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是她偏心的嗎?自古以來好東西留給自己人難道不是正常的嘛,何來偏心一說。
想著想著梁詩也便淡定的開始翻閱奏折了。
第一本:老臣這裏天氣和順,未知京城如何,陛下近來可好,心情如何?願少損聖慮……伏願陛下聖體,日致平安,不勝至誠。
梁詩:……。
耐著性子給看完了,居然是一篇廢話,就是說的什麽,臣這裏天氣很好,陛下那裏呢?陛下心情好不好,希望陛下身體平安,不要過多勞累……。
梁詩無語的翻到了奏折的第一頁,記下了這人的名字,給他的奏折打了個√,放到了一邊,又覺得不好,拿回來補充了一句:朕身體不錯,你也保重身體。
在拿起第二本:臣近日偶有所感,……。
這不寫的日記嗎?梁詩無奈打√放下。
第三本:臣聞陛下自登基以來,日夜勤勉,致力於國家繁榮與百姓福祉。臣今恭請陛下為皇家選定良配,以延續皇室血脈,鞏固國家根基。
這還來了個操勞自己終身大事的,謝謝你的關心了。
第四本,放下。
不看了。
這些人的小心思,梁詩都明白,就是來她麵前刷一刷存在感,免得有什麽好東西到時候沒有交情不好意思要罷了。
真不知道先皇那個時候是怎麽搞的,這些大臣是不是吃個飯喝個茶都喜歡寫過來給皇帝看看,我真的不關心你們的這些事啊。
------------------------------------------------------
壽國公那便每日都能收到不同的要錢單子,就看那軍戶人數不斷地上升,上升,再上升,到了二十萬。
他終於受不了了,遞了進宮的折子,風風火火的跑到了梁詩麵前,老淚縱橫。
他也想梁國強盛,但他不想花自己的錢啊。
梁詩也知道有些對不住壽國公,見麵便誇到:“這幾日不見,國公也是俊朗生動了許多啊。”
一時間,壽國公沒聽出來,是誇自己還是損自己。想不明白便不去想了,他挑著自己心裏能說的,都說了一通。
“咱們梁國的百姓是真的愛國,陛下您也是真的受百姓愛戴。”
話裏話外意思都是怎麽招了這麽多的兵,梁詩有些想笑,不過人數確實夠了,便給了壽國公一句準話。
“已經招的差不多了,今年便隻有這麽多了。”
壽國公來不及高興人數不會再變多了,就被這話裏的“今年”給刺激了。
但他也不敢說什麽,嘴巴幾次張合,都沒有發出聲音,他怕他一說話,陛下那便又要開始招人,皆是又要他掏錢了。
梁國招兵的消息很大,也傳到了其他國家的耳中,楚皇倒是不意外梁國的舉動,畢竟他們借出使為由頭,打探消息做的也不夠隱晦,梁國有動作是應該的。
隻是到底有些不痛快,便也征了些兵,練了起來。
梁國,楚國都練兵了,夾在中間的蜀國也得到了消息,稍微一打聽便知道這是梁國先搞事情的。
蜀皇氣的要死,青州的亂子到底是沒瞞住,被報了上去。
蜀皇氣的牙癢癢,摔了一屋子的東西,梁國奸詐,楚國卑鄙,這兩個小皇帝,偷偷練兵是什麽意思?
“你們到底是怎麽做事的,青州下麵空了那麽多人!居然沒有一個上報的。梁國練兵練得風風火火,楚國居然比我們先知道!你們消息怎麽搞得?”
