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你就不想問自己嗎?
我在萬朝帶貨震驚始皇 作者:一念青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雖然大宋已經沉苛負重,但越是在這個時候,就越是要有耐心。”
“你們如果真的想要推行新政,就要時刻記得自己的初心,而不是被困在與保守派的鬥爭內耗之中,讓整個朝堂都陷入烏煙瘴氣。”
此時,大宋朝堂沉默了。
喬安的話振聾發聵,讓他們最近深陷在每日裏黨同伐異的疲憊之中,也不由得感覺到了前路漫漫,阻礙重重。
直播間中還在繼續:
“但凡改革,勢必會影響到一批既得利益者的官僚集團,所以趙官家如果沒有壯士斷腕的鐵血與魄力,那這改革勢必還要再搖擺不定。”
“若是如此,那這改革之事,還不如從一開始就不折騰。”
大宋趙禎:………
趙禎麵上晦暗不定,一向過於猶疑的性子此刻竟也有些堅定起來,什麽如果沒有壯士斷腕的鐵血與魄力,喬姑娘不就是在影射他性子太過仁慈,不敢殺雞敬候嗎?
若是以前,他或許還會再多思慮一二,可如今,他看到了靖康之恥,看到了崖山海戰,看到了他大宋之亡,還看到了他大宋之後,大明太祖僅用一年時間便收複燕雲之地。
他還有什麽好猶豫的?
先前的搖擺不定,無非是擔心改革派黨同伐異,排除異己,一家獨大,到最後可能會架空皇權罷了。
可如今,靖康之恥距離他現在所在的時期,最多隻有百年時間,大宋已經沒有時間再去空耗了。
再不改革,隻怕曆史仍會繼續。
他大宋王朝,還會再經曆一次天子被俘,公主被辱,滿朝皇室尊嚴盡喪的局麵。
“諸卿,”趙禎坐於上首沉聲道,“諸卿皆是聽過喬姑娘直播之人,當是知曉這靖康之恥,對於我大宋來說,究竟是何等恥辱之事,若再放任不管,隻怕曆史仍會重演!”
“官家所言極是,臣等必會不負餘力,按喬姑娘之意,調整改革方策。”範仲淹搶先回道。
“臣等附議!”韓琦富弼等人紛紛應和。
而另一邊,王拱臣夏竦等人則是麵色發白,官家提起靖康之恥,可那是百年之後才會發生的事,又不是現在會發生。
官家要改革,要振興經濟,要減輕徭役,可又為何要在他們身上狠狠挖下一塊肉?
但一想到,喬姑娘居然忽悠官家殺雞敬候,他們便按下了心思,誰也不能去充當這個出頭鳥。
他們是文人,當然要用文人的法子來反擊。
喬姑娘遠在光屏之外,又豈能幹涉他們的行為?
想到這裏,夏竦心下安定。
“當然,改革這種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可能至少需要兩代人的共同努力,這期間所有的改革政策,最好是一邊進行推廣試點,一邊進行調整。”
“尤其是天下太大,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習俗,如何能將改革融入,並且因地製宜,如此才能讓改革政策推廣更加順利。”
“最要緊的是,無論任何改革,要貼合實際情況,不要建立在自己的幻想之上,唯有建立在實際基礎上的改革,才能真正達到奇效。”
喬安說到這裏,適時閉口。
因為接下來也沒什麽好說的了,畢竟這新政雖然說得好聽,但在那個時代,它就是為皇權服務的。
不過,隻要它能夠做到真正的富國強兵,百姓應該也能更加好過一點。
大宋趙禎:朕明白,除卻要推行改革之策,富國強兵之外,還要大力發展科學!
“趙官家果然通透!”喬安稱讚道,“那今天關於新政之事,大概說到這裏,具體的你們自己下去再細細商討,我最多也就隻能給一個意見。”
“你們還是要拿出一個具體可實行的方略出來,最好像我之前所說的,做一個可執行的五年計劃書出來,然後將工作細化,落實到人。”
“最後我想問一下我們今天的幸運大佬,包拯包大人!”
喬安這話一出,包拯瞬間坐直了身子。
“包大人今天問的是別人想要問的問題,就不打算問問你自己嗎?”
