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來去大概要兩天時間,這段時間裏,唐大鵬要進行必要的調查了解,以發現足夠的犯罪線索。
唐大鵬沒想到回老家過年祭祖,遇到這檔子事情,看來。如果這件案子不能盡快偵破的話,這年也過不了了。
既然那個小閣樓鬧鬼之後就鎖上沒人住了。說不定會有什麽痕跡留下來,唐大鵬決定去小閣樓勘查一下這兩年前的命案現場,希望自己好運,能發現點什麽。
詢問之後得知。最先發現郭氏吊死的是她的貼身丫鬟知春,其次就是奶媽錢氏,三姨太死的時候,門窗緊鎖。屋裏隻有丫環知春和奶媽錢氏,所以,她們倆是當然的犯罪嫌疑人,唐大鵬吩咐先將奶媽錢氏看管起來,然後叫了丫環知春,與雷同知一起來到小閣樓勘查現場。
郭氏在這小閣樓裏吊死之後,除了唐老太爺因為懷念郭氏而住了一晚,卻因為看見郭氏站在床邊看著自己笑而被嚇了個半死這後,這小閣樓就完全被封閉了,所以,還大致保留著當時的情景。
唐大鵬首先仔細檢查了所有門窗,發現果然和知春說的一樣,是關得死死的,不費一番功夫根本打不開。
又仔細檢查了大門,畢竟是大戶人家,門的做工很好,左右兩扇門能夠相互咬合,閉合很嚴實,根本無法用刀子撥開。而且,這大門不僅要上閂,晚上睡覺的時候還要用頂門杠頂住。
唐大鵬讓知春先說一下屍體懸掛的情況,根據知春所說情況,郭氏應該是踩著那矮凳子上吊的。
唐大鵬判斷,這矮凳子大概有五十厘米,凶手將郭氏勒死後,由於人死之後會很沉,而且是軟的,所以,要將屍體抱起來掛在橫梁的繩索套裏比較困難,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繩套套在屍體脖子上,另一頭繞過橫梁,然後將屍體拉上去,如果是這樣,在橫梁上應該會留下繩索摩擦的痕跡,拉幾十斤重的屍體,這痕跡一定比較明顯,不會被兩年的歲月抹掉。
唐大鵬找來兩根高凳子疊在一起,放在那橫梁下,踩上去,觀察橫梁,在擦掉上麵厚厚一層灰塵之後,很奇怪,那橫梁好好的,整齊的棱角上沒有什麽明顯地摩擦痕跡。
奇怪了,難道自己判斷有問題?唐大鵬想了想,問丫鬟知春:“你們三姨娘是用什麽繩子吊死的?”
知春說道:“是一根白綾,繞過橫梁之後,將兩頭打了個結,然後掛在脖子上。”
“那白綾有多長?”
知春比劃了一下,唐大鵬看不明白,又補充問道:“這樣吧,你比劃一下,這白綾繞過橫梁然後兩頭打結,是否垂到了地麵?”
“沒有,打了結之後隻長出一小截。”知春站在橫梁下上下看了看,用手比了比,說道:“隻能垂到大概我頭頂這個位置。”
小丫鬟知春就在唐大鵬的麵前,她比唐大鵬矮半個頭,不經意間,唐大鵬發現了知春的後脖頸處有幾道傷痕,很淺,從顏色來看,是陳舊傷痕。唐大鵬心中感歎,這是個苦命的小丫鬟,一定挨過不少打,想到這裏,心中微微一動,想到了些什麽別的事情。
知春站在那等了片刻,沒聽到唐大鵬的問話,微覺奇怪,回過頭看了看唐大鵬,見他正怔怔地盯著自己脖頸看,臉一紅,垂下了頭。
唐大鵬這才回過神來,掩飾地笑了笑,抬頭估計了一下橫梁到知春頭頂的距離,得出一個結論:用這麽長的白綾一頭拴住躺在地上的屍體的脖子,另一頭就達不到橫梁,更不用說繞過橫梁了,所以,自己最初的推測就不能成立。
這樣看來,凶手是先將白綾拴好,然後將屍體抱上去掛在繩索套裏。唐大鵬問丫鬟知春道:“當時她懸空兩腳離地有多高?”
