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建設養殖基地!
鄉村種田:我靠趕海釣魚暴富 作者:糕手小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就放心好了,包在我身上。”
胡廣田把資料收下來,隨後詢問道:“生哥,你有空沒,我請你吃個飯?”
“吃飯就不用了,我就是來辦事情的,家裏還有事情要等著我處理呢,等我下次有空再來找你玩啊!”林秋生樂嗬嗬的說道。
“行!那你回去等消息吧,三天,辦不到的話,我胡廣田把腦袋擰下來當球踢!”胡廣田對著林秋生開口說道。
兩人寒暄了幾句,林秋生這才離開了政務大廳。
他留的電話,是村裏的電話。
到時候手續辦下來,也會通知他到那邊去領取。
隻是不知道胡廣田會用什麽方法來辦,總不能是把槍架在胡關山的脖子上讓他簽字吧?
等等。
林秋生這才發現了不對勁。
胡關山,胡廣田。
臥槽!
這兩個名字,不但是同一個姓,聽起來怎麽還那麽相似?
不會這麽巧吧?
難怪胡廣田這麽拍著胸脯保證。
林秋生也是哭笑不得起來,沒想到自己隨手在海裏一撈,都能撈到一個局長兒子出來,這也算是好人有好報了?
在縣城裏溜達了一圈,林秋生又買了幾塊布,還去賣各種海蠣子幼苗的位置看了看,這才作罷。
連著三天的大風浪,這兩天林秋生都沒有選擇出海。
很快,三天的日子就快要到了。
可村長辦公室遲遲也沒有傳來消息,讓林秋生去拿審批手續的。
林秋生歎了口氣,也沒有太過失望。
畢竟,人家幫忙也是情分,萬一這玩意就是要等上那麽久,能有什麽辦法?
但到了中午的時候,卻是看到胡廣田拿著一疊資料,直接來家裏找他了。
一問之下,這養殖地的事情還真辦妥了。
這養殖地的規模,居然批了15畝的海田下來!
倒是超乎了林秋生的預料。
他雖然填寫的是15畝,但一般來說,成交的海田也在7畝地左右,壓根就不可能給到那麽多。
“生哥,這事兒我給你辦妥了!你放手大膽的去做,要是有啥問題!隨時來城裏找我!”胡廣田臉上帶著笑容,開口說道。
林秋生感激的無以複加,沒想到胡廣田居然還能親自給自己送過來。
這海田的位置,就在胡廣田的海田的周圍。
他滿臉感激的給胡廣田道謝,胡廣田倒是擺擺手,讓他別客氣,同時提醒林秋生,趕緊去縣城簽協議。
這協議這玩意,得親自在辦公室簽。
不能假手於人的。
一家人熱情的接待了胡廣田之後,林秋生就開著峴板船,在自己規劃的海域看了一遍,這片海域的海洋深度倒是還不錯,地下也全都是泥沙底,這樣一來,最適合打樁。
這區域,隻怕胡廣田也沒少下功夫。
他盤算著等過些日子去城裏的時候,給胡廣田帶兩條大黃魚去嚐嚐鮮。
這樣一來,心裏也稍微過得去一些。
周圍還有個島嶼,倒是還可以在島嶼上歇腳。
林秋生拿著簽字蓋章的文件,這15畝地的租金,是1500塊錢一個月。
在村子裏,已經算是很便宜的價格了。
林秋生都沒有想到,胡廣田居然連這方麵都想到了。
從島嶼上回家之後,林秋生這才找到了彭光陽,準備在周圍找幾個打樁的老師傅,將這片海域趕緊給開發出來。
要開發海域,還得先去買打樁用的木樁子。
木樁子也是有現場的,去縣城裏麵買就行了。
林秋生安排著彭光陽去找師傅,自己一個人則是去到縣城,問好價格之後,根據海域的大小,足足買了八百根木樁子。
一股腦的把這些木樁子丟到了海神珠裏麵,隨後,又是來到辦公室,去找胡關山簽字。
這次胡關山的態度可是截然不同,在林秋生過來的時候,甚至還從椅子上站起來迎接,滿臉的抱歉:
“不好意思啊小林同誌,之前讓你久等了,你看這審批的文件,還有沒有什麽意見?”
