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十勝十敗論
天幕:帶三國英豪征服地球 作者:白露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夏侯尚依計出寨挑戰,黃忠牙將陳式跳出來道:“將軍休動,某願當之。”
黃忠大喜,遂令陳式出戰,戰不數合,夏侯尚詐作不敵敗走,陳式不知是計,追了上去。
行到半路,被兩邊滾木雷石打下來,背後夏侯淵截斷退路,將陳式生擒活捉。
有敗軍逃回,說陳式被捉,黃忠連忙請來法正商量對策,法正道:“夏侯淵為人輕躁,恃勇少謀,可激勵士卒,拔寨前行,步步為營,誘其來戰。”
黃忠用法正之計,將營中財物,全部獎賞下去,軍中歡聲雷動,皆願效死。
軍心可用,黃忠便開始拔寨而進,每住數日便往前推進一段距離。
夏侯淵果然被激怒,不顧張合勸阻,令夏侯尚出戰,隻一合被黃忠擒去,用他換回了陳式。
黃忠步步為營,逼到了定軍山下,又用法正之計,夜襲定軍山之西的一處高山,待夏侯淵來奪之時,又堅守不出,直到夏侯淵懈怠之時,忽然殺出,一刀斬了夏侯淵,然後趁勢殺向曹軍大營。
曹軍沒了主帥,根本抵擋不住黃忠,曹操任命的益州刺史趙顒也被黃忠斬殺。
憑此功績,黃忠被劉備升為征西將軍。
曹操聽聞夏侯淵被殺,親自統領大軍前來報仇,大批糧草囤積於北山營寨。
黃忠與趙雲商量如能燒掉曹軍糧草,即使不能令曹操退兵,也能大挫曹軍銳氣,兩人抓鬮決定,由黃忠去劫糧,趙雲接應。
曹操就是靠燒糧倉打敗的袁紹,自然防備這一手,黃忠在北山陷入重圍。
趙雲前往接應,再次殺穿曹營,救出黃忠,以及副將張著,返回本寨時,曹操大軍也追了下來。
部將張翼見狀連忙令人關閉寨門,趙雲卻大喝道:“休閉寨門,昔年在當陽長阪坡時,吾單槍匹馬,視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如同草芥,如今有兵有將,又何懼哉?”
遂令手下偃旗息鼓,趙雲單槍匹馬立於營門之外。
張合徐晃領兵追來,見寨中偃旗息鼓,寨門大開,懷疑有埋伏不敢上前,趙雲下令擊鼓,鼓聲震天,這下確定有埋伏了,曹軍大亂,趙雲趁勢追殺,大獲全勝。
劉備諸葛亮聽聞之後,皆讚:趙子龍渾身是膽。
之後雙方進入相持階段,最終曹操撤軍,遷走了控製區的百姓,劉備獲得了漢中之地。
【袁蜜水】:黃漢升,虎將也。
【曹操】:趙子龍渾身是膽,可惜不能為我所用。
【董卓】:不是說法正嘛?感覺黃忠、趙雲的作用更大一些。
【曹操】:也不盡然,起碼法正給劉備製定的奪漢中的戰略的對的,若是沒有漢中,諸葛亮也做不到屢次北伐了。
【小二】:下一位鬼才郭嘉。
【袁蜜水】:終於輪到奉孝了,隻是這鬼才是好還是不好啊。
【龐統】:當然好啊,就像我的鳳雛一樣,有稱號的肯定比沒稱號的強。
【賈詡】:我到希望自己沒有這個稱號,不過是自保罷了,怎麽就成毒士了。
【小二】:鬼才自然是讚譽,曾有人言:郭嘉不死,諸葛不出。
【董卓】:這麽厲害?為何排名卻如此靠後?
