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意外結識出家人妙凡
蘇樂文內心裏本對佛教的態度是半信半疑的。
不信是因為蘇樂文姥姥是一個部落的傳承大巫師,蘇樂文一出生,姥姥就說蘇樂文是天選之子,將來要繼承她的 衣缽。 可能在蘇樂文四五歲時就開始有意識地培養他,蘇樂文讀書後,在老師的教育教育下不相信姥姥的說辭,但又止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就跟姥姥學了些基本儀式和全套的咒語。姥姥為了讓樂文的儀式與咒語有功力,多次用舌尖滴著口水,強迫蘇樂文躺在床上張開嘴接受,並盯著蘇樂文咽下,臨終時送了蘇樂文一套法器。
信呢是感情成份占主導、因為蘇樂文的奶奶信佛教,反正奶奶初一十五要在家焚香念經。蘇樂文可以說是奶奶一手帶大的留守孩子,基於對奶奶的敬重,蘇樂文打著折扣地信佛教那一套說法,甚至能念幾部經。
結識妙凡,又通過妙凡認識另幾個得道尼姑後,感覺蘇樂文信得更多些。
妙凡是從一所師範學校退學在南嶽出家的小比丘尼。與蘇樂文結識是一種意外。妙凡大師後麵對蘇樂文影響很大。
文蓉調任郴江後的第一個月,蘇樂文休月假,有兩天的休息時間。星期四,蘇樂文電話給文蓉,告訴蓉蓉他這周學校放月假,他可以過去陪蓉蓉兩個整天。蓉蓉告訴大男孩,星期五,她要去下麵縣裏視察工作,晚上十一點後才能回到市裏。還笑大男孩上周六晚上很晚才到她那兒,星期天清早就匆匆開車返回了,感覺大男孩沒從前那樣體貼她了。
蘇樂文說上次是月考時間,跟湘東九校第一次聯考,他要跟另外幾個校長開個碰頭會,學校裏本沒什麽事,他也想多待在蓉蓉身邊咯。
聽到文蓉說要晚上十一點才能回到家,蘇樂文在星期五學生離校後,準備走省道去郴江,順便去看看那個漂亮的高椅嶺風景區。那個風景區是丹霞崖景觀,從網上介紹的圖片看,非常優美。
那天看到放假回家的學生全部出了校門後,蘇樂文開車出後校門,出後校門沒多遠,看見四個女生有些焦急地站在街道邊。蘇樂文將車停下,詢問她們怎麽還不回家,看表情有些著急,是遇到了什麽事嗎?蘇樂文認識神農一中全部學生,三千二百多學生全部能叫出名字來,這一點能力也挺讓同事佩服的。
反正學生喊蘇樂文校長的少,喊文哥的多,偶爾有高三女生喊蘇樂文大男孩。高三女生湯沁沁兩手撐在蘇樂文打開的車窗上,告訴文哥她們約好接她們回家的車爽約了,要重新約車,正不知約什麽車。
蘇樂文就笑了,說小美女們上車,校長親自開車送你們回家。
四個女生聽了一喜,高二女生湯沐月說,那多麻煩文哥呀,我們還是重新約車吧。文哥忙了一周,也挺操心的,早點去見文嫂吧。
蘇樂文表揚小沐月不錯。不過他今天去見你們文嫂正好能路過你們靈官鎮,順路將你們帶到鎮上吧。
四個女孩一聽便上車,沐月坐副駕位,其他三個女生坐後排。車到靈官鎮,蘇樂文停下車,讓四個女孩下車,交待她們早點回家,回家要用微信向班主任報告到家了。
湯沐月讓文哥幹脆送她們到家裏,從她們村有一條捷徑村道去郴江,比走正式公路近五十公裏,她叔叔在郴江工作,開車都是走那條路。
蘇樂文想了一下,從地圖上是可以這樣走,便將四個女生送到了她們村。四個女生下車後,讓文哥去家裏坐一下。
因為是在沐月家門口停車的,沐月奶奶正好站在門口迎接孫女,沐月奶奶聽孫女說她們是蘇校長順路開車帶她們回家的,自然要邀請蘇樂文進門坐一下。神農人待客還很有古風,到門前人家熱情邀請坐一會你不入,是一種失禮。
一進沐月家,沐月奶奶便倒茶,讓沐月去後麵園子裏摘了一包南瓜桃送蘇校長。
