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計十三萬七千零二十三。”
劉宗瞪著眼睛,手指都在抖,人口對於一個國家實在是太重要了。
劉宗從投靠了小皇帝之後就一直覺得自己做的明智,早先焦和雅說他傻,他承認自己是傻,所以才會找個老大帶著混,你們都是聰明人,夫人也是聰明人,可你們都沒有發現小皇帝是在藏拙不是嗎?
如今看來傻人有傻福了,這可是功績啊,足以寫進史冊的功績啊,試問這千百年來,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獲得這麽多人口的帝王有幾位。
他劉宗真是跟對人了,小皇帝帶著梁國起飛了啊。
往大了說,這可是民心啊。
劉宗猛地站起,對著梁詩行了一禮,一個大禮。
“臣,戶部尚書劉宗,恭喜陛下。”
“哈哈哈,愛卿,這裏麵可是有你們不少的功勞啊,多虧了你們的輔佐啊。”
梁詩也很高興,最好蜀國都空了才好呢。而且鋼廠隻要建造起來,是最缺人的。
“劉愛卿,依你之見,這個鋼廠要誰去管理好呢?”
梁詩是真的發愁,這地方一般人她不放心,給放心的人,那也忙不過來。
劉宗私心比較想讓那個狀元郎去。
但這三州合並後,那可是一個一個刺史級別的了,從三品的官,那小子現在才六品這不是起飛了嗎?
他劉宗可沒那麽好心,而且小皇帝那麽喜歡肯定也舍不得去那麽 遠。
看小皇帝那個樣子估計是準備讓那小子以後接焦和雅的班了。
他眼珠子轉了轉,給梁詩提出了一個人選。
“臣覺得,可以讓臣的嶽父去。”
梁詩:???你的嶽父?
“啊,愛卿的嶽父是?”梁詩沒有反應過來。
“陛下,老臣的嶽父是淮州刺史馮茂德。”
見梁詩似乎不認識,劉宗還特意解釋了一番。
“陛下,臣是舉賢不避親,臣的嶽父,年年的功績可都是上品,而且是絕對的有能力,早年先皇可是想把臣的嶽父調入臨安的,臣這裏還有一個好消息,還未來得及告訴陛下。”
“微臣的嶽父,在淮州實驗了稻麥輪作,已經成功了。”
梁詩:???
“劉大人,你有這事你怎麽不早說啊!”梁詩簡直服氣了,這劉宗以往連個屁憋住都困難的人,虧他能憋的住這消息。
劉宗也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他那哪是憋住了沒說啊。
“早先嶽父是準備收獲了再告訴陛下的,前段時間和臣說了,臣給忙忘了。”
梁詩不了解這個淮州刺史,從沒聽過他的名字,也沒見過他上過折子啊。
這個大人的存在感好低啊。無奈梁詩隻好先找了個借口,打發了劉宗。
“讓朕想想,明天給你答案。”
實際上,梁詩在劉宗走後,立馬就去找到了趙河,他是先皇的隨侍內監,對於許多的大臣事情都是了解的。
但這馮茂德也是讓趙河想了一番。
“陛下,奴才對這位大人有點印象,依稀記得好像是不愛說話,對,我想起來了,就是不愛說話,功績確實一直都不錯,早先先皇是想把他調到臨安的,但是這位馮大人,他害怕跟人打交道。又一次回京參加宴席,有人找他敬酒還緊張的暈倒了。”
梁詩:???
“然後先皇覺得這馮大人能力還是不錯的,就沒有難為他,一直讓他在淮州,早年就是淮州的知府,後來升成了刺史還是待在淮州。”
趙河見梁詩滿臉的懷疑,以為梁詩不相信自己,特意舉例。
“陛下,您還別不相信,這個事情京中很多人都知道的,這馮大人娶的夫人就是焦丞相的姑姑,這不就因為不愛和人打交道,隻娶了一位夫人,平時哪裏都不去,下值了就回家,最多還會去地裏忙活忙活。”
“他能琢磨出稻麥輪作也不奇怪。”
我瞧,這是古代的社恐嗎?梁詩覺得這一大家子有意思極了。劉宗是怎麽會想到把自己的社恐老丈人給推薦出來的呢?
