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丁憂與教學
我在萬朝帶貨震驚始皇 作者:一念青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安石看到這大明張居正改革,竟也是遭群臣反對,不由得生起同病相憐之感。
這大明張居正能以一己之力,對抗群臣,力推改革,當真不愧為大明宰相之傑。
而萬曆小皇帝看到這群大臣居然頭鐵至此,公然在直播間中嗆聲反對,也是麵色不虞。
雖然他年紀尚小,但也清楚,張先生所推行的改革是為了整個大明,雖說按祖製,先生老父新喪,理應回鄉丁憂,可如今正是改革推行最為要緊之時。
若先生回鄉丁憂三年,等他回來,這改革早黃了。
他都明白的道理,可那群大臣卻不懂。
說到底,不過是因為他們反對的就是先生所推廣的新政改革罷了!
喬安看到直播間中大明萬曆時期的文官們因為她讚賞了張居正改革對於大明王朝的意義後而集體破防,徑直在直播間中開懟,也不禁有些頭疼。
雖然目前她也不清楚此時大明萬曆時期到底是哪一年,但看到有提到張居正奪情幾個字之後也大約明白,此時應是萬曆五年到萬曆六年之間。
改革正是大力推行之時,反對者甚多,小皇帝尚且年幼,張居正一手遮天,獨攬朝綱。
思索片刻,喬安回道:“那個傅大人所說的上天示警之事,純粹是瞎扯,饑荒也好,水災也罷,都隻是自然天災現象,明末後期,小冰河時期爆發,天災頻頻,非人力可以改變。”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天災來臨之時,做好賑災工作,而不是借題發揮,亂安罪名!”
“鄒大人所說回鄉丁憂之事,在我們後世看來,是一件很離譜的事,因為你們所在的時期交通並不發達,來回路程就得好幾個月,再遠一些,至少得走一年多。”
“再加上守孝三年,來回四五年的時間耽擱,那真的是什麽事也不用幹了,如果當真是國家正值危難之際,需要你主持大局,你卻說自己要回鄉守孝,那豈不是誤了大事?”
鄒元標:可,可為人子孫,為父母守孝,是為人倫之禮!
張翰:在下也以為是,為人子者,不能為父母盡孝,其品性又如何堪當大任?
“我們後世認為,為人子女,要盡孝心,最好還是趁著父母在世之時盡孝,讓其得享天年,兒孫承歡膝下,餘生無憂,這是盡孝。”
“死了之後才盡孝,這還有什麽意義?”
“做給外人看的盡孝,這不是盡孝,而是花架子,除了讓你自己名聲好,對你的父母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在你父母生前,你不曾盡過半分孝心,反而待他們冷言冷語,壓根也不管他們的死活,那在他們死後,你所謂的盡孝守喪,豈不是可笑至極?”
萬朝中的所有人:………
“還有其他各位大人所說,關於張居正改革之事所存的異議,在此我用一句我們偉人的一句話,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偉人曾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經我們後世多方考證,張居正改革,對於大明王朝當時的社會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先不論他這個人怎麽樣,但是他所推行的改革,對於當時的大明來說,確實延緩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穩定了社會經濟。”
“甚至可以說,因為他的改革,讓整個國家得以暫時穩定根基,哪怕皇帝不上朝,不理朝政,也都可以維持天下安穩。”
“在萬曆陛下怠政的小半個世紀裏,正是因為有張居正改革的底子在,國家才能繼續支撐延緩了幾十年。”
“要不然,就衝他這什麽也不管的架勢,社會經濟估計早就崩潰,大明也可能早就沒了。”
大明所有文官:………
萬朝中的所有人:……….
(之前好多讀者評低分,說我在小說裏夾帶私貨,剛開始我還在想私貨是什麽意思,現在突然明白,原來夾帶私貨就是有自己的私心。)
(對於這一點,我也回應一下,我寫這個的前提就是想彌補我自己對於曆史中某些遺憾想要挽救的私心,如果接受不了也不強求,就當作者是一個人的自嗨與狂歡就好!)
