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寶二年,曆史的畫卷上,這一年猶如一顆璀璨明珠,熠熠生輝地鑲嵌其中。彼時的大唐,恰似一幅宏偉壯麗、波瀾壯闊的史詩畫卷,而天寶二年,便如一陣溫暖而充滿活力的春風,輕柔地吹入了大唐的科舉之林,成為唐玄宗李隆基在科舉製度上大膽革新的元年。


    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睿智而威嚴的帝王,仿若一位高瞻遠矚、技藝精湛的園藝大師。他以非凡的智慧和果敢的決心,精心地對科舉這棵參天大樹進行細致入微的修剪與悉心培植。


    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唐玄宗李隆基欲廣招天下英才,於是將此事交予李林甫負責。然而,數萬人參加考試,結果卻令人震驚,竟無一人被錄取。當唐玄宗李隆基看到李林甫呈上來的奏折,滿臉疑惑。不久前,他剛下達聖旨,隻要有一技之長者皆可參加考試,且考試結束後,負責此次考試的李林甫,竟連一位考生都未錄取。唐玄宗李隆基的臉色瞬間陰了下來。


    李林甫深知自己惹了大禍,卻早有應對之策。他畢恭畢敬地呈上奏折,開口第一句話便是:“陛下聖明!”唐玄宗李隆基不明所以,問道:“愛卿這是何意?”李林甫恭敬地回答道:“陛下,民間選拔不出人才,說明天下的人才,早已被您納入宮中。如今野無遺賢,不正是陛下聖明的體現嗎?”旁人一聽便知這是在拍馬屁,可唐玄宗李隆基卻偏偏吃這一套。


    唐玄宗李隆基,乃是一位睿智出色的皇帝。他憑借兩場宮變,先將自己的父親送上皇位,隨後又從姑姑太平公主手中奪走權力,成功登基稱帝。他接手唐朝之時,民生凋敝,朝野上下隱患重重。登基之後,唐玄宗李隆基勵精圖治,勤於政事,任用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官員。在他的統治下,唐朝逐漸重現昔日榮光,開創了開元盛世。


    隻可惜,唐朝隻有一個唐玄宗李隆基。在開創了開元盛世之後,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勤勉了半輩子的他,逐漸變得貪圖享樂,沉浸在紙醉金迷的生活中無法自拔。尤其是將楊玉環召進宮中後,唐玄宗李隆基徹底放縱,整日與楊貴妃你儂我儂,“從此君王不早朝”。在朝堂上任用親近之人,聽不進逆耳忠言。此時的唐玄宗李隆基,早已沒有了往日的雄心壯誌。


    李林甫便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啟用的宰相,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和奸臣。晚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好大喜功,為了展示自己是一位任人唯賢的皇帝,得到天下人的敬仰,他特意開科考試,讓李林甫負責此事。此次考試,唐玄宗李隆基定的標準是“通一藝者”,隻要有一種才能,就可參加考試,通過後會被朝廷直接錄用。這對於全國的學子們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各地學子積極準備考試,其中就包括時年三十六歲的詩人杜甫。


    然而,李林甫接到任務後,表麵積極籌備,背地裏卻想著如何拒絕這些學子。李林甫本身無才,全靠溜須拍馬坐上宰相之位。他擔心這些學子入朝為官會影響自己的地位,也怕有人趁機告狀。為了把考生全部刷下去,他特意叮囑地方各級官員把關要嚴格,還再次重申:“鄉野之間的學子,連說話都可能惹陛下生氣,這些人怎配進入朝廷?”當朝宰相發話,各級官員自然不敢怠慢。他們收緊考試要求,將考生層層刷下,即便是杜甫這樣的人才,也未能通過考試。


    後來,杜甫的《大禮賦》被唐玄宗李隆基看到,唐玄宗大驚,趕忙叫來李林甫,質問為何這樣的人才未被朝廷重用。李林甫心中憋悶,隻得將杜甫安排到集賢院任職,但對杜甫更加反感。


    《進三大禮賦》


    臣甫啟奏:臣生於陛下治下淳樸之世,悠悠四十載矣。長久與麋鹿同群共處,浪跡於陛下之豐草長林,自弱冠之年始,至今未改。豈九州牧伯歲貢之時,不將豪俊之士薦於外耶?豈陛下明詔之下,不側席而思賢能於中乎?臣性愚頑,靜處無所可取,由此知命,沉埋於盛時。不敢依違兩端,不敢激昂陳詞,唯以漁樵之樂,默默自遣而已。