林秋生哪裏還有什麽意見?
這玩意,是他撿了大便宜好吧?
原本是想一連簽三年的,沒想到胡關山卻是做主,直接簽了五年。
要知道,物價都是在不斷上漲的。
簽五年,對於林秋生來說,是穩賺不虧的。
原本胡關山以為林秋生是要分期付款,沒想到居然一次性拿出來了九萬塊錢,把這租金給付了。
一時間,胡關山也不由得多看了他兩眼。
辦好一切流程之後,林秋生這才回了漁村。
去村主任的辦公室把這件事情也落實下來,就可以去還養殖地打木樁子了。
雖然一般來說,這15畝的海田,是用不了那麽多的木樁子的,但林秋生做的是長期生意。
這些木樁子在海麵上,風吹雨曬的,耗損也是最嚴重的。
隔上幾個月,可能就要換上幾十根。
一股腦的全都買了,還能便宜一些。
再加上有海神珠在,他倒是省下來了不少的運費。
原本起碼要用上兩三天的事情,林秋生半天就給搞定了。
他將木樁給搞好後,還買了不少海帶繩和浮球,都是種海帶要用的。
既然有這麽大一片田,那不得什麽貨都得搞一搞?
這片區域就在近海不遠,周圍還有不少漁船來來往往,眼看著彭光陽就要把師傅給帶過來了,林秋生也是取出來不少的木樁子還有海帶繩和浮球,放在了附近的小島嶼上。
周圍來往的漁船都是漁村的,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自然是認識的。
路過一艘漁船,漁船上的人就會停下來朝著這邊望一眼。
甚至還有喜歡湊熱鬧的,直接把漁船靠在了海島邊上,看著林秋生整理起來。
“小林,這片海你承包下來了啊?都養海帶?”
“那旁邊的海帶田都被衝垮了,你還敢養啊?現在這天氣可不穩定,你可得想好咯!”
周圍的人都是一副看熱鬧的表情,對著林秋生開口說道。
彭光陽聽了,倒是不樂意了。
這生意才剛剛起步呢,就有人來潑冷水,多晦氣啊!
“我生哥既然要做,那肯定是沒問題的,別鹹吃蘿卜淡操心了!”彭光陽吹胡子瞪眼的,趕周圍的人走。
林秋生也隻是笑笑,沒有說話。
很快。
彭光陽也領著不少打木樁子的工人來了。
在周邊的海域全都打上木樁子,在木樁子上攔上圍網,把這片海域給圈起來,這樣一來,趕海的人就也知道,這裏是有主的了。
趁著師傅們打木樁子的時候,林秋生和彭光陽也坐著峴板船,在周圍用漁網捕撈海域的魚群。
這裏是近海的區域,距離島嶼近的灘塗上,還有不少爬著的小螃蟹。
兄弟兩人分工合作。
彭光陽負責在灘塗上撿各種貝殼和螃蟹,林秋生則是拿著漁網在海域裏捕撈起來。
整整15畝地的海域,兄弟兩人忙碌了大半天,足足抓了五六百斤的海貨。
不過這裏的海貨都不是很大,都是小小的海鱸魚和沙丁魚。
兩人挑選了一些好的海貨,給這些打樁師傅們分了,師傅們幹勁也足了許多。
原本計劃著三天搞完的事情,用了兩天就已經結束了。
打樁的事情,原本彭光陽還想自己來,但看著師傅們的模樣,也是暗暗說了幾句:“還是得專業的。”
在打樁的時候,要把木樁子給砸到海水裏麵去。
不能偏,不能斜。
隨後,還要用一個大鐵錘,把這些木樁子給固定起來。
光是這鐵錘拿起來,少說也要五六個人才能抬得起來,木樁子必須得穩固,不然的話,海浪一衝,海風一吹,就容易東倒西歪。
二十米的海域,木樁子要選三十米的,起碼要搭進去五米的木樁子,才能算合格。
師傅們幹勁十足,一邊打樁子,一邊喊著號子:
“一錘定音,穩紮穩打!”
“力拔山河,樁入地深!”
“精準定位,一錘到位!”
“齊心協力,木樁必立!”