(在此感謝所有一路陪我到現在的讀者們,雖然受到的爭議很多,挨的罵也不少,但總會有人是願意繼續看下去的,這一小部分人,就是讓我在每個深夜堅持往下寫的動力!)
回到正題!
張居正也沒想到,喬姑娘會為了公然與反對他改革的文官們辯解,不由得有些欣慰。
但隨即想到了什麽,沉默片刻,然後問道:“敢問喬姑娘,既然改革對於大明目前國情是有效,那為何?為何?….”
張居正手指微顫,似乎不知該如何開口。
但喬安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
“張首輔是不是想問,既然新政有效果,那為何萬曆陛下會全部推翻,並且對你的闔族進行清算吧?”
“是”,張居正麵色蒼白。
這是他一直都想要問的問題,即便是陛下對他有所不滿,可為何,為何要推翻對國家有利的新政?
“因為,”喬安停頓片刻,似乎在想用什麽樣的詞語形容比較合適。
而張居正自覺接過了她的話,在直播間中回道:“喬姑娘是想說,因為功高震主嗎?”
“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喬安回道,“畢竟張首輔在輔政的十年間,大權獨攬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在張首輔的辛苦改革之下,將整個大明一點一點地給拖出了泥潭,可同樣的,您的聲望權威,也達到了高峰。”
“這對於即將親政的萬曆陛下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再加上您對於萬曆陛下的教導,一直都極為嚴格,所以萬曆陛下對於您的態度,是又敬又怕。”
“或者,我應該換個說法,你能更明白一些!”
張居正:……..
張居正:喬姑娘請講!
“萬曆陛下初登大寶之時,年僅十歲,在他登上皇位之後,他人生中對他影響最大的,隻有三個人。”
“一個,是他的母妃,一個,是照顧他的大伴馮寶,還有一個,便是您,大明首輔張居正。”
“可以說,在他登基到親政的這十年間,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全都是從你們三個身上來獲取的。”
這大明張居正能以一己之力,對抗群臣,力推改革,當真不愧為大明宰相之傑。
而萬曆小皇帝看到這群大臣居然頭鐵至此,公然在直播間中嗆聲反對,也是麵色不虞。
雖然他年紀尚小,但也清楚,張先生所推行的改革是為了整個大明,雖說按祖製,先生老父新喪,理應回鄉丁憂,可如今正是改革推行最為要緊之時。
若先生回鄉丁憂三年,等他回來,這改革早黃了。
他都明白的道理,可那群大臣卻不懂。
說到底,不過是因為他們反對的就是先生所推廣的新政改革罷了!
喬安看到直播間中大明萬曆時期的文官們因為她讚賞了張居正改革對於大明王朝的意義後而集體破防,徑直在直播間中開懟,也不禁有些頭疼。
雖然目前她也不清楚此時大明萬曆時期到底是哪一年,但看到有提到張居正奪情幾個字之後也大約明白,此時應是萬曆五年到萬曆六年之間。
改革正是大力推行之時,反對者甚多,小皇帝尚且年幼,張居正一手遮天,獨攬朝綱。
思索片刻,喬安回道:“那個傅大人所說的上天示警之事,純粹是瞎扯,饑荒也好,水災也罷,都隻是自然天災現象,明末後期,小冰河時期爆發,天災頻頻,非人力可以改變。”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天災來臨之時,做好賑災工作,而不是借題發揮,亂安罪名!”
“鄒大人所說回鄉丁憂之事,在我們後世看來,是一件很離譜的事,因為你們所在的時期交通並不發達,來回路程就得好幾個月,再遠一些,至少得走一年多。”
“再加上守孝三年,來回四五年的時間耽擱,那真的是什麽事也不用幹了,如果當真是國家正值危難之際,需要你主持大局,你卻說自己要回鄉守孝,那豈不是誤了大事?”
