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寧皇的決心
無敵太子我都能開掛了還隱忍個屁 作者:狗哥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寧皇閉上眼睛,靠在龍椅上一言不發,底下群臣卻是炸了鍋。
隻見前方的丞相穩如泰山般端坐著,身旁的幾位國公亦是神色自若,再加上馮國慶等寥寥幾人,他們皆顯得格外沉穩。
而餘下的眾人則截然不同,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之聲此起彼伏。
其中有一個麵容長得頗為尖嘴猴腮之人,鬼鬼祟祟地湊近幾個禦史身前,壓低聲音焦急地問道:
“這究竟該如何是好呀?陛下如此舉動,到底是想要咱們講些什麽呢?”
聞聽此言,當即就有一名禦史麵色一沉,迅速地扭頭看向他,並連忙壓低嗓音嗬斥起來:
“哼!你這家夥,難道把這官帽子戴到狗肚子裏麵去啦?”
“連陛下的心思都無法領會,你在此處瞎湊合什麽熱鬧?趕緊給我滾到一邊兒去!”
被這般訓斥之後,那人立刻低垂著頭不敢言語,一張臉紅得好似熟透的蘋果一般,然後慌慌張張地轉身離去,迅速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那位禦史望著他匆匆離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一絲輕蔑之色,心中暗自鄙夷道:本來就是個濫竽充數的小官罷了,若不是今日這盛大的朝會,像你這樣的角色根本就連登上大殿的資格都沒有,居然還好意思開口發問!
其實還用多說嗎?明眼人一看便知,陛下顯然並不希望那些老家夥們出麵,而是有意讓我們推舉其他的人選登場呐!
否則的話,為何前方的那些位高權重的老家夥們至今都緘口不言呢?
隻見那位禦史微微抬起頭,眼神中流露出毫不掩飾的輕蔑與不屑,僅僅隻是隨意地瞥了他一眼,便仿佛將其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
緊接著,這位禦史嘴角微揚,冷笑一聲說道:
“哼,就這麽點小事居然也想不明白?簡直就是愚不可及!如此頭腦簡單之人,真不知道是如何在這官場之中混跡至今的,簡直就是白白浪費了國家的糧食和朝廷賜予的俸祿!”
要知道,身為一名禦史言官,平日裏所從事的工作便是專門挑揀他人的毛病和不足之處。
而今日,眼前這人竟不知死活地撞到了槍口上,直接激起了他的職業病。
此刻,這位禦史心中暗忖道:此人行為如此荒唐,若不好好整治一番,又怎能對得起我這禦史之職呢?不行,一定要尋個合適的時機,狠狠地參他一本,讓他知曉我的厲害!
於是乎,從這一刻起,這位禦史開始絞盡腦汁地思索著該如何抓住對方的把柄,以便能夠順利地上奏彈劾。
就在他回過神,想要繼續討論的時候,一個年輕人站了出來,將眾人目光吸引了過去,他上前行禮道:
“起奏陛下,臣馬騫推舉一人,或可反敗為勝!”
聽到這話,寧皇緩緩睜開眼睛,他語氣低沉道:
“馬騫,你要推舉何人呐?”
“回陛下,臣推舉馮戰神!”
此話一出,後方沒什麽,前麵幾個老臣紛紛看向馮國慶,好像在等一個解釋一般。
而他本人也是一愣,心中不斷思索,他與馬騫好像沒什麽交集啊!
此人為何要推舉自己?
不過他也來不及多想,如此機會,絕不能錯過。
他連忙看向寧皇,剛要準備開口,就發現寧皇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著他。
看到如此情形,話到嘴邊,硬生生讓他咽了回去。
隻見寧皇緩緩開口道:
“馮愛卿年事已高,為大寧立下的功勞夠多了,朕還想讓他多享幾年清福,不到萬不得已,馮愛卿絕不可冒險。”
寧皇此話一出,猶如一道驚雷炸響在朝堂之上,群臣們的臉色瞬間變得精彩紛呈起來。
他們或皺起眉頭,滿臉疑惑;或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或目光直直地盯著馬騫,仿佛要從他身上看出個所以然來。
要知道,馬騫可是堂堂大司馬之子啊!按理說,以他的身份和見識,怎麽可能連這麽淺顯易懂的事情都看不明白呢?
