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封之後,皇帝與百官移步大慶殿。
之後,高太後撤簾,以大印相托,親手交給趙煦。
趙煦三拜接過大印,從這一刻起,趙煦正式掌權,獨坐明堂,比曆史上要早上了幾個月,曆史也在王行之這隻蝴蝶下,在大事件上,發生了改變。
隨後,趙煦一番言論之後,開始曆代皇帝登位的福利,大赦天下,惡徒歸家。
王行之其實對這種福利,並不讚成,這完全就是在踐踏律法。
不過,他人微言輕,現在正跟著一群老頭記錄曆史,趙煦又在興頭上,他可不想當什麽鐵頭娃,隻想安穩的度過大典。
等到大典結束,已見日暮,百官也喝醉了不少,王行之修煉過後,酒量大了許多。
不過,他也不願意眾人皆醉我獨醒,果斷裝暈,與百官搖搖晃晃的出了宮門,返回府邸。
等他回到府邸之時,天已經黑透。
不過,曹青禾還在等他,見王行之搖搖晃晃,還以為王行之醉了,便上前扶著王行之回東院。
然而一回到東院,王行之就醒了,摟著曹青禾微笑道“青禾,我們說說話。”
“夫君,你沒醉?”曹青禾詫異的看著王行之。
王行之道“沒醉,我沒喝多少,隻是百官皆醉,我要是不醉,那可不好。”
“那夫君先喝口茶水。”曹青禾也沒在意,貼心的給王行之倒了一杯茶水。
曹青禾不說還不覺得,這一說,王行之還真有些渴了,抬起茶水一飲而盡。
“夫君,你慢點。”
曹青禾輕笑,又給王行之添了一杯。
王行之連喝三杯,才放下茶碗,微笑道“青禾,明日皇宮設宴,皇後賜宴於百官攜家眷,你明日去時,盡量少開口,酒水膳食切記注意,免得出問題。”
“另外,順帶提醒一下孟皇後。”
“畢竟皇後剛封,雖有大勢,但依舊有不少人不甘心,膽大妄為,從而鋌而走險。”
“恩——”
曹青禾麵色一正。慎重的點點頭“夫君放心,妾身知曉,一定會提醒孟皇後。”
說完這事,王行之也不再多說,今日大典之後,趙煦特意讓人傳旨,凡朝臣家中,有誥命之身的夫人,明日入宮參加孟瑤宴會,他才想著提醒一下。
畢竟,皇宮內院本就是一個深淵,一個不小心就會著了道。
況且,孟瑤封後,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懷了龍嗣,後宮一些心理變態,為了上位可是什麽都幹得出。
況且,明日入宮的都是些重臣夫人,若是出問題,孟瑤剛封的皇後可就不穩了。
隨後,夫妻兩人又閑聊幾句,在酒精的輔助下,王行之興致勃勃,吹燭熄燈,開始一輪又一輪的征伐。
————
夕陽斜暉,脈脈水悠悠。
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
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禦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
東華門外,侍衛林立,文人駕車,武人騎馬,攜帶著各自的家眷,一個個盛裝出席,進入皇宮。
王行之領著曹青禾一起進入皇宮。
一些同僚見狀,紛紛上前打招呼示好。
皇宮內張燈結彩,燈火通明,侍衛個個腰跨長刀,警惕著四周,宮女與太監十分忙碌,每見一位官員攜家眷到場,便有一位太監上前,引著前往宴會。
皇宮的宴會分為兩宴,一邊是皇後在延福宮設宴,招待官員女眷,一邊是趙煦升平樓設宴,招待百官。