梁國好女婿實錘了。
但不得不說焦和雅這個姑姑真會找夫婿,古代估計也隻有這種人會隻娶一個老婆了吧。
又再翻了翻,宮中往日的官史,確實是個有能力的。
第二日梁詩便傳了聖旨,讓馮茂德去了豐州,任豐州刺史,還讓他找個稻麥輪作學習好的,給推廣開來。
這個事一宣布下去,還真沒幾個人關注稻麥輪作。注意力全放在馮茂德身上了。
這馮茂德做了十幾年的淮州刺史,為什麽,還不是不願意挪地方嗎?見個生人都要哆嗦半日。
也就是先皇是個好脾氣的,能容忍住,要不這種人能當官?
焦和雅一猜就知道這是誰出的餿主意,下朝後拉著劉宗往角落裏一蹲,就開口問道:“劉宗,是不是你出的主意?”
劉宗一臉正色,目光直視,毫不心虛的說道:“不是我。”
“真的不是你?”焦和雅有些不信,小皇帝總不能無緣無故注意到了姑父吧。
“真是奇了怪了。”焦和雅最後還是沒有懷疑劉宗話裏的真實性,疑惑的走了。
劉宗跟在後麵,甩了甩還有些疼的胳膊肘。
昨日。
劉宗歡歡喜喜的跑回家,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書房裏正寫著文章的馮桂敏。
“???你說什麽?”馮桂敏驚訝的手中的墨都滴到了宣紙上。這消息實在是太震撼了。
“你不知道我爹,認生嗎?”
“嶽母大人不是說那裏呆膩了……”劉宗見夫人反應如此之大,有些心虛了起來,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
“你怎麽不和我商量商量啊。”
見夫人有些生氣了,劉宗急忙補救:“那裏是要建立一個工廠的,嶽父過去了,也不用和什麽人打交道,就在辦公室裏管理管理就好了。”
“況且,那裏山清水秀,嶽父不是喜歡種地弄些花花草草嗎?合合適。”
但說什麽也沒有用,胳膊還是被夫人掐了幾下。
今早臨出門,才被夫人給安排過,如果堂哥問起來,別承認。
劉宗老老實實的點頭了。
使臣團也到了梁國境內了。
卓關已經是第三次到漢州了,每一次的感覺都不一樣,每次的漢州也變得不一樣了。
馬車在道路上行駛著,忽然有人上前通報道。
“丞相大人,前麵有人攔住了,說路不能走,要換道。”
馬車的簾子掀開,露出一張骨節分明的手,一看就是長期握著筆杆子的人,食指和中指間還有這繭,但卻絲毫不影響美感,衝這這隻手,不禁讓人好奇起背後的主人是何模樣。
“打聽是因為什麽了嗎?”
清雅淡漠的聲音從馬車裏傳出,透著一股子的疏離之意。
“回丞相,攔路的說是梁國修路的。”
一隻黑色的靴子先踏出了馬車,隨著簾子的徹底掀開,麵冠如玉,五官棱角分明,一身黑袍襯得男人更是英俊了幾分。
這正是老熟人,卓關。
“修路?讓隊伍停下,我去看看。”
梁國攔路的是個穿著麻衣的年輕人,見馬車上下來人也是先禮貌道歉:“不好意思各位,這個方向正在修路,你們可以退回去,看你們的隊伍應該是使團吧,路邊有一個牌子指著可以去臨安的另一條路。你們剛剛應該是沒注意。”
“聽你的談吐,讀過書吧,是臨安人嗎?”卓關問道。
“這位大人,在下劉鴻信,家父戶部尚書劉宗。”劉鴻信自我介紹道。
使臣團裏已經有人驚呼出聲,尚書之子,竟然也會跑出來修路?
卓關忽然覺得原本的就很有意思的行程更有意思了。
手下派去的人也查看了修路的情況,便沒有再多糾纏,雙方客套了幾句,便退回走了另一條路。
使團裏大大小小的官員幾十人,都在討論著梁國的這個奇怪的現象。
如果放在蜀國,怎麽會有官宦子弟跑出來做這種事情。
卓關默默地聽著他們討論,麵上沒有表情,可手中的書本卻沒有再翻動過。
左手的扳指不停的轉動著,暴露了他的心緒。
梁國這個國家變得不一樣了。
可是蜀國還是那樣,更加可笑的是外麵那群人還看不到這件事背後代表的意義。
卓關昂起頭,閉上了眼睛,不自覺的深呼吸了一下。
再次睜開眼後,嘴角揚起一抹莫名的笑,重新拿起小桌上的書本。
蜀國完蛋了也挺有意思的不是嗎?
