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螳螂的研究
直播之從香菇開始的科普 作者:蕭小嘯哈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起螳螂新婚之夜食夫的事情,康強頓時來了興趣。
“在1984年,生物學家裏斯克和戴維斯用常見的中華大刀螳螂進行實驗,將母螳螂分成了三組。
其中兩組分別餓4天和8天,另一組吃飽喝足,再觀察它們與公螳螂的交配情況。
結果發現餓了8天的組大多數沒交配就直接吃掉了公螳螂,而餓了4天的組會有交配行為,但在交配後也會有部分公螳螂被吃,而吃飽喝足的那組,則沒有發生一起相殘現象,所以以此證明母螳螂吃掉配偶,完全是因為饑餓。”
康強興致勃勃的說著實驗內容。
[鞋盒收納磨砂:是因為餓嗎?黑貓警長誤我啊,我還以為是習性如此!]
[這個是扣扣:不好說啊,主播前麵不是也說了,這種看種類,剛才說的實驗對象是大刀螳螂,不能以一概全吧。]
[是你什麽課:沒錯,這種以偏概全不太好啊。]
[這是你說的:所以公螳螂就傻愣愣的在那邊被吃嗎?也不會反抗一下嗎?]
康強搖搖頭:“公螳螂當然不想被吃,它們也會抵抗和逃跑,但是體格太小了。”
豎起食指開始科普。
“作為昆蟲當中凶殘的肉食動物,許多品種的母螳螂會比公螳螂大,因為公螳螂不需要為保護種群戰鬥,隻要自己生存下去就行,所以體格較小。
而母螳螂為了產卵需要多捕食,為幼體發育提供營養,所以體格會更大,攻擊力當然也就更強。
而公螳螂在明知危險的情況下,也願意和比自己大三倍的母螳螂交配,這是動物繁衍的本能在作祟。”
[煞魔:都是下半身惹的禍啊!]
“在夏季到來,母螳螂發育成熟後,全身會散發一種名為費洛蒙的外激素來吸引公螳螂,而聞到氣味的公螳螂尋覓到地址後,見到體積龐大的母螳螂首先會感到害怕。
在這時,想交配又不敢交配的它會先示好,在母螳螂周圍走動跳躍,或是發出聲音來引起注意,在母螳螂沒有表現出敵意後,公螳螂會立刻跳到母螳螂背上開始進行基因交流,這大約需要2到5小時。”
[上班卡:哈哈哈,基因交流。]
[迅速是你:2到5小時?這不得腫了啊!]
[咕咕咕子:開黃的給我滾出去!(生氣)]
“那個,注意一下言論哈。”
康強皺著眉提醒了一句,有點超出開玩笑的範圍了。
[這什麽模式:真無語,好好的科普也能開黃,什麽垃圾啊。]
[迅速是你:草了,一群腦子有問題的,老子還不樂意看了,再見了sb們。]
搖搖頭,直接把這個賬號拉黑。
“好了兄弟們,平時說話注意一下,直播間還有女生呢,我們接著說下去。”
康強樂嗬嗬的打岔道。
“在交配過程中,如果母螳螂肚子餓了,就可能將公螳螂抓住飽餐一頓。
根據記錄的視頻來看,通常母螳螂會從頭部往尾部逐漸啃食,而已經進入狀態的公螳螂被抓住後,會主動選擇一種非常殘忍的方式繼續交配,也就是斷頭。
我們人類大腦的中樞神經係統相當於總指揮官,能支配和控製人類行為,而螳螂的中樞神經係統則遍布全身,它們身上的神經可以支配螳螂下半身的呼吸和運動。
而且在斷頭之後,公螳螂神經係統的抑製中心將失效,腹部神經節抽搐會使交配欲望更強烈,加速精液流入母螳螂體內受精,這才是名副其實的用下半身思考。
並且由於肚子裏的不飽和脂肪酸較多,公螳螂如果在交尾完後不被吃掉,還可以在失去頭後活幾天。”
[殺死天下負心狗:真下半身思考啊!]
[西瓜水:不是,這個失去頭後還能存活幾天就有點驚悚了啊!(宕機)]
[魚非魚,你是狗:剛來,主播在說螳螂嗎?]
[我餘某不是空軍佬:嘔吼,你錯過了好多,主播剛才可在說螳螂的交尾呢!]
[魚非魚,你是狗:螳螂交尾?你們不會在說吃了雄性螳螂的事情吧?]
[我餘某不是空軍佬:不是,這你怎麽知道的?]
