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諸葛亮治蜀
我在萬朝帶貨震驚始皇 作者:一念青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此之後,沒有了便捷的水路,失去了進攻中原地區的最佳跳板,隻能靠那難於行走的蜀道苦苦北伐,從而屢屢陷入糧草不足的困局。”
“第四,士氣沒了。”
“蜀漢的核心是劉備,這個團隊也是劉備一手拉起來的,但劉備夷陵大敗之後,病逝而亡,這對於一個新成立的國家而言,打擊是毀滅性的。”
“你想,一個新成立的政權,還沒站穩呢,精銳死了大半,人才流失過重,最關鍵的是核心領導還沒了,這對於新生如嬰兒的國家來說,如何還能維持的下去?”
“如若不是諸葛亮後麵一通神操作,及時穩住了蜀漢政權,蜀漢的結果還真不好說。”
“第五,人心沒了。”
“劉備病逝白帝城之時,蜀漢政權尚未站穩,從內部來看,蜀漢曆來有荊州幫、益州幫和東州幫三大勢力,團結這三股勢力的關鍵是一個又一個勝利。”
“然而夷陵一場大敗,直接導致蜀漢內部的不穩定,最直接的便是益州郡統帥雍闓叛亂,不僅殺死多位蜀漢的軍政大臣,還聯合孟獲,一下子就讓蜀漢的勢力範圍縮小了一半。”
“更遑論外部還有東吳與曹魏虎視眈眈,如果不是諸葛亮還在蜀漢坐鎮,僅靠一個癡兒劉禪和一群老弱殘兵,蜀漢這塊肉,估計早就被那東吳曹魏那兩大勢力給瓜分幹淨。”
皇叔劉備:……
皇叔劉備:這麽說,我二弟關羽是死在盟軍背刺之下?我三弟張飛為人所害?
東漢曹操:玄德啊,要不說你這眼光就是獨特,一眼就看出了關鍵,隻是你這一心都在兩個弟弟身上,可還記得你傾全國之力發動的戰爭,究竟死了多少人?
東漢袁紹:孤不隻記得這個,孤還記得孟德兄赤壁一場大敗,損傷無數,從此隻能龜縮北方,不肯再向南一步。
東漢曹操:……
郭嘉:我主公赤壁雖然慘敗,可好在主力尚存,比不得袁公一場慘敗便輸了個幹淨,從此查無此人!
東漢袁紹:……好一張利口!哼!
皇叔劉備:聽到這裏,我亦心痛難當,隻是這東吳孫權簡直不當人子,居然做出這等背刺盟友之事!
關羽:哼,江東鼠輩,曹操來時江東上下一片投降之音,表麵孫劉聯盟,背後卻又做出這等蠢事。
東漢孫權:……
張飛:是誰他娘的害了俺張飛?要是讓俺知道是誰,俺一定抽了他的筋,扒了他的皮,再滅了他全家。
皇叔劉備:@諸葛亮,幸得軍師相助,備在此,永遠恭候軍師大駕!
……
喬安的聲音還在繼續:
“就這麽一個爛癱子,愣是被諸葛亮給重新縫補了起來。”
“劉備病逝之後,蜀漢麵對的是內憂外患,少主劉禪年少愛玩,蜀國的擔子就壓在了諸葛亮一個人身上,為了能將這盤快要瀕死的棋給盤活,諸葛亮想了許多辦法!”
“第一,忍辱負重東和孫吳,重新建立孫劉聯盟,共抗曹操。”
“蜀國因為東吳,先失關羽後失荊州,夷陵慘敗,東吳更是滅了蜀漢數萬精兵,兩者之間,可謂是已經結下了不死不休的大仇。”
“但是在這內憂外患之下,蜀漢的處境已是岌岌可危,諸葛亮也不得不低頭,主動修書與東吳重修舊好,如此孫劉聯盟再度結盟,共抗曹操,外患有了保障,諸葛亮才能騰出手來整頓內政。”
“第二、掃平蜀國境內的其他勢力,為蜀國北伐奠定基礎。”
“建興元年,益州郡的漢族豪強雍闓,趁蜀國在夷陵新敗的混亂時機,策動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數民族頭領孟獲等發動叛亂,一起反對蜀漢政權。”
“蜀漢新逢大敗,兵力損失巨大,再加上劉備剛剛病逝,諸葛亮實施了招撫措施,緊接著用兩年時間休養生息,補充兵力,並於建興三年由諸葛亮親自帶兵,對南中蠻族發動戰爭。”
“經過諸葛亮的努力,蜀國境內的其他蠻夷勢力全被掃平,這一場戰爭,也被稱作南中平定戰。”
“在這期間最為著名的便是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典故,所謂七擒孟獲便是指在南中平定戰中,諸葛亮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又將孟獲擒拿後,終於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
孟獲看到這裏,怒氣瞬間上湧,他到底是有多廢才會七次都幹不過諸葛亮,被諸葛亮七擒七放,玩弄於股掌之中?
