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天寶年間,李謨以出神入化的笛藝聞名遐邇,堪稱一絕。唐玄宗李隆基對音樂情有獨鍾,命數百宮女於梨園研習音樂歌舞,李謨因技藝超群,被特命為教習,備受皇帝賞識。
春日,興慶宮花萼相輝樓牡丹盛開,似彩霞飄落,姹紫嫣紅。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賞花飲酒,興致正濃時,召李謨前來吹笛助興。李謨站在太湖石上,深吸一口氣,奏響“紫雲回”。笛聲悠揚,似飛鳥穿梭花叢,又如溪流環繞牡丹。曲終,楊貴妃讚賞點頭,唐玄宗李隆基撫掌大笑,親賜禦酒,並將扶餘國進貢的玉笛賞賜給李謨。
後來,李謨因事離京來到越州。越州百姓久聞其名,各種公私宴會請柬如雪片般飛來。
一日,李謨赴宴歸來,寓所門前熱鬧非凡。仆人告知有本地十位進士前來拜會,已等候多時。這些進士文采斐然、風度翩翩,其中幾位在長安與李謨相識,相見自是歡喜。
為首的徐生說明來意:一是拜會,二是準備薄酒,邀李謨泛舟遊湖,若李謨有雅興,希望能聽他奏曲。李謨欣然答應。進士們齊心協力籌備,還約定每人可邀一位客人赴會。
進士中有一劉生,家住西郊。這日他去親戚家祝壽,黃昏才帶著醉意歸來。妻子提醒他晚上還有鑒湖之會,他才恍然記起尚未邀約陪客。此時天色漸暗,倉促間請誰都來不及,他隻好獨自赴會,滿心惋惜。行至村邊,看到一群村童在溪邊嬉笑玩耍,他突然想起獨孤老丈。
獨孤老丈年逾花甲,無妻無子,以種菜為生。他的茅屋坐落在村邊,枕山臨溪,四周綠樹環繞,宛如世外桃源。屋前竹籬稀疏,圍著個小菜園,園中蔬菜長勢喜人。老丈為人樸實憨厚,閑暇時常在溪邊與人對弈,劉生便是他的棋友之一。老丈精通醫理,心懷慈悲,常為村人治病,對貧苦之人施藥分文不取。他時常入山采藥,身影穿梭於白雲深處,歸期不定,宛如山中仙人。
劉生步入柴扉,隻見草堂上村童簇擁,老丈正慈愛地分櫻桃給他們。劉生說明來意,老丈久居鄉野,聽聞能遊湖聽笛,眼中閃過一絲欣喜,欣然答應。
華燈初上,二人趕到湖邊。鑒湖碧波萬頃,漁火點點,舟船穿梭,岸邊遊人如織,歡聲笑語交織。“攬勝亭”邊,一艘樓船靜靜停泊,湘簾繡幕,張燈結彩,宛如璀璨明珠。樓上樓下人影晃動,笑語喧嘩,笙歌管弦之聲不絕於耳,引得岸邊遊人紛紛圍觀。
二人上船,艙內銀燭高燒,亮如白晝。獸頭香爐裏焚著名貴的龍腦香,香氣氤氳。水晶盤中擺滿雪梨鮮藕,晶瑩剔透。紫檀桌上山珍海味、美饌佳肴令人垂涎。酒席筵前,翠袖紅衫的歌女輕移蓮步,輪流把盞,侑酒行令,氣氛熱烈。李謨春風滿麵,高踞上座,一個穿紅綃的歌女手持檀板,輕啟朱唇,歌聲婉轉如黃鶯啼鳴。與會者對李謨殷勤勸酒,禮遇有加。
劉生姍姍來遲,又帶著個鄉下老農,自覺尷尬,在末座相陪。眾人見獨孤老丈草履布袍、相貌平平,隻是敷衍地打個招呼,便不再理會。劉生心中愧疚,而獨孤老丈神色自若,自顧自地飲酒吃菜。
飯後,樓船駛向湖心。眾人邀請李謨麵湖吹笛。李謨手持玉笛,站立船頭,吹奏《紫雲回》。此曲是唐玄宗於正月十四在洛陽上陽宮創作,次日李謨便在酒樓吹奏,後因技藝精湛成為宮廷供奉樂師。他頭一聲便穿雲裂石,似閃電劃破夜空,滿座人屏息凝神。奏過幾聲後,月邊雲翳如輕煙般散開,皓月宛如明珠,灑下清輝,水天一色,湖麵被籠罩在皎潔月光下。
再奏下去,原本平靜的湖麵突然微風颯颯,波瀾陡起,陰森氣息彌漫,仿佛有無數鬼神在水麵窺視,令人毛骨悚然。
曲終,眾人驚歎不已,仿佛從奇幻之夢中驚醒,紛紛稱讚此曲隻應天上有,對李謨的笛藝更是欽佩有加。
然而,獨孤老丈卻默默坐在角落,低垂眉毛,半閉眼睛,一言不發,似乎對這絕妙笛音不以為意。老人的冷漠神態讓眾人不滿,暗自思忖這鄉下人不通音律又沒禮儀,不該讓他來煞風景。
在眾人要求下,李謨又奏一曲。此番吹奏更為精妙,笛音如潺潺流水、山間清風,時而激昂,時而悠揚,似在訴說千年故事。湖中舟船紛紛靠近樓船停泊,大家屏息靜聽,整個世界仿佛都被笛音征服。
曲罷,眾人驚駭,佩服得五體投地,紛紛擁到李謨麵前敬酒。但獨孤老丈依舊神態冷漠。李謨察覺到異樣,心中不悅,斜眼瞟向老丈,臉色微變。
劉生見狀,急忙打圓場說老丈常年在鄉下,不太懂音樂。獨孤老丈聽了,隻是撚須微笑,似乎不以為然。眾人更加忿忿不平,有的竊竊私語,有的低聲埋怨。