王行之與曹青禾分別被太監帶往兩地。
王行之進入升平樓時,裏麵已經有不少官員到場,王行之與一些相熟之人見禮後,被帶到樓中靠後的位置坐下。
他雖與趙煦熟悉,頗受恩寵,但皇帝設宴,有專門的規矩。
皇帝專門設宴,隻有京官六品才有資格參加,王行之文散五品,職事官從五品,也隻是剛好有資格參加這個宴會。
沒過多久,百官陸續到齊,宗澤幾人升官之後,也有資格參加這個宴會。
不過,幾人與王行之差不多,都是坐在靠後的位置,甚至於還在王行之後麵,幾人中間隔著幾人,也不好閑聊,隻是見禮之後,便安穩坐下。
又過了一會,趙煦身穿明黃色龍袍出現在大殿坐在最上首的龍椅上。
一陣寒暄之後,宴會正式開始。
此次設宴,本就是為了慶祝趙煦冊封皇後,親政執掌大權,因此大家都默契的沒在這個開心的日子去討論朝堂之事,齊齊飲酒作樂,欣賞歌舞。
王行之自然也不例外,一邊聽周邊的同僚吹牛,一邊喝酒欣賞歌舞,此時此刻,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放鬆。
不知不覺間,有了幾分醉意。
而宋之一朝,是華夏曆代文風最為鼎盛之時,有歌舞美酒作陪,趙煦高興之下,由趙煦領頭,開始文化輸出。
“明月幾時有……”
……
“秦時明月漢時關……”
……
“東風夜放花千樹……”
……
趙煦一領頭,三相本就是文人,自然不會拒絕,果斷開始接下去。
不一會兒,大殿上各種名篇詩詞,頻繁在大殿中響起,就是一些武人也附和了幾句。
很快,一層層傳播之下,到了王行之。
此時,王行之已經喝了不少,腦袋有些昏沉,有些迷糊,沒什麽反應。
其他人見沒人回應,便齊齊看向王行之。
王行之倒是沒什麽感覺,而他兩側的官員卻感到坐立不安。
“王大人……”
旁邊的官員頭皮發麻,趕忙提醒。
呃——
王行之打了個嗝,迷離的看向眾人,顯得有些迷糊。
眾人見狀,有人擔心,有人冷笑。
趙煦則是無奈的笑著,他也沒想到,這宴會才進行到一半,王行之就直接醉了。
他剛想開口,讓人將王行之送回去,一位不待見王行之的官員開口“諸位,狀元郎文采非凡,《破陣子》《青玉案》無不是千古佳作,今日官家立後親政,何不讓狀元郎做詞幾篇,以彰顯我大宋之強盛。”
趙煦宗澤等人皺眉,此時王行之的狀態,明眼人都能看出王行之已經醉得不行,現在讓王行之作詞,明顯就是不安好心,讓王行之出醜。
若是王行之一個不小心,做出什麽不好得詩詞,定會落人口舌,成為別人攻訐得把柄。
隻是,還不等他們開口,一些人就立刻開始附和。
“此言不錯,狀元郎……”
“狀元郎文采非凡,若……”
……
一番口舌之下,趙煦與宗澤等人也不好再開口,隻能擔憂的看著王行之。
王行之雖有些迷糊,但在吵鬧之下,頭腦也清晰了幾分。
他揉了揉腦袋,抬眼望向起哄的眾人,冷冷的咧嘴一笑,準備給這些人提提神。
“殺盡塞外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此句一出,喧鬧的大殿瞬間變得清淨。
眾人甚至感到一陣滔天的殺意,撲麵而來。
一些人臉色蒼白,額頭直冒冷汗,不停的吞咽著唾沫,一些人麵色凝重,趙煦也抬著酒杯,仿佛身體僵直了一般。
此時此刻,他們才想起,不久前,王行之才將五百人屠滅,將戰場化作白地。
“這家夥看來是真想當武安君啊!”
