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你:的確啊,我家這邊也有做茶油的,雖然比較少,但是買的人還是挺多的。]


    [擔驚受恐:那為什麽會那麽少?]


    [等不到你:這還用說嗎,肯定是山茶的數量不夠啊,山茶再多還能有人多嗎?]


    [誰家少年:主播說野生山茶就那些地方有,但是我家這邊也隨處可見山茶啊,山上也有(宕機)]


    [西瓜水:主播說的其他話你是一點沒聽是吧,山茶在曆史上被傳播很廣啊,移栽過去不是很正常嗎?]


    康強笑了笑,有老粉絲替他回答他也不用多重複了。


    “除了可製茶油,山茶本身樹姿優美,四季常青,花大色豔,花期長,是冬末春初裝飾園林的名貴花木,本種栽培曆史悠久,園藝品種較多,為世界著名觀賞花木之一。


    並且山茶的種子、葉片、花及根部皆可入藥,其種子為中藥材山茶子的來源,具有去油垢的功效,主治發多油膩。


    其葉為中藥材山茶葉的來源,味苦、澀,氣平,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的功效,主治癰疽腫毒,湯火傷,出血。


    其花為中藥材山茶花的來源,藥性苦、辛,涼,歸肝、肺、大腸經,具有涼血止血,散瘀消腫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赤白痢,血淋,血崩,帶下,燙傷,跌撲損傷……”


    山茶不知不覺間便說完了,康強也沒閑著,邊帶網友看看植物園的風景邊科普一下植物園,再順便尋找目標。


    “在樹木觀賞區內,管理臣利用建園40多年的時間從國內外引進的1700多種樹種和就地保護的1000多種植物,建設植物專類園。


    並且改造樹木引種區為樹木觀賞區,先後建成了竹類園、珍稀植物園、棕櫚園、蘇鐵園、榕樹景觀區、福建蘭苑、名人植樹區、蔭生植物園等8個植物專類園區。


    而竹類觀賞園收集有全國各地的竹類品種200餘種,是中國華東地區品種最齊全的竹種園之一。


    蘇鐵園內有蘇鐵22種,其中國內16種,國外6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以模擬生態係統的形式,讓喬、灌、藤、中草藥、常綠、落葉等樹木並茂於園中,讓人仿佛置身於熱帶雨林之中,可以說是人工模仿生態環境的成功範例。


    還有棕櫚園內匯聚了20多種棕櫚科的植物,我們剛才看的榕樹王那邊,也就是榕樹景觀區內收集種植了各類品種的榕樹達30多種,是“榕城”福州乃至閩省榕樹品種最集中的專類園,吸引了國內外許多遊客前來參觀遊覽。”


    [還真是你:主播別說了,越說我的心越涼(哭泣)]


    [就是你:別人家能公費建森林公園,我家連樹都沒幾棵(哭)]


    [是男是女:真羨慕啊,查了一下,好像這森林公園號稱氧吧。]


    “看,前麵就是棕櫚園了,其實和山茶園相隔不遠。”


    康強眼睛一亮,翻轉攝像頭。


    從鏡頭望去,根根挺拔樹立的棕櫚佇立在土地上,長著芭蕉扇一般的葉片,相互之間還特意留出了一段距離,就好像那社恐人類一般。


    而在不遠處還有著一些略矮的棕櫚趴伏在地上,好像是懵懂的孩子仰頭看著家長一樣。


    現在正值八月,棕櫚的葉子也正是當綠的時候。


    康強邊走邊笑道:“這是棕櫚園,裏麵擁有包括但不限於假檳榔?,椰子樹?,蒲葵?,棕竹?等20多種棕櫚,據說這裏模擬了棕櫚的生長環境,種植著許多品種的棕櫚,這些棕櫚有些品種可長到7米,有些不足一米,經過縝密的布局錯落有致。


    接下來準備給大家說說棕櫚吧,當然了,有看見棕櫚樹主播也會給大家說一下是什麽品種的。”


    直播間立刻提高了興致,紛紛催促康強肯定。


    康強點點頭,邁步靠近棕櫚園然後開口道:“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首詩: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首詩描寫的是雨季人們會穿蓑衣和戴蓑帽,那各位是否知道這些物品都是由棕櫚樹的葉片製作而成的呢?


    並且在古典詩詞中,常有蓑衣形象出現,棕草製品,古來有之。”


    康強微微一笑又道:“大約是在戰火紛飛的三國時期,古人們就發現了棕櫚葉的用途,於是就將其編織成為擋雨的雨具。


    而在更早的周朝之際,人們還未了解到有棕櫚葉這種材料,他們使用的就是芒草,主播之前有科普過,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但是草的遮擋力肯定是沒有棕櫚來得強的。


    那時候編織的名“蓑”又稱“蓑衣”,在江南盛產棕櫚樹,多用棕絲編織蓑衣,稱棕衣,也有稱“棕蓑衣”。


    而棕編屬於葉編的範疇,棕編綜合運用草編、竹編中的一些編織技巧,通過撕、拉、繞、穿、刺等方法進行藝術創作。”


    [記得見到你:蓑衣啊,我知道,我姥爺家還有呢,但是是什麽製作的我倒是不清楚。]


    [西瓜水:芒草我記得!哈哈哈。]


    [就像你說:主播還有科普過芒草?錯過了啊。]


    [咕咕咕子:都好久之前科普的了哈哈哈。]


    “傳說上古時虞堯為種田人出生,他登位時無衣可穿,就剝來毛棕編成蓑衣,穿著接受百姓的祝賀。


    後來蓑衣就成為聖服,不但可避風雨,還可防猛獸。


    而到了大明王朝,蓑衣已經是在市場上出售的一件商品了,根據《明會典·計贓時估》中的記載:棕蓑衣一件,三十貫。


    而這也就代表著用棕櫚葉編織成的雨具已經陪伴著古人們走過上千年的曆史了。


    很久以來,蓑衣是各家必備雨具,連王公貴族豪門中亦少不得此物。


    甚至在清朝的《紅樓夢》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風雨夕悶製風雨詞”中寫道:隻見寶玉頭上帶著大箬笠,身上披著棕蓑衣。黛玉不覺笑了:那裏來的漁翁!”


    [打不死你:紅樓夢?那時候應該還叫做石頭記吧(思索)]


    [大家都能:紅樓夢隻有前80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之從香菇開始的科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蕭小嘯哈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蕭小嘯哈哈並收藏直播之從香菇開始的科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