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地率領著四千兵馬,浩浩蕩蕩地開進了績溪城。隨著這支生力軍的加入,績溪的屯兵數量如滾雪球般不斷增長,如今已然遠遠超越了大鄣山的兵力規模。如此一來,聖兵原本以固守為主的戰略目標開始發生微妙而重大的轉變——他們正逐漸將重心轉向積極主動的進攻策略。


    方立地親自坐鎮縣衙大堂,那威嚴的身影令人不敢直視。他雷厲風行地召集回眾多昔日的吏員,與他們一同精心打理起這座城市的日常政務。牢房中的犯人經過一番仔細甄別和梳理,除了那些犯下殺人放火等滔天重罪之人被繼續羈押等待嚴懲之外,其餘罪行較輕者皆得到赦免並獲釋出獄。不僅如此,方立地還大力倡導普通百姓前來告狀申冤,為此特意組建了一支行動敏捷、公正無私的特別隊伍。這支隊伍的使命便是將那些平日裏魚肉鄉裏、為富不仁的商賈大戶們一一擒拿歸案,毫不留情地沒收其不義之財。對於那些作惡多端、情節惡劣至極的奸商巨賈,則更是毫不手軟,一律押至鬧市街頭當眾問斬示眾。


    這一係列果敢決絕的舉措猶如一陣春風吹過績溪大地,激起了廣大普通百姓心中的喜悅與希望。人們紛紛奔走相告,對聖兵的正義之舉讚不絕口,歡呼聲此起彼伏。於是乎,越來越多的熱血青年踴躍報名參軍,渴望投身於這場偉大的事業之中。短短數日之間,聖兵的隊伍便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壯大起來。


    麵對日益增多的新兵,方立地深知訓練有素的軍隊才是克敵製勝的關鍵所在。因此,他果斷任命王一平和王三平這兩位身經百戰的親兄弟專門負責操練這些初出茅廬的新兵蛋子。在兩兄弟的嚴格教導下,新兵們日複一日地刻苦訓練,軍事素養與戰鬥技能節節攀升。


    與此同時,城內的百姓們也從恐慌中過渡到相對安穩平靜的生活。街道上商鋪都陸續恢複經營,孩童們在巷子裏嬉笑玩耍,老人們則悠閑地坐在門口曬著太陽,一派祥和繁榮的景象。


    話說那績溪知縣率領著一眾大小官員如喪家之犬般倉皇出逃,一路直奔歙州而去。而這歙州的知州大人呢,初來乍到沒幾日,屁股還未坐熱乎呢,便遭遇這般令人頭疼不已的棘手之事,隻覺一陣天旋地轉,頭皮更是瞬間麻得好似萬蟻噬咬一般!


    這可如何是好?知州大人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在府衙內來回踱步,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滾而下。思前想後,最終還是決定趕緊向朝廷上書奏報此事。在奏折中,他言辭懇切地描述了當下賊兵的凶猛之勢,稱其來勢洶洶,難以抵擋,懇請朝廷速速派遣大軍前來征剿,以解地方百姓於水火之中。


    朝廷收到這份緊急奏折之後,亦是不敢有絲毫怠慢。兵部當即便責令江南東路安撫司立刻調兵遣將,出兵征討這些無法無天的賊寇。安撫司接到命令後,火速點齊兵馬,任命兵馬統製黃浩統領兩千精銳禁軍,馬不停蹄地向著績溪方向疾馳而來。與此同時,安撫司命周邊的宣州、池州、饒州以及信州等各地迅速集結兵力,對績溪形成四麵合圍之勢。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路兵馬紛紛抵達指定地點。眼看著各方援兵源源不斷地匯聚於此,歙州知州心中總算稍稍安定了一些。他深知此時正是一鼓作氣剿滅賊寇的絕佳時機,於是趕忙召集手下廂軍和民兵一千人,跟隨大隊人馬一同奔赴績溪前線。


    就這樣,原本寧靜祥和的績溪縣城,如今卻被四麵八方湧來的官軍重重包圍,水泄不通。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方立地聽聞敵軍來襲,麵色凝重,當機立斷地召集了麾下眾將領前來商議應對之策。營帳內氣氛緊張而肅穆,眾人皆神色嚴肅地圍坐在一起。


