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梁詩的身體情況一直都是由龔中處理,其中的任何信息都是最高級別的保密,趙河出了殿門便讓人去通知龔中,也未說是什麽梁詩不舒服的話。
省的引出禍患。
梁詩打了個哈欠,此時距離她用過午膳約莫有快一個小時,她根本不覺得自己這樣有什麽問題,畢竟這是夏日,又是中午,外麵還有蟲鳴與鳥叫,正是睡午覺的好時候。
犯困,走神都是很正常的,就連從前她上高中時,某著名私立學校,大中午的都會讓學生休息一會,而她呢?
早上六點起床,解決衛生問題,吃完早飯,然後上朝,結束後還要召見大臣處理些不能再朝堂上說的事,再之後便是午膳,吃完後又要開始看底下傳來的消息,消息看完還有折子要批改。
這消息縱然是被下麵的篩選過數遍才呈到她麵前,可畢竟是這天下的消息,再怎麽篩檢精確,又能縮減到多少呢?
不說是這古代,就說是從前刷某博,某音,這天下間發生的大事便是看不完的。
更何況是古代,信息傳輸手段低下,有些地方的消息還是攢了幾日才往臨安傳。
加上路上耽誤的時間,這些事到她手裏都已經不能耽擱,看著那厚厚的一遝子信息,再看看那一摞的奏折,梁詩現在連水都不敢多喝,畢竟她是真的沒時間上廁所。
有時候弄不完還要熬夜,更別說還要泡藥澡,她的日程安排的巨緊湊。
是真的不想再加些了。
“完了,又走神了。”梁詩甩了甩腦袋,希望可以把腦子裏奇怪的東西甩走,打起精神繼續看著桌子上的冊子。
“韓三皇子已率大軍回京,氏族王家大開城門擁立新皇。”
這個消息絲毫不讓梁詩感到意外,她就知道他們打不起來,這些世家就習慣躲在背後搞支持,玩養蠱那一套,比起出來做皇帝,他們更喜歡做執棋人。
既然他們雙方握手言和,那她讓人關注卓關那邊也就沒什麽必要,不過這件消息有好有壞,畢竟在三皇子親妹妹這件事上,他們合作的還算不錯。
且看這個三皇子言語中的意思,都很崇拜她,希望可以學著她的法子治理韓國似的。
梁詩挑眉,她的法子她自己都不知道,說不定重來一次她都做不到這樣,這麽一想,就連她自己都忍不住崇拜自己。
下一條消息。
“楚國挖井建造溝渠……”
這個消息沒什麽好看的,男主隻要不率兵打仗她其實都不關心,更何況這個消息她早就知道,畢竟這個資料還是她給的。
“浪費了我五秒時間。”梁詩癟嘴把這個消息放到一邊,繼續看向下一個消息。
“嗯?這什麽?六十歲老年夫妻申請和離?”梁詩隻覺得剛才還困乏的精神在看到這一行字時,瞬間抖擻起來。
忍不住身子前傾,盯著冊子上的消息看了起來。
短短一行字,和離,六十歲,老年夫妻,三個關鍵詞,就算拿出去放在八卦報紙上都是可以讓臨安大街小巷討論幾天的例子。
她順著字向下看著。
原來這事與她之前鼓勵女子經商有關,這家的老婦與兒媳合力開了個小吃鋪子,生意經營的紅火,卻不知道什麽時候,外麵傳起了閑言碎語。
說這兩個女人不知好歹,一年到頭整日在外拋頭露麵,與來往的男子說說笑笑,不知道有沒有做出些不該做的事。
這生意這麽好,到底是因為什麽好的呢?
自古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慢慢的這家的男人便聽到了這些碎話,有些在外麵抬不起頭。
回家便日日吵架,還跑到鋪子裏打媳婦。
女子為了孩子,便收拾關了鋪子,老實在家,卻不想她不在家後,外麵的閑言碎語並沒有隨著她不出門而消散。
更多的人開始說她絕對是做了什麽對不起她男人的事,若不是這般,為何這麽容易變回家了,怕不是心有愧。
梁詩不解,看到這裏這都隻是這家小夫妻之間的矛盾,又與他們這六十歲的老年夫妻有什麽關係呢?
