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吃餃子啦!!心心念念!!
管你是人是仙穿越了都給我種田! 作者:be打咩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阿翁一早就出門還板車錢去了,李二郎和李三郎穿好衣服戴上風帽,去村子裏的老宅拿東西。
天蒙蒙亮,兩人肩並肩走在走在路上,李二郎難得有些心虛。“三郎,不是說好先不問的嗎?”
“連四郎和阿嫂都知道,好吧,阿嫂知道情有可原,可你們倆這樣,就像把我排斥在外邊,二兄,我心裏不舒服。”
李三郎自從去縣裏念私塾後就難得露出孩子氣的一麵,李二郎忍不住心疼片刻,隨即安慰道:“不是我不願意讓你見他,是他願不願意見你。他與我說過,遇見我和四郎還有阿嫂都是形勢所迫。他是個善良真誠的人,擔心因自己的善良而錯信我們家,我深知未曾取得他的信任,所以我與四郎阿嫂約定守口如瓶。若是哪天他肯見你,我一定會比你還要高興。”
李三郎也知道這個道理,垂著頭:“好吧……那我便等他願意見我。”
兩人慢慢走到村裏,才過一夜,石梁的事已經傳遍整個山單縣了,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能傳遍整個甘州。
這個時代崇拜足智多謀且勇敢的人,其次是文人,難得有一次李二郎的風頭蓋過了弟弟,成為人們口中討論的對象。
路上的人紛紛熱情地向他打招呼,路過宅院門口,裏邊的小孩都要跑出來跟他打聽石梁的情況。
“你們要是閑得無事可做就去我家找四郎,他比我會講故事!”
於是一群小孩匯作一團跑去李二郎家。
要是往常,不僅是小孩,大人也要纏上來問上兩句,不過今天是不行了,明日過小年,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殺羊殺豬準備吃食點心,拜祠堂,忙得不亦樂乎。小孩都跑出去了,也省得他們喊著吃這吃那煩來煩去。
很快,兄弟倆來到村上的老宅。
叔母李劉氏看到李二郎滿臉青紫,放下手裏的東西,滿眼心疼地招呼兩個侄子進屋,跟李四郎差不多大的兩個雙胞胎豆丁帶著一個更小的豆丁貼過來,開口就是讓他講故事。
如同老宅院子裏的石榴樹一樣,如今李劉氏也是當奶奶的人了,不過除了孫子多,孩子也多。
大兒媳是大兒子十七歲時娶回來的,第二年就得了個兒子,如今肚子裏還有一個,等待來年呱呱落地。二兒媳是二兒子十九歲時進門的,孩子差一些日子滿一歲。三兒媳去年年初才來這個家,肚子裏的孩子剛足四個月,也是明年生產。
等雙胞胎大一些,她也要考慮分家的事了,老宅真的要住不下了。
兩人與各位阿嫂一並打了招呼,隨後就看到李劉氏搬來讓他們帶回去的東西。
“別鬧你們堂兄了,待會與你阿姐一起,幫忙把東西送過去。”李劉氏早早準備好羊肉和豬肉,還另外裝了些瓜果點心和菘菜:“二郎,你身上有傷,提這些點心,省得這兩個小子顛來倒去地拿。”
“三郎你便拉著板車,板車上有一頭羊與十斤豬肉,還有三條魚,回去小心些。”李阿娘正等著菜回去,李劉氏不可能留兩人久待,於是就讓李三郎趕緊拉著板車回去。
雙胞胎豆丁與阿姐跟著李二郎去聽故事。
回到家門前,李二郎抱著點心盒子愣在原地,看到眼前的場景,頓時傻眼。
這……難不成全村的孩子都來了?
他家院門前烏泱泱地站著一大群小孩,而人群之中,就是那踩著一張板凳的李四郎!
來聽故事的兩個小豆丁連忙跑進院子放下東西後,匆匆跑出來混進小孩堆裏,隻見李四郎忽然朝著李二郎一指:“你們瞧我二兄的臉!就是為了騙過山匪混進村學自個兒砸的!”