劉宗瞪著眼睛,手指都在抖,人口對於一個國家實在是太重要了。
劉宗從投靠了小皇帝之後就一直覺得自己做的明智,早先焦和雅說他傻,他承認自己是傻,所以才會找個老大帶著混,你們都是聰明人,夫人也是聰明人,可你們都沒有發現小皇帝是在藏拙不是嗎?
如今看來傻人有傻福了,這可是功績啊,足以寫進史冊的功績啊,試問這千百年來,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獲得這麽多人口的帝王有幾位。
他劉宗真是跟對人了,小皇帝帶著梁國起飛了啊。
往大了說,這可是民心啊。
劉宗猛地站起,對著梁詩行了一禮,一個大禮。
“臣,戶部尚書劉宗,恭喜陛下。”
“哈哈哈,愛卿,這裏麵可是有你們不少的功勞啊,多虧了你們的輔佐啊。”
梁詩也很高興,最好蜀國都空了才好呢。而且鋼廠隻要建造起來,是最缺人的。
“劉愛卿,依你之見,這個鋼廠要誰去管理好呢?”
梁詩是真的發愁,這地方一般人她不放心,給放心的人,那也忙不過來。
劉宗私心比較想讓那個狀元郎去。
但這三州合並後,那可是一個一個刺史級別的了,從三品的官,那小子現在才六品這不是起飛了嗎?
他劉宗可沒那麽好心,而且小皇帝那麽喜歡肯定也舍不得去那麽 遠。
看小皇帝那個樣子估計是準備讓那小子以後接焦和雅的班了。
他眼珠子轉了轉,給梁詩提出了一個人選。
“臣覺得,可以讓臣的嶽父去。”
梁詩:???你的嶽父?
“啊,愛卿的嶽父是?”梁詩沒有反應過來。
“陛下,老臣的嶽父是淮州刺史馮茂德。”
見梁詩似乎不認識,劉宗還特意解釋了一番。
“陛下,臣是舉賢不避親,臣的嶽父,年年的功績可都是上品,而且是絕對的有能力,早年先皇可是想把臣的嶽父調入臨安的,臣這裏還有一個好消息,還未來得及告訴陛下。”
“微臣的嶽父,在淮州實驗了稻麥輪作,已經成功了。”
梁詩:???
“劉大人,你有這事你怎麽不早說啊!”梁詩簡直服氣了,這劉宗以往連個屁憋住都困難的人,虧他能憋的住這消息。
劉宗也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他那哪是憋住了沒說啊。
“早先嶽父是準備收獲了再告訴陛下的,前段時間和臣說了,臣給忙忘了。”
梁詩不了解這個淮州刺史,從沒聽過他的名字,也沒見過他上過折子啊。
這個大人的存在感好低啊。無奈梁詩隻好先找了個借口,打發了劉宗。
“讓朕想想,明天給你答案。”
實際上,梁詩在劉宗走後,立馬就去找到了趙河,他是先皇的隨侍內監,對於許多的大臣事情都是了解的。
但這馮茂德也是讓趙河想了一番。
“陛下,奴才對這位大人有點印象,依稀記得好像是不愛說話,對,我想起來了,就是不愛說話,功績確實一直都不錯,早先先皇是想把他調到臨安的,但是這位馮大人,他害怕跟人打交道。又一次回京參加宴席,有人找他敬酒還緊張的暈倒了。”
梁詩:???
“然後先皇覺得這馮大人能力還是不錯的,就沒有難為他,一直讓他在淮州,早年就是淮州的知府,後來升成了刺史還是待在淮州。”
趙河見梁詩滿臉的懷疑,以為梁詩不相信自己,特意舉例。
“陛下,您還別不相信,這個事情京中很多人都知道的,這馮大人娶的夫人就是焦丞相的姑姑,這不就因為不愛和人打交道,隻娶了一位夫人,平時哪裏都不去,下值了就回家,最多還會去地裏忙活忙活。”
“他能琢磨出稻麥輪作也不奇怪。”
我瞧,這是古代的社恐嗎?梁詩覺得這一大家子有意思極了。劉宗是怎麽會想到把自己的社恐老丈人給推薦出來的呢?