知春雙手比劃了一下,覺得不好說明,一眼看見了廂房裏那根矮凳子。跑過去將凳子拿過來放好,看了看,說道:“差不多就有這凳子這麽高。”
這麽看來,凶手應該是抱住屍體。踩在矮凳子上將屍體掛上去的。
開棺驗屍之後,唐大鵬對郭氏的身材有了個大致的印象,郭氏屬於那種嬌小玲瓏的小女子,體重肯定不到五十公斤,這矮凳子比較寬大。有點像彈鋼琴的人坐地那種矮方凳,凶手抱著郭氏的屍體上去掛。還是比較容易保持平衡的。
既然這凶手很可能是踩在這矮凳子上將屍體掛進繩索套,會不會在矮凳子上留下鞋印呢?唐大鵬仔細檢查了那根墊腳的矮凳子,雖然上麵覆蓋了一層灰塵,還沾了一些自己的鮮血,但唐大鵬還是希望能發現點什麽。
唐大鵬企圖吹掉上麵的灰塵,找出兩年前殘留的腳印,無奈,兩年時間的確太長了點,那些灰塵一層疊一層,在矮凳子上凝結了厚厚的一層。估計要用清水加皂角粉再用刷子刷,才能將這些灰塵清除掉,不過,這些灰塵被清除掉了,那上麵的腳印也就完蛋了。
現場大致勘察完之後,接下來開始調查走訪。唐大鵬先讓丫鬟知春下樓候著,然後和雷同知商量怎麽破案。
郭氏是吊死在房門緊鎖的房間裏,而房間裏隻有奶媽和剛剛出生不久的小堂弟雲兒,另外還有一人就是丫環知春。雲兒小堂弟才三歲,不可能是凶手,因此,本案隻有兩個重大犯罪嫌疑人,那就是奶媽錢氏和小丫環知春,當然,唐家大院其他人也不能排除裏應外合共同作案的嫌疑。
首先發現郭氏上吊的是小丫環知春,賊喊抓賊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唐大鵬和雷同知決定首先審訊知春。審訊就在小閣樓進行,既然是明朝,又有雷同知在,幹脆開堂審理。
臨時大堂就設在鬧鬼的這小閣樓的客廳,將桌椅搬走,當中擺了一張長條書案,雷同知居中而坐,唐大鵬端了一根凳子坐在一旁算是臨時的師爺。
雷同知這次和唐大鵬來老家過年,隻帶了幾個丫鬟仆人,沒有帶捕快皂隸,於是唐大鵬便叫楊俊豪帶了三名護衛充當皂隸,各拿了一根水火棍一邊兩個站著。
唐大鵬沒想到回老家過年祭祖,遇到這檔子事情,看來。如果這件案子不能盡快偵破的話,這年也過不了了。
既然那個小閣樓鬧鬼之後就鎖上沒人住了。說不定會有什麽痕跡留下來,唐大鵬決定去小閣樓勘查一下這兩年前的命案現場,希望自己好運,能發現點什麽。
詢問之後得知。最先發現郭氏吊死的是她的貼身丫鬟知春,其次就是奶媽錢氏,三姨太死的時候,門窗緊鎖。屋裏隻有丫環知春和奶媽錢氏,所以,她們倆是當然的犯罪嫌疑人,唐大鵬吩咐先將奶媽錢氏看管起來,然後叫了丫環知春,與雷同知一起來到小閣樓勘查現場。
郭氏在這小閣樓裏吊死之後,除了唐老太爺因為懷念郭氏而住了一晚,卻因為看見郭氏站在床邊看著自己笑而被嚇了個半死這後,這小閣樓就完全被封閉了,所以,還大致保留著當時的情景。
唐大鵬首先仔細檢查了所有門窗,發現果然和知春說的一樣,是關得死死的,不費一番功夫根本打不開。
又仔細檢查了大門,畢竟是大戶人家,門的做工很好,左右兩扇門能夠相互咬合,閉合很嚴實,根本無法用刀子撥開。而且,這大門不僅要上閂,晚上睡覺的時候還要用頂門杠頂住。
唐大鵬讓知春先說一下屍體懸掛的情況,根據知春所說情況,郭氏應該是踩著那矮凳子上吊的。
唐大鵬判斷,這矮凳子大概有五十厘米,凶手將郭氏勒死後,由於人死之後會很沉,而且是軟的,所以,要將屍體抱起來掛在橫梁的繩索套裏比較困難,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繩套套在屍體脖子上,另一頭繞過橫梁,然後將屍體拉上去,如果是這樣,在橫梁上應該會留下繩索摩擦的痕跡,拉幾十斤重的屍體,這痕跡一定比較明顯,不會被兩年的歲月抹掉。
唐大鵬找來兩根高凳子疊在一起,放在那橫梁下,踩上去,觀察橫梁,在擦掉上麵厚厚一層灰塵之後,很奇怪,那橫梁好好的,整齊的棱角上沒有什麽明顯地摩擦痕跡。
奇怪了,難道自己判斷有問題?唐大鵬想了想,問丫鬟知春:“你們三姨娘是用什麽繩子吊死的?”
