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當然知道李邦華清廉,見李邦華麵露尷尬,他拍拍李邦華肩頭笑道:


    “李卿不要誤會,你入閣前任職於兵部不算禦史,本宮知道你清廉,讓你兼任左都禦史目的,就是徹底整治都察院。


    本宮已經取締禦史風聞奏事,六科給事中也沒有必要存在,希望內閣商量一下,給父皇上書廢除六科給事中。


    隻要有利於大明,你們隻管放手去做,本宮乃是你堅強後盾,無論惹出任何亂子,本宮會幫你們搞定。”


    李邦華雖然是文官,因為一向耿直清廉,從不拉幫結派選邊站,他隻做有利於大明的事,曾被群臣孤立打擊幾度下放。


    皇太子監國後,他終於看到中興大明的希望,本想在本職工作上盡最大努力為朝廷做事。


    不曾想竟然被皇太子保薦進入內閣,並成為大明內閣首輔。


    這讓孤傲耿直的李邦華非常感動,他發誓誓死效忠大明和皇太子。


    今天皇太子在次將整治督察院的大權下放給他,讓李邦華更加激動。


    他早就對那些嘴炮們厭惡至極,急忙拱手謝恩:


    “謝殿下信任,老臣絕不會辜負您期望,內閣所有閣臣願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另外幾位閣臣除楊嗣昌外也是朱慈烺保薦入閣,他們同樣為朱慈烺馬首是瞻,都對皇太子拱手致謝:


    “謝殿下天恩!”


    朱慈烺點點頭,想到盧象升入閣之事,於是又說道:


    “流寇猖獗,東擄時常寇邊,張鳳翼自殺後,兵部尚書之職一直空缺,特殊時刻兵部不能無人坐鎮指揮,你們看盧象升和孫傳庭二人哪個更加適合?”


    李邦華和眾位閣臣相互對視一眼,幾個老大爺一時陷入沉思。


    孫傳庭和盧象升都有能力勝任兵部尚書,他們任何一人能力都遠勝張鳳翼。


    可是孫傳庭為人桀驁不馴,一旦上任兵部尚書很難控製。


    相比孫傳庭在為人處世方麵,盧象升顯然更容易讓幾位接受,可是他們都想知道皇太子心中人選到底何人。


    在李邦華馮英程國祥等人陷入沉思之時,楊嗣昌的心裏七上八下很是難受。


    在入閣之後他已經把目標盯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


    以楊嗣昌對崇禎皇帝的了解,隻要他主動開口,兵部尚書肯定是他囊中之物,可他不能毛遂自薦,必須要有官員推薦。


    前幾天和幾位內閣同僚有意無意提起過此事,可這幾個老狐狸卻假裝聽不懂,根本不提此事。


    今天聽到皇太子說起兵部尚書之事,並推薦孫傳庭和盧象升二位,楊嗣昌頓時感覺猶如五雷轟頂,頭腦一片空白。


    片刻,李邦華拱手道:


    “殿下,孫傳庭和盧象升二人都頗有能力,微臣認為盧象升更加適合兵部尚書,孫傳庭性格有些孤傲,可能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有待改進。”


    見李邦華說話,其他幾位閣臣急忙拱手附議:


    “殿下,李閣老言之有理!”


    幾位說完,見楊嗣昌一直未表態,薑逢員拉拉楊嗣昌衣袖問道:


    “文弱老弟,你以為如何?”


    在薑逢員的提醒下,楊嗣昌猛然醒悟,為了給皇太子留下好印象,也為了兵部尚書位置,他急忙拱手道:


    “殿下,目前清剿流寇成為兵部重中之重,為了防止建奴趁大軍剿寇時入關報複。


    臣以為清剿流寇可以分為三步走。


    一、攘外必先安內;二,足食然後足兵;三、保民方能蕩寇。”


    於是楊嗣昌把已經認為完美的剿寇計劃說了一遍。


    其對策主要集中於前兩點。


    對於第一點,他認為天下大勢好比人的身體,京師是頭腦,宣、薊諸鎮是肩臂,黃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腹心。


    如今形勢是烽火出現於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禍亂於腹心之內,中之甚深。


    外患固然不可圖緩,內憂更不能忽視,因為它流毒於腹心。


    如果聽任“腹心流毒,髒腑潰癰,精血日就枯幹“,徒有肩臂又有何用呢?


    所以他主張先與清朝和談,穩住京師附近的局勢,專心致誌、一鼓作氣的剿滅農民軍。


    對於第二點,他建議增兵12萬,其中步兵人,馬兵人。


    並增加餉銀280萬兩,采取均輸、溢地、寄監學生事例、驛遞四個途徑。


    楊嗣昌所提的三點綱領,都是為了實現他認為的“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的圍剿計劃來服務的。


    這一計劃的執行依靠的是五省總督洪承疇和五省總理王家楨的配合。


    洪承疇已在圍剿農民軍的過程中頗建功勳,但王家楨被楊嗣昌認為是個庸才,不堪此任。


    於是楊嗣昌向朱慈烺介紹,並推薦了兩廣總督熊文燦接替五省總理。


    其實曆史上楊嗣昌被崇禎皇帝任命為兵部尚書時也是如此做的。


    楊嗣昌首先秘密啟動議和行動。


    崇禎十一年三月,遼東巡撫方一藻派瞽者周元忠出使沈陽,試探口風。


    皇太極對其相當禮遇,並表示:“如有確議,則撤兵東歸“。


    楊嗣昌接到方一藻的報告後,立刻建議崇禎帝允許方一藻及總監太監高起潛便宜從事,辦好議和,得到崇禎帝默許。


    周元忠回到寧遠,帶回皇太極致高起潛的書信,信中稱:“仍言講款,若不許,夏秋必有舉動。


    楊嗣昌極力勸說崇禎帝把握時機與清和談,但崇禎帝隻命方一藻、高起潛“細酌“。


    楊嗣昌不依不撓,繼續上疏批評言官不顧兵部處境,隻會空言誤國,請求“聖鑒允行“,即明確批準方一藻與高起潛議和。


    此時楊嗣昌主導議和已經公開化,引起朝臣激烈非議,掀起彈劾楊嗣昌運動。


    其中攻訐最力的是少詹事黃道周,他們表麵上反對楊嗣昌“奪情入閣“,實際上反對他主導的對清和議。


    崇禎帝於當年七月五日召集群臣於平台,讓楊嗣昌與黃道周在禦前辯論。


    最後崇禎帝袒護楊嗣昌,貶斥黃道周等彈劾楊嗣昌的官員。


    盡管楊嗣昌擺脫彈劾,但崇禎帝礙於群臣反對,不敢接受楊嗣昌的建議。


    對和談明確支持,方一藻、高起潛與滿清的和議遂不了了之。


    同時,新被起用的兵部尚書盧象升亦堅決反對與清議和,與楊嗣昌形成尖銳對立。


    皇太極見此情形,乃於崇禎十一年九月派兵大舉入塞,對明朝展開懲罰性打擊。


    由於明廷內部政見分歧,總督天下援兵的盧象升受到楊嗣昌和高起潛的見死不救。


    最終導致盧象升戰死於巨鹿賈莊,七十餘城先後失守,四十六萬人被俘(包括德王朱由樞)。


    到崇禎十二年三月清軍方才揚長而去。


    事後追究責任時,楊嗣昌雖被彈劾,但崇禎還是保住了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物語00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物語000並收藏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