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幾時混沌鑿開,鐵索連環?金湯鞏固,將半壁河山撐住。萬壑千峰通鳥道,巒煙嶂雨落虹流……”隆隆的水聲之中,一少年負手而立,瞻仰懸崖上的石壁,口中吟誦之聲隱約可聞。
石壁上縱橫交錯刻滿了文字,少年所吟的正是石壁上所刻的內容。少年約莫十**歲年紀,衣飾華貴,長身玉立,一看便知是富貴人家的子弟。
石壁旁邊的斷崖上懸壺倒掛,一道匹練般的水瀑飛流而下,瀉入崖下深潭,珠玉四濺,清涼襲人。一老者作儒人打扮,手持一口出鞘的青鋼長劍,躡手躡腳地在潭邊來回輕輕踱步,似乎在尋找著什麽東西。
崖壁上的書刻蒼勁古樸,氣勢磅礴,頗有名家風範。想必是當地文人墨客的遺跡。少年專心鑒賞,十分入神。但見他時而點頭淺笑,時而蹙眉輕歎,似是對諸多微妙之處極為推崇,又似對偶存之敗筆深感抱憾。情之所寄,竟也自得其樂。
行文將盡,少年的目光凝在幾行文字上端詳良久,仔細推敲之後,仍是覺得不得要領。遂向老者招手道:“餘伯伯,您來,侄兒有不明之處向您請教。”那老者恍若不聞,仍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水麵。
過了片刻,姓俞的老者嘿的一聲猛然將長劍向潭中甩手射出,長劍挾著一股勁風掠過水麵,錚的一聲在對麵的石壁上一撞登時反彈回來。老者隨手抓住劍柄,劍刃上已然多了兩尾尺許長的青魚,一時未死,兀自扭動不已。老者順手將串著魚的劍插在地上,這才笑吟吟地過來向那少年道:“可是遇到什麽疑難之處麽?”
少年遙指石壁上的那幾行文字,點了點頭,道:“這幾路書法精妙得緊,侄兒眼拙,一時之間瞧不出寫的是什麽?還請俞伯伯指點。”
姓俞的老者循著少年所指之處看去,隻見壁上的文字係草書鐫刻,筆勢錯綜複雜,中間又有許多剝蝕之處,委實有些難以辨認。老者凝目端詳了片刻,手捋頜下三縷長須,沉吟道:“噫,此文倒也當真耐人尋味”,頓了頓又道:“這壁上所書應該是‘兩岸高如天,矗立通天尺,有似龍蛇奔,有如虎豹起,翹首天人畏,巍峨不可企’似是描寫山勢之險峻,卻不知對不對。”
少年聽罷恍然而悟,環顧群山,拍手歎道:“‘有似龍蛇奔,有如虎豹起’,如此筆力,哪裏還會有錯,此文所描繪的不正是此地之景麽!餘伯伯學究天人,侄兒佩服。”
姓俞的老者擺手笑道:“書法一道,博大精深,識得幾個字那也算不得什麽?你天資聰慧,飽讀詩書,那才是真正的風雅啊。”
少年和老者各自謙遜了幾句後,少年徑自登上崖邊驛亭。但見四麵險峰疊翠,雲霧繚繞,一片蒼茫景象。放眼懸崖之下,江水滾滾,宛如一條青色的巨龍,此水正是雲南的瀾滄江。
驛亭外的江麵上,六根碗口粗細的大鐵鏈環環相扣,上鋪方木,兩邊設有扶手,構成一道長橋。橋身長約數十丈,淩波橫臥,甚是壯觀。此橋名為青龍橋,連接兩岸交通,又是雲南茶馬古道西南段的必經之地,實是當地一處要津之所在。
少年遊目騁懷,正自神往,隻聽姓俞的老者遙遙呼道:“下來吃點東西,稍後便要趕路了。”原來他已然生火將兩尾鮮魚烤熟。
少年懶懶地走下驛亭來,老者從隨身攜帶的包裹中取出一隻荷葉燒雞來,撕了一隻雞腿遞與少年,自己也撕下一塊吃了起來。
少年若有所思,一副食不甘味的樣子,將肉一小塊一小塊撕下慢慢嚼著,眼望江麵,側著頭呆呆出神。老者也不以為奇,隻是自顧自地吃。
一隻雞腿吃到一半,少年猛然一拍額頭,自語道:“是了,此處應當改為垂虹好些。這最末的一句亦未盡合我意,隻是一時間卻也無從細細推敲了。”
姓俞的老者笑道:“又在吟詩作對麽?”