這口號聽得林秋生和彭光陽都是一愣一愣的。
把木樁子打好之後,就是把海帶繩和海帶苗準備好了,這海帶苗是林秋生在城裏買的,足足花了一萬塊錢。
這片海域的海水還算清澈,最是適合用來種海帶苗。
連帶著林美琳那丫頭也跑過來幫忙了。
海帶繩是兩米長短的,把海帶苗也跟著拿出來,用手指拉開繩子,然後把海帶苗的梗朝著裏麵一放,拉緊就行了。
這倒是不難,但就是費手。
那些打木樁子的師傅,收了林秋生那麽多海魚,也是跟著留下來幫忙。
他們都是老師傅了,海帶也是沒少綁,都沒用林秋生演示,就已經上手了,每根海帶都綁的穩穩當當的。
綁好海帶繩之後,海帶繩也不能幹,時不時地,要給海帶澆海水,這樣一來,才能保證海帶苗的存活率。
掛海帶苗也是個技術活,要用吊繩來調節水層。
這方麵林秋生也不想假手他人,都是自己和林美琳一起幹。
養殖海帶,最重要的就是看水層了。
海帶苗在最開始的時候,是非常脆弱的。
需要放到很深的海域裏才行。
等養上一段時間,還需要把海帶給往上拉一層,如果不拉的話,這些海帶就會瘋長,然後互相擋住互相的陽光。
林秋生把海帶繩丟下去之後,還不忘看一看海域。
雖然是頭一次養海帶,但自己也算是做的有模有樣的。
足足從早上幹到了天黑,總算是把這些海帶苗都給掛上了。
林秋生挨著結算了工錢,就連林美琳,都得了一張五塊錢的票子,雖然手有些發軟,但此時也是笑得合不攏嘴。
搞完這一切之後,林秋生還不忘在一根露出來的木樁子上掛了個牌子,寫上“秋秋養殖基地”。
這“秋秋”這個名字,還是林美琳這丫頭想的。
林秋生也懶得動腦子,索性就直接用了。
光是籌備養殖場的事情,林秋生和彭光陽都忙活了足足五六天,村子裏的眾人都知道,兄弟兩人現在在搞養殖海帶的事情,都等著看他們的笑話。
就連廖淑芬也有些擔心,在林秋生來找彭光陽的時候,還不忘提醒:“小林,你一定要注意啊,這兩年收成不好,好多人的養殖地都遭殃了。”
林秋生倒是不在意,他有海神珠在,怎麽可能會出問題?
再說了。
海帶苗也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
到最後,肯定是要養一些其他的海貨的,什麽沙丁魚,大黃魚,要是能在這裏養出來,那不是就發大財了嗎?
雖然這些東西也可以在海神珠裏養,但海神珠畢竟就隻有這麽大一塊地兒。
哪裏有這15畝地來的快?
整理好一切之後,林秋生也是在家裏休息了一天。
這些天每天都是在整理海帶苗,然後掛苗,手都快被海水給弄冰了,眼下好不容易休息一下,就在院子裏打著瞌睡。
“哥!嫂子寫信來了!”林美琳的一聲驚呼,卻是讓林秋生的瞌睡都醒了。
他怎麽把這茬子事兒給忘記了?
之前說要去找張科英玩的,可這兩天忙活海帶苗的事情,這件事完完全全被他給拋到腦後去了。
再一看信,林秋生這才鬆了口氣。
張科英說這兩天要回一趟老家的位置,要過個五六天才回來。
這樣一來,也正好能把眼前的事情給籌備好。
上次賣魚的錢也花的差不多了。
看著13萬的數字倒是多,沒想到花出去,倒是和流水一樣,林秋生也是歎了口氣,要不是準備了這麽多錢在手中的話,他壓根就不敢這麽做。
果然這養殖地,也不是想搞就搞的。
可這兩天天氣不好,除了開著峴板船去養殖地的位置轉悠兩圈,倒也不怎麽適合出海。
但讓林秋生意外的是。
這養殖地周圍的圍網上,居然還掛了不少的海貨。
每天開著峴板船去,都能裝上滿滿的大一堆。
這倒是怪了!
別家的養殖地莫非也是這樣子的?
林秋生在其他人的養殖地轉悠了兩圈,也沒有發現有這種情況出現,最後就總結一句話。
這就是個風水好地。
不然的話,能這麽吸引這群海貨?
