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批選擇回到臨安繼續學習的赤腳大夫, 他們路過那些剛打下來,還未來得及建設的州府時,無不被當地的百姓熱情歡迎。
更多的百姓還希望他們能在陛下麵前美言幾句,希望可以趕快建設到他們這裏。
那赤腳醫生無奈的很:“大娘,我哪裏見得到陛下啊,不過您放心啊,這慢慢的都會建設到的。”
那大娘還有些不放心,拉著赤腳醫生的手,小聲的客套著:“張生大夫啊,您不知道,我們這裏也有山神,我們這裏的山神肯定也和梁皇陛下認識的,說不定他們在天生還是親戚呢!”
張生:……。
行吧。
他拜別了大娘,那邊一個大爺又擠了上來, 張生的眼皮一跳,還沒來得及推辭,那大爺便把一個小豬仔遞到了他的懷裏。
“張生啊,給你,你拿著回家養吧!你救了我家大花,這是報答——”
“不行,不行。”張生急忙又把豬崽塞回了大爺手中,馬不停蹄的離開了人群。
他隻不過是路過,見這大爺家養的豬肥壯的不行,便好心提醒大爺,豬肉腥臊可以把豬蛋給拿了,那樣豬肉會賣個好價錢,又恰巧那懷孕的母豬難產,便給這母豬做了個剖腹產而已,就被這大爺纏上了非要給他個豬崽。
若幹年後,已經成為一方獸醫專家的張生,再想起這天,還會有些感歎, 畢竟你永遠不知道,你隨手做的一個事情,會給你帶來什麽影響。
馬看到什麽是人決定的,人看什麽是經曆決定的。
誰能想到他隻不過是隨手的幫助,會給自己帶來這麽大的影響呢?
------------------------------------------------------
臨安城皇宮議政殿。
梁詩正心疼的趴在桌案上,她現在就無比的希望天上可以下一場金子雨,算了也不用是金子了,是錢就好了。
梁詩:我想被錢砸死。
距離梁詩回到臨安不過兩日的時間,底下遞上來的百姓單子就到了三十萬,還好,梁詩原本的目標就是這麽多,如果再多的話,就算劉宗舍得,梁詩也不舍得了。
更別說劉宗退朝後就幹脆沒有離開,一定要讓她給個辦法了。
百姓們終究還是想過好日子的,還有好多報不上的,也急的不行,好在終究所有地區的建設都有了章程。
公告已經發下去了,國庫裏又出了一筆銀子,劉宗的臉已經耷拉到了褲襠,整個人像是被暴雨糟蹋過的野草一樣。
梁詩根本不敢看他。
“陛下,您建設臣都理解,可您這弄什麽鴨苗雞苗分給百姓們,也就算了,那什麽豬,羊,牛!您都分下去臣實在是不明白。”
劉宗是鐵了心的要把這事弄清楚了。
“其實這事很簡單,劉愛卿啊,朕把雞苗這些借給百姓們,百姓們簽了契約,等到一年後她們還兩隻雞給朝廷,剩下的都給百姓們自己留著,這樣朝廷也沒虧,百姓手上也就有了剩餘,這家家戶戶也便能吃起肉來了。”
梁詩說完見劉宗還是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就加了把猛料:“愛卿啊,別人不懂,你可是朕的心腹啊,你若還是不懂朕,這就說不過去了,如今這民間尤其是這新打下來的州府,誰不說劉大人是愛民如子的好官?你現在這麽摳,羞不羞?”