[魚非魚,你是狗:這又沒什麽,母螳螂弑夫行為的概率也不高,真正在交配過程中被吃的幾率低於10%,多數情況是母螳螂非常饑餓或是交配前表現出抗拒,就提前吃掉了公螳螂。]
[我餘某不是空軍佬:!!!]
[何必遷就:!!!]
[西瓜水:!!!]
[咕咕咕子:!!!]
康強也是驚訝的看著彈幕。
“魚非魚兄弟有研究啊,很少有人會看螳螂的交尾繁衍數據的。”
[魚非魚,你是狗:沒什麽,因為工作需要看過而已。]
康強頓時恍然,看來魚非魚現實中應該是生物研究這方麵的行業人員。
笑了笑又繼續說道:“魚非魚兄弟把螳螂交尾的事情結尾了,那麽我們來看看螳螂那形似鐮刀的孔武有力的攻擊武器——前肢。
也因為前肢的樣子酷似鐮刀,所以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人們幹脆將其俗稱為“刀螂”。
而作為最主要的捕獵武器,能夠自由彎曲的鐮刀狀前肢可以幫助螳螂輕而易舉捕捉其他昆蟲。
無論是個頭小的蒼蠅,還是那些與螳螂本身相差無幾的蝗蟲,甚至有的螳螂在同小型蜥蜴的交鋒中都不落下風,成功“反殺”對方。
取得這驕人戰績的一方麵得得益於前肢收緊時的強大力量,另一方麵還在於“鐮刀”的樣子。
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每把“鐮刀”上生有一排尖利的鋸齒,可以牢牢控製住獵物,有效防止掙脫。
同時鋸齒狀結構也為螳螂的進食提供輔助,適時的撕裂可以更好更快享受美味。”
[想看什麽都快:這讓我想起了精靈寶可夢裏麵的飛天螳螂了,那是真帥啊!]
“當然除了外在身體結構的優勢,螳螂能成為昆蟲界頂級殺手的資本當屬於非比尋常的反應速度了。
盡管從體型上說它們很不起眼,但單就速度而言,一般動物還真不是它們的對手,甚至以反應速度快而著稱的貓也不敢稱一定占據上風。
大家應該都知道,貓的速度大約是蛇的7倍,而這也是為什麽在許多視頻中,貓對著蛇就是“一通招呼”而蛇的一次次攻擊均無功而返的原因。”
“在1984年,生物學家裏斯克和戴維斯用常見的中華大刀螳螂進行實驗,將母螳螂分成了三組。
其中兩組分別餓4天和8天,另一組吃飽喝足,再觀察它們與公螳螂的交配情況。
結果發現餓了8天的組大多數沒交配就直接吃掉了公螳螂,而餓了4天的組會有交配行為,但在交配後也會有部分公螳螂被吃,而吃飽喝足的那組,則沒有發生一起相殘現象,所以以此證明母螳螂吃掉配偶,完全是因為饑餓。”
康強興致勃勃的說著實驗內容。
[鞋盒收納磨砂:是因為餓嗎?黑貓警長誤我啊,我還以為是習性如此!]
[這個是扣扣:不好說啊,主播前麵不是也說了,這種看種類,剛才說的實驗對象是大刀螳螂,不能以一概全吧。]
[是你什麽課:沒錯,這種以偏概全不太好啊。]
[這是你說的:所以公螳螂就傻愣愣的在那邊被吃嗎?也不會反抗一下嗎?]
康強搖搖頭:“公螳螂當然不想被吃,它們也會抵抗和逃跑,但是體格太小了。”
豎起食指開始科普。
“作為昆蟲當中凶殘的肉食動物,許多品種的母螳螂會比公螳螂大,因為公螳螂不需要為保護種群戰鬥,隻要自己生存下去就行,所以體格較小。
而母螳螂為了產卵需要多捕食,為幼體發育提供營養,所以體格會更大,攻擊力當然也就更強。
而公螳螂在明知危險的情況下,也願意和比自己大三倍的母螳螂交配,這是動物繁衍的本能在作祟。”
[煞魔:都是下半身惹的禍啊!]
“在夏季到來,母螳螂發育成熟後,全身會散發一種名為費洛蒙的外激素來吸引公螳螂,而聞到氣味的公螳螂尋覓到地址後,見到體積龐大的母螳螂首先會感到害怕。
在這時,想交配又不敢交配的它會先示好,在母螳螂周圍走動跳躍,或是發出聲音來引起注意,在母螳螂沒有表現出敵意後,公螳螂會立刻跳到母螳螂背上開始進行基因交流,這大約需要2到5小時。”
[上班卡:哈哈哈,基因交流。]
[迅速是你:2到5小時?這不得腫了啊!]