李謨名滿天下,又深得皇帝寵愛,今日在此受一個鄉下老農輕慢,自尊心受挫,心中暗暗不樂。他沉吟一下,離座來到獨孤老丈近前,勉強壓下不滿,拱手道:“老丈,在下獻醜了,我看您定是此中高手,請賜教!”滿座人望著獨孤老丈,哄堂大笑,笑聲中夾雜著嘲諷。劉生左右為難,急得麵紅耳赤,忙起身想排解。老丈輕輕拍了拍劉生的手,眼中閃過淡定從容,嗬嗬一笑。
然後老丈轉身對李謨拱手道:“老朽不才,對此道略知一二。”眾人聞言一愣,笑聲戛然而止,眼中露出意外之色。
李謨心想老丈能出此言,或許並非等閑之輩,但仍有疑惑,便試探地說:“李某有眼不識泰山,今日幸逢此會,請您賜教一曲吧。”獨孤老丈手理長須,微笑著說:“李供奉,今日有緣,還是請您先奏一支‘涼州曲’好嗎?”
李謨一聽,心中大驚,他深知此曲難度極高,非高手不敢輕易嚐試。他暗自思忖這老丈竟點此曲,看來是個行家。於是他不敢怠慢,靜心凝神,施展絕技,精心演奏起來。笛音響起,如金戈鐵馬、大漠孤煙,氣勢磅礴,仿佛將人帶到遙遠的涼州戰場。
曲終,老丈緩緩睜開半閉的雙眼,微笑著說:“噢,還不錯,可是您的笛聲裏怎麽夾雜著夷調?莫非尊駕和龜茲人在一起生活過?”李謨聞言,大驚失色,心中猶如掀起驚濤駭浪。他拍著額頭,大聲地說:“啊呀,我的老師就是龜茲人呐,老丈,您真是神人啊!”說著,連忙下拜請求老丈指教,心中對老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老丈攙起李謨,用手指彈著膝蓋說:“第十三疊您誤入水調,可知道嗎?”李謨畢恭畢敬地回答:“學生太愚笨了,實在不知道,還求老前輩指點。”李謨對老丈的洞察力深感震驚,同時也對自己的失誤懊悔不已,一心渴望從老丈這裏學到更高深的技藝。
李謨將笛子擦拭幹淨,雙手捧上,老丈接過來瞧了瞧,便輕輕搖頭,似乎嫌笛子不中用。李謨連忙從懷中摸出皇帝禦賜的玉笛,小心翼翼地退去錦囊,雙手奉上,眼中滿是期待與敬畏。
老丈接過玉笛,用手輕輕一拂,沉吟了一下,說道:“這支笛子得之不易,但一遇高音必然裂破,那時您不後悔可惜嗎?”李謨心中敬服,連忙拱手答道:“不敢,不敢。”此時的他,已完全被老丈的神秘和高深所折服,對老丈的每一句話都深信不疑。
獨孤老丈踱步到船頭,麵水而立,身姿宛如巍峨山峰。隻見他將笛子橫在唇邊,頭一聲便高亢入雲,如九霄龍吟,四座無不震驚,仿佛靈魂都被這一聲笛音所震撼。老丈連奏三聲,水麵上微風乍起,瞬間轉為狂風,滿湖波瀾洶湧澎湃,似千軍萬馬奔騰而過。湖中的魚鱉紛紛躍出水麵,連連噴水,月光下,水珠如珍珠灑落,又似數不清的噴泉在水麵上,景象壯觀至極。
會稽山上早已入林棲息的百鳥又騰空而起,鳴叫著,黑壓壓地鋪天蓋地而來,宛如一片烏雲席卷天空。山洞中的狼蟲虎豹也被這笛音所驚擾,紛紛出洞,齊聲嗥叫,聲音回蕩在山穀之間,令人膽寒。天上,月色昏暗,黑雲滾滾,彷佛風雨將至,整個世界都被這奇異的景象所籠罩。滿湖的舟船在狂風中劇烈搖擺,眾人相顧失色,驚恐萬分,有的抱緊船舷,有的大聲呼喊,心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恐懼。
老丈吹到第十三疊,正是李謨出錯的地方,笛聲轉至更高處,那聲音仿佛要衝破蒼穹,忽然嘎地一聲,笛子破裂,笛音戛然而止,但那餘音仍在眾人耳邊回蕩,久久不散。
李謨拜倒在地,眼中滿是崇敬,連說“今天遇見了笛仙”。眾人如醉如癡,半晌都未回過神來,仿佛靈魂仍沉浸在那奇妙的笛音世界裏。待笛聲中斷了好久,這才如夢方醒,紛紛感歎今日所見,如同經曆了一場奇幻之旅。
會散之後,進士們命人打著燈籠火把,用八抬大轎護送老丈回家,李謨也要親自相送,均被老丈一一婉言謝絕。老丈的身影在夜色中漸行漸遠,卻在眾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李謨與老丈相約次日前去登門求教,眾人也同聲附和,老丈隻是笑而不答。翌日,李謨與眾進士帶著豐厚的禮物,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前來拜會老丈。隻見柴門半開,茅舍猶存,然而獨孤老丈卻不知所蹤。眾人詢問劉生,劉生也是一臉茫然。