    近日,臣賣藥於都市,寄食於朋友。竊慕堯翁擊壤之謳歌,恰遇國家郊廟之大禮。不覺手足蹈舞,形諸篇章。如吮甘液之甜美,似遊和氣之溫柔。聲韻漸廣,卷軸留存。此賦亦為古詩之流,希求合於述者之意。然臣之詞理質樸如野,終不足以拂天聽之崇高,配史籍而永久。恐倏忽先於狗馬而逝,遺恨九泉之下。


    謹稽首投延恩匭,獻納上表,進呈明主《朝獻太清宮》《朝享太廟》《有事於南郊》等三賦,以聞陛下。臣甫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進三大禮賦》創作於杜甫困守長安十年的階段。


    當時杜甫客居長安,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奔走獻賦,鬱鬱不得誌。這三篇賦進呈,是杜甫在考試或求薦等入仕方法不成功之後,采取的另外的幹祿辦法。所以《進三大禮賦》的創作處於杜甫人生中困守長安(35 歲 - 44 歲)這一階段。


    杜甫困守長安十年間,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他渴望為官、建功立業,但求官之路艱難,壯誌難酬。《進三大禮賦》是他積極尋求入仕機會的一種體現。


    杜甫,生於公元 712 年,卒於 770 年,字子美,嚐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未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乃唐代最偉大之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厚重。諸多優秀之作,盡顯唐代由盛轉衰之曆史進程,因被稱作“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調;語言精煉,具有高度之表達能力。存詩一千四百餘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天寶二年的科舉,因李林甫的從中作梗,造成了“野無遺賢”的鬧劇,朝廷遭到天下學子的唾罵。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底下耳目眾多,收到的奏折不計其數,但都被奸臣李林甫攔下。直到他收到安祿山的密奏,才知道李林甫一手遮天。唐玄宗李隆基想來想去,覺得不可思議,於是在天寶三年突然向天下宣布開科舉考試。


    唐玄宗李隆基深刻認識到,僅僅依靠詩賦來選拔人才,如同單腳艱難行路,難以穩步前行。於是,他於天寶三年昭告天下,大開科舉取士,此次科舉巧妙地將時務策與詩賦並駕齊驅,恢複了文狀元、武狀元錄取製。這一偉大變革,恰似一盞光芒萬丈、璀璨奪目、照亮曆史長河的燈塔,在大唐的曆史長河中閃耀著最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無數懷揣夢想的士子們的漫漫前程,仿佛為他們鋪就了一條通往輝煌未來的金色大道。


    除此之外,唐玄宗李隆基這位富有遠見卓識的帝王還獨具匠心地設立了武舉。那武舉,恰似科舉盛宴上一道別具風味、令人回味無窮的佳肴,在科舉考試當年與之同時盛大舉行。武舉的考試內容豐富多彩,騎射、步射、馬槍、負重等項目,猶如一個個嚴格而神秘的關卡,考驗著士子們的非凡武藝。那些考中的士子們,仿佛是被精心雕琢的璞玉,開始在武官的廣闊舞台上綻放出絢爛奪目的光芒,大大豐富了國家人才的多樣性,如同為大唐的宏偉畫卷增添了無數斑斕色彩,仿佛是畫家手中神奇的畫筆,為這幅壯麗的畫卷增添了一抹抹絢麗的色彩。


    就在這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時代浪潮中,洞庭湖旁一位少年恰似一顆璀璨的新星,以其無與倫比的光芒劃破了大唐的浩瀚天空。大唐天寶三年,江浩然年僅十七歲,他帶著滿心的憧憬與壯誌,如同一位無畏的勇士,帶著忠誠的書童踏上了漫漫征途。他們就像兩位堅毅的行者,穿越那崇山峻嶺、滔滔河流,從嶽州府啟程,曆經三個多月的風雨兼程,終於抵達了那輝煌壯麗的唐都。他們的心中燃燒著熊熊火焰,隻為在科舉的神聖舞台上一展身手,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


    在科舉那猶如千軍萬馬激烈爭奪過獨木橋的艱難征途中,江浩然宛如一顆熠熠生輝、璀璨奪目、光芒萬丈的星星,綻放出令人目眩神迷、驚歎不已的耀眼光芒。然而,那金榜之上,他的名字並未高懸,而是名落深山。他可是在五歲就七步成詩的神童,他滿腹經綸,在當地百裏聞名的才子,而是鄉試、會試(解元、會元)的第一名,怎麽可能考不上狀元呢?如果考上,就是?連中三元了: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那就是狀元了,他不相信他的眼睛,更不相信他會落榜。