這一套軟硬皆施,劉宗很快便敗下陣來,其實不用小皇帝說劉宗也知道自己如今的聲譽,別忘了,他的獨子還在民間給百姓修路呢。
這孩子幾乎每隔三四天便會寫信回來,巧了托了如今驛站的福,信件送的飛快,不過這熊孩子居然指給他娘寫信,如果不是信中還會寫些關於他的事,劉宗都懷疑這孩子是不是把他給忘了。
劉宗這邊低頭簽字了,那邊報名遷移兩廣的百姓和軍戶們也開始了動作。
------------------------------------------------------
蜀國被攻下來的那些山區裏,能種植的作物不少,除去那些農副產品,還有不少的野棉花田,雖然不夠整個國家使用,但也解決了不少問題。
最重要的便是說明,這塊地區合適種植棉花。
棉花如果能夠大麵積種植的話,可以解決掉多少百姓的過冬問題啊。
……
……
梁國停止征伐後,全心全意的建設城池,不久便把所有的都穩定了下來。
托如今梁國物產豐富的福,不少的商隊都在往梁國這邊走。
除卻那些隻能走貿易部批條後才能購買的東西,梁國如今可是還有不少的好東西。
十月末時,由席學林帶領的第一批到達兩廣地區的軍隊們,發現了一種名為甘蔗的奇妙植物。
經過梁詩的提議,從中提取出了紅糖,白糖,再由這些糖和各種水果,開發出了不同味道的果糖。
就光憑借這個糖果,便引得不少的商隊過來了。
十一月末。
望城。
一對約有五十人左右的楚國商隊到了這裏。
為首的是少年,身後跟著一個看起來五十左右的老者和一個戴著紅色袖標的男孩。
少年和老者跟著那個袖標男孩的指示,去城門口登記了他們的信息。
那老者麵帶笑容,跟著孩童走著問道:“隻是隔了半年,居然有這麽大的變化,不知道這登記是要做什麽?”
孩童的聲音稚嫩的很,回答卻很清晰:“哦,就是單純問問你們來幹嘛,往哪裏去,多少人罷了。”
城門口一個老先生,拿著筆寫寫畫畫的,見小童帶著人來,笑道:“你今日勤快的很,這是你帶來的第三趟了吧。”
小童不好意思的撓撓頭:“高老爹,這隊是楚國來的。”
老者也快速的上前和高老爹交涉了起來。
“從哪裏來的,一共多少人,為什麽來?商隊的通行文書給我看看。”
老者:“從楚國來的,為了買些棉花和果糖。”
高老爹點了點頭,記了下來,仔細看了看他們遞過來的文書後,從一邊的箱子裏取出一個木牌,木牌上麵刻著棉花和果樹,拿到手裏沉甸甸的。
“這個你們拿著,出城的時候要還回來的。”
站在老者身後的少年把牌子接了過去,放在手中把玩了幾下,評價道:“這牌子做的不錯,這望城倒也不像傳聞的那般。”
小童帶著他們領完牌子後,便又跑回了路口,等著接引下一個商隊。
老者明白少爺的意思是在說,這木牌還花這麽多心思刻東西在上麵,弄這麽多的門道。
便笑著解釋:“公子,這個牌子是表示商隊身份的,就相當於咱們商隊的臨時戶籍,進了這個望城後啊,吃飯,住宿,買東西都要有這個。上麵刻的花樣啊,是這個牌子可以抵扣的稅費,咱們購買這個棉花和果糖就不需要交稅了。”
老者這趟出來可是做了不少準備工作,對於這些新出的東西都是花了一番力氣打聽了的。
他家公子是第一次出門,這其中也有學習學習的意思在,聽完老者的話,便笑了起來:“這倒是個好辦法,就是這一個免稅也有不少的人要來吧?”
老者點了點頭:“誰說不是呢?這望城以前在蜀國的時候可是窮困城,跟了梁國倒是過了好日子了,公子您看剛剛帶著我們的那個小童,他帶著一個商隊過來,便有十文,這是第三趟了,不過一上午便是三十文了。”
那公子點了點頭,便跟著老者進了這個望城。
望城裏的街道上人來人往的,雖不是商業街的位置,但也有不少的人在路邊擺攤,他走的熱了,便把衣服領口解開了些。
路上便有一些小姑娘盯著他看,見他發現了也不羞澀,反而是點了點頭,繼續看著,把公子看的蠻不好意思的。
老者卻哈哈哈大笑:“公子不知,此地不像咱們楚國,梁國本就鼓勵百姓自由,再加上女子識字,所以她們會大膽一些。公子習慣便好了。”
那公子聞言嘴角抽了抽,有些無語,正想吐槽,卻想起此行留在家裏的姐姐。
他家裏幾代經商,算起聰慧機靈,姐姐比他分毫不差,隻不過因為姐姐是女子,便無緣繼承家產,且以楚國的情況,女子出門都艱難,更何況想這些姑娘一樣出門經商做生意。
這世道亂的很,男子出門在外都提心吊膽,更別說是女子了。
想到這裏,那公子一改之前的神色,突然說到:“這樣也挺好的,雖然無禮,但確實自由。”
此後的一路,公子都默默的觀察著道路兩旁的景象。
看著百姓們互相談論,看著女子們走街串巷。
這裏原本的名字不叫望城,那公子因為這座城曾經並不出名忘記了這城原本的名字,但來往的百姓他們似乎忘記了這座城原本的名字,隻記得這座城如今的名字叫做望城。
希望的望。
可見,如今他們的生活確實好,進城之前商隊經過了農田,他們也看到了百姓們在種植什麽冬小麥?