【曹操】;和李儒一樣,被我拖累的,劉備有個好名聲,所以追隨劉備的排名靠前,跟我的排名都不咋地。
【小二】:有這樣的原因,文臣不好評,有人說賈詡才是第一謀士,有人說郭嘉才是第一,這排名僅作參考,接下來讓大家看看郭嘉有多厲害,首先是識人,郭嘉其實最初投靠的是袁紹,但覺袁紹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故轉投曹操,獻上十勝十敗論。
隨著袁紹屢次擊敗北方的大敵公孫瓚,曹操也多次擊敗袁術,北方隻剩下這兩個霸主,兩人開始由盟友轉為敵對關係。
曹操有意征討袁紹,但此時袁紹兵強馬壯,實力遠超曹操,曹操以及他手下文武眾臣對此十分擔憂。
郭嘉為加強曹操團隊的信心,向曹操建言道:“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高祖為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擒,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兵雖盛,不足懼也。”
曹操聞言大喜,連忙詢問是哪十勝。
“袁紹繁禮多儀,主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袁紹以逆動,主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袁紹以寬濟,主公以猛糾,此治勝也;袁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主公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袁紹多謀少決,主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袁紹專收名譽,主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袁紹恤近忽遠,主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袁紹聽讒惑亂,主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袁紹是非混淆,主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袁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主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主公有此十勝,於以敗袁紹無難矣。”
【袁紹】:我有這麽差嘛?別的不說,我冀州文武將才,顏良文醜田豐沮授等人,哪個是我親戚子弟了?反倒是曹孟德,用的不都是曹氏和夏侯氏的本家?
【李儒】:你有沒有這麽差不重要,隻要曹操上下聽了信了,麵對你河北兵馬的時候,便不再懼怕,這才是重點。
【袁紹】:原來如此,@田豐、@沮授、@許攸,爾等暫且放下手上其他事務,專門找曹孟德的缺點,也弄個十勝十敗出來。
曹操聽了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大喜,笑道:“如公所言,孤何足當之。”
郭嘉繼續獻策道:“徐州呂布,實乃心腹大患,今紹北征公孫瓚,我當乘其遠出,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圖紹,乃為上計。”
【呂布】:我謝謝你。
曹操聽了郭嘉的建議,以漢帝的名義,封袁紹為大將軍、太尉。兼都冀、青、幽、並四州兵事,力勸袁紹徹底滅掉公孫瓚。
同時發書給劉備,兩家約好共同討伐呂布。
黃忠大喜,遂令陳式出戰,戰不數合,夏侯尚詐作不敵敗走,陳式不知是計,追了上去。
行到半路,被兩邊滾木雷石打下來,背後夏侯淵截斷退路,將陳式生擒活捉。
有敗軍逃回,說陳式被捉,黃忠連忙請來法正商量對策,法正道:“夏侯淵為人輕躁,恃勇少謀,可激勵士卒,拔寨前行,步步為營,誘其來戰。”
黃忠用法正之計,將營中財物,全部獎賞下去,軍中歡聲雷動,皆願效死。
軍心可用,黃忠便開始拔寨而進,每住數日便往前推進一段距離。
夏侯淵果然被激怒,不顧張合勸阻,令夏侯尚出戰,隻一合被黃忠擒去,用他換回了陳式。
黃忠步步為營,逼到了定軍山下,又用法正之計,夜襲定軍山之西的一處高山,待夏侯淵來奪之時,又堅守不出,直到夏侯淵懈怠之時,忽然殺出,一刀斬了夏侯淵,然後趁勢殺向曹軍大營。
曹軍沒了主帥,根本抵擋不住黃忠,曹操任命的益州刺史趙顒也被黃忠斬殺。
憑此功績,黃忠被劉備升為征西將軍。
曹操聽聞夏侯淵被殺,親自統領大軍前來報仇,大批糧草囤積於北山營寨。
黃忠與趙雲商量如能燒掉曹軍糧草,即使不能令曹操退兵,也能大挫曹軍銳氣,兩人抓鬮決定,由黃忠去劫糧,趙雲接應。
曹操就是靠燒糧倉打敗的袁紹,自然防備這一手,黃忠在北山陷入重圍。
趙雲前往接應,再次殺穿曹營,救出黃忠,以及副將張著,返回本寨時,曹操大軍也追了下來。
部將張翼見狀連忙令人關閉寨門,趙雲卻大喝道:“休閉寨門,昔年在當陽長阪坡時,吾單槍匹馬,視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如同草芥,如今有兵有將,又何懼哉?”
