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一聲令下,正白旗固山額真李之源領令,立即指揮漢軍推著盾車衝向龍騰軍方陣。


    在李之源指揮漢軍衝鋒之時,建奴陣後火炮才開始安裝調試,這些火炮都是從城下緊急撤離的,安裝調試還需要一些時間。


    一旦建奴火炮安裝調試完成,多爾袞要讓大明護國軍嚐嚐挨炮彈的滋味,以報正白旗遭到不明爆炸物的襲擊之苦。


    “衝啊……”


    廣袤的大地上,淺細的雜草叢生,正白旗漢軍推著盾車一波一波蜂擁而來。


    他們發揚了老八旗的作戰風格,盾車在前,步卒掩在後麵,層層推進。


    這些盾車上厚實的擋板,鋪著厚厚的棉被,有的還蒙上了鐵皮。


    擋火銃還行,擋炮不好說,不過起碼有些不小的心理安慰。


    漢軍這次衝鋒,把建奴一百輛盾車全部推出來,四五千漢軍手持火銃躲在盾車後麵前進。


    隻要進入盾車進入漢軍火銃射程,他們立即會用凶猛的火力打擊方陣前排明軍。


    明軍遭遇漢軍火銃轟擊必然大亂,到時正白旗蒙軍和正白旗滿洲兵一擁而上,必然大破明軍。


    有這種想法的漢軍人數不在少數,包括漢軍固山額真李之源也一樣。


    即使明知他們即將麵對大明的火炮轟擊,但他們向前衝鋒的速度和決心都很堅決。


    護國軍火槍犀利,無論對付建奴重甲或者騎兵都能立於不敗之地,這也是護國軍立威之本。


    可是麵對大規模的建奴盾車,護國軍的火槍就失去他原有的威力,一旦讓建奴進入他們火銃射程,明軍出現大量傷亡在所難免。


    可這一切在野戰炮出現後改變,五十門野戰炮和三十門佛郎機炮對付百輛盾車,孫應元有十足信心擊潰建奴。


    看到漢軍推著盾車衝陣,孫應元立即傳令,八十門火炮一字排開,準備輪番齊射,他要看看建奴盾車在實心彈轟擊中能堅持多久。


    漢軍基本上都是步兵為主,他們又推著盾車前進,衝鋒的速度很慢遠遠不能和騎兵相比,這也給野戰炮足夠填裝彈藥的時間。


    “兩百步,開炮!”


    看到建奴盾車進入兩百步左右,孫應元一聲令下,二十五門野戰炮和十五門佛朗機炮引信立即被點燃。


    “轟隆隆……”


    幾十門火炮黑洞洞炮口幾乎同時噴出怒火,巨大的響聲震的方陣地麵都在微微顫抖。


    “嗖嗖嗖……”


    四十五顆實心彈帶著震耳的呼嘯聲砸向建奴盾車:


    “嘭嘭嘭……”


    因為距離很近,這一輪齊射至少有四十顆實心彈狠狠轟擊在漢軍推行的盾車之上……


    鋪著厚厚棉被的擋板瞬間被擊成碎片,強勁的力道將幾十個推車的漢軍橫掃在地,他們血流如注,大聲嚎叫……


    轟轟聲響不斷,一發發炮彈激射在堅硬的土地上,然後迅速彈起衝向盾車。


    前排大量的盾車瞬間被實心彈摧毀,破碎的木屑飛的到處都是。


    很多運氣差的漢軍整個人被刺穿,血灑滿地……


    運氣更差的漢軍,則是被沉重的大鐵球擊穿盾車擋板後命中,瞬間打的不成人形。


    有一顆八斤的炮彈打在李之源身側的護衛身上。


    隻聽嗖的一聲,那名護衛眨眼間就沒了,隻留下一地血淋淋的鮮血……


    “臥槽……”


    李之源嚇的一哆嗦,他怪叫一聲,立即秀著蛇皮走位,繼續策馬往後跑,並且邊跑邊叫:


    “不要怕,快衝啊……”


    明軍八十門火炮輪番攻擊五輪後,至少有三十輛盾車被擊毀。


    而推車的正白旗漢軍傷亡五六百人,他們有人被炮彈重創,也有人被擊毀的盾車上碎木頭擊穿身體……


    但這些漢軍很頑強,依然在推著盾車前進,在他們腳下躺著很多橫七豎八的屍體……


    “大帥,後方送來兩門神武炮,要不要用?”


