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樹下會議
馬家門:我是被迫爭霸的 作者:馬占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鶴翎給鄭小喬投以感激的目光,雖然沒有得到什麽回應,她也沒再生出什麽異樣的心思。主要在坐的四人,無論天賦,修為,能力都遠超自己。
劉南歌微笑著點了點頭,“好,那我們的結盟,就此成立。”
“等一等。”馬戰打斷了劉南歌的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成立之前,我有幾個疑問。
第一,崔府君是什麽修為,竟能把陰律司搬到劍門之上。
第二,酆都弟子,與我們互相切磋是什麽意思,他們隨時會襲擊我們,這個襲擊的尺度是什麽。
第三,魚腸劍主為什麽提示我們,最好五人組一隊,為什麽不是八個人,十個人。。
暫時就這三個問題,南歌公主和英俊兄,能為我解惑嗎?”
濮陽英俊率先說道:“我回答第二個問題,酆都弟子擅據人魂魄,飼養惡鬼為己用,由於功法的緣故,與江湖其他門派,多有衝突。。
後來酆都十殿閻羅與各大宗門達成協議,酆都弟子不再獵殺各大宗門弟子。但劍閣大比時,各派弟子與酆都弟子互相切磋。
一是酆都弟子檢驗自己的實力,二是為各大宗門弟子提供一個曆練的機會。我上一次參加大比,第二場進的是賞善司,不過我第一場沒通過,就沒進去。
至於襲擊尺度嘛,據說每屆大比,都有失手打死人的時候。不過我們有自保措施,隻要捏碎手中號牌,就能從陰律司脫身。”
馬戰點點頭,說道:“我要是酆都弟子,被我看中的目標,一個都別想跑。
我會殺人,奪寶,據魂魄,然後對外聲稱失手打死了人。”
馬戰的一幾句話,讓其他四人不免心中生起一絲寒意,仔細想一下,確實如此。
馬戰繼續說道:“所以,這是一場狩獵與被狩獵的戰場,別指望酆都弟子會手下留情。
我建議,如果我們組隊成功,五隻號牌放在一個人手裏,隻要保證那一個人的安全,我們五人,就能全身而退。”
其餘四人短暫沉默,這要盟友之間絕對的信任,才會把號牌交給對方。
劉南歌開口說道:“我可以解釋第一個問題,崔府君是陣紋師,他在水晶台上空,用了障眼法。其實那不是陰律司大門,而是傳送至陰律司的一個傳送陣。”
“原來如此。”崔府君那一通詭異的操作,真是給人不小的震懾。
劉南歌和濮陽英俊沒都沒有解釋第三個問題,馬戰思考片刻,“你們三個是蜀國人,對酆都弟子的功法了解多少。
比如,他們據人魂魄需要付出什麽代價,對被拘魂魄修行者有什麽要求,他們飼養惡鬼的數量上限是多少,什麽實力。。。”
劉南歌回答道:“自從二十多年前,鬼帝消失後,酆都弟子基本不在江湖出現了,我隻看過繡樓,二十多年前,對酆都功法的一些記載。
酆都弟子拘捕修行者魂魄後,可以發揮死者生前八成實力。同時,酆都弟子也可以將其修為,化為己用。
他們拘捕修行者的魂魄後,據來的魂魄與自己的魂魄是共生的,拘捕的魂魄能量如果高於自己的魂魄能量,他們將被反噬。
不恰當的來說,酆都弟子,不能拘捕比自己修為高的修行者的魂魄。我推測,在魂魄數量上應該也有限製,但是沒有明確記載。
他們用自己體內精血飼養惡鬼,數量應該不會太多。
除了能拘人魂魄的鬼修外,還有一種修行路線,被稱為鬼將。鬼將以打熬自身體魄為主,和武夫走的是差不多的路數。”
馬戰暫做思考,隨後說道:“我有一個推測,一個五品鬼修,隻能支配一個五品修行者的魂魄替自己戰鬥,加上他飼養的惡鬼,我們五個人能夠輕鬆戰勝他。
但鬼修之間,也會互相合作,來獵殺普通修行者。但人數應該不會多,否則鬼氣太盛,普通修行者根本不會靠近。
