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孫之獬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 作者:物語00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水師都督朱成功安排好一切,他率領五十艘中小型戰船離開廣東,前去保護神武皇帝渡江。
神武皇帝很快要南下渡過長江,江南和江北雖然隻有一江之隔,但對神武皇帝來說,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地方。
大明長江以北地區,已經被神武皇帝牢牢把控。
可江南之地,他的勢力才剛剛涉足,短短過江過程,極有可能危險重重……
南方士紳地主世家大族和官員勳貴們,肯定要不希望神武皇帝過江土改,一旦神武皇帝過江南下,他們這些人的財路就斷了。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南方士紳階層和家族勳貴絕對不會坐以待斃,他們甚至有推翻神武皇帝,重新讓崇禎上位的可能。
朱慈烺當然知道這些人的心理,所以在鳳陽土改順風順水時,依然未輕易離開鳳陽渡江南下。
他在等朱成功到來,隻有乘坐自己的戰船渡江,朱慈烺才安心,他可不想在長江意外落水……
朱成功暫時還未回來,朱慈烺閑來無聊,這段時間一直在鳳陽各地私訪,他想暗中查看一下,鳳陽土改是否像說的那樣順利。
多次私訪,朱慈烺並未發現什麽問題,他知道兩次清洗徹底震懾了鳳陽當地士紳地主,無人再敢搞小動作。
看來無論什麽時候,都是槍杆子裏出政權,隻要你足夠強硬,有錢人都會知道,他們的脖子幹不過大刀。
往往都是老百姓被逼急後才會造反,靠士紳地主舉旗造反很難,他們像成功,還是要依靠普通民眾……
又等一天,朱成功還未進入長江,朱慈烺決定去滁州看看,滁州和南京一江之隔,他也想看看明朝時期長江和後世有何不同。
因為鳳陽總兵楊禦藩還在滁州為土改保駕護航,朱慈烺感覺自己的安全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現在嶽洋不在身邊,沈雲英和胡寶二人一直陪著他,滁州再安全也不會隻帶他們兩個人。
朱慈烺準備讓張書廷帶部分人隨行,於是對胡寶說道:
“傳張書廷見朕!”
很快,張書廷走進皇宮,見到神武皇帝,小將軍抱拳躬身說道:
“參見陛下!”
朱慈烺微笑點點頭:
“免禮,賜座!”
“謝陛下!”
張書廷謝座後,小心翼翼在椅子上落座,再次拱手問道:
“不知陛下召見臣有何旨意?”
朱慈烺看看眼前年輕的大明新一代勳貴,微微一笑,說道:
“朕想去滁州看看長江,你挑選五十個精兵強將護駕,下午出發!”
聽到讓他挑選五十人護駕去滁州,張書廷一下從椅子上跳起來:
“啊!陛下不可,五十人如何護駕,臣率領神武軍虎營護駕更加安全……”
神武皇帝在鳳陽殺那麽多人,很快又要南下土改,外出肯定要大批軍隊護駕,別說五十人,五百人也不夠。
見張書廷大驚小怪,朱慈烺擺擺手:
“朕此行乃是私訪,不需要那麽多人,二十親衛和五十神武軍足夠用,鳳陽總兵楊禦藩還在滁州,你無需擔心!”
張書廷知道楊禦藩是鳳陽總兵,他們隻見過幾次麵,楊禦藩又不是護國軍,張書廷哪裏敢賭他是否真正忠心。
神武皇帝的安全誰都不敢去賭,萬一出現意外,大明改革進程會立即中斷,明王朝可能又要回到老路上。
張書廷急忙勸道:
“陛下,若是護國軍哪個營在滁州還差不多,不是臣不相信楊禦藩,陛下還是小心謹慎為好,請陛下三思!”
朱慈烺起身拍拍小將軍肩膀道:
“不必多說,朕意已決,你馬上去準備,將士們全部穿便裝即可,此行一定要低調,去吧!”
“這……臣遵旨!”
張廷雖然不願意,可神武皇帝已經決定,他隻好照辦……
神武軍班底就是原來的東宮衛隊,他們對神武皇帝絕對都是忠心耿耿,這一點無論是朱慈烺還是張書廷都不會懷疑。
回到營部,張書廷立即挑選五十個心眼活當打仗勇敢,槍法又極準的老兵。
說是老兵,主要他們都是原來東宮衛隊成員,年紀並不大。
張書廷把他們帶到自己住處,口氣嚴厲說道:
“知道本將找你們何事嗎?”