鄒元標:可,可為人子孫,為父母守孝,是為人倫之禮!
張翰:在下也以為是,為人子者,不能為父母盡孝,其品性又如何堪當大任?
“我們後世認為,為人子女,要盡孝心,最好還是趁著父母在世之時盡孝,讓其得享天年,兒孫承歡膝下,餘生無憂,這是盡孝。”
“死了之後才盡孝,這還有什麽意義?”
“做給外人看的盡孝,這不是盡孝,而是花架子,除了讓你自己名聲好,對你的父母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在你父母生前,你不曾盡過半分孝心,反而待他們冷言冷語,壓根也不管他們的死活,那在他們死後,你所謂的盡孝守喪,豈不是可笑至極?”
萬朝中的所有人:………
“還有其他各位大人所說,關於張居正改革之事所存的異議,在此我用一句我們偉人的一句話,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偉人曾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經我們後世多方考證,張居正改革,對於大明王朝當時的社會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先不論他這個人怎麽樣,但是他所推行的改革,對於當時的大明來說,確實延緩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穩定了社會經濟。”
“甚至可以說,因為他的改革,讓整個國家得以暫時穩定根基,哪怕皇帝不上朝,不理朝政,也都可以維持天下安穩。”
“在萬曆陛下怠政的小半個世紀裏,正是因為有張居正改革的底子在,國家才能繼續支撐延緩了幾十年。”
“要不然,就衝他這什麽也不管的架勢,社會經濟估計早就崩潰,大明也可能早就沒了。”
大明所有文官:………
萬朝中的所有人:……….
(之前好多讀者評低分,說我在小說裏夾帶私貨,剛開始我還在想私貨是什麽意思,現在突然明白,原來夾帶私貨就是有自己的私心。)
(對於這一點,我也回應一下,我寫這個的前提就是想彌補我自己對於曆史中某些遺憾想要挽救的私心,如果接受不了也不強求,就當作者是一個人的自嗨與狂歡就好!)
(在此感謝所有一路陪我到現在的讀者們,雖然受到的爭議很多,挨的罵也不少,但總會有人是願意繼續看下去的,這一小部分人,就是讓我在每個深夜堅持往下寫的動力!)
回到正題!
張居正也沒想到,喬姑娘會為了公然與反對他改革的文官們辯解,不由得有些欣慰。
但隨即想到了什麽,沉默片刻,然後問道:“敢問喬姑娘,既然改革對於大明目前國情是有效,那為何?為何?….”
張居正手指微顫,似乎不知該如何開口。
但喬安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
“張首輔是不是想問,既然新政有效果,那為何萬曆陛下會全部推翻,並且對你的闔族進行清算吧?”
“是”,張居正麵色蒼白。
這是他一直都想要問的問題,即便是陛下對他有所不滿,可為何,為何要推翻對國家有利的新政?
“因為,”喬安停頓片刻,似乎在想用什麽樣的詞語形容比較合適。
而張居正自覺接過了她的話,在直播間中回道:“喬姑娘是想說,因為功高震主嗎?”
“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喬安回道,“畢竟張首輔在輔政的十年間,大權獨攬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在張首輔的辛苦改革之下,將整個大明一點一點地給拖出了泥潭,可同樣的,您的聲望權威,也達到了高峰。”
“這對於即將親政的萬曆陛下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再加上您對於萬曆陛下的教導,一直都極為嚴格,所以萬曆陛下對於您的態度,是又敬又怕。”
“或者,我應該換個說法,你能更明白一些!”
張居正:……..
張居正:喬姑娘請講!
“萬曆陛下初登大寶之時,年僅十歲,在他登上皇位之後,他人生中對他影響最大的,隻有三個人。”
“一個,是他的母妃,一個,是照顧他的大伴馮寶,還有一個,便是您,大明首輔張居正。”
“可以說,在他登基到親政的這十年間,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全都是從你們三個身上來獲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