這喬姑娘說的,必然隻是一個同名,同名!
絕不可能會是他孟獲!
“其實在劉備建立蜀國的時候,西川這塊兒地盤的所有土地還都沒有被全麵占領。有很多的小部落還在自立為王,根本不接受蜀漢統領。”
“而諸葛亮掌蜀國政權之後,便設定了戰略計劃,他所想要的便是盡快恢複蜀漢國力,然後北伐中原。”
“但是北伐中原,也不是說隻要他實力強盛就可以,他還得防止有人在背後捅刀子,所以一統西川,勢在必行!”
“而在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改四郡為六郡,任用南中人士為官,將本地部分豪強遷至成都任官。”
“不僅提高了地方的穩定性,還將整個南中打造成了蜀漢後方戰略基地,為後來的北伐中原,提供了不少戰略物資。”
“第三,恢複經濟、積極練兵,使蜀國恢複當年的實力。”
“一個國家想要壯大,最需要的便是糧食、錢財與士兵。”
“所以諸葛亮為了讓蜀國經濟活起來,大力發展農業,鼓勵百姓開荒種田,著人重修水利,設立堰官,對水壩進行維護,使得農田得到灌溉,糧食得以豐產。”
“在發展農業的同時,他鼓勵百姓養蠶織布,發展商貿,重視鹽鐵,諸葛亮甚至親臨煮鹽第一線,改良煮鹽工藝。”
“同時又命人開鑿鐵礦,打造兵器等,在諸葛亮這一係列的措施之下,蜀國的經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地發展起來。”
“第四,士氣沒了。”
“蜀漢的核心是劉備,這個團隊也是劉備一手拉起來的,但劉備夷陵大敗之後,病逝而亡,這對於一個新成立的國家而言,打擊是毀滅性的。”
“你想,一個新成立的政權,還沒站穩呢,精銳死了大半,人才流失過重,最關鍵的是核心領導還沒了,這對於新生如嬰兒的國家來說,如何還能維持的下去?”
“如若不是諸葛亮後麵一通神操作,及時穩住了蜀漢政權,蜀漢的結果還真不好說。”
“第五,人心沒了。”
“劉備病逝白帝城之時,蜀漢政權尚未站穩,從內部來看,蜀漢曆來有荊州幫、益州幫和東州幫三大勢力,團結這三股勢力的關鍵是一個又一個勝利。”
“然而夷陵一場大敗,直接導致蜀漢內部的不穩定,最直接的便是益州郡統帥雍闓叛亂,不僅殺死多位蜀漢的軍政大臣,還聯合孟獲,一下子就讓蜀漢的勢力範圍縮小了一半。”
“更遑論外部還有東吳與曹魏虎視眈眈,如果不是諸葛亮還在蜀漢坐鎮,僅靠一個癡兒劉禪和一群老弱殘兵,蜀漢這塊肉,估計早就被那東吳曹魏那兩大勢力給瓜分幹淨。”
皇叔劉備:……
皇叔劉備:這麽說,我二弟關羽是死在盟軍背刺之下?我三弟張飛為人所害?
東漢曹操:玄德啊,要不說你這眼光就是獨特,一眼就看出了關鍵,隻是你這一心都在兩個弟弟身上,可還記得你傾全國之力發動的戰爭,究竟死了多少人?
東漢袁紹:孤不隻記得這個,孤還記得孟德兄赤壁一場大敗,損傷無數,從此隻能龜縮北方,不肯再向南一步。
東漢曹操:……
郭嘉:我主公赤壁雖然慘敗,可好在主力尚存,比不得袁公一場慘敗便輸了個幹淨,從此查無此人!