[咕咕咕子:開黃的給我滾出去!(生氣)]
“那個,注意一下言論哈。”
康強皺著眉提醒了一句,有點超出開玩笑的範圍了。
[這什麽模式:真無語,好好的科普也能開黃,什麽垃圾啊。]
[迅速是你:草了,一群腦子有問題的,老子還不樂意看了,再見了sb們。]
搖搖頭,直接把這個賬號拉黑。
“好了兄弟們,平時說話注意一下,直播間還有女生呢,我們接著說下去。”
康強樂嗬嗬的打岔道。
“在交配過程中,如果母螳螂肚子餓了,就可能將公螳螂抓住飽餐一頓。
根據記錄的視頻來看,通常母螳螂會從頭部往尾部逐漸啃食,而已經進入狀態的公螳螂被抓住後,會主動選擇一種非常殘忍的方式繼續交配,也就是斷頭。
我們人類大腦的中樞神經係統相當於總指揮官,能支配和控製人類行為,而螳螂的中樞神經係統則遍布全身,它們身上的神經可以支配螳螂下半身的呼吸和運動。
而且在斷頭之後,公螳螂神經係統的抑製中心將失效,腹部神經節抽搐會使交配欲望更強烈,加速精液流入母螳螂體內受精,這才是名副其實的用下半身思考。
並且由於肚子裏的不飽和脂肪酸較多,公螳螂如果在交尾完後不被吃掉,還可以在失去頭後活幾天。”
[殺死天下負心狗:真下半身思考啊!]
[西瓜水:不是,這個失去頭後還能存活幾天就有點驚悚了啊!(宕機)]
[魚非魚,你是狗:剛來,主播在說螳螂嗎?]
[我餘某不是空軍佬:嘔吼,你錯過了好多,主播剛才可在說螳螂的交尾呢!]
[魚非魚,你是狗:螳螂交尾?你們不會在說吃了雄性螳螂的事情吧?]
[我餘某不是空軍佬:不是,這你怎麽知道的?]
[魚非魚,你是狗:這又沒什麽,母螳螂弑夫行為的概率也不高,真正在交配過程中被吃的幾率低於10%,多數情況是母螳螂非常饑餓或是交配前表現出抗拒,就提前吃掉了公螳螂。]
[我餘某不是空軍佬:!!!]
[何必遷就:!!!]
[西瓜水:!!!]
[咕咕咕子:!!!]
康強也是驚訝的看著彈幕。
“魚非魚兄弟有研究啊,很少有人會看螳螂的交尾繁衍數據的。”
[魚非魚,你是狗:沒什麽,因為工作需要看過而已。]
康強頓時恍然,看來魚非魚現實中應該是生物研究這方麵的行業人員。
笑了笑又繼續說道:“魚非魚兄弟把螳螂交尾的事情結尾了,那麽我們來看看螳螂那形似鐮刀的孔武有力的攻擊武器——前肢。
也因為前肢的樣子酷似鐮刀,所以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人們幹脆將其俗稱為“刀螂”。
而作為最主要的捕獵武器,能夠自由彎曲的鐮刀狀前肢可以幫助螳螂輕而易舉捕捉其他昆蟲。
無論是個頭小的蒼蠅,還是那些與螳螂本身相差無幾的蝗蟲,甚至有的螳螂在同小型蜥蜴的交鋒中都不落下風,成功“反殺”對方。
取得這驕人戰績的一方麵得得益於前肢收緊時的強大力量,另一方麵還在於“鐮刀”的樣子。
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每把“鐮刀”上生有一排尖利的鋸齒,可以牢牢控製住獵物,有效防止掙脫。
同時鋸齒狀結構也為螳螂的進食提供輔助,適時的撕裂可以更好更快享受美味。”
[想看什麽都快:這讓我想起了精靈寶可夢裏麵的飛天螳螂了,那是真帥啊!]
“當然除了外在身體結構的優勢,螳螂能成為昆蟲界頂級殺手的資本當屬於非比尋常的反應速度了。
盡管從體型上說它們很不起眼,但單就速度而言,一般動物還真不是它們的對手,甚至以反應速度快而著稱的貓也不敢稱一定占據上風。
大家應該都知道,貓的速度大約是蛇的7倍,而這也是為什麽在許多視頻中,貓對著蛇就是“一通招呼”而蛇的一次次攻擊均無功而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