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衝冠一怒為紅顏
我在萬朝帶貨震驚始皇 作者:一念青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第二位要說誰呢?”
“這一位可了不得!”
“這一位是個關鍵性人物,甚至可以說,大清能夠入關,全靠了他一路指引!”
“因為山海關的大門,就是他打開的。”
“迎接清軍入主中原,也是他一手捉成的。”
“他便是明末第一漢奸,明錦州總兵吳襄之子,吳三桂!”
吳三桂這個名字一出來。
崇禎帝可能並沒有多大的印象,畢竟在他們目前所處的時空當中,吳三桂尚且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
但他爹名叫吳襄,這事就有點大了。
無他,因為這吳襄正是大明遼東總兵。
率兵在前線抵抗清軍,是名將祖大壽的部署。
吳三桂作為吳襄之子,可以說是將門出身,天生占有優勢,父子二人應當皆是受明廷恩重的重臣。
可為何,為何這吳三桂會打開山海關,恭迎清軍入關?
崇禎帝捂著胸口,愴愴後退三步,而後雙腿發軟,癱坐在龍椅之上,若是負責守衛山海關,鎮守遼東的大將都投降敵蔻,那他大明,還有何希望?
大明朱由檢:敢問喬姑娘,這吳三桂,是為何?為何要通敵叛國?
“這個怎麽說呢?”
“其實按照他的個人履曆來看,他一開始就是反清死忠,堅守在抗清第一線的大明主將,為反抗當時的清朝入侵貢獻了不少自己的力量。”
“具體戰績咱們就不說了,隻說說他究竟幹了什麽。”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北京。”
“麵臨覆亡命運的大明王朝把最後的賭注全押在了關外擁有重兵的吳三桂身上。”
“崇禎陛下更是下詔,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他火速領兵入衛北京。”
“吳三桂接到聖旨,帶著軍隊晃晃悠悠,一路慢行,在行至玉田一帶,突然獲得李自成已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的消息。”
“大明王朝突然滅亡,讓吳三桂失去依靠,一時陷入為難之中。”
“他現在麵臨兩個選擇,要麽投降大順軍,也就是李自成所部,要麽投降清軍。”
“因為他現在手上兵力隻有四萬左右,向前他打不過李自成,向後他幹不過多爾滾。”
“唯今之際,就隻能在兩者之間擇其一!”
“吳三桂思來想去,他所能控製的區域就隻有山海關一帶,這是關外進出關內的要地,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因此,他的選擇直接影響著清朝和大順朝的發展。”
“如果他選擇了李自成,清軍就難以入關。”
“即使是清軍從以往的入關途徑,繞道北方長城進入關內,可也會因為無法打通關內外通道而無法立足,這樣一來,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朝還是有可能會統一中原。”
“但同樣的,如果他選擇了清朝,那清軍就可以從山海關源源不斷地進入關內,爭奪天下。”
“所以在此時的重要關卡之上,頗有一種,吳三桂的選擇,決定了天下未來走勢的即視感。”
“雖然事實也確實如此!”