    唐一嘯率先開口說道:“地王大人無需驚慌失措!據我所知,此次來犯的這些地方部隊不過是些老弱病殘的廂軍以及臨時拚湊起來的民兵罷了,毫無戰鬥力可言。真正對我們構成巨大威脅的,唯有黃浩所率領的那兩千禁軍而已。依屬下之見,不如咱們派出一支精銳人馬,直搗黃龍,衝進黃浩的軍中,隻要能夠一舉擊敗他,那麽其他那些烏合之眾自然會作鳥獸散。”


    方立地微微頷首,表示讚同唐一嘯的分析,但緊接著又問道:“如此一來,由誰領軍出征較為合適呢?”話音未落,唐一嘯便毫不猶豫地起身抱拳應道:“末將願親率此支人馬前去迎敵!”其聲音洪亮有力,透露出滿滿的自信與決心。


    然而就在這時,坐在一旁的馮佐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猛地站起身來,大聲喊道:“將軍且慢!末將亦有此意,請地王大人準許末將一同前往殺敵立功!”一時間,兩人互不相讓,都爭著要領兵出征。


    方立地看著眼前這兩位勇將如此積極主動、士氣高昂,心中不禁大喜過望。他略加思索後,果斷地下令道:“既然二位將軍皆如此奮勇,本王甚是欣慰。那就命你們二人共同領兵兩千,即刻打開北門出城迎戰黃浩的禁軍。與此同時,再派遣唐淩飛將軍帶領一千兵馬駐守北門,密切留意戰場局勢變化,伺機而動,隨時準備接應你們。此戰關係重大,務必全力以赴,隻許勝不許敗!”


    得到命令後的唐一嘯和馮佐齊聲領命,隨後轉身大步流星地走出營帳,點齊兵馬,向著北門方向疾馳而去。


    北門轟然洞開,沉重的城門緩緩向兩側移去,揚起一片塵土。唐一嘯和馮佐身先士卒,率領著如潮水般洶湧的兵馬衝殺而出。刹那間,喊殺聲、馬蹄聲響徹雲霄,震耳欲聾。


    他們迅速擺好陣勢,與黃浩所率領的兵馬遙遙相對。雙方劍拔弩張,氣氛緊張到了極點。就在這時,黃浩策馬而出,他滿臉怒容,手中長槍一指,厲聲斥責道:“大膽逆賊,本將軍奉聖上旨意,率領天兵天將至此,爾等還不速速下馬受縛,更待何時!”


    唐一嘯聞言,剛要催動戰馬,親自上陣回應黃浩的挑釁。然而,一旁的馮佐立功心切,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未等唐一嘯反應過來,便搶先一步揮舞著馬鞭,驅策胯下駿馬疾馳而去。


    對麵陣營見此情形,副將董富毫不猶豫地縱馬衝出,迎向馮佐。眨眼之間,兩人便已近在咫尺。隻聽得一聲巨響,兩把兵器相交,火星四濺。馮佐手持一把寒光閃閃的銷魂刀,而董富則舞動著一杆沉甸甸的渾鐵槍。一時間,刀光槍影交錯縱橫,令人眼花繚亂。


    兩人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他們的招式淩厲狠辣,每一招都蘊含著無盡的殺機。戰場上,塵土飛揚,遮天蔽日,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場激戰所籠罩。


    轉眼間,二十個回合過去了。董富漸漸力不從心,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滾而下,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反觀馮佐,卻是越戰越勇,絲毫不見疲態。他的刀法愈發精妙,逼得董富連連後退,顯然已經處於下風。


    黃浩見狀,心中大驚,急忙高呼讓董富撤回本陣。隨後,他一拍坐下戰馬,如離弦之箭一般衝向戰場,接替董富與馮佐廝殺起來。與此同時,這邊的唐一嘯也焦急地高聲呼喊馮佐歸來。但此時的馮佐已然殺紅了眼,完全聽不進唐一嘯的命令,依然不顧一切地與黃浩纏鬥在一起。


    唐一嘯心急如焚,雙眼緊緊盯著正在激烈交鋒的兩人,不敢有絲毫鬆懈。他深知黃浩武藝高強,擔心馮佐會有什麽閃失,右手不自覺地握緊了腰間的佩劍,隨時準備衝上去援助馮佐。


    經過二十餘回合激烈的纏鬥之後,馮佐逐漸顯露出頹勢,他的招式愈發淩亂。而另一邊的唐一嘯作為行家裏手,目光敏銳地觀察著黃浩所施展的功夫路數,心中暗自估量,如果換作是自己上場與黃浩交手,恐怕勝負難料。就在此時,唐一嘯不動聲色地悄然將一枚飛鏢暗藏於手中。


