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滅吐穀渾
我在萬朝帶貨震驚始皇 作者:一念青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滅突厥之後,李靖的聲望值一定會達到頂峰,尤其這突厥之前還羞辱了大唐皇帝。
皇帝沒做到的事,可你李靖卻做到了。
他這心裏,絕逼是會有些不舒服的。
最要緊的是,功高蓋主,封無可封,總不能把這個皇帝位子直接給封出去吧?
所以如果在那個時候,有可打壓李靖風頭的把柄在,他是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接過來,將李靖給按壓在皇權之下。
“所以,李二陛下在知道有人彈劾李靖之後,順其自然地給予了些許忠告,象征性地封了點賞賜,雖說後來又加封李靖為尚書右仆射,成為地位僅次於房玄齡的右宰相,可也因此從李靖手中奪了兵權,高高架起。”
“而李靖也順階而下,安安靜靜地做一個朝堂上的吉祥物,隻帶耳朵不帶嘴,每逢朝臣商議,他幾乎全程沉默,如同不會說話了一般。”
“李靖的識相,讓李二陛下極為欣賞,特地誇獎其為深明大義!”
“數年後,李世民任命李靖為畿內道大使,這算是長安一帶的監察官,需要到各處巡視檢查。李靖趁機以腳病不便請辭。”
“對於李靖的請辭,李二陛下十分滿意,他說曆來身居富貴能知足者少。有多少人才能不夠,強居其位,縱然身體不支,也不願意離開權位,公能識達大體,深足可嘉。”
“為此李二陛下特別賜下一副拐杖給李靖,著其在家好好養傷。”
“這一年,李靖已然六十四歲。”
李靖:……
倒也不必刻意強調年齡。
“兩個月後,吐穀渾進犯涼州,李二陛下決定給予反擊,在決定統帥之時,他想到了李靖,認為李靖是最合適的人選,可惜此時的李靖足疾未愈,告病在家。”
“哎?好巧不巧,這位年愈花甲的老將軍在聽到朝廷即將遠征吐穀渾的消息之時,頓時一掃頹喪之感,整個人精神煥發,也顧不上什麽足疾未愈和年事已高,直接主動請求掛帥,征戰吐穀渾。”
萬朝中的眾人:……
這是個天生就該在戰場上征伐的癡兒啊!
李二嘴角一抽,果然好巧不巧,一上朝他生病了,一說有戰事,哎?他好了!
李靖也老臉一紅。
他也就這麽點愛好,前半生空耗人生,後半生才得償所願,還不許人家再多上兩回戰場了!
“李靖主動請求掛帥出征,李二陛下當然喜不自勝,拜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領一眾唐軍將領,遠征討伐吐穀渾。”
“那時正值正值寒冬臘月季節,到翌年閏四月,才得以和吐穀渾正麵交戰,初戰之時便大敗吐穀渾。”
“吐穀渾可汗一路節節敗退,而李靖則兵分兩路,李靖與薛萬均、李大亮等從北道;侯君集、李道宗從南道。兩路大軍一齊進發,包抄吐穀渾主力。”
“李靖親自率領的北路軍進展順利,隻短短數天,先後於牛心堆、赤水源兩次大敗吐穀渾軍。而侯君集、李道宗所率南路軍深入荒漠二千餘裏,終於在烏海追上了伏允可汗,又大敗其軍,俘獲了其名王。”
“唐軍乘勝進軍,經過積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穀渾西陲且末,殺敵數千,繳獲牛羊二十多萬頭,並俘虜其妻。”
“此時的吐穀渾伏允可汗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終於在不久後為部下所殺,其長子大寧王慕容順殺死天柱王,率眾降唐。”
“李靖率軍經過了至少兩個月的浴血奮戰,終於攻滅了吐穀渾,成功將吐穀渾納入大唐版圖。”
喬安高亢的聲音到這裏,暫時性停頓,眾人的心一緊,心知喬姑娘這是要轉折了。
李二也是一臉緊張,生怕喬安說出他幹出了鳥盡弓藏之事,殺了李靖,若是如此,定會引起大唐武將寒心,那可就不妙了。
“李靖在進擊吐穀渾時,鹽澤道總管高甑生因故未能按期到達,貽誤了軍機,受到李靖的責備。於是心生不滿,並在戰事結束後,誣告李靖謀反。”