“兩方人馬都派人招降,想要拉攏吳三桂入場。”
“所以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裏,吳三桂一直在反複權衡利弊,尋找最有利於自己的一方。”
“在經過仔細思量之後,他決定投降李自成,率領部下連夜奔赴京城,結果,在到達順義時,吳三桂又得到消息。”
“原來,李自成所率領的農民軍入城後,瘋狂捕拷明朝降官,大肆搶掠金帛美女,他的老父親吳襄遭刑訊,愛妾陳圓圓被霸占。”
“吳三桂大怒,回師重新占領山海關,並以大明孤臣的身份,派使者到清營議和,借兵複仇。”
“當然後來也有人說,在吳三桂知道自己心愛的女人陳圓圓被霸占之時,衝冠一怒為紅顏,所以憤而回師,打開山海關大門,迎清軍入關,借清軍之勢,為自己複仇。”
“這個說法,對,但也不對。”
“從李自成派來的招降信之中可見,吳三桂的家產被抄,待他回去有可能會還回來,父親家人被捕,也會釋放,可唯有在陳圓圓被李自成部下劉宗敏霸占之件事上。”
“吳三桂敏銳地感覺到了威脅,並從這件事之中,窺見了大順朝內部並不一統一,並且存有隱患。”
“如果李自成真的想要招攬他,起碼得擺出一副禮賢下士,愛重人才的架勢,就算沒有這個態度,也起碼該派兵圍住全家,圈禁保護起來,而不是任憑一個下屬,去霸占他的愛妾。”
“由此可見,李自成的下屬與他也是有分歧的。”
“思及此處,吳三桂當即借此喊出男子漢大丈夫若是連自己的女人都護不住,如何存活於天地間,然後帶兵回師,倒向清軍。”
“這個時侯,他所打的旗號,還是以大明孤臣的身份,為崇禎皇帝複仇,所以才向清軍借兵,可多爾滾也不是吃素的,他將計就計,借李自成與吳三桂的矛盾,來收服吳三桂。”
“麵對清軍要求他投降,並封於故土,晉爵以藩王的許諾,吳三桂動心了,又或許是他沒有了選擇的權利,於是隻得連夜出關,到清軍營中,剃發投降。”
“然後與清軍聯合,在山海關大敗李自成。”
“總得來說,他跟範文程這種為了追求自我名利,主動投降清軍的人還是不一樣的。”
“當時投降大清,也並不是簡單的個人因素,而是出於政治和軍事策略考慮,換句話來說,屬於投機心理。”
“哪一方對自己有利便投向哪一方,什麽家國大義,什麽壯烈殉國,能活著為什麽要去死,當然,他也如願以償。”
“在迎清軍入關之後,他充當清軍掃蕩中原的先鋒將軍,一路從山海關打到雲南,可以說是為大清打下半壁江山。”
“而清廷建國之後,也加封吳三桂為平西王。”
“吳三桂為了表達對於大清朝的忠心,與八旗將領李國翰同鎮漢中,剿殺西北地區的抗清義軍餘部。”
“他親自率兵,對農民軍殘部進行殘酷鎮壓,動輒屠城,斬殺無數軍民百姓,尤其針對一些起兵抗清的朱明後裔,他更是直接斬盡殺絕。”
“這一位可了不得!”
“這一位是個關鍵性人物,甚至可以說,大清能夠入關,全靠了他一路指引!”
“因為山海關的大門,就是他打開的。”
“迎接清軍入主中原,也是他一手捉成的。”
“他便是明末第一漢奸,明錦州總兵吳襄之子,吳三桂!”
吳三桂這個名字一出來。
崇禎帝可能並沒有多大的印象,畢竟在他們目前所處的時空當中,吳三桂尚且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
但他爹名叫吳襄,這事就有點大了。
無他,因為這吳襄正是大明遼東總兵。
率兵在前線抵抗清軍,是名將祖大壽的部署。
吳三桂作為吳襄之子,可以說是將門出身,天生占有優勢,父子二人應當皆是受明廷恩重的重臣。
可為何,為何這吳三桂會打開山海關,恭迎清軍入關?
崇禎帝捂著胸口,愴愴後退三步,而後雙腿發軟,癱坐在龍椅之上,若是負責守衛山海關,鎮守遼東的大將都投降敵蔻,那他大明,還有何希望?
大明朱由檢:敢問喬姑娘,這吳三桂,是為何?為何要通敵叛國?
“這個怎麽說呢?”
“其實按照他的個人履曆來看,他一開始就是反清死忠,堅守在抗清第一線的大明主將,為反抗當時的清朝入侵貢獻了不少自己的力量。”
“具體戰績咱們就不說了,隻說說他究竟幹了什麽。”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北京。”
“麵臨覆亡命運的大明王朝把最後的賭注全押在了關外擁有重兵的吳三桂身上。”
“崇禎陛下更是下詔,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他火速領兵入衛北京。”
“吳三桂接到聖旨,帶著軍隊晃晃悠悠,一路慢行,在行至玉田一帶,突然獲得李自成已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的消息。”
“大明王朝突然滅亡,讓吳三桂失去依靠,一時陷入為難之中。”
“他現在麵臨兩個選擇,要麽投降大順軍,也就是李自成所部,要麽投降清軍。”
“因為他現在手上兵力隻有四萬左右,向前他打不過李自成,向後他幹不過多爾滾。”
“唯今之際,就隻能在兩者之間擇其一!”