這桃長得真古怪,其形象一隻微型扁平南瓜,竟然是在秋天成熟。蘇樂文從未見過,自然感到好奇,自然就全部接收了。結果另外三個女生也從家裏摘了差不多一樣多的南瓜桃過來送文哥,還告訴文哥,這桃隻她們這一塊有出產,成熟後脆甜,有淡淡的果香,文哥一定不能駁麵子,要接收。
看到蘇樂文將四袋南瓜桃全接收了,沐月便給文哥指示如何出村,出票後如何走,並告訴文哥,暑假她跟叔叔嬸嬸走過一回,路好走。說完便笑著說,文哥肯定想盡快見到文嫂了,奶奶本想留下文哥吃了晚餐再走的。她想,文哥跟文嫂有隔了十幾秋的急迫了,就不留文哥了。
蘇樂文罵沐月人小鬼不小,不過能將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創新說法,值得表揚。不說了,小美女們,沐月奶奶,拜拜。
開出沐月她們村,走過一段農田間的村道,在進入另一個村口時,看到一個出家的小尼姑立在路中央,雙手合十,有些緊張地望著幾隻圍在周圍的田園犬。田園犬發出低沉的嗚嗚聲。
蘇樂文按了一聲喇叭,田園犬四處散開,小比丘尼邁步站在水泥路右邊,但前後不遠處那些田園犬還在盯著小比丘尼。
蘇樂文按下駐車檔,打開車門,走到車前,對著幾隻田園犬跺了一腳,同時秀了架武術招式,大吼一聲,將那幾隻田園犬嚇得吠著逃開了。
蘇樂文用了功力吼起來有一種虎獅之威,這次僅用了三成功力,便將狗嚇得逃得遠遠地躲了起來,也將小比丘尼震得趕緊念阿彌陀佛。
待小比丘尼情緒穩定後,蘇樂文問小師傅去哪兒,怎麽讓狗擋在道上了。
小比丘尼睜開秀目,盯著蘇樂文的腳尖輕聲緩緩地說:謝過施主,小尼從雲山庵下來,要去郴江,是師姨派往郴江幫師姐做道場的,本約好了在高速靈官出口等,結果卻讓一群狗狗擋在這兒好久了,幸有施主及時趕到,趕走了狗狗,再次謝謝施主,阿彌陀佛,菩薩保佑施主。
蘇樂文讓小師傅不用客氣。他也正好去郴江看望夫人,如果小師傅沒別的事,可以坐他的車去郴江,他負責將小師傅送到目的地。他是神農一中校長,夫人是郴江市市長。
小尼姑不驚不喜,先緩緩地吐了句阿彌陀佛,施主真是菩薩派來的好人,小尼聽說了蘇校長這個人,也知道文市長這個人,那小尼就有勞施主了。
蘇樂文本想讓小尼姑坐後座,但小比丘尼自己說要坐副駕位,否則容易暈車。
待小比丘尼上了車後,蘇樂文笑著誇獎小師傅真是修行到家了。小師傅要去的靈官高速出口不是這個靈官鎮,是縣城西邊的那個高速出口,可能是高速設計時弄混了,導致靈官出入口不在靈官鎮,經常有人弄混真錯了。
小比丘尼說她是在南嶽出家的,來神農雲山庵是了塵師姨從師父手下要來幫忙的。師姨認識蘇校長,也認識施主的妻子文蓉市長,在那個重修雲山庵的捐款石碑上,有施主與文市長的名字與職位。她讓師姨叫來,就是幫著重修雲山庵的。現在前期工作已經做妥了,後麵就是縣宗教辦的事了。
蘇樂文說,他第一次見到小師傅的師姨是在政協開會時,當時交談了幾句。第二次就是捐款時,跟了塵師太聊了一會,加了了塵師太的微信。說到這兒,蘇樂文大男孩似地笑了一下再說,加了了塵師太的微信後,晚上回家,給了塵師太加了個備注,佛界美女。說句得罪菩薩的話,了塵師太出家,真的是人間美麗資源閑置。小比丘尼也是哦。
小比丘尼聽後趕緊輕呼佛號,連著的阿彌陀佛後,說她師姨對蘇施主很敬佩的,誇獎蘇施主一來神農就喊出了那句‘神農為證’,感覺將沉睡的神農之靈喚醒了。師姨自己說,她聽到這說法後,感覺內心裏一震,去年年前雲了炎帝陵拜謁,以她的修為,感覺炎帝陵已經有帝王之氣複蘇。還電話給她師父,相約一塊又拜謁了一回炎帝陵。
嗬嗬,沒這神奇的吧。蘇樂文本來接著想說,認識了塵師太後,他本想動員了塵還俗結婚生子,但感覺這樣說不妥,便問小師傅法名叫什麽?