即便一時之間沒能想通,那按照常理來說,推薦人選也應當是他那位德高望重、威名赫赫的父親——大司馬馬義才對啊!畢竟,馬義在眾人心中可一直都是位了不起的人物。
說起大司馬馬義和馮戰神馮國慶,這兩位可都是寧國的重臣良將。雖說論功績,或許馬義略遜於馮國慶,但他的能力卻是絲毫不輸後者。甚至有人覺得,在某些方麵,馬義還要更勝一籌。
隻是由於馬義為人低調謙遜,從不與人爭搶風頭,凡事總是退讓三分,因此他所立下的功勞才沒有馮國慶那麽耀眼奪目。
然而,即便如此,馬義也曾有過一樁令馮國慶都自歎不如的壯舉。這件事正是與南離有關。
想當年,南離本是一個強大而獨立的國家,對寧國一直保持著警惕和敵視的態度。但不知為何,後來南離竟然心甘情願地向寧國俯首稱臣了。
而這背後的關鍵原因,正是馬義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究竟是何緣由導致這一局麵的發生呢?除了寧皇和馬義本人之外,無人知曉其中的內情。
人們所了解到的僅僅是南離能夠成為寧國的附屬,馬義在此事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至於那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和權謀較量,後來者也並未過多關注。畢竟,身處高位之人往往更注重最終的結果,而對於達成目的的過程則顯得漠不關心。
在他們眼中,隻要目標得以實現,那些曲折的經曆便毫無意義可言,自然也就不會有人去深究。
就在寧皇輕描淡寫地說出那句將馮國慶徹底否定的話語之後,在場的眾人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他們都明白,寧皇此番表態絕非一時衝動之舉,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策。
此時,寧皇目光如炬,緩緩掃視了一圈在座的大臣們。他的眼神仿佛能夠洞悉每一個人的心思,讓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緊接著,他再次張開金口,語氣堅定地說道:
“如今南離已然失去了自主之權,這已是無法更改的事實。我們絕對不能容忍在這片廣袤的天下,存在任何一個有能力與我強大的寧國平起平坐、分庭抗禮的國度。”
“因此,朕下定決心,要傾盡全國之力,兵分多路進攻大雍。以往,或許是朕低估了那個大雍的太子李九天,但從今往後,我們再也不能像從前那樣掉以輕心。”
“此次出征,務必采取最為淩厲、強硬的手段,一舉將大雍鎮壓下去,讓其永無翻身之日!”
..........
隻見前方的丞相穩如泰山般端坐著,身旁的幾位國公亦是神色自若,再加上馮國慶等寥寥幾人,他們皆顯得格外沉穩。
而餘下的眾人則截然不同,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之聲此起彼伏。
其中有一個麵容長得頗為尖嘴猴腮之人,鬼鬼祟祟地湊近幾個禦史身前,壓低聲音焦急地問道:
“這究竟該如何是好呀?陛下如此舉動,到底是想要咱們講些什麽呢?”
聞聽此言,當即就有一名禦史麵色一沉,迅速地扭頭看向他,並連忙壓低嗓音嗬斥起來:
“哼!你這家夥,難道把這官帽子戴到狗肚子裏麵去啦?”
“連陛下的心思都無法領會,你在此處瞎湊合什麽熱鬧?趕緊給我滾到一邊兒去!”
被這般訓斥之後,那人立刻低垂著頭不敢言語,一張臉紅得好似熟透的蘋果一般,然後慌慌張張地轉身離去,迅速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那位禦史望著他匆匆離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一絲輕蔑之色,心中暗自鄙夷道:本來就是個濫竽充數的小官罷了,若不是今日這盛大的朝會,像你這樣的角色根本就連登上大殿的資格都沒有,居然還好意思開口發問!
其實還用多說嗎?明眼人一看便知,陛下顯然並不希望那些老家夥們出麵,而是有意讓我們推舉其他的人選登場呐!
否則的話,為何前方的那些位高權重的老家夥們至今都緘口不言呢?
隻見那位禦史微微抬起頭,眼神中流露出毫不掩飾的輕蔑與不屑,僅僅隻是隨意地瞥了他一眼,便仿佛將其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
緊接著,這位禦史嘴角微揚,冷笑一聲說道:
“哼,就這麽點小事居然也想不明白?簡直就是愚不可及!如此頭腦簡單之人,真不知道是如何在這官場之中混跡至今的,簡直就是白白浪費了國家的糧食和朝廷賜予的俸祿!”
