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陳謙默許的威德爾,立刻讓英國商人帶去1萬銀元,作為行賄的款項,陳謙很高興的收下。


    這筆外快自然得來全不費功夫,在諾雷蒂的牽線下,威德爾派遣英國商人陸續上岸,達成了大量有利於英國商人的的交易。


    盡管如此,威德爾依然得寸進尺,從9月開始,他直接將船隊開入到了虎門沿岸的老虎島進行停泊,並且要求得到更多的貿易便利。


    威德爾船隊的傲慢無禮和英國商人在廣東沿岸的活躍,引起了很多廣東官員的不滿。


    在輿論的壓力之下,陳謙不得不丟卒保車,將諾雷蒂和所有上岸交易的英國商人抓起來進行嚴加看管。


    得知商人被抓之後,威德爾策劃了數起針對廣州沿岸的軍事行動。


    在整個9月份,他們襲擊了位於珠江沿岸的大明水師,擊毀了數艘大明帆船,這就使得鄭茂華不得不采取更為強硬的手段,來對威德爾的艦隊發動反擊。


    於是他與福建巡撫商議,讓鄭芝龍率領水師揚帆起航,準備南下教訓這支傲慢的英國艦隊。


    於是鄭芝龍率領麾下艦隊和英國人展開大戰,英國人船大火炮射程遠,鄭芝龍船小但量大,采取群狼和火船戰術。


    雖然雙方互有傷亡,但鄭芝龍乃是本土作戰,隨著戰鬥時間延長,英國人絕對會吃大虧。


    此時的葡萄牙人不願意看到英國艦隊的事情鬧大,於是甘願作為中間的調停人,而威德爾也懼怕明朝水師的強大實力,因此接受了這一建議。


    經過一係列複雜的交接手續之後,明朝送還了被扣押的英國商人,並且要求他們繳納交易所產生的關稅。


    崇禎九年,兩廣總督張鏡心走馬上任,他立刻調集軍隊,再一次對威德爾的艦隊發出警告,如果不立刻離開明朝領海,就要承擔“最壞的後果”。


    對此,威德爾在11月30日向明朝官方提交了一份正式文書,在信中他的口氣變得十分卑微:


    “我們進入大明海麵的種種無禮行為,是基於我們對大明法律的無知,如今我們發誓,遵守大明內地的所有法律,如果再犯的話,我們將甘願接受任何可能遭到的監禁和刑罰。”


    12月開始,威德爾的幾艘船隻相繼離開大明沿海,英國人對虎門沿海的侵略行動,因為明朝官員的強硬態度而畫上了句號。


    除此之外,明朝還做出了一個霸氣無比的決定,禁止與英國的貿易,明朝境內與英國的所有貿易全部關閉。


    在當時中英貿易是正常貿易,對雙方都是互惠互利的,然而英國沒想到明朝這麽狠,說停就停。


    這個舉動讓英國措手不及,立刻派遣使者前來談判道歉,明朝這邊自然見好就收。


    經過一番商議之後,最終以威德爾再次以個人名義賠償明朝白銀而結束。


    雖說就實質而言,這隻是一場小規模的衝突,但明朝官員在麵對狂傲的英軍時,采取的果斷強硬的處置措施是值得肯定的。


    即便國勢衰微,麵對未知外敵依然敢於“亮劍“,也算是維護了大明朝最後的一絲尊嚴。


    可能多人認為明朝很弱,實際上根本不是那一回事,當時明朝海軍力量很強。


    正因為歐洲海上列強考慮到明軍的力量,所以在之後的200年間也不敢動手。


    直到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一開始也是抱著打不過就撤的態度,沒想到輕鬆就打贏了。


    才知道這個龐大的帝國,已經不堪一戰,從此,歐洲列強才徹底看清了大清的軟弱無能。


    大明海軍兩百多年,對外戰從無敗績,即使到了明末,崇禎雖然外憂內患,但依靠鄭芝龍的強大海軍,同樣幾次擊敗強大的西班牙和荷蘭。


    朱慈烺接到情報後,勃然大怒,曆史上英國艦隊入侵,崇禎皇帝正在對流寇和建奴兩線作戰。


    此事完全由廣東巡撫處置,在廣東方麵和鄭芝龍共同努力下,最終擊退英國艦隊。


    而現在英國人晚來兩年,曆史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朱慈烺準備把英國這六艘戰艦全部留在大明,一艘都不會放走。


    墨夏改造大沽口造船廠已經兩年多了,此時造船廠工人達到五千多人,另外在山東劉公島還有一個大型造船廠,工人三千多人。


    兩個造船廠的負責人都墨夏,這兩年他一直在兩頭跑,造船廠主要工人都是高價從澳門和南洋挖來的。


    以前崇禎沒有想到發展海軍,他也沒有銀子和心思去打造海軍?