東漢袁紹:……好一張利口!哼!
皇叔劉備:聽到這裏,我亦心痛難當,隻是這東吳孫權簡直不當人子,居然做出這等背刺盟友之事!
關羽:哼,江東鼠輩,曹操來時江東上下一片投降之音,表麵孫劉聯盟,背後卻又做出這等蠢事。
東漢孫權:……
張飛:是誰他娘的害了俺張飛?要是讓俺知道是誰,俺一定抽了他的筋,扒了他的皮,再滅了他全家。
皇叔劉備:@諸葛亮,幸得軍師相助,備在此,永遠恭候軍師大駕!
……
喬安的聲音還在繼續:
“就這麽一個爛癱子,愣是被諸葛亮給重新縫補了起來。”
“劉備病逝之後,蜀漢麵對的是內憂外患,少主劉禪年少愛玩,蜀國的擔子就壓在了諸葛亮一個人身上,為了能將這盤快要瀕死的棋給盤活,諸葛亮想了許多辦法!”
“第一,忍辱負重東和孫吳,重新建立孫劉聯盟,共抗曹操。”
“蜀國因為東吳,先失關羽後失荊州,夷陵慘敗,東吳更是滅了蜀漢數萬精兵,兩者之間,可謂是已經結下了不死不休的大仇。”
“但是在這內憂外患之下,蜀漢的處境已是岌岌可危,諸葛亮也不得不低頭,主動修書與東吳重修舊好,如此孫劉聯盟再度結盟,共抗曹操,外患有了保障,諸葛亮才能騰出手來整頓內政。”
“第二、掃平蜀國境內的其他勢力,為蜀國北伐奠定基礎。”
“建興元年,益州郡的漢族豪強雍闓,趁蜀國在夷陵新敗的混亂時機,策動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數民族頭領孟獲等發動叛亂,一起反對蜀漢政權。”
“蜀漢新逢大敗,兵力損失巨大,再加上劉備剛剛病逝,諸葛亮實施了招撫措施,緊接著用兩年時間休養生息,補充兵力,並於建興三年由諸葛亮親自帶兵,對南中蠻族發動戰爭。”
“經過諸葛亮的努力,蜀國境內的其他蠻夷勢力全被掃平,這一場戰爭,也被稱作南中平定戰。”
“在這期間最為著名的便是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典故,所謂七擒孟獲便是指在南中平定戰中,諸葛亮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又將孟獲擒拿後,終於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
孟獲看到這裏,怒氣瞬間上湧,他到底是有多廢才會七次都幹不過諸葛亮,被諸葛亮七擒七放,玩弄於股掌之中?
這喬姑娘說的,必然隻是一個同名,同名!
絕不可能會是他孟獲!
“其實在劉備建立蜀國的時候,西川這塊兒地盤的所有土地還都沒有被全麵占領。有很多的小部落還在自立為王,根本不接受蜀漢統領。”
“而諸葛亮掌蜀國政權之後,便設定了戰略計劃,他所想要的便是盡快恢複蜀漢國力,然後北伐中原。”
“但是北伐中原,也不是說隻要他實力強盛就可以,他還得防止有人在背後捅刀子,所以一統西川,勢在必行!”
“而在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改四郡為六郡,任用南中人士為官,將本地部分豪強遷至成都任官。”
“不僅提高了地方的穩定性,還將整個南中打造成了蜀漢後方戰略基地,為後來的北伐中原,提供了不少戰略物資。”
“第三,恢複經濟、積極練兵,使蜀國恢複當年的實力。”
“一個國家想要壯大,最需要的便是糧食、錢財與士兵。”
“所以諸葛亮為了讓蜀國經濟活起來,大力發展農業,鼓勵百姓開荒種田,著人重修水利,設立堰官,對水壩進行維護,使得農田得到灌溉,糧食得以豐產。”
“在發展農業的同時,他鼓勵百姓養蠶織布,發展商貿,重視鹽鐵,諸葛亮甚至親臨煮鹽第一線,改良煮鹽工藝。”
“同時又命人開鑿鐵礦,打造兵器等,在諸葛亮這一係列的措施之下,蜀國的經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地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