胡廣田把資料收下來,隨後詢問道:“生哥,你有空沒,我請你吃個飯?”
“吃飯就不用了,我就是來辦事情的,家裏還有事情要等著我處理呢,等我下次有空再來找你玩啊!”林秋生樂嗬嗬的說道。
“行!那你回去等消息吧,三天,辦不到的話,我胡廣田把腦袋擰下來當球踢!”胡廣田對著林秋生開口說道。
兩人寒暄了幾句,林秋生這才離開了政務大廳。
他留的電話,是村裏的電話。
到時候手續辦下來,也會通知他到那邊去領取。
隻是不知道胡廣田會用什麽方法來辦,總不能是把槍架在胡關山的脖子上讓他簽字吧?
等等。
林秋生這才發現了不對勁。
胡關山,胡廣田。
臥槽!
這兩個名字,不但是同一個姓,聽起來怎麽還那麽相似?
不會這麽巧吧?
難怪胡廣田這麽拍著胸脯保證。
林秋生也是哭笑不得起來,沒想到自己隨手在海裏一撈,都能撈到一個局長兒子出來,這也算是好人有好報了?
在縣城裏溜達了一圈,林秋生又買了幾塊布,還去賣各種海蠣子幼苗的位置看了看,這才作罷。
連著三天的大風浪,這兩天林秋生都沒有選擇出海。
很快,三天的日子就快要到了。
可村長辦公室遲遲也沒有傳來消息,讓林秋生去拿審批手續的。
林秋生歎了口氣,也沒有太過失望。
畢竟,人家幫忙也是情分,萬一這玩意就是要等上那麽久,能有什麽辦法?
但到了中午的時候,卻是看到胡廣田拿著一疊資料,直接來家裏找他了。
一問之下,這養殖地的事情還真辦妥了。
這養殖地的規模,居然批了15畝的海田下來!
倒是超乎了林秋生的預料。
他雖然填寫的是15畝,但一般來說,成交的海田也在7畝地左右,壓根就不可能給到那麽多。
“生哥,這事兒我給你辦妥了!你放手大膽的去做,要是有啥問題!隨時來城裏找我!”胡廣田臉上帶著笑容,開口說道。
林秋生感激的無以複加,沒想到胡廣田居然還能親自給自己送過來。
這海田的位置,就在胡廣田的海田的周圍。
他滿臉感激的給胡廣田道謝,胡廣田倒是擺擺手,讓他別客氣,同時提醒林秋生,趕緊去縣城簽協議。
這協議這玩意,得親自在辦公室簽。
不能假手於人的。
一家人熱情的接待了胡廣田之後,林秋生就開著峴板船,在自己規劃的海域看了一遍,這片海域的海洋深度倒是還不錯,地下也全都是泥沙底,這樣一來,最適合打樁。
這區域,隻怕胡廣田也沒少下功夫。
他盤算著等過些日子去城裏的時候,給胡廣田帶兩條大黃魚去嚐嚐鮮。
這樣一來,心裏也稍微過得去一些。
周圍還有個島嶼,倒是還可以在島嶼上歇腳。
林秋生拿著簽字蓋章的文件,這15畝地的租金,是1500塊錢一個月。
在村子裏,已經算是很便宜的價格了。
林秋生都沒有想到,胡廣田居然連這方麵都想到了。
從島嶼上回家之後,林秋生這才找到了彭光陽,準備在周圍找幾個打樁的老師傅,將這片海域趕緊給開發出來。
要開發海域,還得先去買打樁用的木樁子。
木樁子也是有現場的,去縣城裏麵買就行了。
林秋生安排著彭光陽去找師傅,自己一個人則是去到縣城,問好價格之後,根據海域的大小,足足買了八百根木樁子。
一股腦的把這些木樁子丟到了海神珠裏麵,隨後,又是來到辦公室,去找胡關山簽字。
這次胡關山的態度可是截然不同,在林秋生過來的時候,甚至還從椅子上站起來迎接,滿臉的抱歉:
“不好意思啊小林同誌,之前讓你久等了,你看這審批的文件,還有沒有什麽意見?”
林秋生哪裏還有什麽意見?