相比其他人,趙煦想得更深,他清楚的記得林原和他說過,古今名將,王行之最推崇的不是別人,而是大秦武安君。
“朝臣不識英雄漢,隻管嘵嘵問姓名。”
此時,王行之已經清醒過來,抬眸冷視眾人,抬酒寒聲,身上驟然爆發出一股冰冷的殺意。
嘶——
話落,一些人不敢看向王行之,生怕觸怒王行之,被王行之直接屠滅。
另外一些人雖未低頭,但卻齊齊皺起眉頭,他們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了滔天的殺意和血腥。
這讓他們感到極為不適,畢竟他們所學算是聖人之道,對殺伐之事,向來忌諱。
甚至於,不少武人也感到驚悸,畢竟王行之這等殺意,他們也不曾見過。
此時此刻,朝中武人對王行之也感到一陣心悸和忌憚。
之後,高太後撤簾,以大印相托,親手交給趙煦。
趙煦三拜接過大印,從這一刻起,趙煦正式掌權,獨坐明堂,比曆史上要早上了幾個月,曆史也在王行之這隻蝴蝶下,在大事件上,發生了改變。
隨後,趙煦一番言論之後,開始曆代皇帝登位的福利,大赦天下,惡徒歸家。
王行之其實對這種福利,並不讚成,這完全就是在踐踏律法。
不過,他人微言輕,現在正跟著一群老頭記錄曆史,趙煦又在興頭上,他可不想當什麽鐵頭娃,隻想安穩的度過大典。
等到大典結束,已見日暮,百官也喝醉了不少,王行之修煉過後,酒量大了許多。
不過,他也不願意眾人皆醉我獨醒,果斷裝暈,與百官搖搖晃晃的出了宮門,返回府邸。
等他回到府邸之時,天已經黑透。
不過,曹青禾還在等他,見王行之搖搖晃晃,還以為王行之醉了,便上前扶著王行之回東院。
然而一回到東院,王行之就醒了,摟著曹青禾微笑道“青禾,我們說說話。”
“夫君,你沒醉?”曹青禾詫異的看著王行之。
王行之道“沒醉,我沒喝多少,隻是百官皆醉,我要是不醉,那可不好。”
“那夫君先喝口茶水。”曹青禾也沒在意,貼心的給王行之倒了一杯茶水。
曹青禾不說還不覺得,這一說,王行之還真有些渴了,抬起茶水一飲而盡。
“夫君,你慢點。”
曹青禾輕笑,又給王行之添了一杯。
王行之連喝三杯,才放下茶碗,微笑道“青禾,明日皇宮設宴,皇後賜宴於百官攜家眷,你明日去時,盡量少開口,酒水膳食切記注意,免得出問題。”
“另外,順帶提醒一下孟皇後。”
“畢竟皇後剛封,雖有大勢,但依舊有不少人不甘心,膽大妄為,從而鋌而走險。”
“恩——”
曹青禾麵色一正。慎重的點點頭“夫君放心,妾身知曉,一定會提醒孟皇後。”
說完這事,王行之也不再多說,今日大典之後,趙煦特意讓人傳旨,凡朝臣家中,有誥命之身的夫人,明日入宮參加孟瑤宴會,他才想著提醒一下。
畢竟,皇宮內院本就是一個深淵,一個不小心就會著了道。
況且,孟瑤封後,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懷了龍嗣,後宮一些心理變態,為了上位可是什麽都幹得出。
況且,明日入宮的都是些重臣夫人,若是出問題,孟瑤剛封的皇後可就不穩了。
隨後,夫妻兩人又閑聊幾句,在酒精的輔助下,王行之興致勃勃,吹燭熄燈,開始一輪又一輪的征伐。
————
夕陽斜暉,脈脈水悠悠。
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
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禦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
東華門外,侍衛林立,文人駕車,武人騎馬,攜帶著各自的家眷,一個個盛裝出席,進入皇宮。
王行之領著曹青禾一起進入皇宮。
一些同僚見狀,紛紛上前打招呼示好。
皇宮內張燈結彩,燈火通明,侍衛個個腰跨長刀,警惕著四周,宮女與太監十分忙碌,每見一位官員攜家眷到場,便有一位太監上前,引著前往宴會。
皇宮的宴會分為兩宴,一邊是皇後在延福宮設宴,招待官員女眷,一邊是趙煦升平樓設宴,招待百官。
王行之與曹青禾分別被太監帶往兩地。