要知道,身為一名禦史言官,平日裏所從事的工作便是專門挑揀他人的毛病和不足之處。
而今日,眼前這人竟不知死活地撞到了槍口上,直接激起了他的職業病。
此刻,這位禦史心中暗忖道:此人行為如此荒唐,若不好好整治一番,又怎能對得起我這禦史之職呢?不行,一定要尋個合適的時機,狠狠地參他一本,讓他知曉我的厲害!
於是乎,從這一刻起,這位禦史開始絞盡腦汁地思索著該如何抓住對方的把柄,以便能夠順利地上奏彈劾。
就在他回過神,想要繼續討論的時候,一個年輕人站了出來,將眾人目光吸引了過去,他上前行禮道:
“起奏陛下,臣馬騫推舉一人,或可反敗為勝!”
聽到這話,寧皇緩緩睜開眼睛,他語氣低沉道:
“馬騫,你要推舉何人呐?”
“回陛下,臣推舉馮戰神!”
此話一出,後方沒什麽,前麵幾個老臣紛紛看向馮國慶,好像在等一個解釋一般。
而他本人也是一愣,心中不斷思索,他與馬騫好像沒什麽交集啊!
此人為何要推舉自己?
不過他也來不及多想,如此機會,絕不能錯過。
他連忙看向寧皇,剛要準備開口,就發現寧皇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著他。
看到如此情形,話到嘴邊,硬生生讓他咽了回去。
隻見寧皇緩緩開口道:
“馮愛卿年事已高,為大寧立下的功勞夠多了,朕還想讓他多享幾年清福,不到萬不得已,馮愛卿絕不可冒險。”
寧皇此話一出,猶如一道驚雷炸響在朝堂之上,群臣們的臉色瞬間變得精彩紛呈起來。
他們或皺起眉頭,滿臉疑惑;或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或目光直直地盯著馬騫,仿佛要從他身上看出個所以然來。
要知道,馬騫可是堂堂大司馬之子啊!按理說,以他的身份和見識,怎麽可能連這麽淺顯易懂的事情都看不明白呢?
即便一時之間沒能想通,那按照常理來說,推薦人選也應當是他那位德高望重、威名赫赫的父親——大司馬馬義才對啊!畢竟,馬義在眾人心中可一直都是位了不起的人物。
說起大司馬馬義和馮戰神馮國慶,這兩位可都是寧國的重臣良將。雖說論功績,或許馬義略遜於馮國慶,但他的能力卻是絲毫不輸後者。甚至有人覺得,在某些方麵,馬義還要更勝一籌。
隻是由於馬義為人低調謙遜,從不與人爭搶風頭,凡事總是退讓三分,因此他所立下的功勞才沒有馮國慶那麽耀眼奪目。
然而,即便如此,馬義也曾有過一樁令馮國慶都自歎不如的壯舉。這件事正是與南離有關。
想當年,南離本是一個強大而獨立的國家,對寧國一直保持著警惕和敵視的態度。但不知為何,後來南離竟然心甘情願地向寧國俯首稱臣了。
而這背後的關鍵原因,正是馬義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究竟是何緣由導致這一局麵的發生呢?除了寧皇和馬義本人之外,無人知曉其中的內情。
人們所了解到的僅僅是南離能夠成為寧國的附屬,馬義在此事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至於那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和權謀較量,後來者也並未過多關注。畢竟,身處高位之人往往更注重最終的結果,而對於達成目的的過程則顯得漠不關心。
在他們眼中,隻要目標得以實現,那些曲折的經曆便毫無意義可言,自然也就不會有人去深究。
就在寧皇輕描淡寫地說出那句將馮國慶徹底否定的話語之後,在場的眾人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他們都明白,寧皇此番表態絕非一時衝動之舉,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策。
此時,寧皇目光如炬,緩緩掃視了一圈在座的大臣們。他的眼神仿佛能夠洞悉每一個人的心思,讓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緊接著,他再次張開金口,語氣堅定地說道:
“如今南離已然失去了自主之權,這已是無法更改的事實。我們絕對不能容忍在這片廣袤的天下,存在任何一個有能力與我強大的寧國平起平坐、分庭抗禮的國度。”
“因此,朕下定決心,要傾盡全國之力,兵分多路進攻大雍。以往,或許是朕低估了那個大雍的太子李九天,但從今往後,我們再也不能像從前那樣掉以輕心。”
“此次出征,務必采取最為淩厲、強硬的手段,一舉將大雍鎮壓下去,讓其永無翻身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