    又艱難地支撐了四五個回合後,馮佐終於力不從心,被黃浩一招逼得破綻大開,隨即狼狽不堪地敗下陣來。隻見他匆忙掉轉馬頭,不顧一切地狂奔逃竄。黃浩大喝一聲:“休走!”雙腿猛夾馬腹,催動胯下駿馬如離弦之箭一般疾馳而去,緊緊追趕不舍。


    唐一嘯一直密切關注著戰局的發展,當他看到黃浩窮追不舍之時,瞅準時機,手臂猛地一揮,那枚早已握在手中的飛鏢猶如閃電般脫手而出。說時遲那時快,黃浩完全沒有預料到這突如其來的一擊,躲閃不及之下,飛鏢竟然不偏不倚地直直射中他的麵門。隻聽得黃浩發出一聲淒厲的慘叫,身體一個踉蹌,險些從馬上跌落下來。


    馮佐在策馬奔逃途中,突然聽到身後傳來黃浩的慘叫聲,下意識地回頭張望。映入眼簾的景象讓他大喜過望——隻見黃浩正手忙腳亂地試圖撥轉馬頭,同時身子前傾伏在馬鞍之上,顯然想要逃離戰場。馮佐見狀哪肯放過如此良機,立刻勒住韁繩,掉轉馬頭,揮舞著手中的銷魂刀衝殺回來。與此同時,唐一嘯也驅策著坐騎迅速趕來,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可憐那黃浩尚未逃回己方陣營,便已陷入絕境之中。麵對馮佐和唐一嘯兩人的凶猛圍攻,他左支右絀,難以招架。沒過多久,黃浩便在二人淩厲的攻勢下身受重傷,最終慘死當場。


    見此情景,唐一嘯精神大振,高高舉起雙臂,大聲呼喊:“眾將士聽令,隨我一同掩殺過去!”一時間,喊殺聲震耳欲聾,士兵們士氣如虹,如潮水般向著敵軍湧去。官兵頓時兵敗如山倒,紛紛丟盔棄甲,四散逃命。


    在混亂不堪的戰場上,副將董富也不幸遭遇厄運,被洶湧而來的敵兵亂刀斬殺。而此刻,城頭上的唐淩飛眼見敵軍陣勢大亂,果斷率領城中守軍殺出城外,對官兵展開了一場血腥的屠殺。


    這場戰鬥異常慘烈,官兵傷亡慘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其狀慘不忍睹。


    官兵主力的潰敗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流,瞬間衝垮了所有的防線和抵抗意誌。其他地方武裝目睹著這場慘烈的敗局,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仿佛靈魂都已被抽離身體。他們麵麵相覷,不知所措,最終紛紛選擇了退縮,各自率領著殘兵敗將倉皇退兵而去。


    而歙州知州此刻更是驚恐萬分,他深知自己身處險境,若繼續留在績溪,無疑隻有死路一條。於是,他慌不擇路地領著那僅剩的一千人馬,如同喪家之犬一般拚命朝著歙州方向逃竄。


    然而,命運似乎並不打算輕易放過這位知州大人。鎮守南門的王一平和王三平兄弟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絕佳的戰機,毫不猶豫地揮動手中令旗,指揮麾下兵馬如猛虎下山般掩殺而出。一時間,喊殺聲、馬蹄聲響徹雲霄,氣勢如虹。


    這一路追殺可謂驚心動魄,王一平和王三平兄弟率領的軍隊緊緊咬住敵人不放,不給對方絲毫喘息之機。直至追到歙州城下,那位可憐的知州甚至連城門都還未來得及進入,便慘死在了兄弟二人的刀下。


    隨著知州的斃命,僅有的幾十個守城士兵頓時亂作一團,毫無鬥誌可言。王一平和王三平兄弟趁機指揮兵馬一舉攻破城門,長驅直入,順利地占領了歙州城。至此,這座曾經固若金湯的城池淪陷於敵手。


    王三平不敢有絲毫懈怠,他當機立斷派遣快馬飛速前往績溪向主帥報捷。與此同時,他親自坐鎮城中,效仿之前管理績溪的成功模式,有條不紊地迅速控製住州衙和縣衙等要害部門。接著,他開始著手安撫城中惶恐不安的百姓,穩定民心,並全麵接管城防事務,確保新占領的城市能夠安全無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桃花朵朵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裏木頭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裏木頭人並收藏我的桃花朵朵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