萬朝中的眾人:……
這李靖將軍確實仕途坎坷。
好好的喜事,又來了個誣告謀反。
“對於這件事,李二陛下表示十分重視,特別下令一定要徹查此事,結果調查完之後發現這是誣告,發現誣告者之後,自然是對誣告者給予嚴懲,但也沒有再給李靖多餘封賞。”
“從此之後,李靖闔門自守,過上了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的退休養老生活。”
“直到貞觀十一年,李二陛下改封李靖為衛國公,授為濮州刺史,隻是後來因為李靖身故而未能執行。”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命人畫二十四功臣圖於太極宮淩煙閣,李靖名列其中,位於第八名。”
“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危,當時也已病重的李世民親臨病榻慰問,一代帝王因為臣子病危,涕淚俱下。”
“同年五月,李靖因病離逝,享年七十九歲。李世民下詔,冊封李靖為司徒、並州都督,賜班劍,陪葬昭陵,諡號為景武。”
“神龍元年,唐朝廷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李靖便在名單之上。”
“天寶六年,李靖與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杜如晦一同配享太宗廟廷。”
“上元元年,李靖成為武成王廟中配享的十位曆代名將之一,與孫武、白起等名將共享香火。”
李靖震驚了。
陛下居然賜他陪葬昭陵?
他,他居然還能和孫武、白起這等名將一起配享武廟?
這,這是何等的光榮?
這些已經足以讓他震驚,可沒想到後麵喬安說的更是誇張:
“不止如此,到了晚唐時期,百姓為其建廟供奉,李靖也逐漸被民間神化。”
李靖:……
萬朝中的眾人:……
“天福二年,後晉高祖追封李靖為靈顯王。”
“徽宗時期,李靖又被宋室追封為惠武侯。”
“另外還有不少道家方術的著作,亦假借李靖的名義而刊行,認為李靖能夠做到戰無不勝,必然精於這些道術。”
李靖:……
不,他真的不會。
皇帝沒做到的事,可你李靖卻做到了。
他這心裏,絕逼是會有些不舒服的。
最要緊的是,功高蓋主,封無可封,總不能把這個皇帝位子直接給封出去吧?
所以如果在那個時候,有可打壓李靖風頭的把柄在,他是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接過來,將李靖給按壓在皇權之下。
“所以,李二陛下在知道有人彈劾李靖之後,順其自然地給予了些許忠告,象征性地封了點賞賜,雖說後來又加封李靖為尚書右仆射,成為地位僅次於房玄齡的右宰相,可也因此從李靖手中奪了兵權,高高架起。”
“而李靖也順階而下,安安靜靜地做一個朝堂上的吉祥物,隻帶耳朵不帶嘴,每逢朝臣商議,他幾乎全程沉默,如同不會說話了一般。”
“李靖的識相,讓李二陛下極為欣賞,特地誇獎其為深明大義!”
“數年後,李世民任命李靖為畿內道大使,這算是長安一帶的監察官,需要到各處巡視檢查。李靖趁機以腳病不便請辭。”
“對於李靖的請辭,李二陛下十分滿意,他說曆來身居富貴能知足者少。有多少人才能不夠,強居其位,縱然身體不支,也不願意離開權位,公能識達大體,深足可嘉。”
“為此李二陛下特別賜下一副拐杖給李靖,著其在家好好養傷。”
“這一年,李靖已然六十四歲。”
李靖:……
倒也不必刻意強調年齡。
“兩個月後,吐穀渾進犯涼州,李二陛下決定給予反擊,在決定統帥之時,他想到了李靖,認為李靖是最合適的人選,可惜此時的李靖足疾未愈,告病在家。”
“哎?好巧不巧,這位年愈花甲的老將軍在聽到朝廷即將遠征吐穀渾的消息之時,頓時一掃頹喪之感,整個人精神煥發,也顧不上什麽足疾未愈和年事已高,直接主動請求掛帥,征戰吐穀渾。”
萬朝中的眾人:……
這是個天生就該在戰場上征伐的癡兒啊!
