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千噸銀礦
重回十八世紀,努力幹死乾隆 作者:我最愛洋辣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然了,全世界銀含量最高的銀礦基本都在南美洲,而東南亞銀礦的銀含量隻能算中等,但就算如此,也遠比大陸銀礦要好很多,因為大陸銀礦雖然分布很廣,但基本都是貧礦,中小礦,一噸銀礦石能提煉二三兩白銀,都算是富礦了。
張家林看到羅芳柏如此欣喜,也露出了笑容,他再次說道:“而且老爺,這個銀礦很可比我們之前預測的還要巨大。”
羅芳柏神色頓時一怔,連忙盯著張家林問道:“怎麽說?”
羅振軍也死死的盯著張家林。
他對婆羅洲的金銀礦並不了解,但是他知道婆羅洲乃至整個東南亞礦產資源都異常豐富,尤其是婆羅洲無論是金礦還是銀礦,其中有不少都是世界級的。
所以當初何誌公說出這裏是大型銀礦時,他就懷疑這泰隆銀礦可能不止是大型銀礦,畢竟十八世紀的大型銀礦標準放在後世就是小型礦脈的標準而已。
看到羅芳柏和羅振軍父子直勾勾的目光,張家林不敢廢話,連忙說道:“老爺,我已經讓土人在礦山四周分別開鑿礦洞,根據四周最遠的礦洞出產的銀礦石來看,泰隆銀礦東西至少有近四裏地,南北也有二裏地。”
“我根據銀礦石的含量計算,這泰隆銀礦,最少可以出產……兩千萬兩白銀以上!”
“兩千萬兩白銀以上?”
羅芳柏聞言,喜不自禁的盯著張家林確認道。
張家林連忙笑道:“老爺,隻多不少!”
“好!好啊!”
“兩千萬兩白銀啊!”
“軍兒,這可真是天佑我羅家,佑我華人啊!”羅芳柏激動的看向兒子。
自家兒子可是把泰隆銀礦作為自治政府的第一個聚寶盆,而他也深知,開府建製不是兒戲,那樣不得花錢,而現在泰隆銀礦的銀藏量如此驚人,這不光代表一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代表自治政府的底氣。
自治政府有錢不光代表穩定,還有強盛。
看到老爹激動的目光,羅振軍也露出笑容的點了點頭。
他看了一眼張家林,如果按照張家林探測的範圍,銀礦範圍大概在兩平方公裏左右,如此巨大的銀礦,再加上礦石含銀量不低,藏量至少超過一千噸白銀。
當然了,以目前的勘探技術,開采技術,至少有一半銀礦的礦床是無法探測和開采的。
但即便如此,也有數百噸白銀。
想到這裏,羅振軍不由有些慶幸,把泰隆銀礦截留下來,成為國有礦場。
畢竟,有了泰隆銀礦的支撐,自治政府短時間根本不會缺錢。
而且,婆羅洲還有不少大型金礦,大型銀礦,隻要找到具體位置,自治政府就沒有缺錢的煩惱了,更不會出現因為沒有錢,而發展不了的囧境。
一旁的羅芳雲和聶鴻星聽到泰隆銀礦至少可以開采兩千萬兩白銀,震驚的同時,也是興奮不已。
羅芳柏平複了一下激動的心情,看向張家林欣慰道:“家林,你幹的不錯,以後每月工錢翻倍,另外,我再獎勵你五十兩!”
張家林聽到以後工錢翻倍,還被賞賜五十兩,頓時臉色大喜,連忙拱手向羅芳柏拜謝道:“多謝老爺!”
羅振軍看了一眼張家林,隨即看向老爹道:“爹,銀礦具體藏量還是要保密。”
“一來,避免其他股東們生出不滿,二來,避免班賈爾王和荷蘭人的目光,招惹是非!”
羅芳柏聽到兒子的話,立刻覺得兒子說的有道理,隨即便看向張家林道:“家林,大少爺都說了,具體銀藏量就不要再多嘴了!”
張家林聞言,神色一震,連忙看向羅芳柏和羅振軍說道:“請老爺和大少爺放心!”
“儲藏量核算,目前隻有我和幾個管事知道,我會讓他們管好自己的嘴巴!”