知春說道:“是一根白綾,繞過橫梁之後,將兩頭打了個結,然後掛在脖子上。”
“那白綾有多長?”
知春比劃了一下,唐大鵬看不明白,又補充問道:“這樣吧,你比劃一下,這白綾繞過橫梁然後兩頭打結,是否垂到了地麵?”
“沒有,打了結之後隻長出一小截。”知春站在橫梁下上下看了看,用手比了比,說道:“隻能垂到大概我頭頂這個位置。”
小丫鬟知春就在唐大鵬的麵前,她比唐大鵬矮半個頭,不經意間,唐大鵬發現了知春的後脖頸處有幾道傷痕,很淺,從顏色來看,是陳舊傷痕。唐大鵬心中感歎,這是個苦命的小丫鬟,一定挨過不少打,想到這裏,心中微微一動,想到了些什麽別的事情。
知春站在那等了片刻,沒聽到唐大鵬的問話,微覺奇怪,回過頭看了看唐大鵬,見他正怔怔地盯著自己脖頸看,臉一紅,垂下了頭。
唐大鵬這才回過神來,掩飾地笑了笑,抬頭估計了一下橫梁到知春頭頂的距離,得出一個結論:用這麽長的白綾一頭拴住躺在地上的屍體的脖子,另一頭就達不到橫梁,更不用說繞過橫梁了,所以,自己最初的推測就不能成立。
這樣看來,凶手是先將白綾拴好,然後將屍體抱上去掛在繩索套裏。唐大鵬問丫鬟知春道:“當時她懸空兩腳離地有多高?”
知春雙手比劃了一下,覺得不好說明,一眼看見了廂房裏那根矮凳子。跑過去將凳子拿過來放好,看了看,說道:“差不多就有這凳子這麽高。”
這麽看來,凶手應該是抱住屍體。踩在矮凳子上將屍體掛上去的。
開棺驗屍之後,唐大鵬對郭氏的身材有了個大致的印象,郭氏屬於那種嬌小玲瓏的小女子,體重肯定不到五十公斤,這矮凳子比較寬大。有點像彈鋼琴的人坐地那種矮方凳,凶手抱著郭氏的屍體上去掛。還是比較容易保持平衡的。
既然這凶手很可能是踩在這矮凳子上將屍體掛進繩索套,會不會在矮凳子上留下鞋印呢?唐大鵬仔細檢查了那根墊腳的矮凳子,雖然上麵覆蓋了一層灰塵,還沾了一些自己的鮮血,但唐大鵬還是希望能發現點什麽。
唐大鵬企圖吹掉上麵的灰塵,找出兩年前殘留的腳印,無奈,兩年時間的確太長了點,那些灰塵一層疊一層,在矮凳子上凝結了厚厚的一層。估計要用清水加皂角粉再用刷子刷,才能將這些灰塵清除掉,不過,這些灰塵被清除掉了,那上麵的腳印也就完蛋了。
現場大致勘察完之後,接下來開始調查走訪。唐大鵬先讓丫鬟知春下樓候著,然後和雷同知商量怎麽破案。
郭氏是吊死在房門緊鎖的房間裏,而房間裏隻有奶媽和剛剛出生不久的小堂弟雲兒,另外還有一人就是丫環知春。雲兒小堂弟才三歲,不可能是凶手,因此,本案隻有兩個重大犯罪嫌疑人,那就是奶媽錢氏和小丫環知春,當然,唐家大院其他人也不能排除裏應外合共同作案的嫌疑。
首先發現郭氏上吊的是小丫環知春,賊喊抓賊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唐大鵬和雷同知決定首先審訊知春。審訊就在小閣樓進行,既然是明朝,又有雷同知在,幹脆開堂審理。
臨時大堂就設在鬧鬼的這小閣樓的客廳,將桌椅搬走,當中擺了一張長條書案,雷同知居中而坐,唐大鵬端了一根凳子坐在一旁算是臨時的師爺。
雷同知這次和唐大鵬來老家過年,隻帶了幾個丫鬟仆人,沒有帶捕快皂隸,於是唐大鵬便叫楊俊豪帶了三名護衛充當皂隸,各拿了一根水火棍一邊兩個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