眼見為實,小孩們統一地附和:“噢——”
李二郎無奈地搖搖頭,懶得聽小孩吹牛皮,於是跟三郎和表妹芳娘一起進去了。
芳娘與錦娘差不多大,兩人時常一起玩。她跟李阿奶和李阿娘打過招呼後把東西放下,便去找李錦娘了。
板車上的全羊已經刮了毛開了肚,處理得幹幹淨淨,李阿翁已經送錢回來,他抱起羊顛了顛,足有三四十斤重。
在李阿翁處理羊肉的時候,李阿娘讓李二郎切一些豬肉下來剁成肉沫,李三郎則去殺魚,她們忙著洗菜燒水殺雞殺鴨呢!
李阿娘覺得,今年的大年和小年,他們都要過得隆重一些,衝掉家裏的黴運,來年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
紀清越在畫裏滿臉問號,今天是什麽日子?
先是來了一大群嘰嘰喳喳的小孩,整個院子頓時沸反盈天,爆炸了似的,吵得他根本沒辦法繼續睡覺,終於,李阿娘受不了了,把主角李四郎趕到院門外,這下小孩們也跟著跑出院子,然後院子就充滿“咚咚咚”的劈砍聲,像是在剁東西。
他看了一眼自己做的日曆,每過一天,他就在一根柱子上劃一道痕,來到這快三個月了,臨近新年,真就應了一句詩:每逢佳節倍思親。
自己閑下來就會胡思亂想,紀清越揉了揉臉,到廚房舀了一瓢熱水,兌了冷水洗臉,然後趕緊去菜地觀察蔬菜的生長情況。
麥子已經開始抽穗,按照這個速度,年後他就能收獲小麥了。
蔬菜的話,用不了三五天,就全麵進入成熟期,大部分送給李二郎他們,而他自己留下小部分繼續育種。
眼看著麥子就要成熟了,他得準備用來脫殼的工具了。
碾子。
為了少走彎路,他選擇直接去問李二郎,選用多重的石頭做石碾才合適,太重了的話容易把穀物壓得太碎,太輕又壓不碎,每做錯一個一個步驟都在耗費時間,他還是慎重些。
院子裏,李二郎舉著菜刀飛快留下殘影,菜板子上的豬肉很快就剁成肉沫,他偏頭一看,阿翁解羊的手法幹淨利落,順著骨頭把肉都剃下來,留著骨頭熬湯羹。“這羊頭洗涮幹淨就入鍋煮吧!”
李三郎拿著短刀蹲在地上處理一條大草魚,每條都大得很:“阿娘,做一道鮮魚羹和一道魚膾吧!”
李阿娘在一旁殺雞,嗔道:“魚膾你自個兒片,我是學不來你的慢刀法。”
李四郎講故事不知講了多少遍,進進出出喝水都跑了好幾回,不斷有新的小孩加入,他不得已講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李阿娘喊他和兩個雙胞胎小豆丁回來吃午食,其他人才戀戀不舍地散去。
相信這些小孩回到家,會把故事添油加醋地告訴大人的。
他們忙了一早上隻是處理食材,下午還得繼續忙,中午一家人就湊合著,每人舀了一碗煮羊頭羊肉的湯泡餅子吃。
如今家裏的兩個灶房都用上了,一個用來煮羊頭蒸豬肉,另一個就用來烤鴨燒雞。
寒冷的冬季裏,籃子裏的一大把綠油油的新鮮蔬菜是比肉食更貴的東西,豇豆可以燉肉片,蘿卜煮羊湯,出鍋時撒一把芹菜進去味道立刻就上來了,又香又鮮,菘菜菠菜可以拌進肉,到時候再炒點胡麻子一起夾進餅子裏!
李芳娘吃完午食後便拉著兩個弟弟回家,李阿娘在他們拿來的籃子裏塞了好些新鮮蔬菜,說是她之前在縣裏買的,讓芳娘帶回去今晚大家嚐一嚐。
李三郎拉著板車送他們回去,而李阿娘幾人又繼續忙活下一道菜——牢丸。
包牢丸要用到許多麵粉,不能摻入雜麵,故而普通人 逢年過節才做一次牢丸。
李阿娘調餡時,李二郎趁機溜進書房裏。“越郎!”