梁國好女婿實錘了。
但不得不說焦和雅這個姑姑真會找夫婿,古代估計也隻有這種人會隻娶一個老婆了吧。
又再翻了翻,宮中往日的官史,確實是個有能力的。
第二日梁詩便傳了聖旨,讓馮茂德去了豐州,任豐州刺史,還讓他找個稻麥輪作學習好的,給推廣開來。
這個事一宣布下去,還真沒幾個人關注稻麥輪作。注意力全放在馮茂德身上了。
這馮茂德做了十幾年的淮州刺史,為什麽,還不是不願意挪地方嗎?見個生人都要哆嗦半日。
也就是先皇是個好脾氣的,能容忍住,要不這種人能當官?
焦和雅一猜就知道這是誰出的餿主意,下朝後拉著劉宗往角落裏一蹲,就開口問道:“劉宗,是不是你出的主意?”
劉宗一臉正色,目光直視,毫不心虛的說道:“不是我。”
“真的不是你?”焦和雅有些不信,小皇帝總不能無緣無故注意到了姑父吧。
“真是奇了怪了。”焦和雅最後還是沒有懷疑劉宗話裏的真實性,疑惑的走了。
劉宗跟在後麵,甩了甩還有些疼的胳膊肘。
昨日。
劉宗歡歡喜喜的跑回家,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書房裏正寫著文章的馮桂敏。
“???你說什麽?”馮桂敏驚訝的手中的墨都滴到了宣紙上。這消息實在是太震撼了。
“你不知道我爹,認生嗎?”
“嶽母大人不是說那裏呆膩了……”劉宗見夫人反應如此之大,有些心虛了起來,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
“你怎麽不和我商量商量啊。”
見夫人有些生氣了,劉宗急忙補救:“那裏是要建立一個工廠的,嶽父過去了,也不用和什麽人打交道,就在辦公室裏管理管理就好了。”
“況且,那裏山清水秀,嶽父不是喜歡種地弄些花花草草嗎?合合適。”
但說什麽也沒有用,胳膊還是被夫人掐了幾下。
今早臨出門,才被夫人給安排過,如果堂哥問起來,別承認。
劉宗老老實實的點頭了。
使臣團也到了梁國境內了。
卓關已經是第三次到漢州了,每一次的感覺都不一樣,每次的漢州也變得不一樣了。
馬車在道路上行駛著,忽然有人上前通報道。
“丞相大人,前麵有人攔住了,說路不能走,要換道。”
馬車的簾子掀開,露出一張骨節分明的手,一看就是長期握著筆杆子的人,食指和中指間還有這繭,但卻絲毫不影響美感,衝這這隻手,不禁讓人好奇起背後的主人是何模樣。
“打聽是因為什麽了嗎?”
清雅淡漠的聲音從馬車裏傳出,透著一股子的疏離之意。
“回丞相,攔路的說是梁國修路的。”
一隻黑色的靴子先踏出了馬車,隨著簾子的徹底掀開,麵冠如玉,五官棱角分明,一身黑袍襯得男人更是英俊了幾分。
這正是老熟人,卓關。
“修路?讓隊伍停下,我去看看。”
梁國攔路的是個穿著麻衣的年輕人,見馬車上下來人也是先禮貌道歉:“不好意思各位,這個方向正在修路,你們可以退回去,看你們的隊伍應該是使團吧,路邊有一個牌子指著可以去臨安的另一條路。你們剛剛應該是沒注意。”
“聽你的談吐,讀過書吧,是臨安人嗎?”卓關問道。
“這位大人,在下劉鴻信,家父戶部尚書劉宗。”劉鴻信自我介紹道。
使臣團裏已經有人驚呼出聲,尚書之子,竟然也會跑出來修路?
卓關忽然覺得原本的就很有意思的行程更有意思了。
手下派去的人也查看了修路的情況,便沒有再多糾纏,雙方客套了幾句,便退回走了另一條路。
使團裏大大小小的官員幾十人,都在討論著梁國的這個奇怪的現象。
如果放在蜀國,怎麽會有官宦子弟跑出來做這種事情。
卓關默默地聽著他們討論,麵上沒有表情,可手中的書本卻沒有再翻動過。
左手的扳指不停的轉動著,暴露了他的心緒。
梁國這個國家變得不一樣了。
可是蜀國還是那樣,更加可笑的是外麵那群人還看不到這件事背後代表的意義。
卓關昂起頭,閉上了眼睛,不自覺的深呼吸了一下。
再次睜開眼後,嘴角揚起一抹莫名的笑,重新拿起小桌上的書本。
蜀國完蛋了也挺有意思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