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默契的什麽都沒提,因為都明白,這男的不吃個十幾日牢飯,是出不來的了,既然敢辱罵陛下,就要承擔後果。


    那幾個發傳單的報童並不關心鬧事者的後續,幾個小腦袋正擠在一處,看著報紙上的消息。


    他們能被選上打工,都是認識不少字的,仔細的看完正麵,沒有,翻麵後繼續搜索他們要找的消息。


    終於在背麵的角落裏看到他們關心的內容。


    交稅標準:月入五兩以上者。


    “噢耶,我們不用交稅!”幾個孩子高興的叫出了聲,他們打的工錢,每月最多有個八百文就很不錯了,月入五兩那可是好大一筆銀子啊。


    那最先問話的老爺見他們這樣搖了搖頭邊笑離開。


    到底是孩子,因為不夠五兩不需要交稅而開心,若是成人的話,一個月不夠五兩,如何養活得起一家老小。


    之前喊“官差來了”的報童,今日在拿到報紙後便將報紙上的內容看了一遍。


    揮舞著手裏的報紙,大聲喊著:“日報日報,三國商客聯盟將不日開始選拔。”


    “慈幼局新規定,各地凡城級以上,至少要有一個慈幼局,此中孩童,皆入學堂。”


    “幼兒園幼兒園,小童也能上學!”


    ------------------------------------------------------


    楚國距離梁國不遠,護送使團的也不是侍衛護衛什麽的,而是正統的楚軍。


    一路上就和行軍打仗時一樣,早也趕路,晚也趕路,也不住驛館,都是在野外搭帳篷,或者幹脆就讓使臣團的大臣在馬車裏休息。


    沒過幾日便有人找到了封同和。


    封同和經常跟著司空深出征,對此倒還接受良好,隻是看著這些大臣這幾日變得枯黃幹瘦的麵龐,怎麽也說不出“忍忍就好”之類的話。


    見大家都有些受不了這日夜趕路,還是找到護送使臣團的齊將軍,苦口婆心的勸道:“齊將軍,我這使臣團裏都是文臣,大家實在是受不了這急行軍的走路法子,咱們的時間完全充足,且若是大家都這副樣子去到梁國,豈不是讓別人小瞧我們,以為咱們大楚不是去學東西,而是去打秋風。”


    楚國人對楚國在外的形象都十分看重,縱然齊將軍覺得封同和與這些文官有些事多,但也不得不承認說的有幾分道理。


    “今日全速前進,天黑前可到達城鎮,大家休息一日,之後本將便將速度慢下來。”


    ……


    蕭和靈如今已經養成了觀看梁國報紙的習慣,車隊的夥計雖然不知道她的身份,但見卓關都對她禮遇有加,自是不敢怠慢,她要報紙便給她去買,反正就算這位不明來曆的姑娘不看,公子也是要看的。


    拿到報紙的一瞬間,蕭和靈先將報紙上連載的故事看完,這些報紙名字不同,也有不同的側重點,故事引人入勝,女報上的妝容別出心裁,尤其是這預售的新衣,更是讓蕭和靈心中多了些期待與急躁。


    她昨日問過趕車的夥計,距離達達梁國都城還需要兩周左右的日子,便又看了看預售截止時間,五月中旬,算了算還能趕得到,才鬆了口氣。


    日報上的消息以梁國政策以及各地大事為主,枯燥的很,不過卻也是最能快速了解梁國的途徑。


    蕭和靈躺在車廂裏,將報紙舉在頭頂,快速掃過,視線被一段字吸引住。


    隔了半晌。


    “哎?這梁國皇帝可真閑,大的小的,都沒什麽用,還拿這些人當回事,為君者如是這麽仔細,那不得累死。”


    蕭和靈不敢相信的看著報紙上的內容,又看了看報紙的名字,是日報,不是八卦報,來源定然是真的。


    她跟著卓家的車隊走了一路,見慣了梁國的富庶與繁華,已經是無論看到什麽都接受良好,卻不想還能再梁國的報紙上,看到這等消息。


    報紙是前幾日的,上麵宣布了梁國對於各地慈幼局的規定,凡是城級及以上,必須設立慈幼局,有且數量不得少於一,朝堂將資助其中孩童上學,老人每日完成任務後,為國家贍養。


    還有這個幼兒園,幼兒教學,說是大人上班之時,可以將孩子放在幼兒園,有專人看護,幼兒園也會適當對孩子進行教育,以便進入小學後適應的更好。


    蕭和靈明白這都是仁政,是收買人心的好手段,可這在她看來,梁皇已經夠受百姓愛戴,他在梁國的地位絕對是第一的,此時做這種事完全沒有必要的啊。


    “這梁皇還真是個好的?”