村人們思念老丈,幾次沿著老丈采藥的路徑入山尋訪。他們踏遍青山,隻見白雲悠悠,山路崎嶇,卻始終未見老丈蹤影。那笛仙就像一陣清風,消失在茫茫天地之間,隻留下一段神奇的傳說,在人們的口中代代相傳。
李謨作為大唐笛技大師,其演奏技藝之高超,堪稱後世笛子演奏者的巍峨豐碑。他那獨特的演奏風格與精湛技巧,無論是氣息運用還是指法變化,都宛如璀璨星辰,成為後人學習與借鑒的重要典範。
在千年傳承長河中,後世演奏者站在李謨這位巨人的肩膀上,在汲取其技藝精髓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創新。這種傳承與創新交織的力量,促使笛子演奏藝術如繁花般不斷豐富和完善。就拿南北派笛子風格的形成來說,李謨所代表的唐代笛藝傳統是堅實的基石,有著不可磨滅的奠基意義。
李謨演奏的法曲,在當時達到了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高度。他的演奏如神奇鑰匙,進一步開啟了法曲在宮廷和社會中的影響力之門,讓更多人領略到法曲之美,從而愛上這一獨特音樂形式。這極大地促進了法曲在唐代的廣泛傳播與蓬勃發展,使其在唐代音樂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對法曲的精彩演繹,宛如一座蘊藏無盡珍寶的藝術寶庫,為後世留下了價值連城的財富。那些經典的法曲曲目,即便曆經歲月滄桑,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就像《霓裳羽衣曲》,雖在安史之亂中不幸失傳,但其留下的痕跡,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對後世的音樂創作、表演形式等方麵持續產生著深源影響,成為音樂發展曆程中不朽的燈塔。
李謨的成功,宛如一盞明燈,照亮了無數人投身音樂學習與演奏之路。他的傳奇故事,成為後世每一位音樂學習者心中的神聖榜樣,散發出強大吸引力,吸引大批心懷夢想的人才投身於音樂事業。這股力量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音樂教育的土壤,為後世音樂發展培育了眾多專業人才,有力地推動了音樂教育以及人才培養體係逐步走向完善,開啟了音樂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說完天下第一笛聖李謨,不得不介紹一下大唐另一位琵琶高手雷海青。
雷海青的生平事跡堪稱傳奇至極。在安史之亂的動蕩歲月裏,他不幸被叛軍安祿山所俘,而後被脅迫至凝碧池演奏。然而,在叛軍的淫威之下,雷海青並未屈服,他滿腔的忠義之火熊熊燃燒,毅然決然地將手中琵琶狠狠擲向安祿山,同時放聲大罵,那悲憤之聲似要衝破雲霄。最終,他被殘忍地殺害,甚至遭受肢解示眾的厄運。
這一英勇壯烈之舉,宛如一道璀璨的光芒,不僅讓雷海青的名字永載史冊,更深深觸動了當時有“詩佛”之稱的王維。王維為其義舉所感,揮筆寫下了著名的《凝碧池》詩: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
這首詩不僅是對雷海青的悼念,也是對國家動蕩、人民流離失所的深刻反映。王維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忠臣義士的敬仰之情。
雷海青的忠義之舉,使他生前就備受世人敬重,而在他死後,更是獲得了無上殊榮。他被追封為“天下梨園都總管”“太常寺卿”和“田都大元帥”,成為梨園子弟心目中至高無上的“戲神”。他的故事和光輝形象在民間廣泛傳頌,如同一顆永不熄滅的火種,在戲劇和木偶戲界代代相傳。他宛如一位神聖的保護神,庇佑著這方藝術天地,也被眾多劇種虔誠地奉為祖師爺,受千秋萬代的敬仰與供奉。
繞了一圈後,我們回到《唐風龜茲樂》排練的舞台上。胡姬作為領舞,與樂師和舞者們配合默契。她以精湛的舞技和對龜茲樂舞蹈的深刻理解,引領舞者們的動作,通過準確而富有感染力的舞蹈動作,為舞者們示範,讓他們能更好地把握舞蹈的節奏、韻律和風格特點,使整個舞蹈團隊的動作整齊劃一、協調一致。
