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所言極是。”
聞言,趙煦很快反應過來,他自幼在皇宮中長大,對於皇宮中的黑暗,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不說其他,就說他自己,就宮廷爭鬥下,活下來並上位的幸運兒,他是神宗第六子,按理說皇位和他沒關係,但他前麵的兄長,要麽出事,要麽早死,最後皇位落在了他頭上。
而現在他並未立後,後宮的人雖然不多,但也有十幾位,若是孟瑤有喜的事情傳出,他這個孩子能不能出世也是個未知數。
見趙煦平靜下來,高太後鬆了口氣,隨後對趙煦說道“官家,近些時日朝堂之事本宮也有耳聞,官家做得不錯,現瑤兒有喜,本宮認為,官家親政之日可定在下月月初,避免出現意外。”
“確實如此。”
趙煦點頭道“瑤兒有喜,早日立後,也會打消許多人的心思,少去諸多麻煩。”
看著兩人旁若無人的交談這等大事,王行之和曹青禾對視一眼。
王行之倒是不怎麽擔心,而曹青禾卻有些臉色蒼白,小手交錯,十分緊張。
孟瑤卻是心頭一喜,甚至還感激的看了眼王行之。
她突然發現,王行之簡直就是福星,今日一來,給她帶了巨大的驚喜和福氣。
心裏頭暗暗想著,以後定要與王行之一家親近。
趙煦與高太後交談結束,隨後抬眼看向王行之,微笑道“行之,朕與太後交談之事,你剛才也聽得清楚,可有什麽意見,需要提及。”
聞言,高太後饒有興致的看向王行之,她與趙煦交好後,趙煦的一些策略都會告訴高太後,其中王行之占據了極大的占比,因此她也知曉王行之的才華和能力,不然也不會這麽寵王行之。
現在聽到趙煦的詢問,她也想看看王行之會怎麽說。
孟瑤則是好奇的看著王行之,她雖然知道王行之有才,與趙煦親厚,但卻不知王行之所做的事。
曹青禾也差不多,她雖然聽曹評不止一次說過王行之厲害,但未親眼所見,不免有些擔憂。
王行之思慮片刻,沉聲開口“官家、太後,親政乃是大事,其中涉及到不少人的利益,官家親政,必然會讓一些人阻止,甚至會想辦法挑撥官家與太後的關係。”
趙煦和高太後一聽,麵色齊齊嚴肅起來,兩人都久居朝堂,自然清楚朝堂上的鬥爭。
見高太後與趙煦未說話,王行之繼續侃侃而談。
“不過,官家這段時間主政,在朝堂之上已有威嚴,不少朝臣受官家提拔,自然也希望官家主政。”
“但是,官家所提拔之人,雖有權柄,但卻並不重。”
“因此,官家想要安穩親政,需先搶權。”
“可現在是六月中旬,官家若想七月初親政,時間不夠,最後即使能成功,也會引起動蕩。”
“那愛卿以為如何,可有計策教我?”
聞言,趙煦沉默片刻,抬眼看向王行之。
王行之沒開口,而是故作沉思。
高太後眼底閃過一抹精光,對孟瑤說道“瑤兒,你帶青禾去準備些吃食過來。”
“是,太後。”
孟瑤雖然想聽,但也不敢違抗高太後的命令,起身行禮。
曹青禾也一起行禮,擔憂的看了眼王行之,與孟瑤一起離開。
待兩人離開,王行之繼續開口“官家、太後,說句不中聽的話,官家若想順利親政,三相必然是最大的阻礙。”
“煦兒,此事是本宮之責。”
高太後麵色有些難看,愧疚的看了眼趙煦,這三人是她扶持起來,自然也清楚王行之說的是事實。
“祖母無需自責,人心思變,祖母用他們本是當時的朝政需要,祖母又何錯之有。”趙煦輕笑,沒太過在意,他與高太後和解後,高太後告訴他許多事,對以往之事,自然也早已經釋懷。
王行之認同道“太後,官家所言不虛,昔日朝堂內外,人心思變,太後啟用他們穩定時局無錯。”
“隻不過,這些人身居高位久了,舍不得手中之權,這可怪不得太後,完全就是他們內心作祟而已。”
曆史上,高太後雖然執掌權柄,廢王安石變法,貶新黨,啟用司馬光等人恢複舊製。
這說到底還不是王安石的變法不靠譜,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思變,要是再繼續下去,大宋的局勢會更加糜爛。
而恢複舊製,雖然引發了一係列詬病,但卻穩定了時局,不得不承認,這一步高太後的選擇完全是對的。
不然,繼續讓王安石搞下去,那麽趙煦剛即位,就有可能麵臨四麵起義。
並且,高太後臨朝這麽些年,對外雖然依舊納貢,有些軟弱,但國家的財政收入與民生卻治理得不錯,雖比不上宋仁宗時期,但也比其他皇帝要好,十分繁榮昌盛,趙煦也享受了不少福利。
不然在後世,高太後也不會得到“女中堯舜”的稱呼。
再加上高太後對王行之不錯,因此他對高太後倒是沒什麽惡感。
聞言,高太後欣慰的笑道“好了,你們兩個小家夥就別吹捧本宮了,還是說說親政這事。”
“祖母所言甚是。”
趙煦點點頭,抬眼看向王行之,理直氣壯的說道“狀元郎,該你了。”
王行之愣了一下,沒想到趙煦來這麽一出,但涉及正事,王行之也不會怠慢,繼續說道“官家,太後,如果要奪權,應該以禁軍為由。”
“禁軍?”