    但朱慈烺不一樣,他深知未來海軍的重要性,所以在造船投入上不惜投入重金。


    有銀子好辦事,在墨夏和沈千萬的操作下,從葡萄牙在澳門的造船廠和尼德蘭在爪哇造船廠挖來近千造船的能工巧匠。


    經過一年多的日夜不停建造,目前大沽口造船廠已經建造出八艘大型戰艦,劉公島造船廠也已經建造出六艘大型戰艦。


    這種大型戰艦,雖然沒有鄭和下西洋時福船大,但卻是很適合作為海上戰鬥的戰艦。


    戰艦下層甲板長度達到了46米,船舯部寬度12米,最大吃水深4米,排水量在1000噸-1200噸之間。


    該艦的武備係統包括12門36磅火炮,布置於下層甲板後部。


    16門24磅火炮,布置於下層甲板中前部。


    14門18磅火炮,布置於上層甲板中後部。


    12門12磅火炮布,置於上層甲板前部。


    26門6磅火炮布置於艏艉樓露天甲板的炮座上,這個主要用於近戰打擊對手士兵。


    該艦的上下兩層甲板采用連貫式炮甲板設計,露天甲板雖然擁有較長的艏艉樓,但並不連貫在一起。


    所以該型戰艦仍被視為雙層甲板戰艦,而非三層甲板戰艦,值得一提的是下層甲板的12門36磅的重型火炮。


    這是當時荷蘭海軍的最強武器,這一磅數也幾乎是那個時代火炮彈丸的上限。


    同荷蘭前期建造的戰船比較來說,大明戰艦的尺寸與武備,都是一次質的飛躍。


    同時期,1650年左右,歐洲列強隻有英國擁有三層甲板的一級戰列艦,例如“海洋霸主”號與“皇家親王”號等。


    但其船體尺度及排水量並不比大明現在戰艦大多少,由於三層甲板船體重心升高,在航行穩定性及操控靈活性上同大明戰艦還有一定差距。


    在小火炮的布置上,大明戰艦采取了複式艉樓布置,在最下層甲板的重炮布置上,大明戰艦單側擁有14個射擊孔,比英國同等戰艦上的12射擊孔還要多一些。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大明戰艦上不需要裝備太多重型紅衣大炮,更不需要三層甲板的戰艦,因為現在大明已經開始生產開花彈。


    相比西方戰艦上裝備的笨重的火炮,大明戰艦上的開花彈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唯一短板就是這些軍艦都未參加過實戰,前兩月才剛剛試水。


    這也是大明在鄭和下西洋之後,剛開始建設真正的海軍,而西方大航海早就已經開始。


    十六世紀,大體範圍等同於今日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地的區域,仍被泛稱為“低地”國家。


    指許多公爵封地、主教領地、郡、縣等等構成的,大部分都在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家族的統一治理之下。


    1556年,帝國皇帝查理五世退位,他將奧地利等以及哈布斯堡王朝正統分給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將西班牙北方省分給他的兒子——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


    這些低地的北方省,其實就是受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海外領地。


    因西班牙國王的中央集權政策、高稅收、宗教教派迫害等原因,以北方省為代表的“低地”地區爆發了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戰爭。


    1579年,北方省中的七省成立了烏得勒支聯盟,這被認為是現代荷蘭的雛形。


    1588年,“七省”進一步宣布成立“荷蘭聯省共和國,直到1648年,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四世簽訂了《明斯特條約》,才算正式承認低地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國的獨立。


    《明斯特條約》隻不過是一種形式、一個曆史的時間印記。早在十六世紀末期,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就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了。


    1602年便已經正式成立的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此時已經擁有從加勒比海到遠東的約多個分支機構。


    資料顯示,荷蘭貿易額占到彼時全世界貿易總額的幾乎一半,遊弋在世界五大洋之上的約2萬艘商船。


    其中懸掛著聯省共和國三色旗的也幾乎占了一半,比英,法,德諸國船隻的總數還多。


    荷蘭人以“海上馬車夫”的名號,經營著在全球的商業帝國,彈丸之地的國運和命脈,也愈發地依賴於海上貿易。


    在爭取獨立的過程中,擁有著七省這七顆“龍珠”的“海上馬車夫”,許下的心願就是:


    “讓掛著荷蘭聯省共和國三色旗的商船,出現在地球上的每一個港口。”


    十七世紀荷蘭聯省共和國最耀眼的風帆戰艦——七省號橫空出世。


    因為以貿易、金融、海運立國、並一度傲視歐洲群雄的彈丸“小國”荷蘭,離不開一支強大的海上艦隊,“七省號”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艘以聯邦“七省”命名的戰艦,以當時的眼光與標準來說,是一艘融合了那個時代各種先進技術裝備的一級戰列艦。


    在“七省號”出生之前的近一個世紀裏,同為新教國家的英國人與荷蘭人“並肩戰鬥”。


    為了共同挑戰強大的天主教西班牙帝國,英國不光自己在英西戰爭期間對抗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同時還投入大量的金錢以及部隊支援荷蘭人對抗西班牙的鬥爭,英荷一度算是一個戰壕裏的親密戰友。


    然而,隨著曆史的發展,當大英帝國逐步追趕並超越西班牙的海上霸權時,突然發現,依靠商業立國的荷蘭人,已然成長為阻止自己稱霸海洋的另一個強勁對手。


    “七省號”的服役,開始於第二次“英荷戰爭”,它的開篇即是高潮!


    第二次英荷戰爭總體上可以視為荷蘭人取得了勝利,在兩國間規模巨大的數次海戰中,“七省號”參與的幾場重要海戰,也是第二次英荷戰爭中荷蘭海軍的高光時刻。


    “七省號”在第二次英荷戰爭開打的一年之後才下水,它參與的第一次海戰,就是作為荷蘭海軍司令德·魯伊特的旗艦,在“四日海戰”中大敗英國海軍。


    第二次英荷戰爭的初始階段,德·魯伊特率領荷蘭艦隊遊弋於英吉利海峽、泰晤士河口外。


    他們有效的保護著荷蘭的戰時交通線,保護荷蘭的海外貿易就是有效的保存了荷蘭的國力,


    “七省號”在海戰中的表現可圈可點,他的火力在對抗英國大型三層甲板戰艦、都取得了壓製性的優勢。


    持續了4天的海戰,損失慘重的英軍利用夜幕與大霧掩護撤退、荷蘭海軍也是打的彈盡糧絕、斷桅殘櫓無力追擊而結束。


    此戰荷蘭海軍隻有4艘小型艦船被擊沉、近2800人傷亡,英軍則損失了包括三層甲板戰艦在內的17艘主力戰艦,約5000人傷亡,另有近1800人被俘。


    這場戰役荷蘭海軍創造了兩個海戰曆史:俘虜了英國海軍上將愛司句,這是在風帆年代,唯一一位在戰爭中被俘虜的海軍上將。


    俘獲並焚毀了愛司句的“坐騎”——“皇家親王號”,這是建於1610年的、世界上公認的第一艘三層甲板風帆戰艦。


    也一度是英國詹姆斯一世國王最尊貴奢華的戰艦,荷蘭人的這兩個“第一”對於英國人的自尊與自信都是個沉重的打擊。


    大明現在打造出來的這十四艘戰艦,幾乎和荷蘭戰無不勝的“七省號”雷同,因為圖紙都是沈千萬高價從巴達維亞造船廠買來的。


    現在戰艦上還會列裝發射開花彈的火炮,錐形彈頭的開花彈對木製戰艦的傷害可想而知,一旦命中吃水線以下,兩發炮彈絕對重創西方戰艦。


    朱慈烺知道英國艦隊這次來到廣東幾個月後才退走。


    於是傳旨命令鄭芝龍,一旦英國艦隊進入珠江等內河。


    他要不惜一切代價堵死英國艦隊退路,等待鄭森率領艦隊支援。


    鄭芝龍麾下主力戰艦,因為支援滅建奴之戰,現在有些分散。


    朱慈烺命令鄭森前往大沽造船廠,接收船廠八艘大型戰艦,施琅前往劉公島接收六艘戰艦。


    兩支艦隊接收新型戰艦後,立即前往廣東痛擊英國艦隊,如果跑掉英國人一艘戰艦,鄭芝龍父子和施琅提頭來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物語00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物語000並收藏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