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接著往下進行哈!”


    “接下來該誰了呢?”


    “這一位,是來自大宋王朝的奇人,其名為邵雍!”


    “實不相瞞,我上小學時,學的第一首詩,就是邵雍所寫的《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當然,邵雍的才華還遠不止於此,他最擅長的,其實是先天象數之學,對先天八卦,河圖洛書之類的有著極深的研究。”


    “他的一生都在隱居,著有許多關於易學方麵的論著。”


    “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他的《梅花詩》”


    “這個《梅花詩》是以詩詞的方式,對於北宋之後的國運,進行了預測。”


    “比如他的第一首詩:【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


    【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


    “便直接準確預測了北宋末年的人間慘劇,靖康之變。”


    大宋趙匡胤:……


    大宋所有皇帝:……


    趙匡胤雖然很高興,自己所在的王朝,居然也有這等奇人異士,但對著喬姑娘所念的這一首梅花詩,實在也沒有想到,究竟是從哪看出來預測到的靖康之變?


    大宋趙匡胤:請喬姑娘詳解!


    “天門,就是開封,天門萬古開,便是開封城被金人攻破。”


    “幾人歸去,指的是被俘虜的皇帝妃子,幾人來,是指被送回來的太後秦檜等人。”


    “第三句是說自此後大宋偏安南方,終不是天下一統,最後一句則是明示了金人為禍,才是國破根由。”


    大宋所有皇帝:……


    不愧是預言詩,一句比一句隱晦!


    “我直接給大家說第四首梅花詩,這個應該比較好理解。”


    “【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


    “【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這一首,就是預言了明朝建國到滅亡,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布衣,建國之時,並非直接選用元大都北京,而是在南京,所以朱門不是舊黃畿。”


    “第三句是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得大明統治權,最後一句則是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大明亡國!”


    萬朝中的所有人:……


    “我們隻舉兩個實例以證明,後麵就不繼續解說了。”


    “大家若有興趣,可以繼續研究一二,百源先生邵雍的《梅花詩》,也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大預言奇跡。”


    “接下來輪到哪一位呢?”


    “這一位,是來自大明王朝的奇人!”


    來自大明?


    朱元璋眸子微亮,他大明能稱得上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精通易數的人,也就隻有那一位了。


    如今是洪武八年,那一位如今正是病重,他剛剛派了丞相胡惟庸帶著太醫親自登門探望。


    想來這會兒,人應該已經快到了吧!


    雖然他確實是一位能人,但是。


    朱元璋不知是想到了什麽,冷哼一聲。


    一旁的太子朱標批閱奏折的身子微僵,自然知道這直播間中喬姑娘所指代的是誰,自家老爹又是因何而怒。


    正欲勸解一二,隻見朱元璋猛得站起身來,自言自語道:“他清高,他就愛拿辭官來嚇唬咱,咱不怕,這朝堂,難道缺了他就運轉不下去了嗎?”


    “爹,劉先生應當病重在床,您便是再有不滿,也不能跟一個病人計較不是?”太子朱標好言勸道。


    “咱才不會跟他計較,隻有他愛跟咱計較!”朱元璋咕噥一聲,隨後再度將目光投向直播間中,他倒要看看,這個後世人是如何評價這個清高至極的貨!


    “在我們後世,一直流傳著一句諺語: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三分天下說的便是當年諸葛亮在隆中對之時,便已斷天下三分。”


    “而一統天下則說的是劉伯溫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頂級謀士,在一統天下的征戰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此二人皆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精通易學術數的奇人,所以後世之人,才會多次將二人放在一起進行評價。”


    “當然,劉伯溫有經世治國之才,洪武陛下的軍隊,也正是因為有了劉伯溫的加入,才從一個掃蕩天下的草莽流寇,變成了軍紀嚴明的國家之師。”


    “因為我們今天所說的,主要是預言方麵的事,所以關於劉伯溫如何出謀劃策定江山的事跡,就不細說了。”


    “我們主要來說說,劉伯溫的預言之術,究竟有多神奇?”


    “關於他的事跡,其實流傳下來的還挺多,但最出名的,應該要屬於劉伯溫所作的《燒餅歌》。”


    “據說有一天,朱元璋在大殿中吃燒餅,想測試捉弄一下劉伯溫。於是把燒餅用東西蓋住,喚來劉伯溫,讓他猜測是什麽。”


    “劉伯溫則回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碗下乃燒餅矣!”


    “朱元璋聽完哈哈大笑,這才將燒餅給拿了出來。”


    “此後二人接著辯論,朱元璋深知劉伯溫有奇才,精通命理術數,可推測國運未來,於是便接著問道:天下後世之事若何?”


    “劉伯溫回答:茫茫天數,我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


    “各位大佬看這一句問答,想來也定是會和洪武陛下一樣,認為這是一句誇讚之言,讚美皇帝陛下子孫萬代。”


    大明朱元璋:……


    萬朝中的所有人:……


    朱元璋冷哼一聲,當即答道:“喬姑娘這是何意?莫非是那劉基當時是在誆騙咱不成?”


    “那當然不是,朱姓子孫到了明末之時,能存活下來的也沒幾個,所以洪武陛下子孫萬代肯定是不可能的。”


    “據我們後世解析,這句話的隱喻是大明亡於萬曆子孫!”


    大明朱元璋:……


    “之前不是說過嗎?大明名亡於崇禎,實亡於萬曆!”


    “萬曆時期,大明便已經是負苛沉策,到其長子朱常洛繼位之後,本想要革除利弊,可誰想到剛上位一個月便把自己給玩死了,而後麵的天啟陛下與崇禎陛下,皆為萬曆之孫。”


    “所以,萬子萬孫矣!”


    大明朱元璋:……


    大明所有皇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萬朝帶貨震驚始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念青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念青雲並收藏我在萬朝帶貨震驚始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