    天寶三年,安祿山揭穿了一場科舉作弊大案,從此,改變了江浩然的命運。大唐天寶年起,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一道聖旨傳遍全國,科舉考試改革了,停了幾年的狀元錄取製恢複了,全國數以百萬計的學子沸騰了。學子們十年寒窗苦讀,埋首於子曰詩雲聖人言,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進京趕考。全國百萬的學子,經過基層考試層層選拔,有資格去京城參加進士科考試的舉人,隻有一萬人。這一萬舉人,都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之人。他們為了六十多個進士、兩個狀元名額,展開了異常慘烈、驚心動魄的競爭。


    在唐代太宗時代起,很多寒門弟子都希望通過考試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因為通過科舉考試考中進士、狀元,便可以在朝廷做官。這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無疑是一件巨大的好事,因此,許多人寒窗苦讀十餘年,隻為了一朝考取功名,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天寶三年間的科舉考試,有資格參加的學子隻有一萬多人,江浩然就是這一萬多人中的一員。經過激烈的競爭,到了放榜之日,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一個名叫張奭的家夥,金榜題名了,而且是頭名——狀元,他自然是歡天喜地。而江浩然名落孫山了,心裏自然是不服氣。


    落榜的江浩然,隻得垂頭喪氣地回到翰林客棧。那個時候的士子,除了科舉之路以外,還可以門蔭入仕。落榜的土子,沒考上進士,隻能靠門蔭出任薊令的官職。薊令大人窩了一肚子火,隻好向上司安祿山大倒苦水:“張奭那個家夥,五穀不分,四體不勤,鬥大的字不識一籮筐,扁擔倒了都不知道是個一字。如此蠢材,因為他爸爸張倚是禦史中丞,就金榜題名了,中了狀元。想我輩寒窗苦讀,習得滿腹經綸,居然落榜了,實在是沒天理啊。”


    薊令的怨言,被安祿山聽進去了。安祿山派人調查,發現張奭確實是個不學無術的大笨蛋。當時的安祿山,主要身份是範陽節度使。邊將不得幹政,這是大唐朝的一條鐵律。按道理來說,安祿山不應該管這件事情。問題的關鍵是,安祿山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敕中書門下三品”。唐朝的時候,實行群相製,官職後麵加了“同中書門下三品”,就算是宰相了。安祿山因為戰功大,被唐玄宗李隆基掛了一個宰相的虛銜鎮守邊疆。安祿山的宰相之位,雖然是掛名的,但是,也是可以管一些朝政大事的。


    安祿山以宰相的身份,給唐玄宗李隆基寫了一封奏章,報告了張奭科舉舞弊的事情。唐玄宗李隆基大力推行科舉,本來是想在全國發現人才,讓人才為大唐效力。唐玄宗李隆基接到安祿山的奏章之後,也是龍顏大怒。唐玄宗李隆基決定親閱中榜進士的考卷。


    唐玄宗李隆基親自出題,親自監考,讓張奭答卷。原來姓張的小子考科時候,是作弊了。這次在天子麵前考試,他沒法作弊,隻能硬著頭皮交卷了。江浩然的名字自然在進士之列,他和其他進士們的考卷,自然送到了唐玄宗李隆基親閱之列。


    唐玄宗李隆基拉開張奭的卷子,唐朝天寶年開始,科舉書寫用的是卷軸。那個時候的書,都是用“卷”來計數。唐玄宗李隆基拉開張奭的卷軸,看到開頭沒有字,隻能接著往下拉。唐玄宗李隆基拉到中間,還是發現沒有字。唐玄宗李隆基覺得太奇怪了,接著往下拉,一直把張奭的卷軸拉完了,還是沒有一個字。這件事情,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曳白”事件。


    唐玄宗李隆基發現張奭是個白卷進士,當真是氣得七竅生煙。唐玄宗李隆基派人調查,發現主考官吏部侍郎宋遙,受禦史中丞張倚之托,炮製出了曳白進士。唐玄宗李隆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宋遙被革去吏部侍郎一職,貶去武當郡當太守了。張倚也被革去禦史中丞之位,貶去淮陽當太守了。


    唐玄宗李隆基為了羞辱張倚,還下發明詔批評張倚。這份明詔的大致內容是:“張倚教子無方,教出了曳白進士張奭那樣的蠢貨。科舉考試的時候,又托關係走後門。這樣的人讓朕太失望了,朕隻能讓他有多遠滾多遠,把他貶去外地當太守了。”