他們是從楚國來的,從前從未見過如此這般的種地法子,公子問那老者,老者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但那些地裏忙活的百姓們,麵上無不帶著笑容。
商隊就這麽走著,一路走著,來到了商業街,那公子徹底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就這麽看著,看了好一會,突然說到:“難以置信,這是書裏的太平盛世嗎?”
老者也有些呆滯了,正如他之前所說,因為之前蜀國的事情,他已經有半年的時間沒有離開楚國走商了,麵對如此大的差別,也是有些落差。
難免聯想到此次出來的所見所聞,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第一次心裏有些不平衡起來。
“是啊,與咱們這一路看到的相比,這裏怎麽不算是太平盛世呢?”
老者走南闖北了半輩子,什麽苦沒吃過,他們這些走商的最擔心的是什麽?路不好走?匪徒?
可這一路走來他們什麽也沒遇到,那人人稱頌的水泥路,平滑穩當,馬車走在上麵,如果不是馬蹄的噠噠聲,誰會相信馬車是真的在路上走呢?
說起馬蹄,更是要說梁國的偉大,他們毫不藏私,各種藥方,秘術都是歡迎人們去學,隻要你願意學,他們就願意教。
“梁國一直都不算是強國,幾代單傳,君弱臣強,但好在君王都沒什麽野心,仁善不好色,偏安一隅,也不加賦稅,鼓勵百姓農耕,慢慢的便安穩了下來。
以往我也曾去過臨安,看著眼前這不過是被梁國管理不到兩月的望城,我真的不敢想象,臨安如今會是什麽樣子!”
說完老者也不敢耽擱,帶著商隊直奔棉花市場和果糖市場,公子跟在後麵左看看右看看,全是新鮮玩意。
老者買完了東西後,回身卻看不到,公子了,若不是知道梁國的街道上都有人管理,不會有壞人,順著來時候的路找去。
果然在一個攤前看到了他家公子。
這些攤販明顯隻是賣些家裏用不到的東西,有布匹,有絲布,還有……?
鋼刀?
他家公子果然也是看中了那個鋼刀,拿起揮了兩下,那攤販看到有人看中了,急忙上前介紹到。
“小公子,眼光不錯,這是我們梁國的梁刀,鋒利的很!我家親戚是在鋼廠裏上班的,十一月後,不是在那蜀山上發現礦了嘛,產量提起來了,我家親戚幹了四個月,廠裏給他發了把刀,這不是家裏兩個女娃娃也想上學嘛,便托付給我,幫他給賣了!”
刀是好刀,這公子在梁國傳出來的報紙上看過,點了點頭,便讓一旁找過來的老者掏錢,準備買刀。
老者是個自來熟的,一邊掏錢一邊開始閑聊:“這是鋼廠裏出來的刀?”
攤販:“是啊,你看,這刀吹毛斷發,這可和軍隊裏的刀是一樣的,可不是咱們外麵能自己造出來的!”
老者聞言:“軍隊裏的刀?那你怎麽敢拿出來賣的啊!!偷得嗎?”
攤販聽到這個話也急了:“怎麽能是偷得呢?這刀在鋼廠裏隻要你幹滿了一年都能發一把,我家親戚是兄弟兩個,用他們的月薪湊錢買了一把,他們有內部價格,豐州那邊多的是賣的,隻不過咱們望城這邊沒有,這不也是因為沒有才想弄到這邊賣賣的貴一點的。”
公子聽到這個話也激動了:“你說這刀可以自己買?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聽公子口音是楚國的吧?不知道這個正常,我們梁國如今產鐵了!”
老者笑著給了錢,拉著公子走了。
什麽你們梁國,你這百姓做了梁國人才兩個月吧?
老者正想拉著公子吐槽一番,那公子忽然說道:“張伯,我們留在梁國怎麽樣?”