這玩意,是他撿了大便宜好吧?
原本是想一連簽三年的,沒想到胡關山卻是做主,直接簽了五年。
要知道,物價都是在不斷上漲的。
簽五年,對於林秋生來說,是穩賺不虧的。
原本胡關山以為林秋生是要分期付款,沒想到居然一次性拿出來了九萬塊錢,把這租金給付了。
一時間,胡關山也不由得多看了他兩眼。
辦好一切流程之後,林秋生這才回了漁村。
去村主任的辦公室把這件事情也落實下來,就可以去還養殖地打木樁子了。
雖然一般來說,這15畝的海田,是用不了那麽多的木樁子的,但林秋生做的是長期生意。
這些木樁子在海麵上,風吹雨曬的,耗損也是最嚴重的。
隔上幾個月,可能就要換上幾十根。
一股腦的全都買了,還能便宜一些。
再加上有海神珠在,他倒是省下來了不少的運費。
原本起碼要用上兩三天的事情,林秋生半天就給搞定了。
他將木樁給搞好後,還買了不少海帶繩和浮球,都是種海帶要用的。
既然有這麽大一片田,那不得什麽貨都得搞一搞?
這片區域就在近海不遠,周圍還有不少漁船來來往往,眼看著彭光陽就要把師傅給帶過來了,林秋生也是取出來不少的木樁子還有海帶繩和浮球,放在了附近的小島嶼上。
周圍來往的漁船都是漁村的,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自然是認識的。
路過一艘漁船,漁船上的人就會停下來朝著這邊望一眼。
甚至還有喜歡湊熱鬧的,直接把漁船靠在了海島邊上,看著林秋生整理起來。
“小林,這片海你承包下來了啊?都養海帶?”
“那旁邊的海帶田都被衝垮了,你還敢養啊?現在這天氣可不穩定,你可得想好咯!”
周圍的人都是一副看熱鬧的表情,對著林秋生開口說道。
彭光陽聽了,倒是不樂意了。
這生意才剛剛起步呢,就有人來潑冷水,多晦氣啊!
“我生哥既然要做,那肯定是沒問題的,別鹹吃蘿卜淡操心了!”彭光陽吹胡子瞪眼的,趕周圍的人走。
林秋生也隻是笑笑,沒有說話。
很快。
彭光陽也領著不少打木樁子的工人來了。
在周邊的海域全都打上木樁子,在木樁子上攔上圍網,把這片海域給圈起來,這樣一來,趕海的人就也知道,這裏是有主的了。
趁著師傅們打木樁子的時候,林秋生和彭光陽也坐著峴板船,在周圍用漁網捕撈海域的魚群。
這裏是近海的區域,距離島嶼近的灘塗上,還有不少爬著的小螃蟹。
兄弟兩人分工合作。
彭光陽負責在灘塗上撿各種貝殼和螃蟹,林秋生則是拿著漁網在海域裏捕撈起來。
整整15畝地的海域,兄弟兩人忙碌了大半天,足足抓了五六百斤的海貨。
不過這裏的海貨都不是很大,都是小小的海鱸魚和沙丁魚。
兩人挑選了一些好的海貨,給這些打樁師傅們分了,師傅們幹勁也足了許多。
原本計劃著三天搞完的事情,用了兩天就已經結束了。
打樁的事情,原本彭光陽還想自己來,但看著師傅們的模樣,也是暗暗說了幾句:“還是得專業的。”
在打樁的時候,要把木樁子給砸到海水裏麵去。
不能偏,不能斜。
隨後,還要用一個大鐵錘,把這些木樁子給固定起來。
光是這鐵錘拿起來,少說也要五六個人才能抬得起來,木樁子必須得穩固,不然的話,海浪一衝,海風一吹,就容易東倒西歪。
二十米的海域,木樁子要選三十米的,起碼要搭進去五米的木樁子,才能算合格。
師傅們幹勁十足,一邊打樁子,一邊喊著號子:
“一錘定音,穩紮穩打!”
“力拔山河,樁入地深!”
“精準定位,一錘到位!”
“齊心協力,木樁必立!”