少年眉開眼笑的道:“興之所至,無病呻吟罷了。有幾處不盡人意,很是有待斟酌。這便吟出來請三伯批評。”老者含笑點頭。
少年隨口吟道:“垂虹亙生飛碧落,萬仞壁立破青滄。山深猿鳴蛟龍吼,亂蹄奔騰壯遐方。”吟罷又道:“俞伯伯以為如何?”
姓俞的老者道:“嗯,不賴。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詩,又道是李白鬥酒詩百篇,你半隻雞腿間便也作了一首出來,也算是望前人項背,頗有先賢遺風了。這第一句中的飛字可圈可點,甚合我意。此處江闊流急,此橋建造必定不易,倒真像是淩空飛過去一般呢。”
少年笑道:“先賢那是才華橫溢、流芳千古,小侄卻是信口胡謅、不足一哂,這其間實是天壤之別。大詩人謝靈運說,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如此才學,仰之彌高,俞伯伯這可過獎了。”
姓俞的老者不置可否的道:“倒也不可小瞧了你這文弱書生,作出詩來竟也別有一番豪邁氣勢。難得難得。”說完含笑點頭,心中甚是快慰。
少年笑道:“不是侄兒作得豪邁,倒是這景象生得有氣勢。”老者道:“景生得好,你詩作得也好,大家半斤八兩,誰也不用謙虛,哈哈哈哈。”少年備受嘉許,也是樂不可支。
這時,不遠處傳來一串清脆的駝鈴聲,接著便見一隊人馬轉過山角來。騾馬絡繹不絕,不下百餘匹,緩緩朝青龍橋而來。隻見為首的馬匹遍體油黑,頭戴紅纓,轡頭正中鑲著一麵圓形的小銅鏡,白日下流光耀眼。脖子上掛著兩個碗口大小的銅鈴,叮叮咚咚甚是動聽。端的是膘肥體壯,顧盼生威。馬鞍上插有一幅錦旗,迎風招展,黃底黑字繡著一個鬥大的“妙”字。
少年平日耽於琴棋詩書,極少外出,見了這許多人馬,不禁甚是好奇,悄聲問道:“俞伯伯,近來大理可是有什麽戰事麽?”姓俞的老者眉頭微微一皺,隨口道:“未曾聽說。”
少年又道:“這可就奇了,既無戰事,怎會有這許多人馬出征。”隨即也是雙眉緊鎖,一副憂國憂民、煞有介事的模樣。
姓俞的老者聽罷哈哈大笑,說道:“這是販運物資的馬幫,哪是什麽軍隊出征啊。軍隊之中豈有隻有馬匹,而無將勇之理。”
少年見馬隊中果然隻有零落的二三十人,個個身穿短衣、手無寸鐵,確不像是臆想中的威武之師。笑道:“我連真正的軍隊也沒見過,這有馬無卒、稀奇古怪的軍隊就更不用提了,哈哈。”
過了片刻,臉色忽又凝重起來,說道:“有道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倘若戰事一起,便不免生靈塗炭,隻盼朝中將士永遠不必出征那才好呢。”
姓俞的老者讚許道:“你有這份悲天憫人的情懷那也好得很,也不枉讀了這許多的聖賢之書。“說完歎了口氣,似是有所感懷。
少年又問道:“那這馬幫又是什麽職司?”姓俞的老者道:“馬幫乃是一種民間幫會,往返於各地之間販運貨物,並無朝廷職司。他們將雲南的茶葉、藥材之屬運往南朝、吐蕃等地,然後換回一些瓷器漢文書籍之類的東西。在天南武林中也算是一大幫派。當然也有官幫和民幫之分。“少年道:”如此說來我從小便能得覽漢書典籍也是受了馬幫之惠了,這馬幫於我大理子民實是造福不淺啊。”姓俞的老者頷首道:“正是這般。”
說話間一幫人馬已到近前,到了驛亭邊的空地上也都停了下來。領頭的是一名中年漢子,吩咐眾人將貨物卸了下來,拾柴生火造起飯來。中年漢子見了少年和老者微笑示意,算是打過了招呼,徑自與另外幾名馬幫的漢子到潭邊飲馬。