胡姬與鼓手緊密配合,鼓手通過敲擊架子鼓保持整個樂隊的節奏,胡姬則根據鼓點的節奏來控製舞蹈動作的快慢、輕重,使舞蹈與音樂的節奏高度契合,增強了舞蹈的表現力和觀賞性。同時,她也會與其他樂師相互呼應,根據不同樂器的演奏特點,適時調整舞蹈動作,讓舞蹈與音樂完美融合。
胡姬宛如一座連接東西方文化的橋梁,憑借對西域文化的熟稔,在《唐風龜茲樂》舞的創作中大放異彩。
要知道,唐朝西域包含的國家和地區中,伊州、西州、庭州、安西四鎮是關鍵所在。瞧,伊州就像一顆擺脫束縛的明珠,在今新疆哈密之地閃耀。630年,它掙脫西突厥的控製枷鎖後,唐朝在此設立伊州,將其納入自己的璀璨版圖,似是把一顆遺落的珍寶收入囊中。西州呢,在今新疆吐魯番,639年唐朝的大軍如狂風般掃滅高昌國後,在此設置西州和安西都護府,這裏就像是西域大地上一座堅固的文化堡壘。庭州在今新疆吉木薩爾,648年唐朝在此種下“庭州”這顆種子,而後它茁壯成長,成為北庭都護府的根基,如同大樹之粗壯樹幹,撐起一片天空。安西四鎮則像是西域的四座守護燈塔,龜茲(今庫車)、焉耆、於闐(今和田)、疏勒(今喀什)這四座城堡,在唐朝西域防禦的漫漫黑夜裏,散發出明亮而溫暖的光芒,守護著一方安寧。唐朝就像一位高瞻遠矚的智者,通過在這些地區建立行政機構和軍事據點,猶如在西域大地上編織起一張嚴密的大網,加強了對西域的掌控與管理。
而胡姬更是匠心獨運,她把龜茲舞蹈的風格特點如靈動的絲線般,巧妙地編織進《唐風龜茲樂》舞中。她與樂師們一起,如同技藝精湛的工匠,根據不同樂器的音色和表現力,精心雕琢每一個演奏部分。在她的妙手下,西域樂器與中原樂器仿佛是久別重逢的老友,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最終,龜茲樂舞的熱情奔放如同燃燒的火焰,大唐樂舞的雄渾大氣恰似巍峨的高山,二者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種如夢幻之花般獨特的藝術風格,在藝術的花園中絢爛綻放。
在排練過程中,胡姬積極與其他樂師和舞者溝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創意和想法。她鼓勵大家提出意見和建議,共同對舞蹈進行改進和完善,充分發揮了團隊的創造力,使《唐風龜茲樂》不斷優化,最終呈現出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 。
江浩然走上彩排的前台,他身姿挺拔,風度翩翩,宛如一位從畫中走出的司儀。他站在舞台中央,清了清嗓子,模擬《唐風龜茲樂》的開幕式台詞:“尊敬的各位嘉賓,在這花團錦簇、歌舞升平的美好時刻,我們迎來了《端午花萼相輝樓宴群臣》歌舞詩書畫盛會第二場的開幕式。今天,我們將為大家獻上的第一個節目是《唐風龜茲樂》,這是一場融合了大唐風采與龜茲韻味的視聽盛宴,下麵表演開始。”他的聲音抑揚頓挫,充滿了激情,將現場的氣氛烘托得熱烈無比,每一個字都如同跳躍的火焰,點燃了一百多舞者和幾十個樂師們心中的期待。
排練模擬的貴妃娘娘,手拿指揮棒,那指揮棒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仿佛擁有神奇的魔力。隨著模擬排練開場奏樂響起,那音樂就像洶湧澎湃的潮水,一波一波地衝擊著人們的心靈。最初的音符如同黎明前的曙光,輕柔地喚醒沉睡的靈魂,而後逐漸增強,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來,氣勢磅礴。貴妃娘娘猛地一揮指揮棒,動作瀟灑而有力,如同指揮千軍萬馬奔赴戰場。她的眼神專注而威嚴,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精準地傳達著節奏與情感。
胡姬見狀,迅速揮動手中的九色旗,九個小隊的舞者就像訓練有素的士兵,有序地開始彩排練習。她們的步伐整齊劃一,卻又不失靈動之美。每一個舞者都像是被賦予了生命的精靈,在舞台上跳躍、旋轉。
一百二十六人梨園弟子和宮女組成的舞蹈隊伍,就像一片盛開的花海,美不勝收。她們的舞步輕盈似風,宛如春天裏翩翩起舞的蝴蝶,又像飄逸的仙子在如夢如幻的舞台上輕盈地舞動。每一個轉身,都像是微風拂過花朵,輕柔而優美;每一個躍起,都如同飛鳥展翅,充滿了靈動與韻律。她們手中的彩帶隨風飄舞,像是天邊的彩霞在流動,與舞者們的身姿相互映襯,仿佛把人們帶入了一個神奇的仙境,讓人為之陶醉。