紀清越正琢磨一種輕便的水碾,他發現若是要做推動上百斤石碾的部件,按照這條溪水的衝擊力,很可能是推不動的。
“怎麽了?”正巧他也想找李二郎。
“我想問,韭菜雞蛋餡如何做?”
噢?
紀清越內心一喜:“這是要做餃子?”
李二郎本想做成一個驚喜,可沒曾想被餡料難住了。“嗯,明日便是小年,阿娘準備做牢丸,韭菜豬肉餡已經調好了,這雞蛋餡該如何調?”
紀清越本想說炒雞蛋,可剛要開口, 突然發現他們的烹飪方式裏好像沒有炒,鐵鍋都沒有,要怎麽炒菜?陶鍋可能承受不了爆炒。
見紀清越過一會兒都沒開口,李二郎問道:“莫不是越郎你也不知?”
嗯?這就侮辱人了!紀清越不允許人質疑他吃東西的水平!
“我知道,隻需要將雞蛋炒熟,再與韭菜拌一起調味。可是我們沒有鐵鍋,要怎麽炒雞蛋?”
李二郎一聽,原來紀清越在苦惱這個,他還以為是什麽,不就是炒雞蛋嗎!
“我們雖不常做炒製的食物,可不是沒有鐵鍋的原故,而是胡麻油貴,家中舍不得用來炒罷了,明日過小年,阿娘本就想辦得隆重,來驅除家裏的黴運,多用些油炒雞蛋想來阿娘是答應的,何況這是越郎想吃的勞丸!”
噢……
“沒有鐵鍋,你們要用陶罐炒雞蛋嗎?”不怕炒到一半罐底掉下來?
李二郎故作神秘:“你等著吃韭菜雞蛋餡的牢丸便好!”
問清楚後,李二郎回到灶房,不知從哪個角落搬出一塊石板,足有他七八個巴掌大,石板被磨得油光滑亮。
他用水刷了兩遍刷去上麵 塵土,然後把石板放到小藥爐上。
石板中間被鑿進去一些,形成一片凹處,剛好能盛東西又不容易漏出來。
李阿娘見狀,疑惑:“你要煎肉?”
“不是,我要炒雞蛋,炒好雞蛋後與韭菜一起拌便是韭菜雞蛋餡。”
“這是那人說的?”
“嗯。”
李阿娘揉麵的手停了一下:“真是個奇怪的吃法,你去籃子裏摸十個雞蛋,待會兒大家也嚐一嚐。”
三個女人足足揉了三十斤麵,估計全家要忙到深夜了。
今天把難處理的食材弄好,明天直接烹飪就能省去很多時間,畢竟明天還要拜神拜祠堂呢!
更忙活。
調好的六種餡,兩種是紀清越點的,份量比其他的都少一些,剩下的四種一個羊肉一個豬肉,還有一個豆沙甜餡,一個素餡,裏麵菘菜菠菜蘿卜幾種蔬菜拌在一起,托紀清越的福,這些蔬菜都是他提供的,整整一大盆。
全家圍著吃飯的大桌子,李阿奶和李阿娘兩人擀麵皮,其他人包牢丸,一人一次能擀十幾張皮,其他人速度再快勞丸皮也能供應得上,包出來的勞丸各式各樣,一家人歡歡喜喜好不熱鬧!
包好的牢丸隻需放在院子的房簷下,蓋上罩子放著就能凍實。
牢丸可以蒸煮煎炸,想怎麽就怎麽做,除了炸的費油,李阿娘少少地用石板煎了一些,幾種餡混在一起,蒸的煮的足足做了一大盆,盛到碗裏,把熬羊頭羊肉的湯往裏一澆,再點一點胡麻油,撒一把芹菜葉,香味就出來了。
李二郎數了數桌上的碗,十個。
可他們家現在隻有九個人,七個用大碗,兩個小的用普通飯碗,那麽剩下的一個大碗是……?
李阿娘照著剛才的樣式,往碗裏舀一半煮牢丸一半蒸牢丸,澆上羊湯又在另一個碟子裏夾了幾個煎的牢丸,一並遞給李二郎:“送過去吧,大家一起吃,涼了就不好吃了!”
李四郎觀察片刻,自發接過小蝶子,又倒了些醬醋在煎牢丸上:“我也去!”