羅芳柏聞言,點了點頭,隨即笑道:“家林,既然已經可以開始采礦了,那就準備全麵采礦吧!”
“你要的華人礦工,我會盡快安排過來的!”
“是,老爺!”張家林應道。
“另外,等到自治政府成立以後,自治政府會泰隆銀礦為基礎,成立一家國有礦業公司,掛在能源廳下。”
“你好好幹,這家國有礦業公司的總主事還沒確定,但是副總主事之一,可以給你!”羅芳柏看向張家林笑道。
張家林聞言一怔,立刻欣喜若狂,連忙恭敬向羅芳柏行禮道:“多謝老爺栽培,多謝老爺栽培,我……我一定……一定好好為老爺辦事!”
作為一個主事,他自然也是頭腦聰慧之人,對於國有公司他當然打聽過是怎麽回事了。
雖然都是行商業之事,但是一旦掛有國有公司,那就相當於官辦官營,國有公司的管事,主事,總主事那都是正兒八經的官員。
雖然目前不知道品級,但是官就是官,哪怕再小,也不是平民百姓可以比擬的。
羅芳柏聞言,伸手抬起張家林抱拳的雙手,笑道:“你也跟我們羅家近十年了,好好辦事,事辦好,該給你的,都會給你!”
“是,老爺,我會好好管理好泰隆銀礦的!”
看了一眼忍不住興奮的張家林,羅振軍淡淡一笑。
成立國有礦業公司,自然是他提議的。
自治政府是聯合其他家族一起建立,就注定了,想要把所有礦產收為國有,有些不太現實,至少在羅家的實力還沒膨脹到可以無視其他家族的力量之前,全麵剝奪私礦,是不可能的。
而且,即便羅家實力足夠碾壓其他家族,想要全麵國有化,也會有頗多阻力。
而且隨著未來地盤越來越大,新的利益群體加入進來,阻力永遠也不會消失。
既然如此,那就成立國有公司,與這些私人礦產公司形成競爭,不光礦業,其他行業也要大力成立國有公司。
憑借國有二字,和民營公司競爭,本就占據著天時地利人和,根本不可能存在競爭不過的情況。
後世為什麽國家不缺錢,除了越來越健全的稅收,還有上百萬家國有公司,就像一根根毛細血管一樣,持續不斷為國家財政供血。
張家林看到羅芳柏如此欣喜,也露出了笑容,他再次說道:“而且老爺,這個銀礦很可比我們之前預測的還要巨大。”
羅芳柏神色頓時一怔,連忙盯著張家林問道:“怎麽說?”
羅振軍也死死的盯著張家林。
他對婆羅洲的金銀礦並不了解,但是他知道婆羅洲乃至整個東南亞礦產資源都異常豐富,尤其是婆羅洲無論是金礦還是銀礦,其中有不少都是世界級的。
所以當初何誌公說出這裏是大型銀礦時,他就懷疑這泰隆銀礦可能不止是大型銀礦,畢竟十八世紀的大型銀礦標準放在後世就是小型礦脈的標準而已。
看到羅芳柏和羅振軍父子直勾勾的目光,張家林不敢廢話,連忙說道:“老爺,我已經讓土人在礦山四周分別開鑿礦洞,根據四周最遠的礦洞出產的銀礦石來看,泰隆銀礦東西至少有近四裏地,南北也有二裏地。”
“我根據銀礦石的含量計算,這泰隆銀礦,最少可以出產……兩千萬兩白銀以上!”
“兩千萬兩白銀以上?”
羅芳柏聞言,喜不自禁的盯著張家林確認道。
張家林連忙笑道:“老爺,隻多不少!”
“好!好啊!”
“兩千萬兩白銀啊!”