將士們還以為又要去抄家,急忙說道:
“將軍,是不是要執行秘密任務?抄家我們都在行……”
張書廷搖搖頭,口氣很嚴厲的說道:
“本將挑選你們乃有很重要的任務,保護神武皇帝外出,此事不得外傳,任何人都不得吐露半個字。
神武皇帝對大明的重要性,不用本將說明,相信你們都知道,一旦出現意外,你們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護神武皇帝的人身安全。
每人帶兩把手銃和三顆手榴彈,一定要時刻注意周邊動靜,稍有風吹草動,你們要立即把陛下保護在中間……”
聽到要保護神武皇帝私訪,將士們都開始緊張,他們不怕死,但都擔心神武皇帝安全,他斷了很多人的財路。
不過他們有信心能保護皇帝的安全,因為他們都有為神武皇帝擋刀子的決心,於是紛紛叫道:
“將軍放心,除非我們死光,不然誰都不能動聖上一根汗毛!”
張書廷點點頭:
“很好,本將相信你們,若此次出行能安全返回,本將絕不會虧待你們,馬上去準備,一炷香後集合。”
“喏!”
朱慈烺自己帶的也有衛隊,張書廷走後,朱慈烺讓胡寶挑選二十人隨行,每人一把ak47,全部用布袋包裹,以免外人看出是火銃……
…………
此時,山東的土改也在進行中,因為孔家的表麵妥協,土改進程比之前稍微快一些,但山東士紳反抗也開始激烈起來。
山東濟南府,淄川縣。
孫府後院,一名五十多歲的瘦弱老者躺在太師椅上,正在和幾個人商量對策,他的計劃是利用孔家身份刺殺洪承疇。
一旦孔家把洪承疇刺殺掉,山東的土改肯定會停止,他不信神武皇帝敢真的對孔家動手。
若神武皇帝真的對孔家動手,這也是孫之獬願意看到的,那時神武皇帝絕對會身敗名裂,崇禎可能要上位了……
這老頭名叫孫之獬,是天啟二年的進士,殿試後被選為庶吉士,在翰林院幹過檢討,資質和內閣首輔楊廷麟有的一比。
孫之獬在天啟七年時當過順天鄉試考官,門生故吏不少,崇禎初年被列入閹黨逆案,革職為民,一直在家混日子。
原本指著身上的功名和士紳的身份混口飯吃,小日子過的也挺滋潤的。
誰知朱慈烺登基之後,卻開始在山東搞土改……
該死的洪承疇不顧自己也是讀書人的身份,居然在山東強行推進土改,士紳階層反對無效!
導致孫之獬的身家立馬縮水一大半,小日子變得日益清苦,不由得心生怨恨。
你是皇帝又如何,你砸我飯碗,我也砸你飯碗!
孫之獬必須要介紹一下,千古罪人啊!
