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高爐練鐵(二)
重回十八世紀,努力幹死乾隆 作者:我最愛洋辣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工匠話音未落,遠處等候的其他工匠,連忙兩人一組推著一輛輛雙輪推車排隊,來到高爐鐵水出口開始接鐵水。
雙輪車外層是木質,中間有一層耐火耐熱的黏土層,最裏麵則是一層手指厚的鑄鐵車鬥,所以小推車才能接鐵水,正因為如此,小推車也非常重,所以需要兩名工匠才能推動,並且保證安全。
羅振軍靠近看了一眼,猶如岩漿一樣的鐵水流了出來,很快一輛雙輪車便裝滿了,兩個工匠被炙烤的瞬間汗水滴落,他們不敢有絲毫耽誤,連忙合力推到遠處的澆築槽。
羅振軍靠近澆築槽,就看到已經凝固但溫度還很高的鐵錠,直接被工匠脫模,推到了幾個蓄水池之中。
瞬間蒸騰的氣流衝天而起,讓本就炎熱的鐵匠房,仿佛溫度又上升了不少。
而高爐另外一邊的礦渣,也有條不紊的被推出鐵匠房。
同時,上方還有工匠繼續添加鐵礦石,石灰石和焦炭,整個高爐操作,可謂行雲流水,絲毫沒有拖泥帶水之象,看得羅振軍驚訝不已。
不過想想也對,這些人都是正式工匠,常年和鐵打交道,稍微熟悉高爐,就能做得非常完美了。
看到羅振軍臉上喜意連連,劉八寧問道:“大少爺,這高爐操作可還有什麽紕漏?”
羅振軍聞言,立刻回身看向劉八寧,搖了搖頭道:“八爺,有沒有紕漏,我就不知道了,這高爐之法,我偶然得知,我也沒見實際操作,所以還要八爺你們自行摸索經驗了!”
“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劉八寧立刻點了點頭。
也對,自己這個侄孫做事處處不凡,但畢竟還是個孩子,高爐這種利法,即便他在滿清官營廠多年,也未曾聽聞,想來又是從西洋所得了。
劉八寧掃視了一眼正在忙碌的工匠,看向羅振軍說道:“大少爺,這雖然是個小高爐,但是這高爐就像個巨大的火球一樣,我們最多隻能連著上兩次料,工匠們便要休息一兩刻鍾。”
“不過相比之前煉鐵,卻也快了數十倍不止。”
這倒是實話,之前練鐵,每次練的不多,而且極費人手,現在有了這高爐,人雖然不見得輕鬆多少,但是效率提高數十倍之多。
“八爺,缺人手?”
羅振軍聽出了劉八寧的言外之意。
既然羅振軍聽懂了,劉八寧也不廢話,立刻點了點頭道:“是缺人手了!”
“就這麽一個小高爐,想要運轉起來順暢,至少要三十餘人打配合,這還因為高溫體力不支,練兩爐鐵水,就不得不停下休息,想要長時間開爐,人數還要翻倍才行。”
“如果是大少爺你說的十米大高爐,想要正常運轉,少說也要一百五十人到二百人。”
羅振軍聞言點了點頭,立刻看向劉八寧說道:“八爺,缺人就大力招,這點八爺你自己可以做主!”
劉八寧聞言,苦笑道:“大少爺,鐵匠豈是說招就能招的,能來坤甸的鐵匠,早就被各大家族收入囊中了。”
羅振軍聞言一怔,確實,鐵匠都是手藝人,在坤甸屬於人才範疇,基本都有東家了,不是想招就能隨意招的。
“移民村去看過沒?”
“這次又來了三千多移民,這幾年肯定有鐵匠!”羅振軍想了想說道。
說起來,移民處理的還是有些太不完全了,下次移民來了,應該先統計移民的職業,如果有工匠,各類手藝人,就可以合理安排以及吸收人才了。
劉八寧一怔,立刻眼睛一亮。
又來了一批移民的事情,他自然知道,隻不過他忙著弄高爐,沒心情關心這些與他無關的事。
“大少爺,我明白了!”
羅振軍掃視了一眼高爐,想了想,突然想到了什麽,立刻看向劉八寧道:“八爺,鐵匠不夠用,不能全部依靠招募,每個月移民本就沒多少人,其中鐵匠更是寥寥無幾,如果光依靠招募,一年能招到多少鐵匠?”