    這時千總張明振帶著十幾個麾下推來兩門大炮,看到孫應元急忙請示。


    這種火炮主要打開花彈為主,看到炮管粗大,其實分量隻比一般野戰炮重幾十斤。


    神武炮本來就在後麵山坡上,看到建奴盾車出擊,防禦火炮陣地的張明振急忙帶上送來兩門。


    孫應元點點頭:


    “要,當然要,馬上架炮調整,本帥要轟死狗漢奸,另外通知張霆,打擊建奴火炮陣地……”


    “喏!”


    張明振把神武炮交給陣中炮兵,他立即帶著麾下離開。


    陣中炮手立即開始架炮調試射程和角度,仰角差不多四十五度,然後小心翼翼的取來一個超大的金屬球。


    幾斤重的小炮彈爆炸威力太小,殺傷力小的可憐,遠不如紅衣大炮來勁。


    可是他們為了快速救援塔山,把紅衣大炮都放在城外小山坡上。


    神武炮,口徑在十八厘米左右,炮彈重十五斤,一炮下去肯定爽歪歪。


    這種炮彈是空心金屬球,裏麵裝填著大量的細粒黑火藥,下麵是一個木製的彈托,與線膛槍槍的子彈原理類似。


    它可以有效密封氣體外泄,也可防止炮彈在出膛過程中與內壁摩擦導致亂滾,導致提前爆炸產生意外。


    最重要的是,發射出去的炮彈由於輕質木托的原因,會造成頭重尾輕的問題。


    炮兵將一根木質信管塞進炮彈引信孔內,然後小心翼翼的推入炮膛。


    相比明軍以往不成熟的開花彈,這樣操作會安全很多。


    “轟隆隆……”


    在隆隆炮聲中,方陣中炮兵還在在不停開炮,突然一門神武炮開始轟鳴:


    “轟隆隆!”


    一道沉悶的聲響中,第一門神武炮身劇烈一震,瞬間噴出一道火光。


    大股的濃煙中,一顆大大的黑色鐵彈拖出長長的弧線飛向正白旗漢軍盾車陣中可是並未爆炸……


    “臥槽,完蛋了,這顆炮居然是啞蛋……”


    看著飛出去的炮彈落地後再無動靜,孫應元不禁怔了怔,他沒有想到第一炮就啞火……


    周圍的炮兵們也是無言,第一炮就啞了,好丟人啊!


    開花彈,本就逆天,技術不成熟很正常,大明的軍匠們能搞出來就不錯了,以後軍工上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轟隆隆……”


    炮陣中,龍騰軍炮兵不斷發射炮彈,火炮聲音震耳欲聾,濃煙密布。


    大顆大顆沉重的鐵彈呼嘯而出,飛向冒死衝來的正白旗漢軍。


    各炮的炮手在拚命的打炮,發射後立時用打濕的棉布木棍清刷炮膛冷卻,再繼續裝填炮彈。


    這時,忽聽明軍陣地又一聲不同炮響,炮彈轟隆而來,李之源看著天空飛來的黑點,嚇了一哆嗦,急忙趴在馬背上……


    “轟隆隆……”


    一聲砸地的悶響,激起好大片泥土,第二顆開花彈終於炸響……


    漢軍陣中瞬間血雨飛濺,十幾個人飛起又落下,剛剛還是一個大活人,落下後直接變得七零八落的,內肚大腸都濺了一地……


    這突如其來的打擊,飛濺的碎木片,瞬間洞穿幾個漢軍的身軀,將他們炸成碎肉,周圍慘叫連連,還有十個人斷胳膊斷腿。


    周邊沒有被波及的漢軍嚇的半死,可片刻後,他們在李之源的指揮下,推著盾車又開始緩緩前進……


    李之源原本乃是大明遊擊將軍,大淩河之戰投降建奴,經過多場對明軍的勝利,如今已經升為漢軍正白旗固山額真。


    這些漢奸在大明一擊即潰,幾乎個個都是逃跑將軍,但在建奴卻個個勇猛無比。


    在明末清初的戰場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即戰鬥力孱弱的明軍,一旦投降清軍,戰鬥力就會迅速變強。


    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關寧鐵騎,在東北大地上與八旗軍反複拉鋸。


    由於滿洲八旗出色的野戰能力,明軍往往隻能被動地蜷縮於堅城之後,依賴紅衣大炮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


    這樣的情形很容易讓人得出明軍戰鬥力不及清軍的結論。


    然而奇怪的是,在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投降清軍以後,明軍戰鬥力卻直線飆升。


    不僅將李自成追殺得窮途末路,而且徑直打過江南,消滅了南明朝廷。


    前後鮮明的對比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什麽明軍投降當了走狗之後,反而脫胎換骨了呢?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對明朝末期的軍事力量做一個簡單分析。