有句老話:
“人在做,天在看。”
意思就是為人應該遵禮守約,進退守法,不可做盡禍國殃民之事,不然報應遲早會來臨,上自帝室貴胄、王公大臣下自黎民百姓皆是如此。
道理人人都懂,但總有人不信邪,為了些許錢財,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作賭注,去觸犯約定俗成的社會公約,最終落得個人死身滅,家人遭殃的下場。
自古以來文教興盛,出現過諸多聖哲先賢,唯有孫之獬成為例外,不僅沒能繼承先人誌願,反而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大奸大惡之人。
剛出生時的孫之獬大眼睛一眨一眨的,靈氣逼人,看見陌生人也不害怕,父母喜出望外,就給他取名為“獬”,獬字用於人名,並不常見,隻因它是一種神獸。
這種神獸體型大如牛,類似於麒麟,全身還長著漆黑黝亮的毛,看上去令人生寒。
但其實它是個祥獸,而非惡獸,它有一雙明辨是非的亮眼,會發光。
當辨明曲折是非後,這隻神獸會用額頭上的角去頂撞奸邪之人,甚至將其吃在肚子裏,實現懲惡揚善之能。
取這個名字,可以看出孫之獬的父母對其期望頗深,希望他長大後成為包公之類人物。
但是孫之獬卻讓他的父母失望了,他確實聰慧好學,年紀輕輕就高舉進士,被授予庶吉士,更獲得翰林院檢討的職位,一時風光無兩,父老鄉親都為之慶賀。
彼時正值魏忠賢專權時期,九千歲大名如雷貫耳,很多人對之趨之若鶩。
讀了如此多聖賢書的孫之獬,選擇堅定站在魏忠賢一邊,成為遠近聞名的閹黨成員。
後來崇禎繼位,魏忠賢失勢,孫之獬畢竟有功名在身,沒有受到太大追究。
但他不思悔改,居然還在為魏忠賢發聲,而且是獨一份兒,沒有其他人助力。
當時崇禎皇帝處置完魏忠賢後,下達命令讓部下毀掉由閹黨編寫的以排斥、誅殺異己為目的的《三朝要典》。
聽到這個消息,孫之獬火冒三丈,抱著《三朝要典》一路狂奔到祭祀祖宗的太廟,痛哭流涕。
這件事在當時士林也算得上一件大事,很多士人對孫之獬的行為嗤之以鼻,覺得他不能明辨是非也就罷了,居然撒潑打滾,儼然潑婦一般,簡直在給天下讀書人臉上抹黑。
崇禎皇帝對於孫之獬的行為也是非常無語,覺得大明王朝怎麽培養出這麽個奇葩人物,禮義廉恥全然不顧,遂將孫之獬列為閹黨逆案,將其削職為民。
如果僅僅是投靠閹黨,不思悔改,孫之獬還遭遇不了最後的悲慘結局。
他最不應該做的是投降清廷,帶頭剃發,成為大明子民人人切齒的賣國賊。
事情發生在順治元年,當時清軍已經進入山海關,打敗李自成,占據北京城,建立起一個新的政權。
此時的孫之獬覺得升官發財的機會又來了,他主動提出削發易服,並帶頭興致盎然地剃掉自己的頭發。
剃掉頭發之後的孫之獬,留起了長辮,穿上滿族官員的朝服,臉上表情洋洋自得,一副小人作態。
並且還不滿足於此,他充當起了清廷的說客,號召漢人順應大勢,不要反抗。
孫之獬這種過於諂媚的態度,連滿族人都看不起,輪到皇帝上朝時,滿族官員讓他站到漢人官員隊伍裏,而漢人官員看著他的朝服,讓他站到滿族官員隊伍中去。
彼時的孫之獬狼狽萬分,成為人人都不待見的過街老鼠,而他竟然還不自知。
憤怒之下,上書順治皇帝,提議加快進行“剃發令”的推行,惹得漢族士民義憤填膺,恨不得將其挫骨揚灰。
漢族人的憤恨是有道理的,正是孫之獬的一紙上書,讓“剃發令”徹底施行下去。
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不是一句空話,好多漢族誌士因此喪掉性命。
慣於趨炎附勢、追逐權勢的孫之獬,本以為自己傍得一顆好大樹,可以乘機乘涼。
但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命運的惡果正在等待著孫之獬。
順治三年,孫之獬幫助順治皇帝完成清軍入關後的剃發計劃。
打算著安安穩穩致仕,衣錦返回故鄉,過幾年退休生活,但是謝遷起義爆發了,地點就是在山東。
謝橋領導的農民軍,不忍清廷政策,宣布起義,他們迅速占領山東淄川。
彼時孫之獬正在老家安享晚年之樂,但被起義軍破門而入,一把抓到大街上,五花大綁起來,並進行遊街示眾。
