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進入六月,往年這個時候氣溫才剛剛上升,不知是不是因為那場斷斷續續下了七八日的大雨,帶走西北僅存的涼意。


    人們頭頂上的太陽又亮又大,從地平線下躍出來後便孜孜不倦地發光發熱,勢要把大地上的一切烤幹。


    弱水河已恢複到正常水位,靜靜流淌,再也看不見當初洶湧澎湃時要吞噬一切那駭人的模樣,洪水退去後在河岸兩旁留下滿地狼藉,枯枝斷木、爛泥碎石和各種雜物。


    河岸兩側熙熙攘攘,聚集了許多人,除去在自家農地整理遺留下來的雜物的農人,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那一夜之間忽然出現的大型工地。


    空地上不僅堆滿各種長長短短的木頭,還有不停搬運土石的男人,他們在洪縣令的統籌指揮下,如同整齊有序的工蟻一般,一隊人挖土,一隊人運土,一隊人搬石。


    清晨時分,工地之中不斷爆發出嘹亮的號子,三組力夫輪流挖了一夜土,終於挖出一個橋台的雛形。


    弱水河岸本就不高,所以之前的那座石橋設計成平板式,如同一條玉帶一樣水平延伸至河對岸。


    為了建造一個穩固的橋台來固定拱橋,不至於叫拱橋遇到震動後前後左右移動,紀清越配合拱橋高度設計出橋台,定下橋台的高度和寬度,富有經驗的石土匠依照李三郎留下的定點,再次測量確定橋台的方位。


    這邊的橋台位置確定後,紀清越連夜計算河對岸橋台的位置。


    河岸不高,可是橋台至少要高出地麵半丈承接拱橋。


    橋台是一個“l”型石土堆,直角處便是拱腳站立的地方,因拱腳到拱頂一丈有餘,若人們和拉貨的車隊徑直從拱腳往上爬,很容易感到吃力。橋台建高,在半空承接橋麵,橋麵的弧度就會平緩許多。


    力夫們已經向下挖了半丈,挖出來的泥土原地堆高,不夠的泥土就從附近挖過來,就這樣一邊堆土一邊夯土,一座高出地麵半丈、寬度為兩丈餘的夯土橋台就完成了。


    此時還不能休息,力夫們輪番上陣搬來一塊塊石頭,石匠們用調製好的糯米灰漿做粘合劑,沿著夯土橋台邊沿向上堆砌石塊,將橋台三麵嚴絲合縫地圍起來,不叫沙土被雨水衝走。


    這邊的橋台挖好後,力夫們乘著船去往河對岸,挖掘第二座橋台,還有一部分石匠來到第一座橋墩,開鑿固定拱腳的地方。


    與忙得飛起、一個人恨不得掰成兩個人來用的石土匠相比,木匠這邊就顯得安靜得多,工地上的木匠通宵達旦,斷斷續續地休息,最慘的非第一組莫屬,因為要趕進度,破曉時分才得到洪玉的點頭許可,終於能夠下來休息了。


    洪玉交待完下次集合的時間後,木匠們顧不得更多,相互攙扶腳步虛浮地返回縣裏。


    一座拱橋要用到三四十餘條橋柱,技術熟練的木匠們通力合作,花費一日一夜時間,終於將第一座拱橋的橋柱加工完畢,隻需要等候橋台搭建結束,就能立刻安裝橋柱。


    隨著十日造橋的消息越傳越廣,附近村子的木匠石匠和願意幫忙的人紛紛趕到縣裏,這讓本就岌岌可危的山單縣形勢更加雪上加霜,於是洪玉下令暫時不許附近村子的村民進入縣裏,那些來幫忙的工匠和力夫,則直接到工地上,登記後馬上分組開工。


    如今正是分秒必爭的時候,洪玉直接將自己位於縣衙中的辦公處搬到工地上,一邊監管工程進度,一邊處理堆積的縣務。


    洪玉又處理完一樁胡商滋擾生事的口角案,抬頭休息時,掃了一眼立在一邊的轎子,裏邊的人似乎在休息,沒有發出任何動靜。


    忽然,紀清越掀起轎簾走出轎子,將洪玉嚇了一跳,隻見紀清越一邊道歉一邊解釋說“這幾個時辰是道士允許走動的吉時”,隨後便帶上李三郎去工地上各個地方巡查工作進度,那個架勢看起來比任何一個老工匠還要熟練。