張伯的臉瞬間白了些。
更多的百姓還希望他們能在陛下麵前美言幾句,希望可以趕快建設到他們這裏。
那赤腳醫生無奈的很:“大娘,我哪裏見得到陛下啊,不過您放心啊,這慢慢的都會建設到的。”
那大娘還有些不放心,拉著赤腳醫生的手,小聲的客套著:“張生大夫啊,您不知道,我們這裏也有山神,我們這裏的山神肯定也和梁皇陛下認識的,說不定他們在天生還是親戚呢!”
張生:……。
行吧。
他拜別了大娘,那邊一個大爺又擠了上來, 張生的眼皮一跳,還沒來得及推辭,那大爺便把一個小豬仔遞到了他的懷裏。
“張生啊,給你,你拿著回家養吧!你救了我家大花,這是報答——”
“不行,不行。”張生急忙又把豬崽塞回了大爺手中,馬不停蹄的離開了人群。
他隻不過是路過,見這大爺家養的豬肥壯的不行,便好心提醒大爺,豬肉腥臊可以把豬蛋給拿了,那樣豬肉會賣個好價錢,又恰巧那懷孕的母豬難產,便給這母豬做了個剖腹產而已,就被這大爺纏上了非要給他個豬崽。
若幹年後,已經成為一方獸醫專家的張生,再想起這天,還會有些感歎, 畢竟你永遠不知道,你隨手做的一個事情,會給你帶來什麽影響。
馬看到什麽是人決定的,人看什麽是經曆決定的。
誰能想到他隻不過是隨手的幫助,會給自己帶來這麽大的影響呢?
------------------------------------------------------
臨安城皇宮議政殿。
梁詩正心疼的趴在桌案上,她現在就無比的希望天上可以下一場金子雨,算了也不用是金子了,是錢就好了。
梁詩:我想被錢砸死。
距離梁詩回到臨安不過兩日的時間,底下遞上來的百姓單子就到了三十萬,還好,梁詩原本的目標就是這麽多,如果再多的話,就算劉宗舍得,梁詩也不舍得了。
更別說劉宗退朝後就幹脆沒有離開,一定要讓她給個辦法了。
百姓們終究還是想過好日子的,還有好多報不上的,也急的不行,好在終究所有地區的建設都有了章程。
公告已經發下去了,國庫裏又出了一筆銀子,劉宗的臉已經耷拉到了褲襠,整個人像是被暴雨糟蹋過的野草一樣。
梁詩根本不敢看他。
“陛下,您建設臣都理解,可您這弄什麽鴨苗雞苗分給百姓們,也就算了,那什麽豬,羊,牛!您都分下去臣實在是不明白。”
劉宗是鐵了心的要把這事弄清楚了。
“其實這事很簡單,劉愛卿啊,朕把雞苗這些借給百姓們,百姓們簽了契約,等到一年後她們還兩隻雞給朝廷,剩下的都給百姓們自己留著,這樣朝廷也沒虧,百姓手上也就有了剩餘,這家家戶戶也便能吃起肉來了。”
梁詩說完見劉宗還是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就加了把猛料:“愛卿啊,別人不懂,你可是朕的心腹啊,你若還是不懂朕,這就說不過去了,如今這民間尤其是這新打下來的州府,誰不說劉大人是愛民如子的好官?你現在這麽摳,羞不羞?”