當時的山東民眾覺得大快人心,漢奸惡賊孫之獬也會有今天,想當年他倒行逆施多麽氣人。
附加在孫之這身上的刑罰,遊街示眾隻是個前戲,更嚴酷地在後頭。
起義農民決定對孫之獬施以最嚴酷的刑罰,以懲罰其獻媚清朝,甘當賣國賊。
他們用針在孫之獬全身刺孔,並在這些孔上插上豬毛,讓其疼痛之下體麵盡失。
最後起義軍將奄奄一息的孫之獬拉到市曹上,斬首示眾。
斬首完畢後,再將其全身肢解,古代最嚴酷的刑罰莫過於此,孫之獬算是惡得其報。
神武皇帝很快要南下渡過長江,江南和江北雖然隻有一江之隔,但對神武皇帝來說,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地方。
大明長江以北地區,已經被神武皇帝牢牢把控。
可江南之地,他的勢力才剛剛涉足,短短過江過程,極有可能危險重重……
南方士紳地主世家大族和官員勳貴們,肯定要不希望神武皇帝過江土改,一旦神武皇帝過江南下,他們這些人的財路就斷了。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南方士紳階層和家族勳貴絕對不會坐以待斃,他們甚至有推翻神武皇帝,重新讓崇禎上位的可能。
朱慈烺當然知道這些人的心理,所以在鳳陽土改順風順水時,依然未輕易離開鳳陽渡江南下。
他在等朱成功到來,隻有乘坐自己的戰船渡江,朱慈烺才安心,他可不想在長江意外落水……
朱成功暫時還未回來,朱慈烺閑來無聊,這段時間一直在鳳陽各地私訪,他想暗中查看一下,鳳陽土改是否像說的那樣順利。
多次私訪,朱慈烺並未發現什麽問題,他知道兩次清洗徹底震懾了鳳陽當地士紳地主,無人再敢搞小動作。
看來無論什麽時候,都是槍杆子裏出政權,隻要你足夠強硬,有錢人都會知道,他們的脖子幹不過大刀。
往往都是老百姓被逼急後才會造反,靠士紳地主舉旗造反很難,他們像成功,還是要依靠普通民眾……
又等一天,朱成功還未進入長江,朱慈烺決定去滁州看看,滁州和南京一江之隔,他也想看看明朝時期長江和後世有何不同。
因為鳳陽總兵楊禦藩還在滁州為土改保駕護航,朱慈烺感覺自己的安全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現在嶽洋不在身邊,沈雲英和胡寶二人一直陪著他,滁州再安全也不會隻帶他們兩個人。
朱慈烺準備讓張書廷帶部分人隨行,於是對胡寶說道:
“傳張書廷見朕!”
很快,張書廷走進皇宮,見到神武皇帝,小將軍抱拳躬身說道:
“參見陛下!”
朱慈烺微笑點點頭:
“免禮,賜座!”
“謝陛下!”
張書廷謝座後,小心翼翼在椅子上落座,再次拱手問道:
“不知陛下召見臣有何旨意?”
朱慈烺看看眼前年輕的大明新一代勳貴,微微一笑,說道:
“朕想去滁州看看長江,你挑選五十個精兵強將護駕,下午出發!”
聽到讓他挑選五十人護駕去滁州,張書廷一下從椅子上跳起來:
“啊!陛下不可,五十人如何護駕,臣率領神武軍虎營護駕更加安全……”
神武皇帝在鳳陽殺那麽多人,很快又要南下土改,外出肯定要大批軍隊護駕,別說五十人,五百人也不夠。
見張書廷大驚小怪,朱慈烺擺擺手:
“朕此行乃是私訪,不需要那麽多人,二十親衛和五十神武軍足夠用,鳳陽總兵楊禦藩還在滁州,你無需擔心!”
張書廷知道楊禦藩是鳳陽總兵,他們隻見過幾次麵,楊禦藩又不是護國軍,張書廷哪裏敢賭他是否真正忠心。
神武皇帝的安全誰都不敢去賭,萬一出現意外,大明改革進程會立即中斷,明王朝可能又要回到老路上。
張書廷急忙勸道:
“陛下,若是護國軍哪個營在滁州還差不多,不是臣不相信楊禦藩,陛下還是小心謹慎為好,請陛下三思!”
朱慈烺起身拍拍小將軍肩膀道:
“不必多說,朕意已決,你馬上去準備,將士們全部穿便裝即可,此行一定要低調,去吧!”
“這……臣遵旨!”
張廷雖然不願意,可神武皇帝已經決定,他隻好照辦……
神武軍班底就是原來的東宮衛隊,他們對神武皇帝絕對都是忠心耿耿,這一點無論是朱慈烺還是張書廷都不會懷疑。
回到營部,張書廷立即挑選五十個心眼活當打仗勇敢,槍法又極準的老兵。
說是老兵,主要他們都是原來東宮衛隊成員,年紀並不大。
張書廷把他們帶到自己住處,口氣嚴厲說道:
“知道本將找你們何事嗎?”