兩人疑惑,而後齊齊看向王行之。
王行之繼續道“官家,天武、龍衛組建已有月餘,官家不妨組織一次軍演對抗,讓天武、龍衛,與捧日、神衛鬥一場,若天武、龍衛獲勝,官家就可問罪樞密、三衙,再結合前些時日的空餉、貪汙,官家可趁機奪權。”
趙煦眼前一亮,但很快平靜下來,嚴肅的看向王行之,沉聲道“那若是捧日、神衛獲勝,又當如何?”
高太後也慎重道“天武、龍衛畢竟是新軍,怎麽可能勝過捧日與神衛。”
王行之卻笑道“太後,官家,正因為天武與龍衛是新軍,才能發起軍演,隻有這樣,一旦天武與龍衛勝利,官家才可趁機發難,斥責三衙與樞密奪權,甚至於將捧日、神衛重組變法。”
“如果捧日與神衛獲勝,官家亦斥責天武與龍衛,囑咐他們勤加操練,而兩軍是重組新軍,因此戰敗也不會有什麽人說閑話,反而會激勵新軍更加拚命操練,沒有壞處,隻有好處。”
“可如果勝利,好處就多了去了。”
趙煦臉色一喜,點點頭說道“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不論勝敗,都能獲得一些好處,倒是可以一試。”
“確實不錯。”高太後點點頭認同。
王行之繼續道“此事,官家在朝堂上隨時可以提及。
不過,為了避免有人準備,提及之後,立刻開始。
但是範純仁被下,官家先選擇好樞密使和右相的人選,不可再集權於一人。”
“愛卿所言有理,確實不可再集權一人。”
趙煦眯了眯眼睛,問道“那愛卿以為韓忠彥與章淳如何。”
高太後聞言一驚,沒想到趙煦會問王行之這個問題,但她沒開口,而是看向王行之。
(周末加更,順便求點小禮物。)
聞言,趙煦很快反應過來,他自幼在皇宮中長大,對於皇宮中的黑暗,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不說其他,就說他自己,就宮廷爭鬥下,活下來並上位的幸運兒,他是神宗第六子,按理說皇位和他沒關係,但他前麵的兄長,要麽出事,要麽早死,最後皇位落在了他頭上。
而現在他並未立後,後宮的人雖然不多,但也有十幾位,若是孟瑤有喜的事情傳出,他這個孩子能不能出世也是個未知數。
見趙煦平靜下來,高太後鬆了口氣,隨後對趙煦說道“官家,近些時日朝堂之事本宮也有耳聞,官家做得不錯,現瑤兒有喜,本宮認為,官家親政之日可定在下月月初,避免出現意外。”
“確實如此。”
趙煦點頭道“瑤兒有喜,早日立後,也會打消許多人的心思,少去諸多麻煩。”
看著兩人旁若無人的交談這等大事,王行之和曹青禾對視一眼。
王行之倒是不怎麽擔心,而曹青禾卻有些臉色蒼白,小手交錯,十分緊張。
孟瑤卻是心頭一喜,甚至還感激的看了眼王行之。
她突然發現,王行之簡直就是福星,今日一來,給她帶了巨大的驚喜和福氣。
心裏頭暗暗想著,以後定要與王行之一家親近。
趙煦與高太後交談結束,隨後抬眼看向王行之,微笑道“行之,朕與太後交談之事,你剛才也聽得清楚,可有什麽意見,需要提及。”
聞言,高太後饒有興致的看向王行之,她與趙煦交好後,趙煦的一些策略都會告訴高太後,其中王行之占據了極大的占比,因此她也知曉王行之的才華和能力,不然也不會這麽寵王行之。
現在聽到趙煦的詢問,她也想看看王行之會怎麽說。
孟瑤則是好奇的看著王行之,她雖然知道王行之有才,與趙煦親厚,但卻不知王行之所做的事。
曹青禾也差不多,她雖然聽曹評不止一次說過王行之厲害,但未親眼所見,不免有些擔憂。
王行之思慮片刻,沉聲開口“官家、太後,親政乃是大事,其中涉及到不少人的利益,官家親政,必然會讓一些人阻止,甚至會想辦法挑撥官家與太後的關係。”
趙煦和高太後一聽,麵色齊齊嚴肅起來,兩人都久居朝堂,自然清楚朝堂上的鬥爭。
見高太後與趙煦未說話,王行之繼續侃侃而談。
“不過,官家這段時間主政,在朝堂之上已有威嚴,不少朝臣受官家提拔,自然也希望官家主政。”
“但是,官家所提拔之人,雖有權柄,但卻並不重。”
“因此,官家想要安穩親政,需先搶權。”
“可現在是六月中旬,官家若想七月初親政,時間不夠,最後即使能成功,也會引起動蕩。”
“那愛卿以為如何,可有計策教我?”