這一套軟硬皆施,劉宗很快便敗下陣來,其實不用小皇帝說劉宗也知道自己如今的聲譽,別忘了,他的獨子還在民間給百姓修路呢。
這孩子幾乎每隔三四天便會寫信回來,巧了托了如今驛站的福,信件送的飛快,不過這熊孩子居然指給他娘寫信,如果不是信中還會寫些關於他的事,劉宗都懷疑這孩子是不是把他給忘了。
劉宗這邊低頭簽字了,那邊報名遷移兩廣的百姓和軍戶們也開始了動作。
------------------------------------------------------
蜀國被攻下來的那些山區裏,能種植的作物不少,除去那些農副產品,還有不少的野棉花田,雖然不夠整個國家使用,但也解決了不少問題。
最重要的便是說明,這塊地區合適種植棉花。
棉花如果能夠大麵積種植的話,可以解決掉多少百姓的過冬問題啊。
……
……
梁國停止征伐後,全心全意的建設城池,不久便把所有的都穩定了下來。
托如今梁國物產豐富的福,不少的商隊都在往梁國這邊走。
除卻那些隻能走貿易部批條後才能購買的東西,梁國如今可是還有不少的好東西。
十月末時,由席學林帶領的第一批到達兩廣地區的軍隊們,發現了一種名為甘蔗的奇妙植物。
經過梁詩的提議,從中提取出了紅糖,白糖,再由這些糖和各種水果,開發出了不同味道的果糖。
就光憑借這個糖果,便引得不少的商隊過來了。
十一月末。
望城。
一對約有五十人左右的楚國商隊到了這裏。
為首的是少年,身後跟著一個看起來五十左右的老者和一個戴著紅色袖標的男孩。
少年和老者跟著那個袖標男孩的指示,去城門口登記了他們的信息。
那老者麵帶笑容,跟著孩童走著問道:“隻是隔了半年,居然有這麽大的變化,不知道這登記是要做什麽?”
孩童的聲音稚嫩的很,回答卻很清晰:“哦,就是單純問問你們來幹嘛,往哪裏去,多少人罷了。”
城門口一個老先生,拿著筆寫寫畫畫的,見小童帶著人來,笑道:“你今日勤快的很,這是你帶來的第三趟了吧。”
小童不好意思的撓撓頭:“高老爹,這隊是楚國來的。”
老者也快速的上前和高老爹交涉了起來。
“從哪裏來的,一共多少人,為什麽來?商隊的通行文書給我看看。”
老者:“從楚國來的,為了買些棉花和果糖。”
高老爹點了點頭,記了下來,仔細看了看他們遞過來的文書後,從一邊的箱子裏取出一個木牌,木牌上麵刻著棉花和果樹,拿到手裏沉甸甸的。
“這個你們拿著,出城的時候要還回來的。”
站在老者身後的少年把牌子接了過去,放在手中把玩了幾下,評價道:“這牌子做的不錯,這望城倒也不像傳聞的那般。”
小童帶著他們領完牌子後,便又跑回了路口,等著接引下一個商隊。
老者明白少爺的意思是在說,這木牌還花這麽多心思刻東西在上麵,弄這麽多的門道。
便笑著解釋:“公子,這個牌子是表示商隊身份的,就相當於咱們商隊的臨時戶籍,進了這個望城後啊,吃飯,住宿,買東西都要有這個。上麵刻的花樣啊,是這個牌子可以抵扣的稅費,咱們購買這個棉花和果糖就不需要交稅了。”
老者這趟出來可是做了不少準備工作,對於這些新出的東西都是花了一番力氣打聽了的。
他家公子是第一次出門,這其中也有學習學習的意思在,聽完老者的話,便笑了起來:“這倒是個好辦法,就是這一個免稅也有不少的人要來吧?”
老者點了點頭:“誰說不是呢?這望城以前在蜀國的時候可是窮困城,跟了梁國倒是過了好日子了,公子您看剛剛帶著我們的那個小童,他帶著一個商隊過來,便有十文,這是第三趟了,不過一上午便是三十文了。”
那公子點了點頭,便跟著老者進了這個望城。
望城裏的街道上人來人往的,雖不是商業街的位置,但也有不少的人在路邊擺攤,他走的熱了,便把衣服領口解開了些。
路上便有一些小姑娘盯著他看,見他發現了也不羞澀,反而是點了點頭,繼續看著,把公子看的蠻不好意思的。
老者卻哈哈哈大笑:“公子不知,此地不像咱們楚國,梁國本就鼓勵百姓自由,再加上女子識字,所以她們會大膽一些。公子習慣便好了。”
那公子聞言嘴角抽了抽,有些無語,正想吐槽,卻想起此行留在家裏的姐姐。
他家裏幾代經商,算起聰慧機靈,姐姐比他分毫不差,隻不過因為姐姐是女子,便無緣繼承家產,且以楚國的情況,女子出門都艱難,更何況想這些姑娘一樣出門經商做生意。
這世道亂的很,男子出門在外都提心吊膽,更別說是女子了。
想到這裏,那公子一改之前的神色,突然說到:“這樣也挺好的,雖然無禮,但確實自由。”
此後的一路,公子都默默的觀察著道路兩旁的景象。
看著百姓們互相談論,看著女子們走街串巷。
這裏原本的名字不叫望城,那公子因為這座城曾經並不出名忘記了這城原本的名字,但來往的百姓他們似乎忘記了這座城原本的名字,隻記得這座城如今的名字叫做望城。
希望的望。
可見,如今他們的生活確實好,進城之前商隊經過了農田,他們也看到了百姓們在種植什麽冬小麥?