將士們還以為又要去抄家,急忙說道:
“將軍,是不是要執行秘密任務?抄家我們都在行……”
張書廷搖搖頭,口氣很嚴厲的說道:
“本將挑選你們乃有很重要的任務,保護神武皇帝外出,此事不得外傳,任何人都不得吐露半個字。
神武皇帝對大明的重要性,不用本將說明,相信你們都知道,一旦出現意外,你們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護神武皇帝的人身安全。
每人帶兩把手銃和三顆手榴彈,一定要時刻注意周邊動靜,稍有風吹草動,你們要立即把陛下保護在中間……”
聽到要保護神武皇帝私訪,將士們都開始緊張,他們不怕死,但都擔心神武皇帝安全,他斷了很多人的財路。
不過他們有信心能保護皇帝的安全,因為他們都有為神武皇帝擋刀子的決心,於是紛紛叫道:
“將軍放心,除非我們死光,不然誰都不能動聖上一根汗毛!”
張書廷點點頭:
“很好,本將相信你們,若此次出行能安全返回,本將絕不會虧待你們,馬上去準備,一炷香後集合。”
“喏!”
朱慈烺自己帶的也有衛隊,張書廷走後,朱慈烺讓胡寶挑選二十人隨行,每人一把ak47,全部用布袋包裹,以免外人看出是火銃……
…………
此時,山東的土改也在進行中,因為孔家的表麵妥協,土改進程比之前稍微快一些,但山東士紳反抗也開始激烈起來。
山東濟南府,淄川縣。
孫府後院,一名五十多歲的瘦弱老者躺在太師椅上,正在和幾個人商量對策,他的計劃是利用孔家身份刺殺洪承疇。
一旦孔家把洪承疇刺殺掉,山東的土改肯定會停止,他不信神武皇帝敢真的對孔家動手。
若神武皇帝真的對孔家動手,這也是孫之獬願意看到的,那時神武皇帝絕對會身敗名裂,崇禎可能要上位了……
這老頭名叫孫之獬,是天啟二年的進士,殿試後被選為庶吉士,在翰林院幹過檢討,資質和內閣首輔楊廷麟有的一比。
孫之獬在天啟七年時當過順天鄉試考官,門生故吏不少,崇禎初年被列入閹黨逆案,革職為民,一直在家混日子。
原本指著身上的功名和士紳的身份混口飯吃,小日子過的也挺滋潤的。
誰知朱慈烺登基之後,卻開始在山東搞土改……
該死的洪承疇不顧自己也是讀書人的身份,居然在山東強行推進土改,士紳階層反對無效!
導致孫之獬的身家立馬縮水一大半,小日子變得日益清苦,不由得心生怨恨。
你是皇帝又如何,你砸我飯碗,我也砸你飯碗!
孫之獬必須要介紹一下,千古罪人啊!