包拯:……..
包拯抬眼環顧四周,隨即不自覺地手指微動,是人就會有私心,他又怎麽會不想要問關於他自己的事情?
隻不過是因為今日湊巧,官家與朝中諸位大人皆在此列,他雖有幸得此提問之權,可也不好隻顧著圖自己一時歡愉。
但好在今天也不是沒有收獲的,畢竟喬姑娘說了幾點關於新政的問題,他也能明白,喬姑娘這是擔心,朝中大臣們仍會走曆史老路,將新政推廣最終演變成朋黨之爭。
不止他明白,想來在座的都是人精,基本都能領悟,豈不見此刻對麵那群想要恢複舊製,反對改革的大人們全都麵色發白,似有不甘之色。
對此,包拯不置可否。
他初入朝堂,還是不要太多摻和的好。
但對於喬姑娘的問話,包拯還是有些心動,喬姑娘難道這是在提醒他,還可以繼續問問題嗎?
包拯:在下想問!請喬姑娘賜教!
喬安抿唇一笑,隨即回道:“包大人大義凜然,我就簡單說兩句,不占用大家太多時間。”
“在我種花家的曆史之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臣之中,鐵麵無私廉潔奉公這八個字,可以說是用來精準形容包大人的。”
“包大人之品性,被後人敬仰,並因此製作出了不少關於包大人的戲劇傳說。”
“在我們種花家,我現在說的,是那些沒經過什麽高等教育,隻能在地裏刨食的普通老百姓,他們可能不認識曆史上的很多名人,也不知道曆史之上發生過的許多大事,但他們一定知道包青天三個字。”
“因為我們家家戶戶都有電視,而老百姓最喜歡看的電視劇之一,便是《包青天》,這裏我說的包青天,指的就是來自於大宋王朝的包拯,包大人。”
包拯:……..
包拯聽到這裏,耳尖微紅,隨即在直播間中問道:“後世人過譽了,在下並沒有那麽好,隻是在下想問,這後世創作的《包青天》,究竟,究竟是什麽樣的故事形象?”
大宋趙禎:……..
在場的所有大臣:……..
不知為何,這一刻,他們隻覺得心裏有那麽一丟丟的小心酸!
“你們如果真的想要推行新政,就要時刻記得自己的初心,而不是被困在與保守派的鬥爭內耗之中,讓整個朝堂都陷入烏煙瘴氣。”
此時,大宋朝堂沉默了。
喬安的話振聾發聵,讓他們最近深陷在每日裏黨同伐異的疲憊之中,也不由得感覺到了前路漫漫,阻礙重重。
直播間中還在繼續:
“但凡改革,勢必會影響到一批既得利益者的官僚集團,所以趙官家如果沒有壯士斷腕的鐵血與魄力,那這改革勢必還要再搖擺不定。”
“若是如此,那這改革之事,還不如從一開始就不折騰。”
大宋趙禎:………
趙禎麵上晦暗不定,一向過於猶疑的性子此刻竟也有些堅定起來,什麽如果沒有壯士斷腕的鐵血與魄力,喬姑娘不就是在影射他性子太過仁慈,不敢殺雞敬候嗎?
若是以前,他或許還會再多思慮一二,可如今,他看到了靖康之恥,看到了崖山海戰,看到了他大宋之亡,還看到了他大宋之後,大明太祖僅用一年時間便收複燕雲之地。
他還有什麽好猶豫的?
先前的搖擺不定,無非是擔心改革派黨同伐異,排除異己,一家獨大,到最後可能會架空皇權罷了。
可如今,靖康之恥距離他現在所在的時期,最多隻有百年時間,大宋已經沒有時間再去空耗了。
再不改革,隻怕曆史仍會繼續。
他大宋王朝,還會再經曆一次天子被俘,公主被辱,滿朝皇室尊嚴盡喪的局麵。
“諸卿,”趙禎坐於上首沉聲道,“諸卿皆是聽過喬姑娘直播之人,當是知曉這靖康之恥,對於我大宋來說,究竟是何等恥辱之事,若再放任不管,隻怕曆史仍會重演!”