他們是從楚國來的,從前從未見過如此這般的種地法子,公子問那老者,老者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但那些地裏忙活的百姓們,麵上無不帶著笑容。
商隊就這麽走著,一路走著,來到了商業街,那公子徹底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就這麽看著,看了好一會,突然說到:“難以置信,這是書裏的太平盛世嗎?”
老者也有些呆滯了,正如他之前所說,因為之前蜀國的事情,他已經有半年的時間沒有離開楚國走商了,麵對如此大的差別,也是有些落差。
難免聯想到此次出來的所見所聞,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第一次心裏有些不平衡起來。
“是啊,與咱們這一路看到的相比,這裏怎麽不算是太平盛世呢?”
老者走南闖北了半輩子,什麽苦沒吃過,他們這些走商的最擔心的是什麽?路不好走?匪徒?
可這一路走來他們什麽也沒遇到,那人人稱頌的水泥路,平滑穩當,馬車走在上麵,如果不是馬蹄的噠噠聲,誰會相信馬車是真的在路上走呢?
說起馬蹄,更是要說梁國的偉大,他們毫不藏私,各種藥方,秘術都是歡迎人們去學,隻要你願意學,他們就願意教。
“梁國一直都不算是強國,幾代單傳,君弱臣強,但好在君王都沒什麽野心,仁善不好色,偏安一隅,也不加賦稅,鼓勵百姓農耕,慢慢的便安穩了下來。
以往我也曾去過臨安,看著眼前這不過是被梁國管理不到兩月的望城,我真的不敢想象,臨安如今會是什麽樣子!”
說完老者也不敢耽擱,帶著商隊直奔棉花市場和果糖市場,公子跟在後麵左看看右看看,全是新鮮玩意。
老者買完了東西後,回身卻看不到,公子了,若不是知道梁國的街道上都有人管理,不會有壞人,順著來時候的路找去。
果然在一個攤前看到了他家公子。
這些攤販明顯隻是賣些家裏用不到的東西,有布匹,有絲布,還有……?
鋼刀?
他家公子果然也是看中了那個鋼刀,拿起揮了兩下,那攤販看到有人看中了,急忙上前介紹到。
“小公子,眼光不錯,這是我們梁國的梁刀,鋒利的很!我家親戚是在鋼廠裏上班的,十一月後,不是在那蜀山上發現礦了嘛,產量提起來了,我家親戚幹了四個月,廠裏給他發了把刀,這不是家裏兩個女娃娃也想上學嘛,便托付給我,幫他給賣了!”
刀是好刀,這公子在梁國傳出來的報紙上看過,點了點頭,便讓一旁找過來的老者掏錢,準備買刀。
老者是個自來熟的,一邊掏錢一邊開始閑聊:“這是鋼廠裏出來的刀?”
攤販:“是啊,你看,這刀吹毛斷發,這可和軍隊裏的刀是一樣的,可不是咱們外麵能自己造出來的!”
老者聞言:“軍隊裏的刀?那你怎麽敢拿出來賣的啊!!偷得嗎?”
攤販聽到這個話也急了:“怎麽能是偷得呢?這刀在鋼廠裏隻要你幹滿了一年都能發一把,我家親戚是兄弟兩個,用他們的月薪湊錢買了一把,他們有內部價格,豐州那邊多的是賣的,隻不過咱們望城這邊沒有,這不也是因為沒有才想弄到這邊賣賣的貴一點的。”
公子聽到這個話也激動了:“你說這刀可以自己買?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聽公子口音是楚國的吧?不知道這個正常,我們梁國如今產鐵了!”
老者笑著給了錢,拉著公子走了。
什麽你們梁國,你這百姓做了梁國人才兩個月吧?
老者正想拉著公子吐槽一番,那公子忽然說道:“張伯,我們留在梁國怎麽樣?”
張伯的臉瞬間白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