“軍兒,這可真是天佑我羅家,佑我華人啊!”羅芳柏激動的看向兒子。
自家兒子可是把泰隆銀礦作為自治政府的第一個聚寶盆,而他也深知,開府建製不是兒戲,那樣不得花錢,而現在泰隆銀礦的銀藏量如此驚人,這不光代表一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代表自治政府的底氣。
自治政府有錢不光代表穩定,還有強盛。
看到老爹激動的目光,羅振軍也露出笑容的點了點頭。
他看了一眼張家林,如果按照張家林探測的範圍,銀礦範圍大概在兩平方公裏左右,如此巨大的銀礦,再加上礦石含銀量不低,藏量至少超過一千噸白銀。
當然了,以目前的勘探技術,開采技術,至少有一半銀礦的礦床是無法探測和開采的。
但即便如此,也有數百噸白銀。
想到這裏,羅振軍不由有些慶幸,把泰隆銀礦截留下來,成為國有礦場。
畢竟,有了泰隆銀礦的支撐,自治政府短時間根本不會缺錢。
而且,婆羅洲還有不少大型金礦,大型銀礦,隻要找到具體位置,自治政府就沒有缺錢的煩惱了,更不會出現因為沒有錢,而發展不了的囧境。
一旁的羅芳雲和聶鴻星聽到泰隆銀礦至少可以開采兩千萬兩白銀,震驚的同時,也是興奮不已。
羅芳柏平複了一下激動的心情,看向張家林欣慰道:“家林,你幹的不錯,以後每月工錢翻倍,另外,我再獎勵你五十兩!”
張家林聽到以後工錢翻倍,還被賞賜五十兩,頓時臉色大喜,連忙拱手向羅芳柏拜謝道:“多謝老爺!”
羅振軍看了一眼張家林,隨即看向老爹道:“爹,銀礦具體藏量還是要保密。”
“一來,避免其他股東們生出不滿,二來,避免班賈爾王和荷蘭人的目光,招惹是非!”
羅芳柏聽到兒子的話,立刻覺得兒子說的有道理,隨即便看向張家林道:“家林,大少爺都說了,具體銀藏量就不要再多嘴了!”
張家林聞言,神色一震,連忙看向羅芳柏和羅振軍說道:“請老爺和大少爺放心!”
“儲藏量核算,目前隻有我和幾個管事知道,我會讓他們管好自己的嘴巴!”
羅芳柏聞言,點了點頭,隨即笑道:“家林,既然已經可以開始采礦了,那就準備全麵采礦吧!”
“你要的華人礦工,我會盡快安排過來的!”
“是,老爺!”張家林應道。
“另外,等到自治政府成立以後,自治政府會泰隆銀礦為基礎,成立一家國有礦業公司,掛在能源廳下。”
“你好好幹,這家國有礦業公司的總主事還沒確定,但是副總主事之一,可以給你!”羅芳柏看向張家林笑道。
張家林聞言一怔,立刻欣喜若狂,連忙恭敬向羅芳柏行禮道:“多謝老爺栽培,多謝老爺栽培,我……我一定……一定好好為老爺辦事!”
作為一個主事,他自然也是頭腦聰慧之人,對於國有公司他當然打聽過是怎麽回事了。
雖然都是行商業之事,但是一旦掛有國有公司,那就相當於官辦官營,國有公司的管事,主事,總主事那都是正兒八經的官員。
雖然目前不知道品級,但是官就是官,哪怕再小,也不是平民百姓可以比擬的。
羅芳柏聞言,伸手抬起張家林抱拳的雙手,笑道:“你也跟我們羅家近十年了,好好辦事,事辦好,該給你的,都會給你!”
“是,老爺,我會好好管理好泰隆銀礦的!”
看了一眼忍不住興奮的張家林,羅振軍淡淡一笑。
成立國有礦業公司,自然是他提議的。
自治政府是聯合其他家族一起建立,就注定了,想要把所有礦產收為國有,有些不太現實,至少在羅家的實力還沒膨脹到可以無視其他家族的力量之前,全麵剝奪私礦,是不可能的。
而且,即便羅家實力足夠碾壓其他家族,想要全麵國有化,也會有頗多阻力。
而且隨著未來地盤越來越大,新的利益群體加入進來,阻力永遠也不會消失。
既然如此,那就成立國有公司,與這些私人礦產公司形成競爭,不光礦業,其他行業也要大力成立國有公司。
憑借國有二字,和民營公司競爭,本就占據著天時地利人和,根本不可能存在競爭不過的情況。
後世為什麽國家不缺錢,除了越來越健全的稅收,還有上百萬家國有公司,就像一根根毛細血管一樣,持續不斷為國家財政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