李二郎默默地接過大碗:“我去去便會。”
兩人怕牢丸涼了,快步掀開布簾走出正屋,簾子放下後屋裏的人就看不到兩人身影,不過屋裏的人似乎都猜到他們會去哪。
書房裏,紀清越正蹲在房子前烤火,他在溪水裏看到一塊被水衝刷得扁平的石頭,待會他打算把石板撈起來做一道蒜香烤茄子和香炒時蔬。
他已經構思好精簡版水碾的結構,打算明天去山裏看看有沒有合適的石料。
默默地,他歎了一口氣,從早上到現在,李家的人一直在忙著準備食物,李二郎的娘中午時都吆喝好幾遍“包牢丸了”。
一想到今晚可能吃到餃子,他的心裏就忍不住酸了酸。
好想回家。
“紀阿兄!”
“越郎!”
紀清越撈起石板,剛想把石板架到爐子上,就聽到兄弟倆的聲音,於是趕緊來到橋上:“你們不是要吃晚飯了嗎?怎麽過來了?”
李二郎解釋說:“這是阿娘讓我送過來的,她想讓你和我們一起趁熱吃。”
不知是什麽詞忽然刺激到紀清越,等他發現時,已經淚眼婆娑,他怕李二郎他們發現,隻能悶沉地回了個“嗯”……
李二郎還是聽出他的心緒,知道他的憂傷,不過沒說什麽,與李四郎一起把牢丸送進去就離開了。
紀清越看著滿滿一大碗餃子,形狀各異,圓的彎的花的都有,總之所有的餡都好好地包在麵皮裏。
香油和芹菜的香味越發勾人,他趕緊捧著碗回去一邊烤火一邊吃。
冷了味道就不好了。
羊湯濃鬱,充滿香料的味道,羊肉新鮮,處理得也很好,一點兒也不腥騷。
他先嚐了一口湯,夾起一個圓滾滾的餃子,放進口中咬了一半,竟然是純羊肉的!
整個碗裏,他吃到了一直心心念念的韭菜豬肉和韭菜雞蛋餃子,純肉和純素的也有,令他驚訝的是竟然還有甜餡的,一口鮮鹹的羊湯配上豆沙餡餃子,有那麽一些奇怪,但意外地衝淡了他心中的惆悵。
甜食果然適合在人心情低落時品嚐。
一大碗湯餃裏拌著水餃和蒸餃,還有一小碟煎餃,到最後紀清越撐的不能再撐了,揉了揉肚子,石板烤青菜就留到以後吧!
晚上,李二郎還是來了,他喊了喊紀清越:“越郎,之前你讓我買的東西,因這幾天傷一直未好,就未曾與你,現下終於能送過來了。”
一個大浴桶和兩個水桶一個水盆,他做主又買了一些洗澡用的東西和其他生活用具,考慮得非常周全,所有的東西都裝在浴桶裏。“刮刀澡豆之類的東西都放在裏邊了,除此之外,我還買了幾套換洗的衣物,阿嫂也做了兩身外袍,應當是夠了。”
紀清越收到浴桶,點點頭,“夠了夠了!”
終於能泡熱水澡了!
當晚,紀清越就用最大的陶罐燒了半桶水,兌了一些冷水後坐進浴桶裏,浴桶不大,足夠他坐著泡進去,看來李二郎在選擇的時候還是選了個經濟實惠的,不至於讓他在燒水上花費太多功夫。
澡豆看起來不是一種自然界裏的豆子,他撚開來看,碎成一攤粉末,散發著淡淡的花香,澆了水揉一揉雖然沒起什麽沫,但潔淨能力還是有的,最重要的是留香,雖然他沒這個需求,但這畢竟是李二郎辛苦買來的,不好拂了他的一番心意。
他的頭發早就長到及肩了,用澡豆搓了搓頭發,這下他渾身上下都散發著花香了。
這又激發出他的另一個需求:香皂。
洗了澡,他拿出早就沒電的手機,板磚做不了就做鏡子,照著反射的鏡麵給自己刮了胡子。
他早就受不了自己胡子拉碴的樣子了,吃飯掉渣喝湯沾油,每天都得著重清洗,太累了。
刮掉胡子,他感覺頭都輕飄了不少。
不過刮刀太鋒利,又是第一次用,不免劃了幾道淺口。
天蒙蒙亮,兩人肩並肩走在走在路上,李二郎難得有些心虛。“三郎,不是說好先不問的嗎?”