有些不解的繼續往下看。
這老婦人,本也是心疼兒媳,才幫忙幹活。再加上鋪子生意好了,家裏的生活條件也上去,穿新吃肉。
忽的鋪子關了,消費跟不上,便隻在吃的上麵省了起來。
若是這般其實也無什麽大事,隻不過是吃的油水少了些。
卻不想這家的兒子,聽了外麵的消息,不再親近媳婦不說,還在外麵養了一個。
這還得了,這家起先便是兒媳要和離。
新律法規定,和離必須要先向府衙提出,然後一月後才能辦理。這一月內二人可以分居。
這對夫妻育有一子,已經上了小學,得益於小學的三觀教育,孩子明白是非,知道他爹打他娘是不對的,便不想跟著他爹。
而這個和離的兒媳,有頭腦,能夠有穩定的收入,新律法裏,對於她的情況,若是孩子提出想跟著她,她是可以獲得孩子的撫養權。
這可是金孫子,兒媳兒子和離是醜聞不假,但如今和離的人可不少,多他家一個也隻是會被別人說說,但這孫子被帶走改姓可就完蛋了。
於是,老漢花了銀子去谘詢文人,得到了一句:“比存款。”
若是他家的銀錢足夠,便能留住孩子的撫養權,老漢管不了兒子,隻能從自己身上摳搜,每頓飯都是水對著饅頭吃。
老婦人沒有辦法,餓了便去喝水,日子就這麽過了半個月,老兩口都瘦成了皮包骨,銀子沒攢下來,人先病倒了。孫子是否改姓的醜事先不論了,他們老兩口舍不得吃喝,導致生病的消息便先傳遍了縣城。
老漢心疼看病花出去的銀子,於是更省了些。
兒子嫌棄丟人,便直接住在了外麵,兒媳回來看到孩子也餓瘦了的臉蛋,把孩子帶走,臨走前問了老婦,要不要與她一同離開,她會像孝敬自己母親那樣對她,就算和離了也還是她娘,孩子的奶奶。
於是——老婦便一同離開。
隨後吃了頓飽飯後,直接去了衙門申請和離。
看到這裏,梁詩目瞪口呆。
迫切的有些想看後續,冊子上卻沒有了。
她隻好努力控製著自己的目光,接著往下看去。
“韓國糧食危機。”
糧食啊,現在都是農業時代,糧食確實是重中之重,若是能夠找到番薯,玉米就好了。
梁詩放下手中的冊子,思索著玉米與番薯的由來,這兩樣東西好像不是本土食物,似乎是航運從其他大陸板塊帶回來的。
她若是想要,是不是也要發展航運。
船,之前墨家巨子倒是給她送過一艘模型,說是從她提的蒸汽機裏得出的靈感。
她……是不是可以進入蒸汽時代呢?
……
韓國,蕭和玉一路趕回京都,路上奔波忙碌,好不容易到了京都,便險些病倒。
王家經過此事,已經決定轉移家族重心,並不再幹涉朝堂之事。
蕭和玉身子不好,便又開始勞累,韓國甚至有不少人在傳消息,說他和梁國皇帝做了什麽交易,成了梁國走狗。
更甚者,也就是當初追隨他兄長的那批官員,開始向他施壓,要求他宣布前太子的名譽,與先皇的真實麵目。
朝野動蕩,百姓受災,蕭和玉此時最緊要的便是要救治國家,而不是在這個時候去管死人的名聲。
活人都管不了還去管死人?
