了,你去將玉龍劍派的那位孟兄叫來,我和三位前輩有話說。”
陸青道:“小盟主,孟兄弟已經走了,你和幾位前輩若是有什麽話要交代的,在下願意代勞。”語氣間很是誠懇。
林鳳生道:“不必了,我勸楊掌門和陸前輩以後還是少跟玉龍劍派來往的好,他們投靠吐蕃做了蒙古人的鷹犬,那便是與我們義軍為敵,若是果真做出什麽危害社稷的事情來,我和幾位前輩決不輕饒。”
楊炳彪和陸青諾諾連聲,說從此與玉龍劍派斷了這份交情,義軍若有什麽需要定當盡力而為。
林鳳生等人又說了些告誡的話語,便即回到下榻的客棧,楊炳彪又給空源和俞龔三位前輩各自備了一份厚禮,親自送上門來,說了一大堆溜須拍馬的話方才離去。
林鳳生笑道:“這姓楊的家財真不少,此次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隻怕要大大的心疼了。”當下將楊炳彪暗藏重寶的情形說了。
空源道:“阿彌陀佛,老衲身為出家人原本也不以這些身外之物為念,但這些珍寶既是他強取豪奪的不義之財,倒也算受得心安理得,就當是幫他消解些許罪業了。”
幾人聽得一起哈哈大笑,龔明孝道:“照我說我等這才還敲詐的輕了,給他來個傾家蕩產那才過癮。”
俞三白玩笑道:“那可不成,若是我們將他榨得分文不剩,隻怕他又要暗中幹那些坑蒙拐騙、偷雞摸狗的勾當,如此一來豈不是害苦了那些大戶人家了麽?這種損人利己之事,我們義軍中人可是萬萬幹不得的呀。”
楊炳彪哈哈一笑,道:“盟主,這可是在下真心實意送你的,半點也不勉強,想我那死去的兄弟得知此物遇到明主定然也很高興。”說著將木匣塞到林鳳生手中。
林鳳生道:“楊幫主如此慷慨,那我就收下了。你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那我也給你講一個吧,那便是這匣中之物的來曆。”
楊炳彪本是個粗魯之人,對於這些文人墨客的事跡沒多少興趣,但這些年來心中總是疑惑不解,為何他的那位龐兄弟對此物如此看重,這珠子和書卷到底有何珍貴之處?聽說林鳳生知道來曆,不禁好奇萬分,連說了幾聲好,一臉期盼的道:“盟主請講,在下洗耳恭聽。”
林鳳生取出明珠,握在手心裏來回摩挲,說道:“據傳這顆珠子乃是王羲之練習腕力用的,他書法絕妙,但精益求精,便時常用右手把玩這顆珠子,久而久之腕力自然也就日益增強,才有了後來入木三分的功力。這顆珠子可謂是他的良師益友,自然視若珍寶十分心愛。”
楊炳彪搔首道:“啊,原來這位大書法家的筆力是這麽練出來的。難怪寫字時墨跡連木板都能透過呢。”
林鳳生微微一笑,點了點頭,又道:“後來有一天,這顆珠子突然不見了。王羲之又是懊惱又是著急,將家裏四處都找遍了仍是不見蹤影,於是便懷疑是被人偷了去。他家中又無生人來過,思來想去,終於疑心到一個寄住在他家裏的一個僧人身上。”
楊炳彪笑道:“這和尚寄人籬下,居然還敢偷了主人家的東西,這也太不講江湖規矩了,我看多半是個被逐出廟門的野和尚。”
林鳳生將珠子拋了幾下,搖頭道:“這位僧人乃是王羲之的朋友,兩人交情很好,但他疑心之下便對這位朋友冷淡起來。這位僧人清清白白,並沒有拿過珠子,暗中得知情由以後,又是傷心又是氣憤,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便將自己關在房中,不吃不喝,最終絕食餓死了。”
說到這裏不覺歎了口氣,頓了頓道:“這位僧人如此骨氣,定是位有道高僧。唉,相交多年的好朋友居然懷疑自己的品行,他自然是傷心欲絕了。”
楊炳彪大大咧咧的道:“這和尚太也蠢笨,既是被冤枉的,分辨清楚也就是了,又哪用得著尋死覓活的。這王羲之也太不夠意思了,對待朋友就應當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半點也含糊不得,怎能懷疑他是賊呢。這要換做是我,定要將那王羲之臭罵一頓,從今往後恩斷義絕,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也不相往來了。”
說到品行他自己未必就十分高明,但對待朋友倒也確是十分仗義,今日邀集幫手替玉龍劍派出頭便可看出一二,因此聽得王羲之懷疑自己的朋友竊取明珠後大是氣憤,才說了這一番夾纏不清的長篇大論。
林鳳生聽得暗暗好笑,忖道:“他能說出這番話來倒也是個性情中人,又送了我這等名貴的禮物,他日若是當真改過自新,不妨交了這個朋友。”
楊炳彪見他住口不說,不禁有些急不可耐,催促道:“盟主,後來怎樣了?明珠到底是被誰偷走了?”