聞言,趙煦沉默片刻,抬眼看向王行之。
王行之沒開口,而是故作沉思。
高太後眼底閃過一抹精光,對孟瑤說道“瑤兒,你帶青禾去準備些吃食過來。”
“是,太後。”
孟瑤雖然想聽,但也不敢違抗高太後的命令,起身行禮。
曹青禾也一起行禮,擔憂的看了眼王行之,與孟瑤一起離開。
待兩人離開,王行之繼續開口“官家、太後,說句不中聽的話,官家若想順利親政,三相必然是最大的阻礙。”
“煦兒,此事是本宮之責。”
高太後麵色有些難看,愧疚的看了眼趙煦,這三人是她扶持起來,自然也清楚王行之說的是事實。
“祖母無需自責,人心思變,祖母用他們本是當時的朝政需要,祖母又何錯之有。”趙煦輕笑,沒太過在意,他與高太後和解後,高太後告訴他許多事,對以往之事,自然也早已經釋懷。
王行之認同道“太後,官家所言不虛,昔日朝堂內外,人心思變,太後啟用他們穩定時局無錯。”
“隻不過,這些人身居高位久了,舍不得手中之權,這可怪不得太後,完全就是他們內心作祟而已。”
曆史上,高太後雖然執掌權柄,廢王安石變法,貶新黨,啟用司馬光等人恢複舊製。
這說到底還不是王安石的變法不靠譜,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思變,要是再繼續下去,大宋的局勢會更加糜爛。
而恢複舊製,雖然引發了一係列詬病,但卻穩定了時局,不得不承認,這一步高太後的選擇完全是對的。
不然,繼續讓王安石搞下去,那麽趙煦剛即位,就有可能麵臨四麵起義。
並且,高太後臨朝這麽些年,對外雖然依舊納貢,有些軟弱,但國家的財政收入與民生卻治理得不錯,雖比不上宋仁宗時期,但也比其他皇帝要好,十分繁榮昌盛,趙煦也享受了不少福利。
不然在後世,高太後也不會得到“女中堯舜”的稱呼。
再加上高太後對王行之不錯,因此他對高太後倒是沒什麽惡感。
聞言,高太後欣慰的笑道“好了,你們兩個小家夥就別吹捧本宮了,還是說說親政這事。”
“祖母所言甚是。”
趙煦點點頭,抬眼看向王行之,理直氣壯的說道“狀元郎,該你了。”
王行之愣了一下,沒想到趙煦來這麽一出,但涉及正事,王行之也不會怠慢,繼續說道“官家,太後,如果要奪權,應該以禁軍為由。”
“禁軍?”
兩人疑惑,而後齊齊看向王行之。
王行之繼續道“官家,天武、龍衛組建已有月餘,官家不妨組織一次軍演對抗,讓天武、龍衛,與捧日、神衛鬥一場,若天武、龍衛獲勝,官家就可問罪樞密、三衙,再結合前些時日的空餉、貪汙,官家可趁機奪權。”
趙煦眼前一亮,但很快平靜下來,嚴肅的看向王行之,沉聲道“那若是捧日、神衛獲勝,又當如何?”
高太後也慎重道“天武、龍衛畢竟是新軍,怎麽可能勝過捧日與神衛。”
王行之卻笑道“太後,官家,正因為天武與龍衛是新軍,才能發起軍演,隻有這樣,一旦天武與龍衛勝利,官家才可趁機發難,斥責三衙與樞密奪權,甚至於將捧日、神衛重組變法。”
“如果捧日與神衛獲勝,官家亦斥責天武與龍衛,囑咐他們勤加操練,而兩軍是重組新軍,因此戰敗也不會有什麽人說閑話,反而會激勵新軍更加拚命操練,沒有壞處,隻有好處。”
“可如果勝利,好處就多了去了。”
趙煦臉色一喜,點點頭說道“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不論勝敗,都能獲得一些好處,倒是可以一試。”
“確實不錯。”高太後點點頭認同。
王行之繼續道“此事,官家在朝堂上隨時可以提及。
不過,為了避免有人準備,提及之後,立刻開始。
但是範純仁被下,官家先選擇好樞密使和右相的人選,不可再集權於一人。”
“愛卿所言有理,確實不可再集權一人。”
趙煦眯了眯眼睛,問道“那愛卿以為韓忠彥與章淳如何。”
高太後聞言一驚,沒想到趙煦會問王行之這個問題,但她沒開口,而是看向王行之。
(周末加更,順便求點小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