    在人數上,明軍雖然遠勝過建奴,但其構成卻五花八門,自然在戰鬥力上也就良莠不齊。


    一般而言,明末作戰能力最強的軍隊公認為吳三桂麾下的關寧鐵騎,其次是孫傳庭手下的秦兵和盧象升手下的天雄兵。


    至於後期堅持反清複明的鄭成功軍隊,則主要活躍於海上,其陸上實力不見得強到哪裏。


    明軍作戰不及建奴主要表現在遼東戰場上,當實力最為雄厚的關寧鐵騎也占不到八旗兵一點便宜時,其餘明軍更加不值一提。


    在人們的臆想當中,大明應該是裝備精良、糧餉充足的一方,而清軍則應該是剛剛走出白山黑水,並且手持落後武器的野蠻之輩。


    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建奴的裝備、給養、後勤遠非明朝可比,而且早期的建奴極其善於學習他人所長,這在他們的裝備演進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由於不擅野戰,明軍開始大規模地列裝火器,起初這給建奴帶來很大殺傷,甚至努爾哈赤本人,也在攻寧遠城時遭明軍炮擊而重傷。


    不過很快建奴就掌握了火器的精髓,他們不僅在俘獲的明軍火銃和大炮中優中選優,而且高薪聘請葡萄牙人與荷蘭人充當教官。


    如此一來,明清之間的火力對比逐漸拉平。後期並大有反轉之勢,明朝更加難以守住本就岌岌可危的防線。


    當吳三桂投降建奴以後,這支昔日被朝廷寄以厚望的力量,卻轉身充當起了八旗軍的先鋒。


    他們開始從北到南全麵平定殘存的明軍,由於本就是大明帝國軍事實力最強的部隊,所以投降後的關寧鐵騎在消滅起義軍和南明朝廷時,幾乎不費吹灰之力。


    到了後期滿洲八旗軍幾乎很少出現在正麵戰場上,反而是投降後的明軍與未投降的明軍之間生死相搏。


    作戰對手不同是決定戰場表現不同的主要原因,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後勤、待遇等其他方麵的因素。


    明末之時,朝廷日益腐敗,各級官吏中飽私囊,邊軍將領克扣糧餉。


    即使是國家最為依仗的關寧軍,拖欠半年餉銀也是常有之事,其他明軍更不在話下。


    在這種情況下,明朝上至將領下至士兵,很難拿出百分百的熱情去賣命。


    而投降之後卻是加官進爵、餉銀充足,這批漢奸隊殘害起同胞來也就倍加拚命。


    針對手握權力的所有漢人官員,幾乎都有家人或質子被建奴扣押。


    一旦投降或失利,家人就可能被殺被貶為奴隸,或被流放寧古塔。


    比如大名鼎鼎的吳應熊,在吳三桂起義後就被絞殺。


    為了家人的性命,無論是武官還是文官,不得不拚死賣命,最終隻能拚死和起義軍對戰。


    這一招相當於連坐法,個人投降家人倒黴,


    雖然明末明軍紀律差,但絕大多數軍隊還能保持,不會搶掠太誇張。


    建奴就不同了,他們認為這是征服,所以攻下城池後,可以肆意燒殺搶掠,建奴每一個人都能發財,這在建奴政權前後一以貫之。


    這一點也在激勵著普通小兵,當時也沒有什麽民族國家的概念。


    所以投降的明軍看到隻要勇猛一些,就能發泄獸欲,發家致富,所以戰鬥力自然就飆升了。


    在明軍之中,親戚關係盤根錯節,即便犯點錯、戰鬥時稍微退卻什麽的,也沒什麽關係,領導是自己人,好說話,至少不會輕易被砍頭。


    但投降建奴之後,找了個“主子”,就一點也不好說話了,打仗不向前衝,或犯一點小錯,都可能被拉出來做榜樣砍頭。


    因為投降的明軍隻是奴才,相反,如果滿洲兵犯錯,卻很難被砍頭,執行軍紀。


    閑話一句,有人說清軍軍紀嚴明,但後來滿洲將軍打了敗仗,為何不見執行軍紀?而隻對漢軍嚴格軍紀!


    實際上,建奴軍紀是嚴明一些,但還沒到讓投降明軍脫胎換骨的地步,關鍵就在於明軍找了個“主子”,自降身份做奴才了,所以不敢和清軍耍橫,隻能按建奴說的做,否則隻有死路一條。


    在明末清初之際,明軍自我催眠,主動認為清軍不可戰勝,就如同清末滿洲統治者認為不可戰勝西方人一樣。


    在這種催眠下,投降漢軍每次打仗都比較勇猛,將明軍搞的精疲力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物語00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物語000並收藏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