水潭背靠斷崖,呈半圓形,十餘匹騾馬一起低頭飲水,便如一把打開的扇子。其餘的馬匹想是渴得狠了,見同伴飲水一起歡聲嘶鳴,有幾匹不聽話的小馬更是急不可耐,撒開四蹄便往潭邊奔去,幾名趕馬漢子連忙齊聲喝止,但哪裏喝止得住,空地上登時泥塵飛揚。待得塵埃落定,少年和老者已是滿麵塵灰,手中的燒雞和烤魚自然也沒能幸免,無論如何已是不能吃的了。
石壁上縱橫交錯刻滿了文字,少年所吟的正是石壁上所刻的內容。少年約莫十**歲年紀,衣飾華貴,長身玉立,一看便知是富貴人家的子弟。
石壁旁邊的斷崖上懸壺倒掛,一道匹練般的水瀑飛流而下,瀉入崖下深潭,珠玉四濺,清涼襲人。一老者作儒人打扮,手持一口出鞘的青鋼長劍,躡手躡腳地在潭邊來回輕輕踱步,似乎在尋找著什麽東西。
崖壁上的書刻蒼勁古樸,氣勢磅礴,頗有名家風範。想必是當地文人墨客的遺跡。少年專心鑒賞,十分入神。但見他時而點頭淺笑,時而蹙眉輕歎,似是對諸多微妙之處極為推崇,又似對偶存之敗筆深感抱憾。情之所寄,竟也自得其樂。
行文將盡,少年的目光凝在幾行文字上端詳良久,仔細推敲之後,仍是覺得不得要領。遂向老者招手道:“餘伯伯,您來,侄兒有不明之處向您請教。”那老者恍若不聞,仍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水麵。
過了片刻,姓俞的老者嘿的一聲猛然將長劍向潭中甩手射出,長劍挾著一股勁風掠過水麵,錚的一聲在對麵的石壁上一撞登時反彈回來。老者隨手抓住劍柄,劍刃上已然多了兩尾尺許長的青魚,一時未死,兀自扭動不已。老者順手將串著魚的劍插在地上,這才笑吟吟地過來向那少年道:“可是遇到什麽疑難之處麽?”
少年遙指石壁上的那幾行文字,點了點頭,道:“這幾路書法精妙得緊,侄兒眼拙,一時之間瞧不出寫的是什麽?還請俞伯伯指點。”
姓俞的老者循著少年所指之處看去,隻見壁上的文字係草書鐫刻,筆勢錯綜複雜,中間又有許多剝蝕之處,委實有些難以辨認。老者凝目端詳了片刻,手捋頜下三縷長須,沉吟道:“噫,此文倒也當真耐人尋味”,頓了頓又道:“這壁上所書應該是‘兩岸高如天,矗立通天尺,有似龍蛇奔,有如虎豹起,翹首天人畏,巍峨不可企’似是描寫山勢之險峻,卻不知對不對。”
少年聽罷恍然而悟,環顧群山,拍手歎道:“‘有似龍蛇奔,有如虎豹起’,如此筆力,哪裏還會有錯,此文所描繪的不正是此地之景麽!餘伯伯學究天人,侄兒佩服。”
姓俞的老者擺手笑道:“書法一道,博大精深,識得幾個字那也算不得什麽?你天資聰慧,飽讀詩書,那才是真正的風雅啊。”
少年和老者各自謙遜了幾句後,少年徑自登上崖邊驛亭。但見四麵險峰疊翠,雲霧繚繞,一片蒼茫景象。放眼懸崖之下,江水滾滾,宛如一條青色的巨龍,此水正是雲南的瀾滄江。
驛亭外的江麵上,六根碗口粗細的大鐵鏈環環相扣,上鋪方木,兩邊設有扶手,構成一道長橋。橋身長約數十丈,淩波橫臥,甚是壯觀。此橋名為青龍橋,連接兩岸交通,又是雲南茶馬古道西南段的必經之地,實是當地一處要津之所在。
少年遊目騁懷,正自神往,隻聽姓俞的老者遙遙呼道:“下來吃點東西,稍後便要趕路了。”原來他已然生火將兩尾鮮魚烤熟。
少年懶懶地走下驛亭來,老者從隨身攜帶的包裹中取出一隻荷葉燒雞來,撕了一隻雞腿遞與少年,自己也撕下一塊吃了起來。
少年若有所思,一副食不甘味的樣子,將肉一小塊一小塊撕下慢慢嚼著,眼望江麵,側著頭呆呆出神。老者也不以為奇,隻是自顧自地吃。
一隻雞腿吃到一半,少年猛然一拍額頭,自語道:“是了,此處應當改為垂虹好些。這最末的一句亦未盡合我意,隻是一時間卻也無從細細推敲了。”
姓俞的老者笑道:“又在吟詩作對麽?”