至於我們,應該有某種特質,能夠吸引鬼修,比如我們身上的氣味。如果人數太多,氣味太重,吸引來的鬼修就越多,反而越危險。
五個人,應該是普通修行者,和鬼修之間的一個臨界值。
人少了,力量太小,不好應對,人多了,吸引的鬼修越多,反而成了麻煩。”
馬戰的推測,有理有據,眾人也沒有其他異議。雖然還是五人結盟,但對原因有了足夠的了解,心裏就越有底氣,隊伍的凝聚力,也就越強。
三個問題基本解決了,鄭小喬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既然組隊,就選出一個指揮者,其餘人,必須無條件服從指揮,否則就沒有組隊的必要了。”
安靜片刻後,鄭小喬再次開口:“我選青虎。”她的口吻毋庸置疑。
現場,再次陷入安靜。
濮陽英俊和鶴翎陷入了兩難,二人都沒有與馬戰一同作戰的經曆。濮陽英俊隻被馬戰的女性吸引力所折服,並不清楚他的臨場指揮能力。
鶴翎對馬戰的印象,還停留在蓬萊山,那個喜歡欺負自己的小男孩兒時代。雖然他們一起算計過山風,差點兒成功了。
但是現在,隊伍的指揮者,由南歌公主擔任更合適一些。
劉南歌,打破了現場的安靜。“我選青虎。”
如此一來,濮陽英俊和鶴翎,也不需糾結了,馬戰,擔任隊伍的指揮者。
馬戰把自己的號牌放在石桌上,“選一個人,拿著號牌。”
馬戰商君方升,鄭小喬的青銅爵都是不錯的選擇,但馬戰想試試,其他人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果然,不出馬戰所料,劉南歌開口說道:
“可以放在我的蜀國國璽內,如果我和國璽失去聯係,或者我神魂受製,國璽會自行炸毀,包括炸毀裏麵的東西。”
馬戰點點頭,把號牌推到劉南歌麵前。
有馬戰做表率,其他三人也沒有任何猶豫,劉南歌,將自己在內的五枚號牌,收到蜀國國璽內。
小隊算是組建完成,劉南歌起身對眾人行了一禮後,轉身離開
劉南歌微笑著點了點頭,“好,那我們的結盟,就此成立。”
“等一等。”馬戰打斷了劉南歌的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成立之前,我有幾個疑問。
第一,崔府君是什麽修為,竟能把陰律司搬到劍門之上。
第二,酆都弟子,與我們互相切磋是什麽意思,他們隨時會襲擊我們,這個襲擊的尺度是什麽。
第三,魚腸劍主為什麽提示我們,最好五人組一隊,為什麽不是八個人,十個人。。
暫時就這三個問題,南歌公主和英俊兄,能為我解惑嗎?”
濮陽英俊率先說道:“我回答第二個問題,酆都弟子擅據人魂魄,飼養惡鬼為己用,由於功法的緣故,與江湖其他門派,多有衝突。。
後來酆都十殿閻羅與各大宗門達成協議,酆都弟子不再獵殺各大宗門弟子。但劍閣大比時,各派弟子與酆都弟子互相切磋。
一是酆都弟子檢驗自己的實力,二是為各大宗門弟子提供一個曆練的機會。我上一次參加大比,第二場進的是賞善司,不過我第一場沒通過,就沒進去。
至於襲擊尺度嘛,據說每屆大比,都有失手打死人的時候。不過我們有自保措施,隻要捏碎手中號牌,就能從陰律司脫身。”
馬戰點點頭,說道:“我要是酆都弟子,被我看中的目標,一個都別想跑。
我會殺人,奪寶,據魂魄,然後對外聲稱失手打死了人。”
馬戰的一幾句話,讓其他四人不免心中生起一絲寒意,仔細想一下,確實如此。
馬戰繼續說道:“所以,這是一場狩獵與被狩獵的戰場,別指望酆都弟子會手下留情。
我建議,如果我們組隊成功,五隻號牌放在一個人手裏,隻要保證那一個人的安全,我們五人,就能全身而退。”