遂令手下偃旗息鼓,趙雲單槍匹馬立於營門之外。
張合徐晃領兵追來,見寨中偃旗息鼓,寨門大開,懷疑有埋伏不敢上前,趙雲下令擊鼓,鼓聲震天,這下確定有埋伏了,曹軍大亂,趙雲趁勢追殺,大獲全勝。
劉備諸葛亮聽聞之後,皆讚:趙子龍渾身是膽。
之後雙方進入相持階段,最終曹操撤軍,遷走了控製區的百姓,劉備獲得了漢中之地。
【袁蜜水】:黃漢升,虎將也。
【曹操】:趙子龍渾身是膽,可惜不能為我所用。
【董卓】:不是說法正嘛?感覺黃忠、趙雲的作用更大一些。
【曹操】:也不盡然,起碼法正給劉備製定的奪漢中的戰略的對的,若是沒有漢中,諸葛亮也做不到屢次北伐了。
【小二】:下一位鬼才郭嘉。
【袁蜜水】:終於輪到奉孝了,隻是這鬼才是好還是不好啊。
【龐統】:當然好啊,就像我的鳳雛一樣,有稱號的肯定比沒稱號的強。
【賈詡】:我到希望自己沒有這個稱號,不過是自保罷了,怎麽就成毒士了。
【小二】:鬼才自然是讚譽,曾有人言:郭嘉不死,諸葛不出。
【董卓】:這麽厲害?為何排名卻如此靠後?
【曹操】;和李儒一樣,被我拖累的,劉備有個好名聲,所以追隨劉備的排名靠前,跟我的排名都不咋地。
【小二】:有這樣的原因,文臣不好評,有人說賈詡才是第一謀士,有人說郭嘉才是第一,這排名僅作參考,接下來讓大家看看郭嘉有多厲害,首先是識人,郭嘉其實最初投靠的是袁紹,但覺袁紹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故轉投曹操,獻上十勝十敗論。
隨著袁紹屢次擊敗北方的大敵公孫瓚,曹操也多次擊敗袁術,北方隻剩下這兩個霸主,兩人開始由盟友轉為敵對關係。
曹操有意征討袁紹,但此時袁紹兵強馬壯,實力遠超曹操,曹操以及他手下文武眾臣對此十分擔憂。
郭嘉為加強曹操團隊的信心,向曹操建言道:“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高祖為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擒,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兵雖盛,不足懼也。”
曹操聞言大喜,連忙詢問是哪十勝。
“袁紹繁禮多儀,主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袁紹以逆動,主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袁紹以寬濟,主公以猛糾,此治勝也;袁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主公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袁紹多謀少決,主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袁紹專收名譽,主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袁紹恤近忽遠,主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袁紹聽讒惑亂,主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袁紹是非混淆,主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袁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主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主公有此十勝,於以敗袁紹無難矣。”
【袁紹】:我有這麽差嘛?別的不說,我冀州文武將才,顏良文醜田豐沮授等人,哪個是我親戚子弟了?反倒是曹孟德,用的不都是曹氏和夏侯氏的本家?
【李儒】:你有沒有這麽差不重要,隻要曹操上下聽了信了,麵對你河北兵馬的時候,便不再懼怕,這才是重點。
【袁紹】:原來如此,@田豐、@沮授、@許攸,爾等暫且放下手上其他事務,專門找曹孟德的缺點,也弄個十勝十敗出來。
曹操聽了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大喜,笑道:“如公所言,孤何足當之。”
郭嘉繼續獻策道:“徐州呂布,實乃心腹大患,今紹北征公孫瓚,我當乘其遠出,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圖紹,乃為上計。”
【呂布】:我謝謝你。
曹操聽了郭嘉的建議,以漢帝的名義,封袁紹為大將軍、太尉。兼都冀、青、幽、並四州兵事,力勸袁紹徹底滅掉公孫瓚。
同時發書給劉備,兩家約好共同討伐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