林鳳生道:“王羲之見僧人朋友如此剛烈,便隱隱覺得是自己錯了,但明珠仍是沒有找到,僧人的冤屈也就難以昭雪。又有一天,家裏來了客人,王羲之便命人宰了一隻鵝,發現珠子竟然在鵝的肚子裏。原來是兒子王獻之趁他不在時將珠子偷偷拿出來玩兒,不小心遺落在了院子中,被鵝吞了下去。”
楊炳彪道:“這死孩子,定是怕他爹責罰,才不敢實話實說,硬是將好好一個和尚害死了。要是早些將鵝殺來吃了,也不至於搞成這樣。”
林鳳生道:“真相大白以後,王羲之十分悲痛,悔恨不已,隻恨自己對待友人不夠推心置腹。於是便將住宅重新改建,稱之為‘戒珠寺’,以此紀念這位僧人,並讓後代須時時引以為戒,赤誠待人。新宅落成當天王羲之便親筆寫下了這篇禮記,詳細記敘了事情的經過以及自己的感悟,並罰小兒獻之每日抄寫。後來王獻之便也成了赫赫有名的書法大家。”
楊炳彪聽完,感歎道:“照此說來這卷字不但書法寫的好,還能教人如何待人處事,當真是一件好寶貝。”
他今日邀林鳳生來實非好意,但懾與林鳳生的武功和義軍的勢力,居然客客氣氣的大獻殷勤,隻怕也不過是迫於形勢,見風使舵罷了,未必便是所謂的推心置腹。
而林鳳生亦隻是隨興應酬,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王羲之的典故也僅僅是隨口說說而已。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心思,要做到推心置腹卻又談何容易。
林鳳生本不願與楊炳彪這類人打交道,卻在不經意間與他閑談了這麽許久,自己也頗覺詫異,不禁暗自搖了搖頭,又隨意挑了幾件東西便即辭出。
兩人出了花園便聽得院中打鬥之聲大作,此時已是入夜,隻見三個人影在人群中穿梭進退,伸手矯健之極,舉手投足間便將白鶴派的人打得東倒西歪,正是俞三白、空源和龔明孝三人。
林鳳生忙上前呼道:“俞伯伯、龔伯伯,大師,三位快住手!”
三人聽得闖出人群直奔過來,原來三人在院外苦候良久,始終不聞林鳳生發出訊號,隻道是他遇到了危難,於是徑自闖了進來。見他無恙,俱都歡悅。
楊炳彪和陸青等人聽得三人乃是鼎鼎大名的前輩高人,帶了手下眾人上前拜見,於方才之事哪敢有半句怨言。
眾人有的鼻青臉腫,有的筋斷骨折,卻還要對始作俑者唯唯諾諾點頭哈腰,可謂是半點也由不得人。正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龔明孝惱白鶴派此前無禮,冷然道:“楊大掌門,以後可要好好教導派中門人,若是再這般囂張跋扈目中無人,就是今日這個下場。”
楊炳彪連聲稱是,陪笑道:“都是在下教導無方,還請前輩恕罪。諸位前輩他日重臨,弊派定當敲鑼打鼓,用八抬大轎迎接,誰要是敢有半分怠慢,在下決不輕饒。”
龔明孝道:“那倒也不必,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仗勢欺人的事情還是少做為妙,否則別怪我們幾個老人家不答應。”
楊炳彪誠惶誠恐沒口子的答應,信誓旦旦的決心金盆洗手痛改前非。
林鳳生道:“楊掌門今日之事就算了,你去將玉龍劍派的那位孟兄叫來,我和三位前輩有話說。”
陸青道:“小盟主,孟兄弟已經走了,你和幾位前輩若是有什麽話要交代的,在下願意代勞。”語氣間很是誠懇。
林鳳生道:“不必了,我勸楊掌門和陸前輩以後還是少跟玉龍劍派來往的好,他們投靠吐蕃做了蒙古人的鷹犬,那便是與我們義軍為敵,若是果真做出什麽危害社稷的事情來,我和幾位前輩決不輕饒。”
楊炳彪和陸青諾諾連聲,說從此與玉龍劍派斷了這份交情,義軍若有什麽需要定當盡力而為。
林鳳生等人又說了些告誡的話語,便即回到下榻的客棧,楊炳彪又給空源和俞龔三位前輩各自備了一份厚禮,親自送上門來,說了一大堆溜須拍馬的話方才離去。
林鳳生笑道:“這姓楊的家財真不少,此次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隻怕要大大的心疼了。”當下將楊炳彪暗藏重寶的情形說了。
空源道:“阿彌陀佛,老衲身為出家人原本也不以這些身外之物為念,但這些珍寶既是他強取豪奪的不義之財,倒也算受得心安理得,就當是幫他消解些許罪業了。”
幾人聽得一起哈哈大笑,龔明孝道:“照我說我等這才還敲詐的輕了,給他來個傾家蕩產那才過癮。”
俞三白玩笑道:“那可不成,若是我們將他榨得分文不剩,隻怕他又要暗中幹那些坑蒙拐騙、偷雞摸狗的勾當,如此一來豈不是害苦了那些大戶人家了麽?這種損人利己之事,我們義軍中人可是萬萬幹不得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