有句老話:
“人在做,天在看。”
意思就是為人應該遵禮守約,進退守法,不可做盡禍國殃民之事,不然報應遲早會來臨,上自帝室貴胄、王公大臣下自黎民百姓皆是如此。
道理人人都懂,但總有人不信邪,為了些許錢財,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作賭注,去觸犯約定俗成的社會公約,最終落得個人死身滅,家人遭殃的下場。
自古以來文教興盛,出現過諸多聖哲先賢,唯有孫之獬成為例外,不僅沒能繼承先人誌願,反而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大奸大惡之人。
剛出生時的孫之獬大眼睛一眨一眨的,靈氣逼人,看見陌生人也不害怕,父母喜出望外,就給他取名為“獬”,獬字用於人名,並不常見,隻因它是一種神獸。
這種神獸體型大如牛,類似於麒麟,全身還長著漆黑黝亮的毛,看上去令人生寒。
但其實它是個祥獸,而非惡獸,它有一雙明辨是非的亮眼,會發光。
當辨明曲折是非後,這隻神獸會用額頭上的角去頂撞奸邪之人,甚至將其吃在肚子裏,實現懲惡揚善之能。
取這個名字,可以看出孫之獬的父母對其期望頗深,希望他長大後成為包公之類人物。
但是孫之獬卻讓他的父母失望了,他確實聰慧好學,年紀輕輕就高舉進士,被授予庶吉士,更獲得翰林院檢討的職位,一時風光無兩,父老鄉親都為之慶賀。
彼時正值魏忠賢專權時期,九千歲大名如雷貫耳,很多人對之趨之若鶩。
讀了如此多聖賢書的孫之獬,選擇堅定站在魏忠賢一邊,成為遠近聞名的閹黨成員。
後來崇禎繼位,魏忠賢失勢,孫之獬畢竟有功名在身,沒有受到太大追究。
但他不思悔改,居然還在為魏忠賢發聲,而且是獨一份兒,沒有其他人助力。
當時崇禎皇帝處置完魏忠賢後,下達命令讓部下毀掉由閹黨編寫的以排斥、誅殺異己為目的的《三朝要典》。
聽到這個消息,孫之獬火冒三丈,抱著《三朝要典》一路狂奔到祭祀祖宗的太廟,痛哭流涕。
這件事在當時士林也算得上一件大事,很多士人對孫之獬的行為嗤之以鼻,覺得他不能明辨是非也就罷了,居然撒潑打滾,儼然潑婦一般,簡直在給天下讀書人臉上抹黑。
崇禎皇帝對於孫之獬的行為也是非常無語,覺得大明王朝怎麽培養出這麽個奇葩人物,禮義廉恥全然不顧,遂將孫之獬列為閹黨逆案,將其削職為民。
如果僅僅是投靠閹黨,不思悔改,孫之獬還遭遇不了最後的悲慘結局。
他最不應該做的是投降清廷,帶頭剃發,成為大明子民人人切齒的賣國賊。
事情發生在順治元年,當時清軍已經進入山海關,打敗李自成,占據北京城,建立起一個新的政權。
此時的孫之獬覺得升官發財的機會又來了,他主動提出削發易服,並帶頭興致盎然地剃掉自己的頭發。
剃掉頭發之後的孫之獬,留起了長辮,穿上滿族官員的朝服,臉上表情洋洋自得,一副小人作態。
並且還不滿足於此,他充當起了清廷的說客,號召漢人順應大勢,不要反抗。
孫之獬這種過於諂媚的態度,連滿族人都看不起,輪到皇帝上朝時,滿族官員讓他站到漢人官員隊伍裏,而漢人官員看著他的朝服,讓他站到滿族官員隊伍中去。
彼時的孫之獬狼狽萬分,成為人人都不待見的過街老鼠,而他竟然還不自知。
憤怒之下,上書順治皇帝,提議加快進行“剃發令”的推行,惹得漢族士民義憤填膺,恨不得將其挫骨揚灰。
漢族人的憤恨是有道理的,正是孫之獬的一紙上書,讓“剃發令”徹底施行下去。
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不是一句空話,好多漢族誌士因此喪掉性命。
慣於趨炎附勢、追逐權勢的孫之獬,本以為自己傍得一顆好大樹,可以乘機乘涼。
但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命運的惡果正在等待著孫之獬。
順治三年,孫之獬幫助順治皇帝完成清軍入關後的剃發計劃。
打算著安安穩穩致仕,衣錦返回故鄉,過幾年退休生活,但是謝遷起義爆發了,地點就是在山東。
謝橋領導的農民軍,不忍清廷政策,宣布起義,他們迅速占領山東淄川。
彼時孫之獬正在老家安享晚年之樂,但被起義軍破門而入,一把抓到大街上,五花大綁起來,並進行遊街示眾。
當時的山東民眾覺得大快人心,漢奸惡賊孫之獬也會有今天,想當年他倒行逆施多麽氣人。
附加在孫之這身上的刑罰,遊街示眾隻是個前戲,更嚴酷地在後頭。
起義農民決定對孫之獬施以最嚴酷的刑罰,以懲罰其獻媚清朝,甘當賣國賊。
他們用針在孫之獬全身刺孔,並在這些孔上插上豬毛,讓其疼痛之下體麵盡失。
最後起義軍將奄奄一息的孫之獬拉到市曹上,斬首示眾。
斬首完畢後,再將其全身肢解,古代最嚴酷的刑罰莫過於此,孫之獬算是惡得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