“連四郎和阿嫂都知道,好吧,阿嫂知道情有可原,可你們倆這樣,就像把我排斥在外邊,二兄,我心裏不舒服。”
李三郎自從去縣裏念私塾後就難得露出孩子氣的一麵,李二郎忍不住心疼片刻,隨即安慰道:“不是我不願意讓你見他,是他願不願意見你。他與我說過,遇見我和四郎還有阿嫂都是形勢所迫。他是個善良真誠的人,擔心因自己的善良而錯信我們家,我深知未曾取得他的信任,所以我與四郎阿嫂約定守口如瓶。若是哪天他肯見你,我一定會比你還要高興。”
李三郎也知道這個道理,垂著頭:“好吧……那我便等他願意見我。”
兩人慢慢走到村裏,才過一夜,石梁的事已經傳遍整個山單縣了,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能傳遍整個甘州。
這個時代崇拜足智多謀且勇敢的人,其次是文人,難得有一次李二郎的風頭蓋過了弟弟,成為人們口中討論的對象。
路上的人紛紛熱情地向他打招呼,路過宅院門口,裏邊的小孩都要跑出來跟他打聽石梁的情況。
“你們要是閑得無事可做就去我家找四郎,他比我會講故事!”
於是一群小孩匯作一團跑去李二郎家。
要是往常,不僅是小孩,大人也要纏上來問上兩句,不過今天是不行了,明日過小年,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殺羊殺豬準備吃食點心,拜祠堂,忙得不亦樂乎。小孩都跑出去了,也省得他們喊著吃這吃那煩來煩去。
很快,兄弟倆來到村上的老宅。
叔母李劉氏看到李二郎滿臉青紫,放下手裏的東西,滿眼心疼地招呼兩個侄子進屋,跟李四郎差不多大的兩個雙胞胎豆丁帶著一個更小的豆丁貼過來,開口就是讓他講故事。
如同老宅院子裏的石榴樹一樣,如今李劉氏也是當奶奶的人了,不過除了孫子多,孩子也多。
大兒媳是大兒子十七歲時娶回來的,第二年就得了個兒子,如今肚子裏還有一個,等待來年呱呱落地。二兒媳是二兒子十九歲時進門的,孩子差一些日子滿一歲。三兒媳去年年初才來這個家,肚子裏的孩子剛足四個月,也是明年生產。
等雙胞胎大一些,她也要考慮分家的事了,老宅真的要住不下了。
兩人與各位阿嫂一並打了招呼,隨後就看到李劉氏搬來讓他們帶回去的東西。
“別鬧你們堂兄了,待會與你阿姐一起,幫忙把東西送過去。”李劉氏早早準備好羊肉和豬肉,還另外裝了些瓜果點心和菘菜:“二郎,你身上有傷,提這些點心,省得這兩個小子顛來倒去地拿。”
“三郎你便拉著板車,板車上有一頭羊與十斤豬肉,還有三條魚,回去小心些。”李阿娘正等著菜回去,李劉氏不可能留兩人久待,於是就讓李三郎趕緊拉著板車回去。
雙胞胎豆丁與阿姐跟著李二郎去聽故事。
回到家門前,李二郎抱著點心盒子愣在原地,看到眼前的場景,頓時傻眼。
這……難不成全村的孩子都來了?
他家院門前烏泱泱地站著一大群小孩,而人群之中,就是那踩著一張板凳的李四郎!
來聽故事的兩個小豆丁連忙跑進院子放下東西後,匆匆跑出來混進小孩堆裏,隻見李四郎忽然朝著李二郎一指:“你們瞧我二兄的臉!就是為了騙過山匪混進村學自個兒砸的!”