    巡查完後,紀清越與洪玉講解和對接施工中的各個要點,一直忙到午後才提出要回轎子裏。


    進入轎子後,紀清越便沒了聲響,洪玉隻當他是睡過去了。


    怪,真怪。


    隨著更多工匠來到工地,洪玉調來船隻,以老帶新的組合讓石匠們去其他石墩上開鑿卡位。


    傍晚,第一座橋台搭建完畢,一個由石頭緊緊圍繞的土坡屹立在河邊,與對岸另一個初具雛形的橋台遙遙相望。


    入夜之後,施工現場的環境終於安靜下來。白日裏,來到工地的不僅是報名的工匠,還有來看熱鬧的人,有住在縣裏的百姓,有困在城外無所事事的胡商,也有附近村子的村民,這些人加起來數量比工地上的人還要多,他們將寬闊的工地圍起來,像看街頭雜耍一樣,饒有興致地盯著工地裏的一舉一動。


    士兵們已經被洪玉派去各個村子搶險救災,差役也在極力維持縣內的治安穩定,人手根本不夠用,這些百姓不肯離去,洪玉隻能放任他們圍觀。


    忽然,遠處出現一串跳動的火光,還有腳步重重落在地上的悶響,許多個腳步聲夾雜在一起,動靜很大,似乎是什麽人在靠近。


    洪玉盯著那串跳動的火光,想及那個方向是縣城所在的方向,於是立刻猜到來人的身份。


    等少年郎帶著一隊人來到洪玉麵前,已經猜到來人身份的洪玉還是不可避免地露出驚訝的表情:“李長祥?你怎會在隊伍之中?!”


    洪玉身後一旁的李三郎和李阿爹也是一臉驚訝,他們知道自家兄長\/兒子在甘州,可沒想到縣令大人派人去州府“搖人”,搖來的是李二郎!!


    畫裏的紀清越就坐在橋上,為的是能夠及時處理施工中出現的各種狀況,正當他坐得昏昏欲睡時,突然聽到有人喊了二郎的名字,忽然之間就清醒了,趕緊支起身子仔細聆聽外麵的動靜。


    “洪大人安好!”


    真的是李二郎!!


    李二郎看到阿爹和三郎,又看到他們身後的轎子,便什麽都明白了。接到調令時他就有所懷疑,到達之後便確定了,這果然是越郎的主意!越郎以前學的是建橋,如今要在弱水上修橋,正是他所擅長的!


    “洪大人,我攜州府調令,暫擔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至山單,聽從洪大人差遣!”李二郎跪下行禮,掏出調令交給洪玉。


    洪玉拆開信封,一邊檢查一邊問:“你如何去了州府?我記著你還沒到參軍的年齡吧?”


    李二郎聲音洪亮:“隻因前年州府派兵剿匪,我有幸得到曹副將軍賞識,曹副將軍許諾應我一個要求!”


    “所以,你的要求便是提前進入兵營,接受訓練?”


    “是!”


    洪玉檢查完調令,確認他們是州府來的士兵:“你們原地修整一刻鍾,修整完畢後開始搭建腳手架,明日天一亮便修建新橋!”


    再次進入兵營的這一個月,李二郎適應得很好,曹副將軍給他的訓練做了一個大調整,整個五月,他都是在野外度過的。


    得益於去年突破極限的訓練,緩過來後,他的身體素質得到極大提升,紀清越給他普及過關於訓練的基礎知識,高強度訓練練出來的肌肉不會那麽容易消失,隻要堅持訓練,就能將身體機能保持在一個高水平的狀態。


    養身體的小半年裏,李二郎也沒落下訓練,加上新訓練的強度並不如極限訓練,他進入兵營後很快就適應了。


    李二郎帶著人拿到調令後便連夜出發,離開甘州後,拐進山林裏沿著老舊的山路一路向西,路上也隻是短暫地休息,未曾闔上眼睛痛快地睡上一覺。


    從山路拐出來,進入山單之前,李二郎讓大家原地休息一個時辰,短暫的休息讓大家得以緩一緩,來到河邊時雖說不是精神抖擻,但也沒有一副蔫噠噠的樣子。


    士兵原地休息的時候,李二郎走進布棚中,來到阿爹和弟弟身邊:“轎子裏可是越郎?”


    “是我!”紀清越搶先一步回答,“你不是在州府訓練嗎?怎麽來了?”