底下站著的官員都低著頭,不敢吭聲。
青州的官員覺得自己實在冤枉,此事叫他們怎麽辦,百姓跑了,腿長在他們身上,自己隻是一個知縣而已,還想要怎麽樣?梁國那邊過得確實好,若不是他們作威作福慣了,也是想往梁國跑的。
管理消息的官員也委屈的很,這件事他們其實是有上報過蜀皇的,隻是那段時間蜀皇不知道犯了什麽毛病,凡是關於梁國的折子消息都反感的很,一律給拒了,如今又怪罪他們,實在是說不過去。
卓關依舊坐著,不發一言,他隻是個吉祥物,又沒有實權,也沒有野心,蜀皇怪誰也怪不到他。
蜀皇發了半天火,好不容易冷靜下來後,指著底下的官員,讓他們趕緊想辦法,耕地不能沒人種,就算是從其他州府遷移也要弄些人出來。
練兵也是,蜀國也要招兵買馬,他們小兒能練,自己當然也能練,不就是練兵嗎?一道命令下去,都去征兵,壯大我蜀軍。
畢陶的眉頭皺的能夠夾死蒼蠅,蜀國戰敗後本就元氣大傷,邊關又流失了大量百姓,此時再行征兵之事,勞民不說,還傷財。
要知道,蜀國也沒有多少錢了,之前打仗受傷戰士的撫恤金都掏不出來,還是畢陶自己掏腰包安撫了將士。
那幾個屬於青州的官員也覺得這事是真的不好辦,從宮裏出來,便把頭擠在一起商量了起來。
“這青州底下的地都是商戶和世家的,就是遷移了百姓過來,也是沒有辦法留住的。”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官員說道。
其他人點了點頭,都同意他的話,其中還有一個忍不住說了句:“當時還不如把青州給梁國呢。”
被其他人捂住了嘴嗬斥道:“慎言!”
不過這句話到底是被有心人聽進了心裏,這幾人回去,各做各的打算,麵上遷移的遷移,私底下都打起了梁國的主意。
這件事也被當成了笑話,傳到了其他三個國家。
楚國的皇帝司空深終於知道蜀國為什麽敗落的那麽快了,皇帝那麽蠢,能不走下坡路嗎?
遇上這樣的皇帝,蜀國遲早要完蛋。
這麽一想,司空深又覺得愚蠢的蜀皇根本不配擁有蜀國,那塊地界還不如給他,雖然早晚都會是他的。
他覺得那科舉是有些可取之處的,楚國可以跟著學,但是那商業卻是沒法子的,楚國的當務之急,是要練兵。
司空深站在沙盤前,看著那片平原,眼底露出了勢在必得的光芒。
多麽好的一塊地啊。
想著想著梁詩也便淡定的開始翻閱奏折了。
第一本:老臣這裏天氣和順,未知京城如何,陛下近來可好,心情如何?願少損聖慮……伏願陛下聖體,日致平安,不勝至誠。
梁詩:……。
耐著性子給看完了,居然是一篇廢話,就是說的什麽,臣這裏天氣很好,陛下那裏呢?陛下心情好不好,希望陛下身體平安,不要過多勞累……。
梁詩無語的翻到了奏折的第一頁,記下了這人的名字,給他的奏折打了個√,放到了一邊,又覺得不好,拿回來補充了一句:朕身體不錯,你也保重身體。
在拿起第二本:臣近日偶有所感,……。
這不寫的日記嗎?梁詩無奈打√放下。
第三本:臣聞陛下自登基以來,日夜勤勉,致力於國家繁榮與百姓福祉。臣今恭請陛下為皇家選定良配,以延續皇室血脈,鞏固國家根基。
這還來了個操勞自己終身大事的,謝謝你的關心了。
第四本,放下。
不看了。
這些人的小心思,梁詩都明白,就是來她麵前刷一刷存在感,免得有什麽好東西到時候沒有交情不好意思要罷了。
真不知道先皇那個時候是怎麽搞的,這些大臣是不是吃個飯喝個茶都喜歡寫過來給皇帝看看,我真的不關心你們的這些事啊。
------------------------------------------------------
壽國公那便每日都能收到不同的要錢單子,就看那軍戶人數不斷地上升,上升,再上升,到了二十萬。
他終於受不了了,遞了進宮的折子,風風火火的跑到了梁詩麵前,老淚縱橫。
他也想梁國強盛,但他不想花自己的錢啊。
梁詩也知道有些對不住壽國公,見麵便誇到:“這幾日不見,國公也是俊朗生動了許多啊。”
一時間,壽國公沒聽出來,是誇自己還是損自己。想不明白便不去想了,他挑著自己心裏能說的,都說了一通。
“咱們梁國的百姓是真的愛國,陛下您也是真的受百姓愛戴。”
話裏話外意思都是怎麽招了這麽多的兵,梁詩有些想笑,不過人數確實夠了,便給了壽國公一句準話。
“已經招的差不多了,今年便隻有這麽多了。”
壽國公來不及高興人數不會再變多了,就被這話裏的“今年”給刺激了。
但他也不敢說什麽,嘴巴幾次張合,都沒有發出聲音,他怕他一說話,陛下那便又要開始招人,皆是又要他掏錢了。
梁國招兵的消息很大,也傳到了其他國家的耳中,楚皇倒是不意外梁國的舉動,畢竟他們借出使為由頭,打探消息做的也不夠隱晦,梁國有動作是應該的。
隻是到底有些不痛快,便也征了些兵,練了起來。
梁國,楚國都練兵了,夾在中間的蜀國也得到了消息,稍微一打聽便知道這是梁國先搞事情的。
蜀皇氣的要死,青州的亂子到底是沒瞞住,被報了上去。
蜀皇氣的牙癢癢,摔了一屋子的東西,梁國奸詐,楚國卑鄙,這兩個小皇帝,偷偷練兵是什麽意思?