韓國不少百姓都跑去了梁國,他在回來的路上遇見了不少,見那些百姓麵上神情麻木,他也沒有顏麵去指責他們,畢竟是韓國皇室先讓他們活不下去的。
天氣熱的人睜不開眼,百姓們走路都是眯著眼,從麵上看根本看不出來到底是醒著還是睡著。
像是行屍走肉,沒有人氣。
路上還有餓死的人,屍體就這麽躺在路邊,蕭和玉不知道是該難過死的是好韓國百姓,還是慶幸還無人做出那等事。
從梁國出來的一路,走的多,慢慢的便從一開始的不忍,變的習慣,然後就漸漸適應。
用個比喻,便是像從仙境落入凡塵。
這般對比之下,蕭和玉更希望妹妹能在梁國學到東西。
想了想,他覺得先穩住朝廷,有不少世家在向他拋出橄欖枝,想要將女兒嫁給他。
果然女子還是生在梁國好。
蕭和玉選了一個符合心意的世家姑娘納入皇宮,封為皇後,又選了幾個妃子,通過她們背後的世家穩住朝堂,再加上國庫裏還有不少銀錢。
忽然還有些慶幸在他父皇最後的那段日子裏,二哥幹了那等糊塗事,不然按照父皇那個安於享樂的性格,這國庫裏的銀子估計……。
若不是被囚禁起來,隻怕也不會放過的吧。
蕭和玉讓人傳消息到梁國給和珠公主,希望可以向梁國購買一些糧食。
如果有神明,希望祂可以保佑韓國度過眼前的難題。
……
龔中拎著藥箱,一路小跑進了皇宮,長衫的後背與腋下都被汗水浸濕。
進了議政殿,第一件事便是給自己灌了杯涼茶,第二件事便是直奔梁詩而去。
梁詩右手翻著冊子,左手便自覺的伸了出來,給龔中把脈。
趙河搬了個凳子到桌案前,龔中坐下後長舒一口氣,胸膛裏心跳的聲音咚咚咚的。
梁詩都聽得清楚。
她也不想難為這個老人家,實在是——
“龔老頭,你要不歇歇,朕身體無礙,這是近來有些困乏。”梁詩說著,示意趙河再給龔中上杯茶。
此時外麵的天氣正熱著,議政殿內由於梁詩身體的問題,並未用冰。
梁詩身上不少地方都熱出了痱子。
做皇帝做到這個份上也是夠慘的了。
梁詩的身體情況一直都是由龔中處理,其中的任何信息都是最高級別的保密,趙河出了殿門便讓人去通知龔中,也未說是什麽梁詩不舒服的話。
省的引出禍患。
梁詩打了個哈欠,此時距離她用過午膳約莫有快一個小時,她根本不覺得自己這樣有什麽問題,畢竟這是夏日,又是中午,外麵還有蟲鳴與鳥叫,正是睡午覺的好時候。
犯困,走神都是很正常的,就連從前她上高中時,某著名私立學校,大中午的都會讓學生休息一會,而她呢?
早上六點起床,解決衛生問題,吃完早飯,然後上朝,結束後還要召見大臣處理些不能再朝堂上說的事,再之後便是午膳,吃完後又要開始看底下傳來的消息,消息看完還有折子要批改。
這消息縱然是被下麵的篩選過數遍才呈到她麵前,可畢竟是這天下的消息,再怎麽篩檢精確,又能縮減到多少呢?