他又看向一旁的羅誌安道:“安爺,你的鍛刀房也是,如果光招募鍛刀匠,一年又能招到多少人?”
“自治政府成立以後,蘭芳軍擴軍方麵,短時間內,沒有瓶頸。”
“等到鋼鐵質量合適以後,鍛刀房不光要鍛造軍刀,還要製造燧發槍,研發與改良燧發槍。”
“等到蘭芳軍有幾萬的規模時,要是光依靠招募鐵匠,刀匠以及各種工匠,蘭芳軍什麽時候才能裝備到咱們自己產的燧發槍?”
羅誌安聽到後,直接愣住了。
蘭芳軍才兩千餘人,他鍛造軍刀的刀匠都非常缺,更別說幾萬,甚至還要自己製造燧發槍,那人手就算翻上十倍,二十倍都不夠。
問題是,從哪裏去找這麽多工匠。
羅振軍看到兩人都陷入了思考,再次開口說道:“所以,八爺,安爺,鐵匠房,鍛刀房的工匠,你們還得自己培養!”
自己培養?
劉八寧和羅誌安神色一怔,互相看了看。
羅振軍隨即將他在蘭芳造船廠告訴張奇峰培養學徒的方法,告訴給了兩人。
兩人聞言露出驚訝之色。
“大少爺,如果是這樣,大部分工匠都願意帶學徒,隻是這開支怕是非常大了!”劉八寧看向羅振軍說道。
一旁的羅誌安也點了點頭。
一般師傅不願意收徒,一個是能學鐵匠刀匠的學徒,本身就是窮苦人,幾乎沒有學費,所以吃力不討好,加上華人講究師承,三百六十行,就是挑大糞,也不會隨意將手藝教人,收徒更是謹慎無比,大部分收徒收的都是子侄輩,親近之人,收外人為徒的情況少之又少。
但如果收徒有錢拿,除了一些老古板,大部分工匠還是願意的,畢竟為了原則不為錢的人還是占少數的。
羅振軍看到兩人擔心開支問題,立刻笑道:“八爺,安爺,開支的事,你們不用擔心,反正不會少你們的!”
“你們要做的,就是大力培養學徒,擴大鐵匠房和鍛刀房的規模和生產效率。”
“俗話說,打仗先利器,隻要能搞出能打勝仗的武器,就是在鐵匠房和鍛刀房投入再多銀子,那都是值得的!”
雙輪車外層是木質,中間有一層耐火耐熱的黏土層,最裏麵則是一層手指厚的鑄鐵車鬥,所以小推車才能接鐵水,正因為如此,小推車也非常重,所以需要兩名工匠才能推動,並且保證安全。
羅振軍靠近看了一眼,猶如岩漿一樣的鐵水流了出來,很快一輛雙輪車便裝滿了,兩個工匠被炙烤的瞬間汗水滴落,他們不敢有絲毫耽誤,連忙合力推到遠處的澆築槽。
羅振軍靠近澆築槽,就看到已經凝固但溫度還很高的鐵錠,直接被工匠脫模,推到了幾個蓄水池之中。
瞬間蒸騰的氣流衝天而起,讓本就炎熱的鐵匠房,仿佛溫度又上升了不少。
而高爐另外一邊的礦渣,也有條不紊的被推出鐵匠房。
同時,上方還有工匠繼續添加鐵礦石,石灰石和焦炭,整個高爐操作,可謂行雲流水,絲毫沒有拖泥帶水之象,看得羅振軍驚訝不已。
不過想想也對,這些人都是正式工匠,常年和鐵打交道,稍微熟悉高爐,就能做得非常完美了。
看到羅振軍臉上喜意連連,劉八寧問道:“大少爺,這高爐操作可還有什麽紕漏?”
羅振軍聞言,立刻回身看向劉八寧,搖了搖頭道:“八爺,有沒有紕漏,我就不知道了,這高爐之法,我偶然得知,我也沒見實際操作,所以還要八爺你們自行摸索經驗了!”
“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劉八寧立刻點了點頭。
也對,自己這個侄孫做事處處不凡,但畢竟還是個孩子,高爐這種利法,即便他在滿清官營廠多年,也未曾聽聞,想來又是從西洋所得了。
劉八寧掃視了一眼正在忙碌的工匠,看向羅振軍說道:“大少爺,這雖然是個小高爐,但是這高爐就像個巨大的火球一樣,我們最多隻能連著上兩次料,工匠們便要休息一兩刻鍾。”
“不過相比之前煉鐵,卻也快了數十倍不止。”
這倒是實話,之前練鐵,每次練的不多,而且極費人手,現在有了這高爐,人雖然不見得輕鬆多少,但是效率提高數十倍之多。
“八爺,缺人手?”