    曳白進士一案,讓張家父子成了曆史笑柄,也讓安祿山收獲了士子們的一致好評。安祿山因為這件事情,成了大唐士子們敬愛的好宰相。問題的關鍵是,在曳白進士案發生十一年之後,安祿山起兵造反了。士子們敬愛的安祿山安宰相,成了斷送大唐盛世的千古罪人了。


    唐朝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包括?:帖經、墨義、詩賦、策問?等。這些考試內容旨在考察考生的不同能力,包括對經典文獻的記憶和理解能力、文學創作能力、時政知識和治國策略等。?帖經?是一種填空考試,主要考察考生對經典文獻的熟悉程度。?墨義?是對經典文獻的字句進行簡單筆試,主要考察考生的記憶能力。?詩賦?要求考生當場創作詩賦,主要考察其文學修養和創作能力。?策問?類似於現代的論述題,考察考生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麵問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狀元之位恰似一頂璀璨奪目、榮耀無比、光芒萬丈的桂冠,卻依然如陽光般耀眼。那一日,陽光恰似金色的絲線,絲絲縷縷地透過宮殿那精美的雕花窗欞,溫柔地灑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上。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歌舞詩賦、詞琴書畫的天才皇帝,又可以說,他是一個文化程度很高的文人騷客帝王,平時斯文的他,今天格外顯得威嚴而又神聖。他越想越不對勁,到底是誰考了頭名,一定要把他找出來,又命高力士,把所有的進士軸卷取來,他要親自一一閱卷。他翻閱著每一個士子的軸卷,就像威嚴無比、令人敬畏的神隻,目光如炬,那目光仿佛能夠穿透一切,掃視著每一位士子的考卷,他閱卷整整一個上午,累得兩眼昏花,楊貴妃安排酒菜,平時無酒不歡的唐玄宗李隆基,麵對酒菜無一點胃蕾,忠心的高公公看皇帝不吃不喝,急的團團轉,這怎麽辦啊,如果皇帝餓壞了身體,他可成為千古罪人了,正當他們一個個急的無計可施時,而唐玄宗李隆基的目光正好落在最後一個叫江浩然的軸卷上,他被他的帖經、墨義、詩賦、策問?等行雲流水,一氣嗬成的答卷時,心中仿佛被瞬間點亮了一盞明燈,滿是歡喜與欣慰。他似乎看到了大唐未來文化振興的希望之光,那光芒如同一顆閃耀的啟明星在天際緩緩升起,照亮了大唐未來文化振興的之路。這可是在狀元之上的大才啊!我大唐的文昌星啊!原來江浩然的狀元之名被那個可惡的張奭頂替了,竟然在天子眼皮子底下作弊,太大膽了!太可惡可恨了!唐玄宗李隆基越想越氣,久久不能平息心中的怒火。他心想,如果不是朕多一個心眼,重新閱考卷,朕就與這個千年未遇的大才失之交臂了,來人呀!高公公連忙跑過來道,聖上有何吩咐,唐玄宗李隆基忙問道,高公公,那個考生江浩然現在何處?高力士也不知道考生們的信息,被問得啞口無言,愣在這裏幹什麽呀,快去吏部查這個考生江浩然住在哪裏,然後速速帶來見朕,高力土忙道,老奴遵旨,飛快而去。


    唐玄宗李隆基如熱鍋上的螞蟻,楊貴妃摧促他吃飯,他有心無心的喝上一杯,但,今天這酒全然無味,喝不下去,他焦急地等待著那個才華橫溢少年的出現,唐玄宗李隆基的愛才,可見一斑。高公公去了足足有一個時辰,滿頭大汗地回來複命,帶來了兩個人,一個正是皇帝要找的考生江浩然,一個是江浩然的書童。啟稟聖上,聖上要找的人我帶來了,江公子快快跪拜當今聖上,江浩然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小生見過聖上,恭祝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唐玄宗李隆基仔細觀看這江浩然,也就在十六七歲年紀,他怎麽會連中三元呢?小小年紀有如此之大才,太不可思議了!不妨我和貴妃娘娘當麵來考他一下。他的思緒卻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在廣闊的天地間肆意馳騁,壓低聲音道,娘娘你先來考考這個年輕人。