少年眉開眼笑的道:“興之所至,無病呻吟罷了。有幾處不盡人意,很是有待斟酌。這便吟出來請三伯批評。”老者含笑點頭。
少年隨口吟道:“垂虹亙生飛碧落,萬仞壁立破青滄。山深猿鳴蛟龍吼,亂蹄奔騰壯遐方。”吟罷又道:“俞伯伯以為如何?”
姓俞的老者道:“嗯,不賴。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詩,又道是李白鬥酒詩百篇,你半隻雞腿間便也作了一首出來,也算是望前人項背,頗有先賢遺風了。這第一句中的飛字可圈可點,甚合我意。此處江闊流急,此橋建造必定不易,倒真像是淩空飛過去一般呢。”
少年笑道:“先賢那是才華橫溢、流芳千古,小侄卻是信口胡謅、不足一哂,這其間實是天壤之別。大詩人謝靈運說,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如此才學,仰之彌高,俞伯伯這可過獎了。”
姓俞的老者不置可否的道:“倒也不可小瞧了你這文弱書生,作出詩來竟也別有一番豪邁氣勢。難得難得。”說完含笑點頭,心中甚是快慰。
少年笑道:“不是侄兒作得豪邁,倒是這景象生得有氣勢。”老者道:“景生得好,你詩作得也好,大家半斤八兩,誰也不用謙虛,哈哈哈哈。”少年備受嘉許,也是樂不可支。
這時,不遠處傳來一串清脆的駝鈴聲,接著便見一隊人馬轉過山角來。騾馬絡繹不絕,不下百餘匹,緩緩朝青龍橋而來。隻見為首的馬匹遍體油黑,頭戴紅纓,轡頭正中鑲著一麵圓形的小銅鏡,白日下流光耀眼。脖子上掛著兩個碗口大小的銅鈴,叮叮咚咚甚是動聽。端的是膘肥體壯,顧盼生威。馬鞍上插有一幅錦旗,迎風招展,黃底黑字繡著一個鬥大的“妙”字。
少年平日耽於琴棋詩書,極少外出,見了這許多人馬,不禁甚是好奇,悄聲問道:“俞伯伯,近來大理可是有什麽戰事麽?”姓俞的老者眉頭微微一皺,隨口道:“未曾聽說。”
少年又道:“這可就奇了,既無戰事,怎會有這許多人馬出征。”隨即也是雙眉緊鎖,一副憂國憂民、煞有介事的模樣。
姓俞的老者聽罷哈哈大笑,說道:“這是販運物資的馬幫,哪是什麽軍隊出征啊。軍隊之中豈有隻有馬匹,而無將勇之理。”
少年見馬隊中果然隻有零落的二三十人,個個身穿短衣、手無寸鐵,確不像是臆想中的威武之師。笑道:“我連真正的軍隊也沒見過,這有馬無卒、稀奇古怪的軍隊就更不用提了,哈哈。”
過了片刻,臉色忽又凝重起來,說道:“有道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倘若戰事一起,便不免生靈塗炭,隻盼朝中將士永遠不必出征那才好呢。”
姓俞的老者讚許道:“你有這份悲天憫人的情懷那也好得很,也不枉讀了這許多的聖賢之書。“說完歎了口氣,似是有所感懷。
少年又問道:“那這馬幫又是什麽職司?”姓俞的老者道:“馬幫乃是一種民間幫會,往返於各地之間販運貨物,並無朝廷職司。他們將雲南的茶葉、藥材之屬運往南朝、吐蕃等地,然後換回一些瓷器漢文書籍之類的東西。在天南武林中也算是一大幫派。當然也有官幫和民幫之分。“少年道:”如此說來我從小便能得覽漢書典籍也是受了馬幫之惠了,這馬幫於我大理子民實是造福不淺啊。”姓俞的老者頷首道:“正是這般。”
說話間一幫人馬已到近前,到了驛亭邊的空地上也都停了下來。領頭的是一名中年漢子,吩咐眾人將貨物卸了下來,拾柴生火造起飯來。中年漢子見了少年和老者微笑示意,算是打過了招呼,徑自與另外幾名馬幫的漢子到潭邊飲馬。
水潭背靠斷崖,呈半圓形,十餘匹騾馬一起低頭飲水,便如一把打開的扇子。其餘的馬匹想是渴得狠了,見同伴飲水一起歡聲嘶鳴,有幾匹不聽話的小馬更是急不可耐,撒開四蹄便往潭邊奔去,幾名趕馬漢子連忙齊聲喝止,但哪裏喝止得住,空地上登時泥塵飛揚。待得塵埃落定,少年和老者已是滿麵塵灰,手中的燒雞和烤魚自然也沒能幸免,無論如何已是不能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