王行之進入升平樓時,裏麵已經有不少官員到場,王行之與一些相熟之人見禮後,被帶到樓中靠後的位置坐下。
他雖與趙煦熟悉,頗受恩寵,但皇帝設宴,有專門的規矩。
皇帝專門設宴,隻有京官六品才有資格參加,王行之文散五品,職事官從五品,也隻是剛好有資格參加這個宴會。
沒過多久,百官陸續到齊,宗澤幾人升官之後,也有資格參加這個宴會。
不過,幾人與王行之差不多,都是坐在靠後的位置,甚至於還在王行之後麵,幾人中間隔著幾人,也不好閑聊,隻是見禮之後,便安穩坐下。
又過了一會,趙煦身穿明黃色龍袍出現在大殿坐在最上首的龍椅上。
一陣寒暄之後,宴會正式開始。
此次設宴,本就是為了慶祝趙煦冊封皇後,親政執掌大權,因此大家都默契的沒在這個開心的日子去討論朝堂之事,齊齊飲酒作樂,欣賞歌舞。
王行之自然也不例外,一邊聽周邊的同僚吹牛,一邊喝酒欣賞歌舞,此時此刻,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放鬆。
不知不覺間,有了幾分醉意。
而宋之一朝,是華夏曆代文風最為鼎盛之時,有歌舞美酒作陪,趙煦高興之下,由趙煦領頭,開始文化輸出。
“明月幾時有……”
……
“秦時明月漢時關……”
……
“東風夜放花千樹……”
……
趙煦一領頭,三相本就是文人,自然不會拒絕,果斷開始接下去。
不一會兒,大殿上各種名篇詩詞,頻繁在大殿中響起,就是一些武人也附和了幾句。
很快,一層層傳播之下,到了王行之。
此時,王行之已經喝了不少,腦袋有些昏沉,有些迷糊,沒什麽反應。
其他人見沒人回應,便齊齊看向王行之。
王行之倒是沒什麽感覺,而他兩側的官員卻感到坐立不安。
“王大人……”
旁邊的官員頭皮發麻,趕忙提醒。
呃——
王行之打了個嗝,迷離的看向眾人,顯得有些迷糊。
眾人見狀,有人擔心,有人冷笑。
趙煦則是無奈的笑著,他也沒想到,這宴會才進行到一半,王行之就直接醉了。
他剛想開口,讓人將王行之送回去,一位不待見王行之的官員開口“諸位,狀元郎文采非凡,《破陣子》《青玉案》無不是千古佳作,今日官家立後親政,何不讓狀元郎做詞幾篇,以彰顯我大宋之強盛。”
趙煦宗澤等人皺眉,此時王行之的狀態,明眼人都能看出王行之已經醉得不行,現在讓王行之作詞,明顯就是不安好心,讓王行之出醜。
若是王行之一個不小心,做出什麽不好得詩詞,定會落人口舌,成為別人攻訐得把柄。
隻是,還不等他們開口,一些人就立刻開始附和。
“此言不錯,狀元郎……”
“狀元郎文采非凡,若……”
……
一番口舌之下,趙煦與宗澤等人也不好再開口,隻能擔憂的看著王行之。
王行之雖有些迷糊,但在吵鬧之下,頭腦也清晰了幾分。
他揉了揉腦袋,抬眼望向起哄的眾人,冷冷的咧嘴一笑,準備給這些人提提神。
“殺盡塞外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此句一出,喧鬧的大殿瞬間變得清淨。
眾人甚至感到一陣滔天的殺意,撲麵而來。
一些人臉色蒼白,額頭直冒冷汗,不停的吞咽著唾沫,一些人麵色凝重,趙煦也抬著酒杯,仿佛身體僵直了一般。
此時此刻,他們才想起,不久前,王行之才將五百人屠滅,將戰場化作白地。
“這家夥看來是真想當武安君啊!”
相比其他人,趙煦想得更深,他清楚的記得林原和他說過,古今名將,王行之最推崇的不是別人,而是大秦武安君。
“朝臣不識英雄漢,隻管嘵嘵問姓名。”
此時,王行之已經清醒過來,抬眸冷視眾人,抬酒寒聲,身上驟然爆發出一股冰冷的殺意。
嘶——
話落,一些人不敢看向王行之,生怕觸怒王行之,被王行之直接屠滅。
另外一些人雖未低頭,但卻齊齊皺起眉頭,他們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了滔天的殺意和血腥。
這讓他們感到極為不適,畢竟他們所學算是聖人之道,對殺伐之事,向來忌諱。
甚至於,不少武人也感到驚悸,畢竟王行之這等殺意,他們也不曾見過。
此時此刻,朝中武人對王行之也感到一陣心悸和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