    此時,楊貴妃靜靜地坐在一旁,宛如一朵盛開在宮殿之中的嬌豔牡丹。那美麗的容顏和優雅的姿態,讓整個宮殿都仿佛被她的光芒所籠罩。她那如秋水般的雙眸,如同靈動的魚兒,偷偷地打量著這個落榜的士子。隻見江浩然身高約一米八九,恰似一棵挺拔的青鬆,筆直地站立在大殿之中,那身姿充滿了堅毅與自信。他那少年英俊的麵龐仿佛是上天精心雕琢的傑作,每一處線條都恰到好處,如同大師筆下最完美的畫卷。他的膚色白裏透紅,如同初春枝頭那最鮮嫩的桃花,帶著一抹淡淡的紅暈,那紅暈仿佛是大自然最溫柔的筆觸;劍眉宛如兩把銳利的寶劍,斜插入鬢,透著一股英氣,仿佛能夠斬斷世間一切邪惡;鳳眼微微上挑,不怒自威,仿佛藏著無盡的智慧,那智慧如同深邃的海洋,讓人望而生畏。貴妃娘娘的心中不由得泛起了層層漣漪,就像平靜的湖麵被投入了一顆石子,那漣漪一圈圈地蕩漾開來,滿心歡喜。盡管後人史書對楊玉環楊貴妃娘娘一致評價為紅顏禍水,但是,人們並不了解楊貴妃的才華,更不知道她也是一個愛才如命之偉大女性。她暗自思忖:聽說此子五歲便能賦詩,不知是否名副其實,今日且讓我一試他的真才實學。於是,她輕輕啟朱唇,那聲音如同婉轉的黃鶯歌唱,柔聲說道:“士子,請抬起頭來,本娘娘今日出一道題,你來回答,答好了我和皇帝重重賞賜。”江浩然連忙回道:“請娘娘出題。”貴妃娘娘微微眯起雙眸,目光如同一道銳利的劍光,直射江浩然。江浩然依舊跪著,他並未踱步,因為皇帝高興之餘,竟忘了讓他平身。片刻之後,貴妃娘娘見他仍跪著,便忙道:“士子平身吧。”江浩然這才站起身來,他微微整理了一下衣衫,那模樣仿佛是一位即將出征的將軍在整理鎧甲,充滿了莊重與嚴謹。他思考了片刻,那目光漸漸變得深邃起來,如同兩口幽深的古井。貴妃娘娘問道,士子你讀書考試為的是什麽?江浩然道,回娘娘:“我讀書趕考,一是為了有朝一日以學識精忠報國,猶如那展翅高飛的雄鷹,一心隻為守護家國的藍天;二是為大唐長治久安、維新變法出謀劃策,仿若那靈動的魚兒,在時代的浪潮中尋找變革的契機;三是為大唐創新文化建設貢獻力量,就像那堅實的基石,默默承載著大唐的大廈。”


    娘娘麵帶微笑,那笑容如同春日裏最溫暖的陽光,輕輕地灑在每一個人的心田,她心中對眼前這個少年滿是欣賞。娘娘繼續道:“江士子,我出一個上聯,你走三步對出下聯。”江浩然微微欠身,恭敬地說道:“娘娘請盡管出上聯。”貴妃娘娘微微揚起下巴,那模樣仿佛是一位驕傲的公主,緩緩說道:“大唐盛世萬萬載,誰敢數風流人物。”江浩然微微皺起眉頭,那眉頭仿佛是兩座微微隆起的小山,他走了兩步,那腳步沉穩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人們的心弦上。然後,他回娘娘道:“我的下聯是:國運昌隆千千秋,我來頌豪傑英雄。”唐玄宗李隆基聽了,心中的喜悅如同那漲潮的海水,一波又一波地湧來,那喜悅仿佛要將整個宮殿都淹沒。他仿佛看到了未來大唐文治興盛的一片繁榮景象,對江浩然寄予了深深的希望。娘娘暗暗稱奇,心中暗想:此才非今科狀元不可,以後可為我大用。而那些大臣們則麵麵相覷,交頭接耳,他們小聲議論道:“我們還是頭一次見聖上和貴妃娘娘今天這般高興,武科狀元麵聖時,娘娘可是一言未發的。”娘娘見殿上大臣們交頭接耳,鬧哄哄的,便輕輕清了清嗓子,那聲音雖輕,卻如同那清脆的鍾聲,在大殿中回蕩。