春日,興慶宮花萼相輝樓牡丹盛開,似彩霞飄落,姹紫嫣紅。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賞花飲酒,興致正濃時,召李謨前來吹笛助興。李謨站在太湖石上,深吸一口氣,奏響“紫雲回”。笛聲悠揚,似飛鳥穿梭花叢,又如溪流環繞牡丹。曲終,楊貴妃讚賞點頭,唐玄宗李隆基撫掌大笑,親賜禦酒,並將扶餘國進貢的玉笛賞賜給李謨。
後來,李謨因事離京來到越州。越州百姓久聞其名,各種公私宴會請柬如雪片般飛來。
一日,李謨赴宴歸來,寓所門前熱鬧非凡。仆人告知有本地十位進士前來拜會,已等候多時。這些進士文采斐然、風度翩翩,其中幾位在長安與李謨相識,相見自是歡喜。
為首的徐生說明來意:一是拜會,二是準備薄酒,邀李謨泛舟遊湖,若李謨有雅興,希望能聽他奏曲。李謨欣然答應。進士們齊心協力籌備,還約定每人可邀一位客人赴會。
進士中有一劉生,家住西郊。這日他去親戚家祝壽,黃昏才帶著醉意歸來。妻子提醒他晚上還有鑒湖之會,他才恍然記起尚未邀約陪客。此時天色漸暗,倉促間請誰都來不及,他隻好獨自赴會,滿心惋惜。行至村邊,看到一群村童在溪邊嬉笑玩耍,他突然想起獨孤老丈。
獨孤老丈年逾花甲,無妻無子,以種菜為生。他的茅屋坐落在村邊,枕山臨溪,四周綠樹環繞,宛如世外桃源。屋前竹籬稀疏,圍著個小菜園,園中蔬菜長勢喜人。老丈為人樸實憨厚,閑暇時常在溪邊與人對弈,劉生便是他的棋友之一。老丈精通醫理,心懷慈悲,常為村人治病,對貧苦之人施藥分文不取。他時常入山采藥,身影穿梭於白雲深處,歸期不定,宛如山中仙人。
劉生步入柴扉,隻見草堂上村童簇擁,老丈正慈愛地分櫻桃給他們。劉生說明來意,老丈久居鄉野,聽聞能遊湖聽笛,眼中閃過一絲欣喜,欣然答應。
華燈初上,二人趕到湖邊。鑒湖碧波萬頃,漁火點點,舟船穿梭,岸邊遊人如織,歡聲笑語交織。“攬勝亭”邊,一艘樓船靜靜停泊,湘簾繡幕,張燈結彩,宛如璀璨明珠。樓上樓下人影晃動,笑語喧嘩,笙歌管弦之聲不絕於耳,引得岸邊遊人紛紛圍觀。
二人上船,艙內銀燭高燒,亮如白晝。獸頭香爐裏焚著名貴的龍腦香,香氣氤氳。水晶盤中擺滿雪梨鮮藕,晶瑩剔透。紫檀桌上山珍海味、美饌佳肴令人垂涎。酒席筵前,翠袖紅衫的歌女輕移蓮步,輪流把盞,侑酒行令,氣氛熱烈。李謨春風滿麵,高踞上座,一個穿紅綃的歌女手持檀板,輕啟朱唇,歌聲婉轉如黃鶯啼鳴。與會者對李謨殷勤勸酒,禮遇有加。
劉生姍姍來遲,又帶著個鄉下老農,自覺尷尬,在末座相陪。眾人見獨孤老丈草履布袍、相貌平平,隻是敷衍地打個招呼,便不再理會。劉生心中愧疚,而獨孤老丈神色自若,自顧自地飲酒吃菜。
飯後,樓船駛向湖心。眾人邀請李謨麵湖吹笛。李謨手持玉笛,站立船頭,吹奏《紫雲回》。此曲是唐玄宗於正月十四在洛陽上陽宮創作,次日李謨便在酒樓吹奏,後因技藝精湛成為宮廷供奉樂師。他頭一聲便穿雲裂石,似閃電劃破夜空,滿座人屏息凝神。奏過幾聲後,月邊雲翳如輕煙般散開,皓月宛如明珠,灑下清輝,水天一色,湖麵被籠罩在皎潔月光下。
再奏下去,原本平靜的湖麵突然微風颯颯,波瀾陡起,陰森氣息彌漫,仿佛有無數鬼神在水麵窺視,令人毛骨悚然。
曲終,眾人驚歎不已,仿佛從奇幻之夢中驚醒,紛紛稱讚此曲隻應天上有,對李謨的笛藝更是欽佩有加。
然而,獨孤老丈卻默默坐在角落,低垂眉毛,半閉眼睛,一言不發,似乎對這絕妙笛音不以為意。老人的冷漠神態讓眾人不滿,暗自思忖這鄉下人不通音律又沒禮儀,不該讓他來煞風景。
在眾人要求下,李謨又奏一曲。此番吹奏更為精妙,笛音如潺潺流水、山間清風,時而激昂,時而悠揚,似在訴說千年故事。湖中舟船紛紛靠近樓船停泊,大家屏息靜聽,整個世界仿佛都被笛音征服。
曲罷,眾人驚駭,佩服得五體投地,紛紛擁到李謨麵前敬酒。但獨孤老丈依舊神態冷漠。李謨察覺到異樣,心中不悅,斜眼瞟向老丈,臉色微變。
劉生見狀,急忙打圓場說老丈常年在鄉下,不太懂音樂。獨孤老丈聽了,隻是撚須微笑,似乎不以為然。眾人更加忿忿不平,有的竊竊私語,有的低聲埋怨。
李謨名滿天下,又深得皇帝寵愛,今日在此受一個鄉下老農輕慢,自尊心受挫,心中暗暗不樂。他沉吟一下,離座來到獨孤老丈近前,勉強壓下不滿,拱手道:“老丈,在下獻醜了,我看您定是此中高手,請賜教!”滿座人望著獨孤老丈,哄堂大笑,笑聲中夾雜著嘲諷。劉生左右為難,急得麵紅耳赤,忙起身想排解。老丈輕輕拍了拍劉生的手,眼中閃過淡定從容,嗬嗬一笑。