其餘四人短暫沉默,這要盟友之間絕對的信任,才會把號牌交給對方。
劉南歌開口說道:“我可以解釋第一個問題,崔府君是陣紋師,他在水晶台上空,用了障眼法。其實那不是陰律司大門,而是傳送至陰律司的一個傳送陣。”
“原來如此。”崔府君那一通詭異的操作,真是給人不小的震懾。
劉南歌和濮陽英俊沒都沒有解釋第三個問題,馬戰思考片刻,“你們三個是蜀國人,對酆都弟子的功法了解多少。
比如,他們據人魂魄需要付出什麽代價,對被拘魂魄修行者有什麽要求,他們飼養惡鬼的數量上限是多少,什麽實力。。。”
劉南歌回答道:“自從二十多年前,鬼帝消失後,酆都弟子基本不在江湖出現了,我隻看過繡樓,二十多年前,對酆都功法的一些記載。
酆都弟子拘捕修行者魂魄後,可以發揮死者生前八成實力。同時,酆都弟子也可以將其修為,化為己用。
他們拘捕修行者的魂魄後,據來的魂魄與自己的魂魄是共生的,拘捕的魂魄能量如果高於自己的魂魄能量,他們將被反噬。
不恰當的來說,酆都弟子,不能拘捕比自己修為高的修行者的魂魄。我推測,在魂魄數量上應該也有限製,但是沒有明確記載。
他們用自己體內精血飼養惡鬼,數量應該不會太多。
除了能拘人魂魄的鬼修外,還有一種修行路線,被稱為鬼將。鬼將以打熬自身體魄為主,和武夫走的是差不多的路數。”
馬戰暫做思考,隨後說道:“我有一個推測,一個五品鬼修,隻能支配一個五品修行者的魂魄替自己戰鬥,加上他飼養的惡鬼,我們五個人能夠輕鬆戰勝他。
但鬼修之間,也會互相合作,來獵殺普通修行者。但人數應該不會多,否則鬼氣太盛,普通修行者根本不會靠近。
至於我們,應該有某種特質,能夠吸引鬼修,比如我們身上的氣味。如果人數太多,氣味太重,吸引來的鬼修就越多,反而越危險。
五個人,應該是普通修行者,和鬼修之間的一個臨界值。
人少了,力量太小,不好應對,人多了,吸引的鬼修越多,反而成了麻煩。”
馬戰的推測,有理有據,眾人也沒有其他異議。雖然還是五人結盟,但對原因有了足夠的了解,心裏就越有底氣,隊伍的凝聚力,也就越強。
三個問題基本解決了,鄭小喬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既然組隊,就選出一個指揮者,其餘人,必須無條件服從指揮,否則就沒有組隊的必要了。”
安靜片刻後,鄭小喬再次開口:“我選青虎。”她的口吻毋庸置疑。
現場,再次陷入安靜。
濮陽英俊和鶴翎陷入了兩難,二人都沒有與馬戰一同作戰的經曆。濮陽英俊隻被馬戰的女性吸引力所折服,並不清楚他的臨場指揮能力。
鶴翎對馬戰的印象,還停留在蓬萊山,那個喜歡欺負自己的小男孩兒時代。雖然他們一起算計過山風,差點兒成功了。
但是現在,隊伍的指揮者,由南歌公主擔任更合適一些。
劉南歌,打破了現場的安靜。“我選青虎。”
如此一來,濮陽英俊和鶴翎,也不需糾結了,馬戰,擔任隊伍的指揮者。
馬戰把自己的號牌放在石桌上,“選一個人,拿著號牌。”
馬戰商君方升,鄭小喬的青銅爵都是不錯的選擇,但馬戰想試試,其他人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果然,不出馬戰所料,劉南歌開口說道:
“可以放在我的蜀國國璽內,如果我和國璽失去聯係,或者我神魂受製,國璽會自行炸毀,包括炸毀裏麵的東西。”
馬戰點點頭,把號牌推到劉南歌麵前。
有馬戰做表率,其他三人也沒有任何猶豫,劉南歌,將自己在內的五枚號牌,收到蜀國國璽內。
小隊算是組建完成,劉南歌起身對眾人行了一禮後,轉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