    高力士公公忙道:“肅靜!肅靜!朝堂之上如此喧嘩,成何體統?!江士子,民間傳聞你五歲七步成詩,可有此事?”江浩然微微低下頭,謙遜地回道:“回貴妃娘娘,那隻是小孩玩家家的,稱不上詩。”貴妃微微皺起眉頭,那眉頭仿佛是被風吹皺的湖麵,說道:“你今天當著大臣們的麵,能否七步成詩呢?”江浩然微微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說道:“那我試試吧。”貴妃娘娘微微皺起眉頭,那眉頭仿佛是被風吹皺的湖麵,嚴肅地說道:“你要展示真才實學,不可試試,不然犯欺君之罪!今天不以步計,換一個倒計時方式,由高公公從七數到一,你完成一首七律詩,不設主題。”臣子們紛紛議論,那聲音如同那嗡嗡作響的蜜蜂,充滿了懷疑:“這小子行嗎?”高公公扯著那太監獨有半啞的嗓子吼道:“肅靜,肅靜!”倒計時開始,高公公故意地用慢節拍喊著“七——六——五——四。”公公喊到四時,江浩然道:“公公停,我詩已完成。”娘娘迫不及待想聽聽他作的是什麽詩,江浩然不急不慢,那模樣仿佛是一位胸有成竹的智者,緩緩說道:“且聽我道來:《大唐的天使》。”


    “嬌容絕世映朝霞,粉麵桃腮似月華。”那貴妃的容顏仿佛是世間最美的畫卷,嬌美的麵容在朝霞的映照下,如同那被陽光照亮的花朵,綻放著無盡的光彩;那粉麵桃腮,恰似那夜空中最圓潤的明月,散發著柔和的光芒。“翠黛輕描添嫵媚,朱唇微啟吐芳華。”那輕輕描繪的翠黛,仿佛是那靈動的畫筆在畫卷上輕輕一點,增添了無盡的嫵媚;那微微開啟的朱唇,仿若那盛開的花朵,吐露著醉人的芳華。“霓裳舞動嬌軀軟,羅袖飄飛美韻遐。”當貴妃舞動霓裳時,那嬌柔的身軀仿佛是那風中的柳枝,輕盈而柔軟;那飄飛的羅袖,如同那翩翩起舞的蝴蝶,帶著無盡的美韻。“恰似仙姬臨俗世,傾國之貌萬人誇。”貴妃那美麗的模樣,恰似那從天而降的仙姬,踏入了這俗世之中;那傾國傾城的容貌,如同那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被萬人誇讚。


    念完這詩,百官們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兒,仿佛有一隻無形的手緊緊地揪住了他們的心房。他們在心中暗暗嘀咕:這小子怕是在劫難逃了,竟敢當著聖上的麵如此盛讚娘娘的美貌,這不是在老虎嘴邊拔胡須嗎?就不怕聖上醋意大發嗎?然而,娘娘聽後,心中那片平靜的湖麵卻似被春風溫柔地拂過,泛起了層層細密的漣漪。她在心底暗暗驚歎:此詩之妙,遠勝於“‘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是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李白這三首詩啊!這少年郎的才華恰似那高聳入雲的山峰,已然淩駕於李白之上了,當真後生可畏,如同一顆璀璨的新星在大唐的天空中閃耀著奪目的光芒。


    唐玄宗李隆基是詩詞歌舞賦書的高手,聽了江浩然的這首詩,非但沒有一絲醋意,反而雙眼放光,嘖嘖稱奇。他那讚歎之聲仿佛是一陣激昂的鼓點,在大殿中回蕩:“這士子,真乃奇才!奇才啊!此子的出現,實乃我大唐之幸事!這大唐的文壇就如同一片廣袤的土地,而他便是那破土而出的新苗,預示著大唐文壇將後繼有人,枝繁葉茂!”這就如同魁星高照,國運昌隆之兆啊!朕今日甚是高興,甚是高興!土子,你到朕的麵前來,江浩然忙道,遵旨,他移步走到了皇帝麵前,正欲下跪,唐玄宗李隆基忙道,免禮,你的考卷朕閱過,讓朕再親自考考你,你把你考卷中的帖經、墨義、詩賦、策問?一一背誦一遍吧,江浩然一口氣誦完考卷內容,唐玄宗李隆基也是能過目不忘的奇人,他聽完江浩然背的考卷滾瓜爛熟,和考卷裏的內容一字不差,殿堂裏的文武百官們一個個眼睛瞪得老大老大,懷疑這小子有如此之真才實學嗎?士子們考上進士,還需經過皇帝抽檢以身、言、書、判為題的銓選考核這一關,唐玄宗李隆基又聽了江浩然對身、言、書、判的論述,皇帝聽的真真切切,聽完後驚喜的差一點站了起來,心裏暗道,此子學識淵博、才高八鬥,奇才!大才也!他的狀元之名果真是被張奭活活奪走的,要不是朕親自殿上當著百官的麵複試他,他命運的機會就被人浪費了,我大唐就會損失一個棟梁之才啊!唐玄宗李隆基對他這一決定複試,從中發現了一個千年未遇之大才子,此時,他更是得意洋洋,心裏的成就感,隻有楊貴妃知道。


