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有曆史介紹,不喜歡建議不要訂閱!”


    燕雄鷹和賀豹都是護國軍一營主將,作為虎豹騎統領,曹變蛟此時是戰場上最高指揮官。


    見多爾袞不再反抗,他並未命令擊殺多爾袞和一百多個建奴,曹變蛟要把多爾袞他們交給神武皇帝處置。


    “捆了,帶走!”


    曹變蛟一揮手,多爾袞和他麾下一百多建奴,立即被虎豹騎按倒在地五花大綁。


    等多爾袞等人被五花大綁後,曹變蛟對燕雄鷹和賀豹說道:


    “二位,你們兩營負責打掃戰場,再留下兩個千總虎豹騎輔助你們,本將軍要把建奴帶回去。”


    “喏!”


    留下兩個千總虎豹騎給燕雄鷹和賀豹,曹變蛟率領麾下人馬趕往錦州。


    曹變蛟知道大淩河的戰鬥早就結束,神武皇帝他們肯定會暫時返回錦州休整,下一步應該開始渡河收複義州和遼陽等地。


    正如曹變蛟預料那樣,朱慈烺此時已經率領大軍進駐錦州。


    至於多爾袞,朱慈烺並不擔心他逃掉,前麵還有護國軍兩個營在攔截,後麵又有曹變蛟一萬虎豹騎在追殺,多爾袞絕對插翅難飛……


    此次鬆錦之戰的勝利,最好心的並不是神武皇帝朱慈烺,而是崇禎太上皇。


    在聽到皇太極暴斃後,崇禎一度喜極而泣,還激動的抱著朱慈烺狠狠啃幾口……


    崇禎在位期間最大對手就是皇太極,但崇禎從未在皇太極手中占到過一點便宜,反而多次被虐。


    除了大淩河之戰,小淩河之戰,鬆錦之戰外,期間建奴還多次入關搶掠,一度長驅直入到山東破濟南殺魯王。


    後期明軍對建奴八旗更是畏懼如虎,在建奴肆虐京師之時,勤王人馬皆不敢戰,甚至隻敢尾隨建奴八旗。


    皇太極時期建奴八旗,對大明皇帝崇禎來說,幾乎是夢魘般的存在,得知皇太極死在乳峰山,他豈能不激動,抱著朱慈烺說道:


    “皇兒,現在皇太極暴斃,我大明光複遼東已經無人能擋,父皇終於對列祖列宗有所交代了,這一切皆吾兒之功……”


    朱慈烺看著開心的像個孩子似的父皇,他心裏有激動也有感慨。


    如果不是他穿越而來,在過幾年,自己這個便宜老爸就要自掛歪脖樹了。


    崇禎在位期間不努力嗎?


    當然不是,他很努力,甚至二十多歲就白了頭,可他的能力真的沒有辦法和皇太極相比。


    對比一下明思宗崇禎和皇太極,這兩位從未謀麵的最大對手。


    一位代表大明王朝的末代君主,一位代表建奴第一位入關前的皇帝。


    準確說建奴這個皇帝名不符實,他們占領的土地本就是大明領土,努爾哈赤也是大明建州衛一個首領,屬於造反的那種,沒有入駐中原之前,建奴這個皇帝屬於自封的。


    不過,透過曆史的塵埃,會驚奇地發現皇太極和崇禎皇帝二人身上的共同點相當多。


    其施政上都是奮力一搏的英雄人物,然而當那個時代被徹底撕裂後,皇太極走向成功,而崇禎身死國滅。


    但從個體生命來講,二人又在同一年離開那個紛爭的世界,隻不過曆史標簽有所不同。


    皇太極是建奴此後二百多年開創性的人物,崇禎帝則是二百多年大明王朝的終結者。


    朱由檢和皇太極兩個人生活的時代大體相同,都是在位17年,其登基也基本就差幾個月的時間,可謂相當的巧合。


    崇禎拚盡全力,想給即將滑落的大明王朝踩刹車,而皇太極也是繼承努爾哈赤基業想要再進一步。


    如同竭盡心力在拔河,二人隔空發力,最終將那個時代徹底撕裂。


    天啟二年,13歲的朱由檢被封為信王,5歲喪母,10歲喪父的他雖然性情孤僻,缺乏安全感。


    但他卻刻苦學習,不僅擅長書法、詩文,而且還擅長彈琴,內心脆弱的他從來沒想過將來會繼承皇位。


    由於生存環境所帶來的恐懼、孤獨,使其防範意識極強,甚至生病都拒絕服用宮中藥物。


    這種性情讓他急躁而又脆弱,在日後處理重大事務時,從一個極端轉移到另一個極端,由此詮釋了性格決定命運的古老命題。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十二歲喪母,自幼隨其父兄出兵打仗,得到了良好的前線曆練,心智非常成熟。