小比丘尼告訴蘇樂文她叫妙凡。法名是按出家人輩分取的。出家前也是讀師範的,可以說是師父的學妹,而且是一個專業的。師父是高考進去的,比她高很多屆,她是初中畢業考上的免費師範生,如果沒出家,後年就要當老師了。
蘇樂文在會了一輛車後說,了塵師傅和妙凡你出家,都人間美麗資源的錯位配置,講句內心話嘛,他不太理解這做法。
妙凡又是幾聲阿彌陀佛。看蘇樂文專心開車,過了一會自己說,她師父與要雲幫忙的師姐都是大美女,能心歸佛祖,漂亮隻是一個皮囊罷了。
看到蘇樂文繼續不接話,妙凡便說她有暈車,因此不坐車盡是步行,上次從南嶽來雲山庵,是與一位小師姨結伴步行過來的,走了三天。小師姨了月是天生暈車,她是在一個家庭變故才有暈車的。從小車隻能坐副駕位才行。坐大巴要坐靠窗戶的座位。了月師姨更加,坐火車都暈車。
蘇樂文說他盡是慢點開,暈車可能很難受,他讀研時有一個師妹有暈車,每次都要坐副駕位。有次跟導師出去辦事,師母坐了副駕位,結果到了辦事的地方嘔吐得不行,打電話給他,回來時是他專程去接師妹的,兩百公裏遠,又沒有火車,可憐的師妹,吃了暈車藥都沒效果。
妙凡誇獎蘇施主有愛心。停了一下說,了塵師姨也誇獎蘇施主待人骨子裏有善心。又停了一會說,了塵師姨去神農一中專程觀察過蘇施主,說蘇施主身邊帶著個鮮族漂亮姑娘做陪教丫環,據師姨觀察,蘇施主與那陪教丫環有夫妻緣分。師姨她們在佛學院讀過三年書,懂些額外的東西。了月師姨聽了後,也去一中觀察過一回蘇施主,但沒看到那個陪教丫環。
蘇樂文一聽,便哈哈大笑,笑她們出家人也好奇這些人間俗事。笑完將車停在一外山泉旁邊,讓妙凡師傅下來吃點東西,他今天得了四袋從沒見到過的南瓜桃。從南瓜桃就想到了南瓜,從南瓜就想到了一個誌南瓜有關的佛界傳說。
妙凡下車站在車旁時,蘇樂文已經提了一袋南瓜桃,用泉水一隻隻地洗了起來。嘴裏還對妙凡說,小師傅肯定沒中餐,今天從雲山庵步行走到我們遇見的地方,肯定錯過了飯點。等會啃幾隻南瓜桃,他車上還有桃酥餅和飲料。
在洗好南瓜餅後,讓妙凡自己從袋子裏拿一顆先吃,蘇樂文去車尾箱裏拿來了桃酥餅和飲料,問妙凡能不能喝牛奶。
妙凡笑問蘇施主,比丘與比丘尼生下來時喝什麽呢?