這口號聽得林秋生和彭光陽都是一愣一愣的。
把木樁子打好之後,就是把海帶繩和海帶苗準備好了,這海帶苗是林秋生在城裏買的,足足花了一萬塊錢。
這片海域的海水還算清澈,最是適合用來種海帶苗。
連帶著林美琳那丫頭也跑過來幫忙了。
海帶繩是兩米長短的,把海帶苗也跟著拿出來,用手指拉開繩子,然後把海帶苗的梗朝著裏麵一放,拉緊就行了。
這倒是不難,但就是費手。
那些打木樁子的師傅,收了林秋生那麽多海魚,也是跟著留下來幫忙。
他們都是老師傅了,海帶也是沒少綁,都沒用林秋生演示,就已經上手了,每根海帶都綁的穩穩當當的。
綁好海帶繩之後,海帶繩也不能幹,時不時地,要給海帶澆海水,這樣一來,才能保證海帶苗的存活率。
掛海帶苗也是個技術活,要用吊繩來調節水層。
這方麵林秋生也不想假手他人,都是自己和林美琳一起幹。
養殖海帶,最重要的就是看水層了。
海帶苗在最開始的時候,是非常脆弱的。
需要放到很深的海域裏才行。
等養上一段時間,還需要把海帶給往上拉一層,如果不拉的話,這些海帶就會瘋長,然後互相擋住互相的陽光。
林秋生把海帶繩丟下去之後,還不忘看一看海域。
雖然是頭一次養海帶,但自己也算是做的有模有樣的。
足足從早上幹到了天黑,總算是把這些海帶苗都給掛上了。
林秋生挨著結算了工錢,就連林美琳,都得了一張五塊錢的票子,雖然手有些發軟,但此時也是笑得合不攏嘴。
搞完這一切之後,林秋生還不忘在一根露出來的木樁子上掛了個牌子,寫上“秋秋養殖基地”。
這“秋秋”這個名字,還是林美琳這丫頭想的。
林秋生也懶得動腦子,索性就直接用了。
光是籌備養殖場的事情,林秋生和彭光陽都忙活了足足五六天,村子裏的眾人都知道,兄弟兩人現在在搞養殖海帶的事情,都等著看他們的笑話。
就連廖淑芬也有些擔心,在林秋生來找彭光陽的時候,還不忘提醒:“小林,你一定要注意啊,這兩年收成不好,好多人的養殖地都遭殃了。”
林秋生倒是不在意,他有海神珠在,怎麽可能會出問題?
再說了。
海帶苗也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
到最後,肯定是要養一些其他的海貨的,什麽沙丁魚,大黃魚,要是能在這裏養出來,那不是就發大財了嗎?
雖然這些東西也可以在海神珠裏養,但海神珠畢竟就隻有這麽大一塊地兒。
哪裏有這15畝地來的快?
整理好一切之後,林秋生也是在家裏休息了一天。
這些天每天都是在整理海帶苗,然後掛苗,手都快被海水給弄冰了,眼下好不容易休息一下,就在院子裏打著瞌睡。
“哥!嫂子寫信來了!”林美琳的一聲驚呼,卻是讓林秋生的瞌睡都醒了。
他怎麽把這茬子事兒給忘記了?
之前說要去找張科英玩的,可這兩天忙活海帶苗的事情,這件事完完全全被他給拋到腦後去了。
再一看信,林秋生這才鬆了口氣。
張科英說這兩天要回一趟老家的位置,要過個五六天才回來。
這樣一來,也正好能把眼前的事情給籌備好。
上次賣魚的錢也花的差不多了。
看著13萬的數字倒是多,沒想到花出去,倒是和流水一樣,林秋生也是歎了口氣,要不是準備了這麽多錢在手中的話,他壓根就不敢這麽做。
果然這養殖地,也不是想搞就搞的。
可這兩天天氣不好,除了開著峴板船去養殖地的位置轉悠兩圈,倒也不怎麽適合出海。
但讓林秋生意外的是。
這養殖地周圍的圍網上,居然還掛了不少的海貨。
每天開著峴板船去,都能裝上滿滿的大一堆。
這倒是怪了!
別家的養殖地莫非也是這樣子的?
林秋生在其他人的養殖地轉悠了兩圈,也沒有發現有這種情況出現,最後就總結一句話。
這就是個風水好地。
不然的話,能這麽吸引這群海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