    24歲時被封為四大貝勒之一,並深得努爾哈赤的喜愛。由於處事穩健,智勇雙全,在當時就是個“人皆稱道的人”。


    從經曆來看,朱由檢生在深宮,長於婦人之手,缺乏對外界的了解。


    相反皇太極的成長環境要艱苦一些,但皇太極卻在父兄的影響下,迅速得到充實的成長曆練。


    崇禎卻形影孤單,真正的孤家寡人,可以說,在個人性格和出身及麵臨的環境,讓崇禎朱由檢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18歲這年,朱由檢在危機四伏中倉促繼位,此刻大明已經內憂外患,氣息奄奄。


    出於強烈的對大明王朝的責任感,對其最恰當的詞匯就是一個急字,他想通過自己的振作全麵挽回大明的懸崖頹勢。


    繼位不久他就下令:


    “諸臣服飾袖長不得過一尺,宮中盡撤金銀等器,俱用陶器。”


    並對全體臣僚下發諭旨不得擅自使用金銀。除了大改作風外,崇禎本人成了明朝繼朱元璋外的第二位最為勤政的人。


    他經常因為召見大臣“麵決庶政”而忙的吃不上飯,有時到了深夜他還在處理國政,他與大臣商討朝政終席無倦容,一生從無節假日。


    皇太極於天啟六年繼承汗位,時年35歲,比朱由檢早一年繼位,雖然繼承了汗位,但皇太極對擁戴他的三大貝勒頗為優禮。


    每當朝會舉行盛大慶典時,皇太極都會把三位哥哥擺在與自己同等位置一起居南麵並列為坐,可知其稱帝之初地位並非如何穩固。


    在不久發生了莽古爾泰“禦前拔刀”,皇太極得到支持後,才將其革去大貝勒爵位,最後在圈禁十年後死於禁地。


    第二年正月,在代善等人明智選擇下,皇太極正式廢除“與三大貝勒俱南坐受”,改為自己“南麵獨坐”。


    由此,皇太極才成為能夠全麵支配八旗各主的權威人物。


    雖然二人均十分努力,但崇禎的成效卻大打折扣。相反,皇太極不斷穩固權威後,將滿洲進一步推向新的高度。


    崇禎與皇太極都是明朝末年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他們在用人和軍政謀略上卻有著根本的不同。


    急躁的性格和麵對大明官僚機器整體素質下沉的情況下,他對文武官員越來越缺乏信任。


    崇禎認為,內臣都不堪使用,不得已大量啟用宦官,對於使用宦官內臣,崇禎也說出了不得已的苦衷:


    “文武各官,朕未嚐不信用,誰打起精神實心做事?隻一味朦徇諉飾,不得已差內臣查核,原出一時權宜,若是差來不行,差他做什麽?你們外臣果有肯做事,朕何必要用內臣。”


    當時對於皇帝使用宦官的危害,已經有了較為係統的總結:


    “宦官內侍之流,若用為耳目,即耳目蔽,用為心腹,即心腹病。馭之之道,在使之畏法,不可使有功,畏法則檢束,有功則驕恣。”