然後老丈轉身對李謨拱手道:“老朽不才,對此道略知一二。”眾人聞言一愣,笑聲戛然而止,眼中露出意外之色。
李謨心想老丈能出此言,或許並非等閑之輩,但仍有疑惑,便試探地說:“李某有眼不識泰山,今日幸逢此會,請您賜教一曲吧。”獨孤老丈手理長須,微笑著說:“李供奉,今日有緣,還是請您先奏一支‘涼州曲’好嗎?”
李謨一聽,心中大驚,他深知此曲難度極高,非高手不敢輕易嚐試。他暗自思忖這老丈竟點此曲,看來是個行家。於是他不敢怠慢,靜心凝神,施展絕技,精心演奏起來。笛音響起,如金戈鐵馬、大漠孤煙,氣勢磅礴,仿佛將人帶到遙遠的涼州戰場。
曲終,老丈緩緩睜開半閉的雙眼,微笑著說:“噢,還不錯,可是您的笛聲裏怎麽夾雜著夷調?莫非尊駕和龜茲人在一起生活過?”李謨聞言,大驚失色,心中猶如掀起驚濤駭浪。他拍著額頭,大聲地說:“啊呀,我的老師就是龜茲人呐,老丈,您真是神人啊!”說著,連忙下拜請求老丈指教,心中對老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老丈攙起李謨,用手指彈著膝蓋說:“第十三疊您誤入水調,可知道嗎?”李謨畢恭畢敬地回答:“學生太愚笨了,實在不知道,還求老前輩指點。”李謨對老丈的洞察力深感震驚,同時也對自己的失誤懊悔不已,一心渴望從老丈這裏學到更高深的技藝。
李謨將笛子擦拭幹淨,雙手捧上,老丈接過來瞧了瞧,便輕輕搖頭,似乎嫌笛子不中用。李謨連忙從懷中摸出皇帝禦賜的玉笛,小心翼翼地退去錦囊,雙手奉上,眼中滿是期待與敬畏。
老丈接過玉笛,用手輕輕一拂,沉吟了一下,說道:“這支笛子得之不易,但一遇高音必然裂破,那時您不後悔可惜嗎?”李謨心中敬服,連忙拱手答道:“不敢,不敢。”此時的他,已完全被老丈的神秘和高深所折服,對老丈的每一句話都深信不疑。
獨孤老丈踱步到船頭,麵水而立,身姿宛如巍峨山峰。隻見他將笛子橫在唇邊,頭一聲便高亢入雲,如九霄龍吟,四座無不震驚,仿佛靈魂都被這一聲笛音所震撼。老丈連奏三聲,水麵上微風乍起,瞬間轉為狂風,滿湖波瀾洶湧澎湃,似千軍萬馬奔騰而過。湖中的魚鱉紛紛躍出水麵,連連噴水,月光下,水珠如珍珠灑落,又似數不清的噴泉在水麵上,景象壯觀至極。
會稽山上早已入林棲息的百鳥又騰空而起,鳴叫著,黑壓壓地鋪天蓋地而來,宛如一片烏雲席卷天空。山洞中的狼蟲虎豹也被這笛音所驚擾,紛紛出洞,齊聲嗥叫,聲音回蕩在山穀之間,令人膽寒。天上,月色昏暗,黑雲滾滾,彷佛風雨將至,整個世界都被這奇異的景象所籠罩。滿湖的舟船在狂風中劇烈搖擺,眾人相顧失色,驚恐萬分,有的抱緊船舷,有的大聲呼喊,心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恐懼。
老丈吹到第十三疊,正是李謨出錯的地方,笛聲轉至更高處,那聲音仿佛要衝破蒼穹,忽然嘎地一聲,笛子破裂,笛音戛然而止,但那餘音仍在眾人耳邊回蕩,久久不散。
李謨拜倒在地,眼中滿是崇敬,連說“今天遇見了笛仙”。眾人如醉如癡,半晌都未回過神來,仿佛靈魂仍沉浸在那奇妙的笛音世界裏。待笛聲中斷了好久,這才如夢方醒,紛紛感歎今日所見,如同經曆了一場奇幻之旅。
會散之後,進士們命人打著燈籠火把,用八抬大轎護送老丈回家,李謨也要親自相送,均被老丈一一婉言謝絕。老丈的身影在夜色中漸行漸遠,卻在眾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李謨與老丈相約次日前去登門求教,眾人也同聲附和,老丈隻是笑而不答。翌日,李謨與眾進士帶著豐厚的禮物,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前來拜會老丈。隻見柴門半開,茅舍猶存,然而獨孤老丈卻不知所蹤。眾人詢問劉生,劉生也是一臉茫然。
村人們思念老丈,幾次沿著老丈采藥的路徑入山尋訪。他們踏遍青山,隻見白雲悠悠,山路崎嶇,卻始終未見老丈蹤影。那笛仙就像一陣清風,消失在茫茫天地之間,隻留下一段神奇的傳說,在人們的口中代代相傳。