“官家所言極是,臣等必會不負餘力,按喬姑娘之意,調整改革方策。”範仲淹搶先回道。
“臣等附議!”韓琦富弼等人紛紛應和。
而另一邊,王拱臣夏竦等人則是麵色發白,官家提起靖康之恥,可那是百年之後才會發生的事,又不是現在會發生。
官家要改革,要振興經濟,要減輕徭役,可又為何要在他們身上狠狠挖下一塊肉?
但一想到,喬姑娘居然忽悠官家殺雞敬候,他們便按下了心思,誰也不能去充當這個出頭鳥。
他們是文人,當然要用文人的法子來反擊。
喬姑娘遠在光屏之外,又豈能幹涉他們的行為?
想到這裏,夏竦心下安定。
“當然,改革這種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可能至少需要兩代人的共同努力,這期間所有的改革政策,最好是一邊進行推廣試點,一邊進行調整。”
“尤其是天下太大,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習俗,如何能將改革融入,並且因地製宜,如此才能讓改革政策推廣更加順利。”
“最要緊的是,無論任何改革,要貼合實際情況,不要建立在自己的幻想之上,唯有建立在實際基礎上的改革,才能真正達到奇效。”
喬安說到這裏,適時閉口。
因為接下來也沒什麽好說的了,畢竟這新政雖然說得好聽,但在那個時代,它就是為皇權服務的。
不過,隻要它能夠做到真正的富國強兵,百姓應該也能更加好過一點。
大宋趙禎:朕明白,除卻要推行改革之策,富國強兵之外,還要大力發展科學!
“趙官家果然通透!”喬安稱讚道,“那今天關於新政之事,大概說到這裏,具體的你們自己下去再細細商討,我最多也就隻能給一個意見。”
“你們還是要拿出一個具體可實行的方略出來,最好像我之前所說的,做一個可執行的五年計劃書出來,然後將工作細化,落實到人。”
“最後我想問一下我們今天的幸運大佬,包拯包大人!”
喬安這話一出,包拯瞬間坐直了身子。
“包大人今天問的是別人想要問的問題,就不打算問問你自己嗎?”
包拯:……..
包拯抬眼環顧四周,隨即不自覺地手指微動,是人就會有私心,他又怎麽會不想要問關於他自己的事情?
隻不過是因為今日湊巧,官家與朝中諸位大人皆在此列,他雖有幸得此提問之權,可也不好隻顧著圖自己一時歡愉。
但好在今天也不是沒有收獲的,畢竟喬姑娘說了幾點關於新政的問題,他也能明白,喬姑娘這是擔心,朝中大臣們仍會走曆史老路,將新政推廣最終演變成朋黨之爭。
不止他明白,想來在座的都是人精,基本都能領悟,豈不見此刻對麵那群想要恢複舊製,反對改革的大人們全都麵色發白,似有不甘之色。
對此,包拯不置可否。
他初入朝堂,還是不要太多摻和的好。
但對於喬姑娘的問話,包拯還是有些心動,喬姑娘難道這是在提醒他,還可以繼續問問題嗎?
包拯:在下想問!請喬姑娘賜教!
喬安抿唇一笑,隨即回道:“包大人大義凜然,我就簡單說兩句,不占用大家太多時間。”
“在我種花家的曆史之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臣之中,鐵麵無私廉潔奉公這八個字,可以說是用來精準形容包大人的。”
“包大人之品性,被後人敬仰,並因此製作出了不少關於包大人的戲劇傳說。”
“在我們種花家,我現在說的,是那些沒經過什麽高等教育,隻能在地裏刨食的普通老百姓,他們可能不認識曆史上的很多名人,也不知道曆史之上發生過的許多大事,但他們一定知道包青天三個字。”
“因為我們家家戶戶都有電視,而老百姓最喜歡看的電視劇之一,便是《包青天》,這裏我說的包青天,指的就是來自於大宋王朝的包拯,包大人。”
包拯:……..
包拯聽到這裏,耳尖微紅,隨即在直播間中問道:“後世人過譽了,在下並沒有那麽好,隻是在下想問,這後世創作的《包青天》,究竟,究竟是什麽樣的故事形象?”
大宋趙禎:……..
在場的所有大臣:……..
不知為何,這一刻,他們隻覺得心裏有那麽一丟丟的小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