    唐玄宗李隆基帖到楊貴妃的耳邊輕輕道,娘娘這個少年郎大才大才也,不用再試他了,朕要重用他,楊貴妃笑道,還是聖上慧眼識珠,遇上這麽一個天下奇才,愛妃是嗎?那我就封那小子為官了,唐玄宗李隆基又有些憂慮了一下,這小子才十六七歲,能擔重任嗎?楊貴妃道,聖上是一國之君啦,殺伐果斷,後宮是不能幹政的哦,她話鋒又一轉,但是,從我這個小女人的角度來看,此子的智慧與才能超過了前任狀元張九齡,怎麽用他,皇帝不是自有禦人之術嗎。平時,楊貴妃的話唐玄宗李隆基是百依百順的,但是,今天她為什麽會為一個外人這麽專注呢,難道是江浩然的年輕英俊,讓她動了移情別戀的心?但貴妃娘娘都可以當他娘了,不可能產生母兒戀吧!


    唐玄宗李隆基腦袋中一片空白,他堅信朕與貴妃娘娘都欣賞江浩然的才華一定是真的,此時皇帝覺得自己是個小人,以小人自腹,度君子之量。皇帝像似從睡夢中醒來,向高力士嘰咕了幾句,高力士忙喚中書舍人起草特封聖旨,高公公拿著聖旨放開嗓子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唐天寶三年恩科殿試,才子江浩然高中榜首狀元及第,特此詔示天下舉國同慶。帝召江浩然聽封,他連忙俯身行禮下跪接旨,吾大唐皇帝欽點江浩然為今天寶三年新科狀元,封江浩然為翰林學士(正三品)、兼秘書省秘書監(從三品),即日赴任,另賜江愛卿狀元服飾。狀元作為最高級別的科舉考試獲得者,其服裝采用較為華麗的顏色和高質量的材料,如絲綢等。狀元的服裝會遵循當時官服的設計,包括特定的服飾配件,如帽子、腰帶等。這些配件不僅展示了狀元的身份,也體現了唐朝的服飾文化。


    賞賜江愛卿黃金三千兩、白銀五百兩、綾羅綢緞一百匹、貢品文房四寶一組、狀元府邸一座。”欽此!


    江浩然跪地的身姿恰似被微風輕拂的翠竹,恭敬而謙遜,口中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臣謝主隆恩!謝聖上賞賜,恭祝聖上洪福齊天,萬歲無疆!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聖上為大唐分憂。”


    朝堂上的百官,特別是文官們,一聽這個宣布,如同五味瓶被打翻一樣,酸甜苦辣鹹各種味道都有,難以言表。他們複雜情感的心理狀態,無法簡單地用單一的情感來概括,而是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從妒忌的角度,就兩個字,“不服”,不服歸不服,但事實上,江浩然憑真才實學,他就是皇帝欽點的今科狀元。


    江浩然這小子一個狀元郎被皇帝封為翰林學士、秘書監,頭腦全都炸開了,朝堂之上官員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其中有一個大臣跳的最凶,調動著群臣的情緒不穩定,他大聲道,這一個乳臭未除的小子,寸功未立,一下子從狀元八品封為正三品,我們從二十幾歲考入進士,努力奮進,現在快六十歲了才混個從五品,江浩然中了狀元後一下子被皇帝封為正三品,這也太不公平了。唐玄宗李隆基定晴一看,帶頭跳的最凶的竟然是李林甫重用的史部尚書牛仙客。


    在唐朝,翰林學士直接隸屬於皇帝,供職於學士院,參與政務,秉承皇帝旨意撰擬機要文書和詔令。自唐德宗以後,翰林學士更成為皇帝最親近的顧問和秘書,能夠參與起草將領任免、冊立太子、宣布征伐等重要事務,被稱為“內相”?。


    ?唐朝的秘書監是從三品的官職?,其主要職責是掌管典籍圖書,類似於今天的中央文史館館長和國家圖書館館長的結合。雖然秘書監有“參預朝政”的銜,但實際上並無多少實權,是一個待遇不錯但權力不大的職位。?