    蕭和靈將報紙丟到一邊,取出新買的紙筆,就要往韓國寫信。


    報紙是今日買的,同時送到卓關與蕭和靈手中,蕭和靈看到報紙,卓關自也看到了這個消息。


    與蕭和靈的狀態不同的是,卓關看到後的第一個反應是笑了出來,甚至因為大笑沒有坐住,直接躺倒在了馬車裏,還好馬車中鋪設了厚厚的毛毯,也不會摔的很痛。


    他笑梁國,笑蜀國,笑卓家,還笑自己,整個人呈現了一種瘋魔的感覺,笑出了眼淚。


    就像是走在沙漠裏的人看到了一片綠洲,可那片綠洲早已有了跟隨的人,那些人在綠洲裏紮根,生活,他卻隻能奔波在尋找綠洲的路上。


    和他們擦肩而過。


    再次坐起身後,卓關臉上的笑意斂去,恢複了那副貴公子的矜貴模樣,眼底的失落散去,被莫名的敬意占據。


    他翻著報紙,口裏呢喃著:“好啊,好啊。”


    別人或是不明白這報紙情況,但卓關又豈會看不懂這內裏的關竅,他好歹是通過自己的真才實學做過丞相的人。


    梁國這是在未雨綢繆。


    如今已是四月底,梁國去年潮州地龍,百姓死傷無數,好在梁皇親自賑災。


    今年雖什麽都沒有發生,看似是個康年,可老天自上次下雨後,距今已有一月有餘未曾降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若是天公真的不作美,皆是旱災來襲,百姓受難,這其中最先受到傷害被拋棄的,便是稚童與弱老。


    其實各國都有慈幼局,這不過是上位者做的樣子,這其中彎彎繞繞,或許在慈幼局裏的日子,還不如在街上做乞丐來的快活。


    梁國的慈幼局裏從前也都是兒童,裏麵的黑手髒汙與其他地方一般無二,但自梁國發展日報以來,孩子們不是做報童,就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印刷之事,且運營經費全部由朝廷支出,避免了這之間層層剝削。


    想來這老人也定是按照這般模式,找些力所能及的活計,雖然不能說大富大貴,但好歹不用縮衣減食,也是好事一樁。


    梁報上說,從五月始,梁國開啟屯糧計劃,兩廣成立糧食基地,且朝廷自皇帝往下,簽訂節約糧食承諾書,梁皇以身作則帶頭,呼籲百姓各家各戶都要有長期儲備糧食的意識。


    且按照凡遇大災,必有人落草為寇的情況,朝廷發出公文,若有大災,朝廷將會出手救災,凡是此類借著天災作惡之人,格殺勿論,連誅九族。


    卓關將目光放在“格殺勿論,連誅九族”這八字之上,這般風格倒不像是那小皇帝的手筆,這透過紙張都能傳出來的狠辣果決,應當是那位焦丞相。


    顯然,梁國即將要更改法律,盛世施仁政,亂世用重典,沉屙需用猛藥。


    梁國是徹底站起身了,這從前的弱國儒主,到底是變了。


    卓關辛苦分析一通,長歎一口氣,半晌後呢喃道:“這梁國可真……可真是個好地方,讓人舍不得啊。”


    他回身向著來時的方向看去,雖然隻能看到被皮毛包裹著的車廂,但他知道,他看的那個地方就是一個表麵安詳,內裏髒汙,一個人吃人的地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進書裏搞基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奔跑的車厘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奔跑的車厘子並收藏穿進書裏搞基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