眼見為實,小孩們統一地附和:“噢——”
李二郎無奈地搖搖頭,懶得聽小孩吹牛皮,於是跟三郎和表妹芳娘一起進去了。
芳娘與錦娘差不多大,兩人時常一起玩。她跟李阿奶和李阿娘打過招呼後把東西放下,便去找李錦娘了。
板車上的全羊已經刮了毛開了肚,處理得幹幹淨淨,李阿翁已經送錢回來,他抱起羊顛了顛,足有三四十斤重。
在李阿翁處理羊肉的時候,李阿娘讓李二郎切一些豬肉下來剁成肉沫,李三郎則去殺魚,她們忙著洗菜燒水殺雞殺鴨呢!
李阿娘覺得,今年的大年和小年,他們都要過得隆重一些,衝掉家裏的黴運,來年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
紀清越在畫裏滿臉問號,今天是什麽日子?
先是來了一大群嘰嘰喳喳的小孩,整個院子頓時沸反盈天,爆炸了似的,吵得他根本沒辦法繼續睡覺,終於,李阿娘受不了了,把主角李四郎趕到院門外,這下小孩們也跟著跑出院子,然後院子就充滿“咚咚咚”的劈砍聲,像是在剁東西。
他看了一眼自己做的日曆,每過一天,他就在一根柱子上劃一道痕,來到這快三個月了,臨近新年,真就應了一句詩:每逢佳節倍思親。
自己閑下來就會胡思亂想,紀清越揉了揉臉,到廚房舀了一瓢熱水,兌了冷水洗臉,然後趕緊去菜地觀察蔬菜的生長情況。
麥子已經開始抽穗,按照這個速度,年後他就能收獲小麥了。
蔬菜的話,用不了三五天,就全麵進入成熟期,大部分送給李二郎他們,而他自己留下小部分繼續育種。
眼看著麥子就要成熟了,他得準備用來脫殼的工具了。
碾子。
為了少走彎路,他選擇直接去問李二郎,選用多重的石頭做石碾才合適,太重了的話容易把穀物壓得太碎,太輕又壓不碎,每做錯一個一個步驟都在耗費時間,他還是慎重些。
院子裏,李二郎舉著菜刀飛快留下殘影,菜板子上的豬肉很快就剁成肉沫,他偏頭一看,阿翁解羊的手法幹淨利落,順著骨頭把肉都剃下來,留著骨頭熬湯羹。“這羊頭洗涮幹淨就入鍋煮吧!”
李三郎拿著短刀蹲在地上處理一條大草魚,每條都大得很:“阿娘,做一道鮮魚羹和一道魚膾吧!”
李阿娘在一旁殺雞,嗔道:“魚膾你自個兒片,我是學不來你的慢刀法。”
李四郎講故事不知講了多少遍,進進出出喝水都跑了好幾回,不斷有新的小孩加入,他不得已講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李阿娘喊他和兩個雙胞胎小豆丁回來吃午食,其他人才戀戀不舍地散去。
相信這些小孩回到家,會把故事添油加醋地告訴大人的。
他們忙了一早上隻是處理食材,下午還得繼續忙,中午一家人就湊合著,每人舀了一碗煮羊頭羊肉的湯泡餅子吃。
如今家裏的兩個灶房都用上了,一個用來煮羊頭蒸豬肉,另一個就用來烤鴨燒雞。
寒冷的冬季裏,籃子裏的一大把綠油油的新鮮蔬菜是比肉食更貴的東西,豇豆可以燉肉片,蘿卜煮羊湯,出鍋時撒一把芹菜進去味道立刻就上來了,又香又鮮,菘菜菠菜可以拌進肉,到時候再炒點胡麻子一起夾進餅子裏!
李芳娘吃完午食後便拉著兩個弟弟回家,李阿娘在他們拿來的籃子裏塞了好些新鮮蔬菜,說是她之前在縣裏買的,讓芳娘帶回去今晚大家嚐一嚐。
李三郎拉著板車送他們回去,而李阿娘幾人又繼續忙活下一道菜——牢丸。
包牢丸要用到許多麵粉,不能摻入雜麵,故而普通人 逢年過節才做一次牢丸。
李阿娘調餡時,李二郎趁機溜進書房裏。“越郎!”
紀清越正琢磨一種輕便的水碾,他發現若是要做推動上百斤石碾的部件,按照這條溪水的衝擊力,很可能是推不動的。
“怎麽了?”正巧他也想找李二郎。
“我想問,韭菜雞蛋餡如何做?”