李謨作為大唐笛技大師,其演奏技藝之高超,堪稱後世笛子演奏者的巍峨豐碑。他那獨特的演奏風格與精湛技巧,無論是氣息運用還是指法變化,都宛如璀璨星辰,成為後人學習與借鑒的重要典範。
在千年傳承長河中,後世演奏者站在李謨這位巨人的肩膀上,在汲取其技藝精髓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創新。這種傳承與創新交織的力量,促使笛子演奏藝術如繁花般不斷豐富和完善。就拿南北派笛子風格的形成來說,李謨所代表的唐代笛藝傳統是堅實的基石,有著不可磨滅的奠基意義。
李謨演奏的法曲,在當時達到了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高度。他的演奏如神奇鑰匙,進一步開啟了法曲在宮廷和社會中的影響力之門,讓更多人領略到法曲之美,從而愛上這一獨特音樂形式。這極大地促進了法曲在唐代的廣泛傳播與蓬勃發展,使其在唐代音樂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對法曲的精彩演繹,宛如一座蘊藏無盡珍寶的藝術寶庫,為後世留下了價值連城的財富。那些經典的法曲曲目,即便曆經歲月滄桑,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就像《霓裳羽衣曲》,雖在安史之亂中不幸失傳,但其留下的痕跡,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對後世的音樂創作、表演形式等方麵持續產生著深源影響,成為音樂發展曆程中不朽的燈塔。
李謨的成功,宛如一盞明燈,照亮了無數人投身音樂學習與演奏之路。他的傳奇故事,成為後世每一位音樂學習者心中的神聖榜樣,散發出強大吸引力,吸引大批心懷夢想的人才投身於音樂事業。這股力量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音樂教育的土壤,為後世音樂發展培育了眾多專業人才,有力地推動了音樂教育以及人才培養體係逐步走向完善,開啟了音樂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說完天下第一笛聖李謨,不得不介紹一下大唐另一位琵琶高手雷海青。
雷海青的生平事跡堪稱傳奇至極。在安史之亂的動蕩歲月裏,他不幸被叛軍安祿山所俘,而後被脅迫至凝碧池演奏。然而,在叛軍的淫威之下,雷海青並未屈服,他滿腔的忠義之火熊熊燃燒,毅然決然地將手中琵琶狠狠擲向安祿山,同時放聲大罵,那悲憤之聲似要衝破雲霄。最終,他被殘忍地殺害,甚至遭受肢解示眾的厄運。
這一英勇壯烈之舉,宛如一道璀璨的光芒,不僅讓雷海青的名字永載史冊,更深深觸動了當時有“詩佛”之稱的王維。王維為其義舉所感,揮筆寫下了著名的《凝碧池》詩: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
這首詩不僅是對雷海青的悼念,也是對國家動蕩、人民流離失所的深刻反映。王維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忠臣義士的敬仰之情。
雷海青的忠義之舉,使他生前就備受世人敬重,而在他死後,更是獲得了無上殊榮。他被追封為“天下梨園都總管”“太常寺卿”和“田都大元帥”,成為梨園子弟心目中至高無上的“戲神”。他的故事和光輝形象在民間廣泛傳頌,如同一顆永不熄滅的火種,在戲劇和木偶戲界代代相傳。他宛如一位神聖的保護神,庇佑著這方藝術天地,也被眾多劇種虔誠地奉為祖師爺,受千秋萬代的敬仰與供奉。
繞了一圈後,我們回到《唐風龜茲樂》排練的舞台上。胡姬作為領舞,與樂師和舞者們配合默契。她以精湛的舞技和對龜茲樂舞蹈的深刻理解,引領舞者們的動作,通過準確而富有感染力的舞蹈動作,為舞者們示範,讓他們能更好地把握舞蹈的節奏、韻律和風格特點,使整個舞蹈團隊的動作整齊劃一、協調一致。
胡姬與鼓手緊密配合,鼓手通過敲擊架子鼓保持整個樂隊的節奏,胡姬則根據鼓點的節奏來控製舞蹈動作的快慢、輕重,使舞蹈與音樂的節奏高度契合,增強了舞蹈的表現力和觀賞性。同時,她也會與其他樂師相互呼應,根據不同樂器的演奏特點,適時調整舞蹈動作,讓舞蹈與音樂完美融合。