    李三郎和李阿爹持同樣疑惑。


    李二郎:“洪大人的手下來到州府兵營請求調兵時,我恰巧剛訓練完,正與曹副將軍匯報,曹副將軍就收到刺史大人的調兵指令,於是曹副將軍命我帶領五十人來此搭橋。”


    “搭完橋你是不是還得回州府複命?”紀清越的語氣裏有些不舍,李二郎也是心疼得很:“是,這些人是由我帶出來的,必須由我帶回去。”


    唉……紀清越輕輕歎了一口氣。


    轎子外,李二郎又跟弟弟和阿爹說了一會兒話,隨後就帶上人,搬運木材到河裏搭建腳手架。


    幸虧洪水退去後,弱水的水流差不多恢複到以往那樣平緩,在臨近河岸的水裏搭建腳手架危險係數並不高,士兵們身先士卒,扛著細木頭領著其他力夫進入河裏開始搭架子。


    除了搭建腳手架,還有搭建紀清越利用杠杆原理設計出來的“省力工具”,為明天白天搭橋做準備。


    第二天,太陽如約而至,工地上的人都已經準備好了。


    自從造橋的消息傳遍四方,有條件的人等到縣裏一開門就直奔工地,定要親眼目睹造橋的整個過程。


    與昨天一樣,工地現場人山人海,圍觀的百姓非常明顯地圍成一個圈。不同的是,圍觀的人收斂了不少,不再使勁往工地中心鑽,非得差役逮著了才出去。


    今日工地裏多了一圈士兵把守,他們腰間別著刀,板著臉一絲不苟地沿著工地外圈不間斷巡邏,有好事者想闖進來,直接被士兵們逮到,打暈了丟進工地外的人群裏。


    這下再也沒人敢闖進工地,隻為清楚地看一眼搭橋過程了。


    隨著搬運重物的號子響起,力夫們扛起粗壯的樹幹,合力抬向橋台。


    橋台兩邊連夜搭建起兩座巨型吊杆,吊杆由三角支架撐起,一端捆綁懸掛重物,另一端用來垂釣重物。


    利用吊杆,力夫們比較輕鬆地將木頭吊到對應的位置上。


    岸邊橋台動工的時候,兩艘大船搭載木材和吊杆駛向第一個石墩,大船拋錨時,力夫們用吊杆,配合著昨夜搭建好的腳手架,將三節苗裏的兩端“↗、↖”木頭固定好。


    木匠們在處理木材時,按照紀清越在圖紙上的計數,在對應的每一根木頭上記下數字,這樣一來,搭建時就不會因為找不到木頭而慌亂。


    一個時辰了,力夫們才將兩排木頭以“↗、↖”的方向放到橋台和石墩上,接下來要安裝大牛頭,連接起一排排木頭。


    工地裏的人如火如荼地工作著,人多力量大,力夫們每兩個時辰就會替換下來,故而運送和安裝的速度一直不慢。


    木匠與力夫站在腳手架上,用大木錘不斷敲擊兩根大牛頭,將作為卯結構的大牛頭與一排木頭緊密嵌合起來。


    安裝完大牛頭後,就差最後一排作為橋麵的木頭。


    力夫們又花了三個時辰,利用大船上搭建的腳手架,將一排木頭兩端都嵌入大牛頭之中。


    隨著第一道拱出現在水麵上,圍觀的百姓情不自禁地發出熱烈的歡呼!


    此時已是未時,紀清越看到手裏的墨點完全變色後,立刻從畫裏出來,他將轎子裏用來壓轎的石頭搬進畫裏後,才走出來。


    河麵上聳立著一座巨大的拱橋結構,雖然紀清越見過許多更加雄偉壯觀的橋,但是在看清拱橋穩穩屹立起來的時候,不知是受到周圍人們的影響,還是為自己這些天的擔憂鬆了一口氣,等到反應過來時,他早已淚流滿麵。


    “莫哭。”


    紀清越肩上攬過一隻大手,將他擁入懷中。


    或許人們的注意力似乎都在拱橋之上,亦或是他們對這種擁抱早已見怪不怪,沒有人看到擁抱著的兩人。


    擁抱隻是很短一瞬,李二郎很快就放開紀清越,將人拉到河邊。


    洪玉早在第一道拱合攏之時,趕到河邊,想要親眼看清橋梁合攏的那一刻。


    他看到了!所以他感到非常激動!!


    激動的氣氛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人,力夫們趁熱打鐵,趕緊安裝第二道拱。


    也許是興致高漲,這次隻忙活了三個時辰,亥時的時候,第二道拱就要合攏了。


    可工匠們驚慌地發現,第二道拱竟然合不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管你是人是仙穿越了都給我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be打咩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be打咩打並收藏管你是人是仙穿越了都給我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