    在唐朝的三省六部製中,秘書監屬於尚書省的一部分,與其他官員共同構成了唐朝的官僚體係。秘書監之下通常會設有秘書丞、秘書郎、秘書校書郎等職務,這些職位共同負責國家的圖書管理和文化事務。


    秘書監雖然也是重要的官職,負責管理國家的圖書和典籍,但相對於翰林學士的直接參與決策和國家事務管理,其地位和影響力稍遜一籌?。


    自唐德宗以後,翰林學士更成為皇帝最親近的顧問和秘書,能夠參與起草將領任免、冊立太子、宣布征伐等重要事務,被稱為“內相”?,權力更大。


    唐玄宗李隆基考慮到江浩然是文人墨客,特意增加了賞賜文房四寶。在唐玄宗李隆基賞賜大臣的曆史中,賞賜文房四寶還是頭一次。皇帝賞賜給江浩然的文房四寶組合品種皆是世間珍品:宣城諸葛筆,那筆尖仿佛是靈動的精靈,在紙上歡快地跳躍,以其優良的書寫性能和精美的製作工藝而聞名於世,每一次揮筆,都似在紙上舞動出一首優美的樂章,那樂章如潺潺流水,悅耳動聽;徽州李廷圭墨,猶如神秘的寶藏,散發著深邃的魅力,以其獨特的配方和優良的品質受到無數讚譽,那墨色濃鬱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閃耀著神秘的光芒;澄心堂紙,恰似柔軟的雲朵,輕觸間仿佛能感受到天空的溫柔,以其細膩的質地和良好的書寫感受而著稱,每一次觸摸,都仿佛在與大自然親密對話,那對話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婺源龍尾硯,仿若精美的藝術品,靜靜地訴說著古老的故事,以其精美的雕刻和優良的實用性而受到推崇,那硯台之上的紋路,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那故事如史詩般壯麗,動人心弦。這些文房四寶不僅在唐朝時期被廣泛使用,而且對後世的影響也如同滔滔江水,源遠流長,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璀璨的組成部分,如同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照亮了曆史的長河。


    唐玄宗李隆基知道朝堂之上百官十有八九不服對江浩然的任命,因為這些官都是李林甫破格任命的,沒一個真才實學,不服又怎麽樣呢,老子是大唐皇帝,有權決定一個人的榮辱,朕不挖你們的老底,已是天大的開恩了。


    此時唐玄宗李隆基,或許是因為喜悅之情在心中澎湃了太久,又或許是這一場殿試讓他略感疲憊,他緩緩地伸了伸懶腰,那慵懶的樣子如同一隻在陽光下舒展身軀的貓咪,優雅而愜意。接著,他打了幾個哈欠,那哈欠聲仿佛是從遙遠的山穀中傳來的回音,悠長而空靈。然後,他在高力士耳邊嘀咕了幾句。高力士心領神會,趕忙上前,那尖細的嗓音就像一把破舊的二胡拉出的長音,悠悠地在大殿中響起:“吾皇閱讀考卷一個上午,勞心勞力,有些累了——退朝——”最後,那聲音又拐了個彎,“新科狀元江浩然留下,貴妃娘娘有賞,侍奉娘娘飲酒作詩。”這聲音仿佛是命運的繩索,將江浩然留在了這充滿了未知的宮殿之中。而江浩然就像一隻被命運之風吹到了風口浪尖上的孤舟,在這波譎雲詭的宮廷之中,即將開啟一段新的旅程,不知前方是福是禍,是榮耀還是危機。


    在這宮廷之中,江浩然就像是一位獨自闖入神秘森林的冒險者。那宮廷的複雜局勢,如同森林中彌漫的迷霧,讓人難以看清前方的道路。而他,憑借著自己的才華與智慧,如同手持明燈,在這迷霧中小心翼翼地探索著。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但他的心中卻有著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他知道,自己已經踏上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這條道路上或許有著無數的挑戰,但也有著無限的可能。他就像一顆被投入宮廷這片波瀾壯闊大海中的石子,雖然渺小,但卻可能在這無盡的波濤中激起層層漣漪,那漣漪如同綻放的花朵,美麗而充滿希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屈尊歸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公成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公成子並收藏屈尊歸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