噢?
紀清越內心一喜:“這是要做餃子?”
李二郎本想做成一個驚喜,可沒曾想被餡料難住了。“嗯,明日便是小年,阿娘準備做牢丸,韭菜豬肉餡已經調好了,這雞蛋餡該如何調?”
紀清越本想說炒雞蛋,可剛要開口, 突然發現他們的烹飪方式裏好像沒有炒,鐵鍋都沒有,要怎麽炒菜?陶鍋可能承受不了爆炒。
見紀清越過一會兒都沒開口,李二郎問道:“莫不是越郎你也不知?”
嗯?這就侮辱人了!紀清越不允許人質疑他吃東西的水平!
“我知道,隻需要將雞蛋炒熟,再與韭菜拌一起調味。可是我們沒有鐵鍋,要怎麽炒雞蛋?”
李二郎一聽,原來紀清越在苦惱這個,他還以為是什麽,不就是炒雞蛋嗎!
“我們雖不常做炒製的食物,可不是沒有鐵鍋的原故,而是胡麻油貴,家中舍不得用來炒罷了,明日過小年,阿娘本就想辦得隆重,來驅除家裏的黴運,多用些油炒雞蛋想來阿娘是答應的,何況這是越郎想吃的勞丸!”
噢……
“沒有鐵鍋,你們要用陶罐炒雞蛋嗎?”不怕炒到一半罐底掉下來?
李二郎故作神秘:“你等著吃韭菜雞蛋餡的牢丸便好!”
問清楚後,李二郎回到灶房,不知從哪個角落搬出一塊石板,足有他七八個巴掌大,石板被磨得油光滑亮。
他用水刷了兩遍刷去上麵 塵土,然後把石板放到小藥爐上。
石板中間被鑿進去一些,形成一片凹處,剛好能盛東西又不容易漏出來。
李阿娘見狀,疑惑:“你要煎肉?”
“不是,我要炒雞蛋,炒好雞蛋後與韭菜一起拌便是韭菜雞蛋餡。”
“這是那人說的?”
“嗯。”
李阿娘揉麵的手停了一下:“真是個奇怪的吃法,你去籃子裏摸十個雞蛋,待會兒大家也嚐一嚐。”
三個女人足足揉了三十斤麵,估計全家要忙到深夜了。
今天把難處理的食材弄好,明天直接烹飪就能省去很多時間,畢竟明天還要拜神拜祠堂呢!
更忙活。
調好的六種餡,兩種是紀清越點的,份量比其他的都少一些,剩下的四種一個羊肉一個豬肉,還有一個豆沙甜餡,一個素餡,裏麵菘菜菠菜蘿卜幾種蔬菜拌在一起,托紀清越的福,這些蔬菜都是他提供的,整整一大盆。
全家圍著吃飯的大桌子,李阿奶和李阿娘兩人擀麵皮,其他人包牢丸,一人一次能擀十幾張皮,其他人速度再快勞丸皮也能供應得上,包出來的勞丸各式各樣,一家人歡歡喜喜好不熱鬧!
包好的牢丸隻需放在院子的房簷下,蓋上罩子放著就能凍實。
牢丸可以蒸煮煎炸,想怎麽就怎麽做,除了炸的費油,李阿娘少少地用石板煎了一些,幾種餡混在一起,蒸的煮的足足做了一大盆,盛到碗裏,把熬羊頭羊肉的湯往裏一澆,再點一點胡麻油,撒一把芹菜葉,香味就出來了。
李二郎數了數桌上的碗,十個。
可他們家現在隻有九個人,七個用大碗,兩個小的用普通飯碗,那麽剩下的一個大碗是……?
李阿娘照著剛才的樣式,往碗裏舀一半煮牢丸一半蒸牢丸,澆上羊湯又在另一個碟子裏夾了幾個煎的牢丸,一並遞給李二郎:“送過去吧,大家一起吃,涼了就不好吃了!”
李四郎觀察片刻,自發接過小蝶子,又倒了些醬醋在煎牢丸上:“我也去!”