不說是這古代,就說是從前刷某博,某音,這天下間發生的大事便是看不完的。
更何況是古代,信息傳輸手段低下,有些地方的消息還是攢了幾日才往臨安傳。
加上路上耽誤的時間,這些事到她手裏都已經不能耽擱,看著那厚厚的一遝子信息,再看看那一摞的奏折,梁詩現在連水都不敢多喝,畢竟她是真的沒時間上廁所。
有時候弄不完還要熬夜,更別說還要泡藥澡,她的日程安排的巨緊湊。
是真的不想再加些了。
“完了,又走神了。”梁詩甩了甩腦袋,希望可以把腦子裏奇怪的東西甩走,打起精神繼續看著桌子上的冊子。
“韓三皇子已率大軍回京,氏族王家大開城門擁立新皇。”
這個消息絲毫不讓梁詩感到意外,她就知道他們打不起來,這些世家就習慣躲在背後搞支持,玩養蠱那一套,比起出來做皇帝,他們更喜歡做執棋人。
既然他們雙方握手言和,那她讓人關注卓關那邊也就沒什麽必要,不過這件消息有好有壞,畢竟在三皇子親妹妹這件事上,他們合作的還算不錯。
且看這個三皇子言語中的意思,都很崇拜她,希望可以學著她的法子治理韓國似的。
梁詩挑眉,她的法子她自己都不知道,說不定重來一次她都做不到這樣,這麽一想,就連她自己都忍不住崇拜自己。
下一條消息。
“楚國挖井建造溝渠……”
這個消息沒什麽好看的,男主隻要不率兵打仗她其實都不關心,更何況這個消息她早就知道,畢竟這個資料還是她給的。
“浪費了我五秒時間。”梁詩癟嘴把這個消息放到一邊,繼續看向下一個消息。
“嗯?這什麽?六十歲老年夫妻申請和離?”梁詩隻覺得剛才還困乏的精神在看到這一行字時,瞬間抖擻起來。
忍不住身子前傾,盯著冊子上的消息看了起來。
短短一行字,和離,六十歲,老年夫妻,三個關鍵詞,就算拿出去放在八卦報紙上都是可以讓臨安大街小巷討論幾天的例子。
她順著字向下看著。
原來這事與她之前鼓勵女子經商有關,這家的老婦與兒媳合力開了個小吃鋪子,生意經營的紅火,卻不知道什麽時候,外麵傳起了閑言碎語。
說這兩個女人不知好歹,一年到頭整日在外拋頭露麵,與來往的男子說說笑笑,不知道有沒有做出些不該做的事。
這生意這麽好,到底是因為什麽好的呢?
自古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慢慢的這家的男人便聽到了這些碎話,有些在外麵抬不起頭。
回家便日日吵架,還跑到鋪子裏打媳婦。
女子為了孩子,便收拾關了鋪子,老實在家,卻不想她不在家後,外麵的閑言碎語並沒有隨著她不出門而消散。
更多的人開始說她絕對是做了什麽對不起她男人的事,若不是這般,為何這麽容易變回家了,怕不是心有愧。
梁詩不解,看到這裏這都隻是這家小夫妻之間的矛盾,又與他們這六十歲的老年夫妻有什麽關係呢?
有些不解的繼續往下看。
這老婦人,本也是心疼兒媳,才幫忙幹活。再加上鋪子生意好了,家裏的生活條件也上去,穿新吃肉。
忽的鋪子關了,消費跟不上,便隻在吃的上麵省了起來。
若是這般其實也無什麽大事,隻不過是吃的油水少了些。
卻不想這家的兒子,聽了外麵的消息,不再親近媳婦不說,還在外麵養了一個。
這還得了,這家起先便是兒媳要和離。
新律法規定,和離必須要先向府衙提出,然後一月後才能辦理。這一月內二人可以分居。
這對夫妻育有一子,已經上了小學,得益於小學的三觀教育,孩子明白是非,知道他爹打他娘是不對的,便不想跟著他爹。
而這個和離的兒媳,有頭腦,能夠有穩定的收入,新律法裏,對於她的情況,若是孩子提出想跟著她,她是可以獲得孩子的撫養權。
這可是金孫子,兒媳兒子和離是醜聞不假,但如今和離的人可不少,多他家一個也隻是會被別人說說,但這孫子被帶走改姓可就完蛋了。
於是,老漢花了銀子去谘詢文人,得到了一句:“比存款。”
若是他家的銀錢足夠,便能留住孩子的撫養權,老漢管不了兒子,隻能從自己身上摳搜,每頓飯都是水對著饅頭吃。
老婦人沒有辦法,餓了便去喝水,日子就這麽過了半個月,老兩口都瘦成了皮包骨,銀子沒攢下來,人先病倒了。孫子是否改姓的醜事先不論了,他們老兩口舍不得吃喝,導致生病的消息便先傳遍了縣城。
老漢心疼看病花出去的銀子,於是更省了些。
兒子嫌棄丟人,便直接住在了外麵,兒媳回來看到孩子也餓瘦了的臉蛋,把孩子帶走,臨走前問了老婦,要不要與她一同離開,她會像孝敬自己母親那樣對她,就算和離了也還是她娘,孩子的奶奶。
於是——老婦便一同離開。
隨後吃了頓飽飯後,直接去了衙門申請和離。
看到這裏,梁詩目瞪口呆。
迫切的有些想看後續,冊子上卻沒有了。
她隻好努力控製著自己的目光,接著往下看去。
“韓國糧食危機。”
糧食啊,現在都是農業時代,糧食確實是重中之重,若是能夠找到番薯,玉米就好了。
梁詩放下手中的冊子,思索著玉米與番薯的由來,這兩樣東西好像不是本土食物,似乎是航運從其他大陸板塊帶回來的。
她若是想要,是不是也要發展航運。
船,之前墨家巨子倒是給她送過一艘模型,說是從她提的蒸汽機裏得出的靈感。
她……是不是可以進入蒸汽時代呢?