“你們到底是怎麽做事的,青州下麵空了那麽多人!居然沒有一個上報的。梁國練兵練得風風火火,楚國居然比我們先知道!你們消息怎麽搞得?”
底下站著的官員都低著頭,不敢吭聲。
青州的官員覺得自己實在冤枉,此事叫他們怎麽辦,百姓跑了,腿長在他們身上,自己隻是一個知縣而已,還想要怎麽樣?梁國那邊過得確實好,若不是他們作威作福慣了,也是想往梁國跑的。
管理消息的官員也委屈的很,這件事他們其實是有上報過蜀皇的,隻是那段時間蜀皇不知道犯了什麽毛病,凡是關於梁國的折子消息都反感的很,一律給拒了,如今又怪罪他們,實在是說不過去。
卓關依舊坐著,不發一言,他隻是個吉祥物,又沒有實權,也沒有野心,蜀皇怪誰也怪不到他。
蜀皇發了半天火,好不容易冷靜下來後,指著底下的官員,讓他們趕緊想辦法,耕地不能沒人種,就算是從其他州府遷移也要弄些人出來。
練兵也是,蜀國也要招兵買馬,他們小兒能練,自己當然也能練,不就是練兵嗎?一道命令下去,都去征兵,壯大我蜀軍。
畢陶的眉頭皺的能夠夾死蒼蠅,蜀國戰敗後本就元氣大傷,邊關又流失了大量百姓,此時再行征兵之事,勞民不說,還傷財。
要知道,蜀國也沒有多少錢了,之前打仗受傷戰士的撫恤金都掏不出來,還是畢陶自己掏腰包安撫了將士。
那幾個屬於青州的官員也覺得這事是真的不好辦,從宮裏出來,便把頭擠在一起商量了起來。
“這青州底下的地都是商戶和世家的,就是遷移了百姓過來,也是沒有辦法留住的。”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官員說道。
其他人點了點頭,都同意他的話,其中還有一個忍不住說了句:“當時還不如把青州給梁國呢。”
被其他人捂住了嘴嗬斥道:“慎言!”
不過這句話到底是被有心人聽進了心裏,這幾人回去,各做各的打算,麵上遷移的遷移,私底下都打起了梁國的主意。
這件事也被當成了笑話,傳到了其他三個國家。
楚國的皇帝司空深終於知道蜀國為什麽敗落的那麽快了,皇帝那麽蠢,能不走下坡路嗎?
遇上這樣的皇帝,蜀國遲早要完蛋。
這麽一想,司空深又覺得愚蠢的蜀皇根本不配擁有蜀國,那塊地界還不如給他,雖然早晚都會是他的。
他覺得那科舉是有些可取之處的,楚國可以跟著學,但是那商業卻是沒法子的,楚國的當務之急,是要練兵。
司空深站在沙盤前,看著那片平原,眼底露出了勢在必得的光芒。
多麽好的一塊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