    此外雖然能夠不拘一格選人用人,然而17年裏,卻是庸才遍地,以當時最重要的閣臣為例,總共五十人。


    其中周延儒、溫體仁為首輔最久,可周廷儒實庸篤無材略,且性貪,另外的溫體仁專務刻核,迎合帝意,且在其任內,未聞其進一善言,未聞其行一善政。


    要命的是,負責明朝軍事的總督、巡撫、總兵、副總兵大多不懂軍事,鮮有能帶兵之人,尤其在毛文龍和袁崇煥死後,當時整個大明已經沒有真正的大將。


    如王洽在擔任兵部尚書後,以至於到了不習邊事,聞驚倉惶無以應。


    相反皇太極在使人用人上更為從容,首先其父給他留下了重要的四梁八柱的幾大貝勒和子侄們。


    皇太極在崇禎四年,戰役中俘獲了祖大壽的兩個兒子和一個侄子,他故伎重演,給他們最好優待,並以此招降祖大壽。


    第一次祖大壽熬住了,第二年皇太極再次圍困城中斷糧的祖大壽,這次與祖大壽城下之盟。


    為了表示對祖大壽的充分信任,讓他做先鋒帶兵攻打錦州,在錦州城下,祖大壽甩開大隊人馬逃入城中。


    此時皇太極招降的戰略高度和眼光再次表現出來,他親自好安慰與祖大壽一起投降的降將,並給祖大壽的兒子們賜予宅院,將祖大壽與他們區別開來。


    雖然此後曆經了漫長的七年才再次俘獲祖大壽,這一次,祖大壽以為不免一死,出乎意料,皇太極依然對其誠懇勸慰,最終祖大壽被徹底征服。


    曆史證明,如果沒有後來越來越多,位置越來越重要的漢人歸降,滿洲人奪取天下根本無法實現。


    這就是為什麽,當初努爾哈赤厚待李永芳的主要原因,招降的不隻是一個李永芳,而是比李永芳十倍重要的手中握有重權的大明高級將領。


    盡管那時沒有具體目標,到了皇太極這時,對於招降的整體戰略部署越來越清晰具體。


    明崇禎十五年,這年三月,明朝和滿洲之間發生了一次關鍵性戰役——鬆錦州之戰。


    作為戰略要地的錦州,洪承疇是最高駐防將領被俘後,也曾想以死殉國,但對自己下不了手,他在監獄裏日夜痛罵,拒絕飲食。


    皇太極對此早有準備,耐心思想說服工作,給他精美衣食待遇,甚至不惜讓大玉兒和洪承疇發生某些聯係。


    他還時不時還要去監獄中親自探望,當看到洪承疇衣服單薄時,脫下自己的貂裘大氅給他披上,並且溫和問道:


    “先生得無寒乎?”


    這句“暖心”的話,讓洪承疇直直地望著皇太極很久,感歎說:


    “真命世之主也!”乃扣頭請降。


    崇禎十五年九月,鬆錦決戰剛結束,滿洲官員一起向皇太極上奏,建議趁此機會,迅速全麵發兵直取燕京,控扼山海關,大業克成。


    對於如此急躁的急功近利,皇太極表現出了高度的軍事戰略眼光,他批示說:


    “爾等建議,直取燕京,朕意以為不可。”


    緊接著他把大明比成粗壯大樹:


    “無論有多大氣力,有多著急,絕不會一斧子就把大樹砍倒,而是從大樹兩旁一斧斧地砍下去,到了一定程度,這棵大樹自然自己倒下。


    可憐皇太極都沒有想到,讓大明這棵風雨飄搖的樹轟然倒下的,並不是是關外的皇太極,而是李自成與其不約而同的一齊發力。


    也不怪崇禎在國破前夕在書桌上寫下“文臣人人可殺”的數個大字。


    直到自戕之前,李自成竟然出奇的要給他一條生路“議割西北一帶,分國而王,並犒賞軍銀百萬兩。”


    並承諾可以為大明打退各地賊寇,包括對付滿洲的皇太極。


    崇禎問魏藻德:


    “此議何如?今事已急,可一言決之。”


    老奸巨猾的魏藻德擔心承擔負責,始終一言不發,氣得崇禎推倒龍椅,匆匆離去。


    無論皇太極多麽厲害,但他也未能看到大明這棵樹轟然倒塌,就猝然去世。


    巧合的是,崇禎僅僅在幾個月後,也拖著疲憊的身子徹底為大明獻身,這種驚人巧合令後人喟歎不已。


    率軍進入錦州後,朱慈烺和崇禎太上皇住在總兵府。


    此時崇禎還不知道祖大壽已經戰死,由於不想和祖大壽見麵,崇禎特意交代朱慈烺:


    “皇兒,祖大壽拜見時,你先讓王大伴通知父皇,父皇不想見他……”


    曆史上崇禎殺了袁崇煥後,幾次召見祖大壽,祖大壽心虛都找借口躲避,讓崇禎很是不爽,可為了讓祖大壽繼續鎮守遼東,崇禎一直不敢動他。


    現在威名赫赫的小殺星率領護國軍來到錦州,崇禎知道祖大壽絕對不敢躲避,不然朱慈烺必殺他。


    崇禎已經退位,朱慈烺殺不殺祖大壽,崇禎不會去幹涉,但祖大壽想見他崇禎太上皇絕不可能,麵子不要嗎?


    朱慈烺當然知道崇禎太上皇心裏想法,他輕輕歎口氣道:


    “父皇,過去就算了,您就算想見祖大壽,現在已經見不到,祖大壽已經戰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物語00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物語000並收藏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