李二郎默默地接過大碗:“我去去便會。”
兩人怕牢丸涼了,快步掀開布簾走出正屋,簾子放下後屋裏的人就看不到兩人身影,不過屋裏的人似乎都猜到他們會去哪。
書房裏,紀清越正蹲在房子前烤火,他在溪水裏看到一塊被水衝刷得扁平的石頭,待會他打算把石板撈起來做一道蒜香烤茄子和香炒時蔬。
他已經構思好精簡版水碾的結構,打算明天去山裏看看有沒有合適的石料。
默默地,他歎了一口氣,從早上到現在,李家的人一直在忙著準備食物,李二郎的娘中午時都吆喝好幾遍“包牢丸了”。
一想到今晚可能吃到餃子,他的心裏就忍不住酸了酸。
好想回家。
“紀阿兄!”
“越郎!”
紀清越撈起石板,剛想把石板架到爐子上,就聽到兄弟倆的聲音,於是趕緊來到橋上:“你們不是要吃晚飯了嗎?怎麽過來了?”
李二郎解釋說:“這是阿娘讓我送過來的,她想讓你和我們一起趁熱吃。”
不知是什麽詞忽然刺激到紀清越,等他發現時,已經淚眼婆娑,他怕李二郎他們發現,隻能悶沉地回了個“嗯”……
李二郎還是聽出他的心緒,知道他的憂傷,不過沒說什麽,與李四郎一起把牢丸送進去就離開了。
紀清越看著滿滿一大碗餃子,形狀各異,圓的彎的花的都有,總之所有的餡都好好地包在麵皮裏。
香油和芹菜的香味越發勾人,他趕緊捧著碗回去一邊烤火一邊吃。
冷了味道就不好了。
羊湯濃鬱,充滿香料的味道,羊肉新鮮,處理得也很好,一點兒也不腥騷。
他先嚐了一口湯,夾起一個圓滾滾的餃子,放進口中咬了一半,竟然是純羊肉的!
整個碗裏,他吃到了一直心心念念的韭菜豬肉和韭菜雞蛋餃子,純肉和純素的也有,令他驚訝的是竟然還有甜餡的,一口鮮鹹的羊湯配上豆沙餡餃子,有那麽一些奇怪,但意外地衝淡了他心中的惆悵。
甜食果然適合在人心情低落時品嚐。
一大碗湯餃裏拌著水餃和蒸餃,還有一小碟煎餃,到最後紀清越撐的不能再撐了,揉了揉肚子,石板烤青菜就留到以後吧!
晚上,李二郎還是來了,他喊了喊紀清越:“越郎,之前你讓我買的東西,因這幾天傷一直未好,就未曾與你,現下終於能送過來了。”
一個大浴桶和兩個水桶一個水盆,他做主又買了一些洗澡用的東西和其他生活用具,考慮得非常周全,所有的東西都裝在浴桶裏。“刮刀澡豆之類的東西都放在裏邊了,除此之外,我還買了幾套換洗的衣物,阿嫂也做了兩身外袍,應當是夠了。”
紀清越收到浴桶,點點頭,“夠了夠了!”
終於能泡熱水澡了!
當晚,紀清越就用最大的陶罐燒了半桶水,兌了一些冷水後坐進浴桶裏,浴桶不大,足夠他坐著泡進去,看來李二郎在選擇的時候還是選了個經濟實惠的,不至於讓他在燒水上花費太多功夫。
澡豆看起來不是一種自然界裏的豆子,他撚開來看,碎成一攤粉末,散發著淡淡的花香,澆了水揉一揉雖然沒起什麽沫,但潔淨能力還是有的,最重要的是留香,雖然他沒這個需求,但這畢竟是李二郎辛苦買來的,不好拂了他的一番心意。
他的頭發早就長到及肩了,用澡豆搓了搓頭發,這下他渾身上下都散發著花香了。
這又激發出他的另一個需求:香皂。
洗了澡,他拿出早就沒電的手機,板磚做不了就做鏡子,照著反射的鏡麵給自己刮了胡子。
他早就受不了自己胡子拉碴的樣子了,吃飯掉渣喝湯沾油,每天都得著重清洗,太累了。
刮掉胡子,他感覺頭都輕飄了不少。
不過刮刀太鋒利,又是第一次用,不免劃了幾道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