胡姬宛如一座連接東西方文化的橋梁,憑借對西域文化的熟稔,在《唐風龜茲樂》舞的創作中大放異彩。
要知道,唐朝西域包含的國家和地區中,伊州、西州、庭州、安西四鎮是關鍵所在。瞧,伊州就像一顆擺脫束縛的明珠,在今新疆哈密之地閃耀。630年,它掙脫西突厥的控製枷鎖後,唐朝在此設立伊州,將其納入自己的璀璨版圖,似是把一顆遺落的珍寶收入囊中。西州呢,在今新疆吐魯番,639年唐朝的大軍如狂風般掃滅高昌國後,在此設置西州和安西都護府,這裏就像是西域大地上一座堅固的文化堡壘。庭州在今新疆吉木薩爾,648年唐朝在此種下“庭州”這顆種子,而後它茁壯成長,成為北庭都護府的根基,如同大樹之粗壯樹幹,撐起一片天空。安西四鎮則像是西域的四座守護燈塔,龜茲(今庫車)、焉耆、於闐(今和田)、疏勒(今喀什)這四座城堡,在唐朝西域防禦的漫漫黑夜裏,散發出明亮而溫暖的光芒,守護著一方安寧。唐朝就像一位高瞻遠矚的智者,通過在這些地區建立行政機構和軍事據點,猶如在西域大地上編織起一張嚴密的大網,加強了對西域的掌控與管理。
而胡姬更是匠心獨運,她把龜茲舞蹈的風格特點如靈動的絲線般,巧妙地編織進《唐風龜茲樂》舞中。她與樂師們一起,如同技藝精湛的工匠,根據不同樂器的音色和表現力,精心雕琢每一個演奏部分。在她的妙手下,西域樂器與中原樂器仿佛是久別重逢的老友,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最終,龜茲樂舞的熱情奔放如同燃燒的火焰,大唐樂舞的雄渾大氣恰似巍峨的高山,二者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種如夢幻之花般獨特的藝術風格,在藝術的花園中絢爛綻放。
在排練過程中,胡姬積極與其他樂師和舞者溝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創意和想法。她鼓勵大家提出意見和建議,共同對舞蹈進行改進和完善,充分發揮了團隊的創造力,使《唐風龜茲樂》不斷優化,最終呈現出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 。
江浩然走上彩排的前台,他身姿挺拔,風度翩翩,宛如一位從畫中走出的司儀。他站在舞台中央,清了清嗓子,模擬《唐風龜茲樂》的開幕式台詞:“尊敬的各位嘉賓,在這花團錦簇、歌舞升平的美好時刻,我們迎來了《端午花萼相輝樓宴群臣》歌舞詩書畫盛會第二場的開幕式。今天,我們將為大家獻上的第一個節目是《唐風龜茲樂》,這是一場融合了大唐風采與龜茲韻味的視聽盛宴,下麵表演開始。”他的聲音抑揚頓挫,充滿了激情,將現場的氣氛烘托得熱烈無比,每一個字都如同跳躍的火焰,點燃了一百多舞者和幾十個樂師們心中的期待。
排練模擬的貴妃娘娘,手拿指揮棒,那指揮棒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仿佛擁有神奇的魔力。隨著模擬排練開場奏樂響起,那音樂就像洶湧澎湃的潮水,一波一波地衝擊著人們的心靈。最初的音符如同黎明前的曙光,輕柔地喚醒沉睡的靈魂,而後逐漸增強,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來,氣勢磅礴。貴妃娘娘猛地一揮指揮棒,動作瀟灑而有力,如同指揮千軍萬馬奔赴戰場。她的眼神專注而威嚴,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精準地傳達著節奏與情感。
胡姬見狀,迅速揮動手中的九色旗,九個小隊的舞者就像訓練有素的士兵,有序地開始彩排練習。她們的步伐整齊劃一,卻又不失靈動之美。每一個舞者都像是被賦予了生命的精靈,在舞台上跳躍、旋轉。
一百二十六人梨園弟子和宮女組成的舞蹈隊伍,就像一片盛開的花海,美不勝收。她們的舞步輕盈似風,宛如春天裏翩翩起舞的蝴蝶,又像飄逸的仙子在如夢如幻的舞台上輕盈地舞動。每一個轉身,都像是微風拂過花朵,輕柔而優美;每一個躍起,都如同飛鳥展翅,充滿了靈動與韻律。她們手中的彩帶隨風飄舞,像是天邊的彩霞在流動,與舞者們的身姿相互映襯,仿佛把人們帶入了一個神奇的仙境,讓人為之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