“吳三桂思來想去,他所能控製的區域就隻有山海關一帶,這是關外進出關內的要地,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因此,他的選擇直接影響著清朝和大順朝的發展。”
“如果他選擇了李自成,清軍就難以入關。”
“即使是清軍從以往的入關途徑,繞道北方長城進入關內,可也會因為無法打通關內外通道而無法立足,這樣一來,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朝還是有可能會統一中原。”
“但同樣的,如果他選擇了清朝,那清軍就可以從山海關源源不斷地進入關內,爭奪天下。”
“所以在此時的重要關卡之上,頗有一種,吳三桂的選擇,決定了天下未來走勢的即視感。”
“雖然事實也確實如此!”
“兩方人馬都派人招降,想要拉攏吳三桂入場。”
“所以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裏,吳三桂一直在反複權衡利弊,尋找最有利於自己的一方。”
“在經過仔細思量之後,他決定投降李自成,率領部下連夜奔赴京城,結果,在到達順義時,吳三桂又得到消息。”
“原來,李自成所率領的農民軍入城後,瘋狂捕拷明朝降官,大肆搶掠金帛美女,他的老父親吳襄遭刑訊,愛妾陳圓圓被霸占。”
“吳三桂大怒,回師重新占領山海關,並以大明孤臣的身份,派使者到清營議和,借兵複仇。”
“當然後來也有人說,在吳三桂知道自己心愛的女人陳圓圓被霸占之時,衝冠一怒為紅顏,所以憤而回師,打開山海關大門,迎清軍入關,借清軍之勢,為自己複仇。”
“這個說法,對,但也不對。”
“從李自成派來的招降信之中可見,吳三桂的家產被抄,待他回去有可能會還回來,父親家人被捕,也會釋放,可唯有在陳圓圓被李自成部下劉宗敏霸占之件事上。”
“吳三桂敏銳地感覺到了威脅,並從這件事之中,窺見了大順朝內部並不一統一,並且存有隱患。”
“如果李自成真的想要招攬他,起碼得擺出一副禮賢下士,愛重人才的架勢,就算沒有這個態度,也起碼該派兵圍住全家,圈禁保護起來,而不是任憑一個下屬,去霸占他的愛妾。”
“由此可見,李自成的下屬與他也是有分歧的。”
“思及此處,吳三桂當即借此喊出男子漢大丈夫若是連自己的女人都護不住,如何存活於天地間,然後帶兵回師,倒向清軍。”
“這個時侯,他所打的旗號,還是以大明孤臣的身份,為崇禎皇帝複仇,所以才向清軍借兵,可多爾滾也不是吃素的,他將計就計,借李自成與吳三桂的矛盾,來收服吳三桂。”
“麵對清軍要求他投降,並封於故土,晉爵以藩王的許諾,吳三桂動心了,又或許是他沒有了選擇的權利,於是隻得連夜出關,到清軍營中,剃發投降。”
“然後與清軍聯合,在山海關大敗李自成。”
“總得來說,他跟範文程這種為了追求自我名利,主動投降清軍的人還是不一樣的。”
“當時投降大清,也並不是簡單的個人因素,而是出於政治和軍事策略考慮,換句話來說,屬於投機心理。”
“哪一方對自己有利便投向哪一方,什麽家國大義,什麽壯烈殉國,能活著為什麽要去死,當然,他也如願以償。”
“在迎清軍入關之後,他充當清軍掃蕩中原的先鋒將軍,一路從山海關打到雲南,可以說是為大清打下半壁江山。”
“而清廷建國之後,也加封吳三桂為平西王。”
“吳三桂為了表達對於大清朝的忠心,與八旗將領李國翰同鎮漢中,剿殺西北地區的抗清義軍餘部。”
“他親自率兵,對農民軍殘部進行殘酷鎮壓,動輒屠城,斬殺無數軍民百姓,尤其針對一些起兵抗清的朱明後裔,他更是直接斬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