李二嘴角一抽,果然好巧不巧,一上朝他生病了,一說有戰事,哎?他好了!
李靖也老臉一紅。
他也就這麽點愛好,前半生空耗人生,後半生才得償所願,還不許人家再多上兩回戰場了!
“李靖主動請求掛帥出征,李二陛下當然喜不自勝,拜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領一眾唐軍將領,遠征討伐吐穀渾。”
“那時正值正值寒冬臘月季節,到翌年閏四月,才得以和吐穀渾正麵交戰,初戰之時便大敗吐穀渾。”
“吐穀渾可汗一路節節敗退,而李靖則兵分兩路,李靖與薛萬均、李大亮等從北道;侯君集、李道宗從南道。兩路大軍一齊進發,包抄吐穀渾主力。”
“李靖親自率領的北路軍進展順利,隻短短數天,先後於牛心堆、赤水源兩次大敗吐穀渾軍。而侯君集、李道宗所率南路軍深入荒漠二千餘裏,終於在烏海追上了伏允可汗,又大敗其軍,俘獲了其名王。”
“唐軍乘勝進軍,經過積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穀渾西陲且末,殺敵數千,繳獲牛羊二十多萬頭,並俘虜其妻。”
“此時的吐穀渾伏允可汗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終於在不久後為部下所殺,其長子大寧王慕容順殺死天柱王,率眾降唐。”
“李靖率軍經過了至少兩個月的浴血奮戰,終於攻滅了吐穀渾,成功將吐穀渾納入大唐版圖。”
喬安高亢的聲音到這裏,暫時性停頓,眾人的心一緊,心知喬姑娘這是要轉折了。
李二也是一臉緊張,生怕喬安說出他幹出了鳥盡弓藏之事,殺了李靖,若是如此,定會引起大唐武將寒心,那可就不妙了。
“李靖在進擊吐穀渾時,鹽澤道總管高甑生因故未能按期到達,貽誤了軍機,受到李靖的責備。於是心生不滿,並在戰事結束後,誣告李靖謀反。”
萬朝中的眾人:……
這李靖將軍確實仕途坎坷。
好好的喜事,又來了個誣告謀反。
“對於這件事,李二陛下表示十分重視,特別下令一定要徹查此事,結果調查完之後發現這是誣告,發現誣告者之後,自然是對誣告者給予嚴懲,但也沒有再給李靖多餘封賞。”
“從此之後,李靖闔門自守,過上了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的退休養老生活。”
“直到貞觀十一年,李二陛下改封李靖為衛國公,授為濮州刺史,隻是後來因為李靖身故而未能執行。”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命人畫二十四功臣圖於太極宮淩煙閣,李靖名列其中,位於第八名。”
“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危,當時也已病重的李世民親臨病榻慰問,一代帝王因為臣子病危,涕淚俱下。”
“同年五月,李靖因病離逝,享年七十九歲。李世民下詔,冊封李靖為司徒、並州都督,賜班劍,陪葬昭陵,諡號為景武。”
“神龍元年,唐朝廷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李靖便在名單之上。”
“天寶六年,李靖與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杜如晦一同配享太宗廟廷。”
“上元元年,李靖成為武成王廟中配享的十位曆代名將之一,與孫武、白起等名將共享香火。”
李靖震驚了。
陛下居然賜他陪葬昭陵?
他,他居然還能和孫武、白起這等名將一起配享武廟?
這,這是何等的光榮?
這些已經足以讓他震驚,可沒想到後麵喬安說的更是誇張:
“不止如此,到了晚唐時期,百姓為其建廟供奉,李靖也逐漸被民間神化。”
李靖:……
萬朝中的眾人:……
“天福二年,後晉高祖追封李靖為靈顯王。”
“徽宗時期,李靖又被宋室追封為惠武侯。”
“另外還有不少道家方術的著作,亦假借李靖的名義而刊行,認為李靖能夠做到戰無不勝,必然精於這些道術。”
李靖:……
不,他真的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