……
韓國,蕭和玉一路趕回京都,路上奔波忙碌,好不容易到了京都,便險些病倒。
王家經過此事,已經決定轉移家族重心,並不再幹涉朝堂之事。
蕭和玉身子不好,便又開始勞累,韓國甚至有不少人在傳消息,說他和梁國皇帝做了什麽交易,成了梁國走狗。
更甚者,也就是當初追隨他兄長的那批官員,開始向他施壓,要求他宣布前太子的名譽,與先皇的真實麵目。
朝野動蕩,百姓受災,蕭和玉此時最緊要的便是要救治國家,而不是在這個時候去管死人的名聲。
活人都管不了還去管死人?
韓國不少百姓都跑去了梁國,他在回來的路上遇見了不少,見那些百姓麵上神情麻木,他也沒有顏麵去指責他們,畢竟是韓國皇室先讓他們活不下去的。
天氣熱的人睜不開眼,百姓們走路都是眯著眼,從麵上看根本看不出來到底是醒著還是睡著。
像是行屍走肉,沒有人氣。
路上還有餓死的人,屍體就這麽躺在路邊,蕭和玉不知道是該難過死的是好韓國百姓,還是慶幸還無人做出那等事。
從梁國出來的一路,走的多,慢慢的便從一開始的不忍,變的習慣,然後就漸漸適應。
用個比喻,便是像從仙境落入凡塵。
這般對比之下,蕭和玉更希望妹妹能在梁國學到東西。
想了想,他覺得先穩住朝廷,有不少世家在向他拋出橄欖枝,想要將女兒嫁給他。
果然女子還是生在梁國好。
蕭和玉選了一個符合心意的世家姑娘納入皇宮,封為皇後,又選了幾個妃子,通過她們背後的世家穩住朝堂,再加上國庫裏還有不少銀錢。
忽然還有些慶幸在他父皇最後的那段日子裏,二哥幹了那等糊塗事,不然按照父皇那個安於享樂的性格,這國庫裏的銀子估計……。
若不是被囚禁起來,隻怕也不會放過的吧。
蕭和玉讓人傳消息到梁國給和珠公主,希望可以向梁國購買一些糧食。
如果有神明,希望祂可以保佑韓國度過眼前的難題。
……
龔中拎著藥箱,一路小跑進了皇宮,長衫的後背與腋下都被汗水浸濕。
進了議政殿,第一件事便是給自己灌了杯涼茶,第二件事便是直奔梁詩而去。
梁詩右手翻著冊子,左手便自覺的伸了出來,給龔中把脈。
趙河搬了個凳子到桌案前,龔中坐下後長舒一口氣,胸膛裏心跳的聲音咚咚咚的。
梁詩都聽得清楚。
她也不想難為這個老人家,實在是——
“龔老頭,你要不歇歇,朕身體無礙,這是近來有些困乏。”梁詩說著,示意趙河再給龔中上杯茶。
此時外麵的天氣正熱著,議政殿內由於梁詩身體的問題,並未用冰。
梁詩身上不少地方都熱出了痱子。
做皇帝做到這個份上也是夠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