羅振軍聽出了劉八寧的言外之意。
既然羅振軍聽懂了,劉八寧也不廢話,立刻點了點頭道:“是缺人手了!”
“就這麽一個小高爐,想要運轉起來順暢,至少要三十餘人打配合,這還因為高溫體力不支,練兩爐鐵水,就不得不停下休息,想要長時間開爐,人數還要翻倍才行。”
“如果是大少爺你說的十米大高爐,想要正常運轉,少說也要一百五十人到二百人。”
羅振軍聞言點了點頭,立刻看向劉八寧說道:“八爺,缺人就大力招,這點八爺你自己可以做主!”
劉八寧聞言,苦笑道:“大少爺,鐵匠豈是說招就能招的,能來坤甸的鐵匠,早就被各大家族收入囊中了。”
羅振軍聞言一怔,確實,鐵匠都是手藝人,在坤甸屬於人才範疇,基本都有東家了,不是想招就能隨意招的。
“移民村去看過沒?”
“這次又來了三千多移民,這幾年肯定有鐵匠!”羅振軍想了想說道。
說起來,移民處理的還是有些太不完全了,下次移民來了,應該先統計移民的職業,如果有工匠,各類手藝人,就可以合理安排以及吸收人才了。
劉八寧一怔,立刻眼睛一亮。
又來了一批移民的事情,他自然知道,隻不過他忙著弄高爐,沒心情關心這些與他無關的事。
“大少爺,我明白了!”
羅振軍掃視了一眼高爐,想了想,突然想到了什麽,立刻看向劉八寧道:“八爺,鐵匠不夠用,不能全部依靠招募,每個月移民本就沒多少人,其中鐵匠更是寥寥無幾,如果光依靠招募,一年能招到多少鐵匠?”
他又看向一旁的羅誌安道:“安爺,你的鍛刀房也是,如果光招募鍛刀匠,一年又能招到多少人?”
“自治政府成立以後,蘭芳軍擴軍方麵,短時間內,沒有瓶頸。”
“等到鋼鐵質量合適以後,鍛刀房不光要鍛造軍刀,還要製造燧發槍,研發與改良燧發槍。”
“等到蘭芳軍有幾萬的規模時,要是光依靠招募鐵匠,刀匠以及各種工匠,蘭芳軍什麽時候才能裝備到咱們自己產的燧發槍?”
羅誌安聽到後,直接愣住了。
蘭芳軍才兩千餘人,他鍛造軍刀的刀匠都非常缺,更別說幾萬,甚至還要自己製造燧發槍,那人手就算翻上十倍,二十倍都不夠。
問題是,從哪裏去找這麽多工匠。
羅振軍看到兩人都陷入了思考,再次開口說道:“所以,八爺,安爺,鐵匠房,鍛刀房的工匠,你們還得自己培養!”
自己培養?
劉八寧和羅誌安神色一怔,互相看了看。
羅振軍隨即將他在蘭芳造船廠告訴張奇峰培養學徒的方法,告訴給了兩人。
兩人聞言露出驚訝之色。
“大少爺,如果是這樣,大部分工匠都願意帶學徒,隻是這開支怕是非常大了!”劉八寧看向羅振軍說道。
一旁的羅誌安也點了點頭。
一般師傅不願意收徒,一個是能學鐵匠刀匠的學徒,本身就是窮苦人,幾乎沒有學費,所以吃力不討好,加上華人講究師承,三百六十行,就是挑大糞,也不會隨意將手藝教人,收徒更是謹慎無比,大部分收徒收的都是子侄輩,親近之人,收外人為徒的情況少之又少。
但如果收徒有錢拿,除了一些老古板,大部分工匠還是願意的,畢竟為了原則不為錢的人還是占少數的。
羅振軍看到兩人擔心開支問題,立刻笑道:“八爺,安爺,開支的事,你們不用擔心,反正不會少你們的!”
“你們要做的,就是大力培養學徒,擴大鐵匠房和鍛刀房的規模和生產效率。”
“俗話說,打仗先利器,隻要能搞出能打勝仗的武器,就是在鐵匠房和鍛刀房投入再多銀子,那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