蘇樂文聽了當即說,神農為證,他真的不清楚,聽小師傅這樣說,那是可以喝的了。妙凡可能當時是真有些餓了,便就著牛奶吃蘇樂文撕開包裝的桃酥餅。
在妙凡優雅秀氣地吃桃酥餅時,蘇樂文的心思全在研究南瓜桃上去了。看蘇樂文那樣專注,妙凡在慢慢地吃東西的時候,用眼睛用餘光觀察蘇樂文,看他用拇指與食指捏著南瓜桃翻來覆去地細細看,對著陽光眯著眼睛看,特別專心。研究完便緩緩吟了一首詩:
晶瑩剔透金黃黃,
泉水滌淨仙尼嚐。
應是劉全頂上瓜,
籽落桃蔸果呈相。
看妙凡有些狐疑地望著他,其實妙凡是好奇蘇樂文這作派不象個尋常人,蘇樂文以為妙凡沒明白這詩的意思,便笑著解釋起來。說他是第一次聽到和看到這種桃子,拿到手裏還不敢相信這竟然是桃子。這桃子通體金黃透亮,真有仙體之感,用泉水洗淨送給仙女一樣的比丘尼嚐嚐,本是一幕非常仙象的畫麵,就有些聯想,這南瓜一樣的桃子,應當是當年唐太宗讓那個叫劉全的人頭頂著送給地府的南瓜,瓜籽落到桃樹蔸上,結果桃樹上結出了南瓜一樣的桃子。桃熟五月,南瓜才是秋天黃。
妙凡一聽便呼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緩緩說蘇施主這般聯想可不妥。劉全是去給閻王送禮的。
蘇樂文說,小師傅,他的本意可不是這意思,南瓜肉體獻給了地府閻王,那是一種無私的精神。但代表生命的瓜籽卻能勇敢地突破凡體落到桃樹蔸上,借桃重生,花不失今生豔,果不忘前世形,這是一種頑強的信念。最後總結成:肉歸塵土,靈附桃蔸,借桃重生,花不失今生豔,果不忘前世形。
幾年後,妙凡在眾尼佛學院學習時,將這首詩與蘇樂文後麵那段話跟眾比丘尼討論了一回。並將討論的結果從微信發給了蘇樂文。眾尼佛學院的大師聽完後也是大宣佛號,讚歎此施主必非常人。蘇樂文順道接妙凡出佛學院那天,那五個大師站在院子裏觀察蘇施主。
鄉間的村道都已經硬化了,除了窄些不好會車外,其實兩旁的風景非常美。兩人吃好後,蘇樂文開車帶著妙凡行進在山野風景中,車窗搖下,音樂飄起。兩人偶爾說些什麽。
拐進郴永大道後,蘇樂文問妙凡趕不趕時間,如果不趕,他想去郴永大道右側的高椅嶺風景區看看。他這次不走高速,本就是為了遊覽一下高椅嶺。
妙凡說她一個出家人趕什麽時間,隻要在師姐做道場前趕到蘇仙庵就行。剛才了塵師姨來了信息,詢問她到了哪兒。她回複師姨,她正坐神農一中蘇校長的奔馳在路上奔馳。師姨回了一路的嗬嗬。
到了高椅嶺風景區,蘇樂文停好車,陪妙凡有說有笑地往風景區走,走了一段後,碰見好幾個在神農政府工作的朋友,讓他們好一頓調侃,說蘇校長帶個漂亮尼姑遊覽風景區,更象小說裏的大俠了。
蘇樂文想到一路來,那些遊客看他與妙凡的眼色好像是不太正常一樣。妙凡一身袈裟,一顆光頭,一臉光鮮沉寂,一身曼妙青春搖動,他一個大男人陪伴著,是好像有些衝擊人的視覺與觀念,再往前遊覽了一個景點,便喊妙凡轉身出風景區。
在返回途中,在沒人的地方,妙凡輕聲問蘇樂文是不是看到遊人的眼神不好再帶她遊覽了。
蘇樂文直言說是的,他是沒所謂的,主要是要為妙凡考慮。妙凡肯定要回南嶽的,如果讓人有額外想法,下次在南嶽碰見妙凡,香客會對妙凡指指點點的。
妙凡呼了一聲阿彌陀佛後便不再繼續深入談這件事了。但在車進郴江市區後,妙凡說了一段讓蘇樂文笑她凡心不死的話。
車進市區,蘇樂文告訴妙凡,過三十分鍾,她就能見到她師姐了。他的護花任務圓滿完成。
妙凡伸手捏了一顆南瓜桃優雅地啃了幾口後,誇獎這桃子味道特殊,能否將這些洗好的桃子給她帶師姐嚐嚐。
蘇樂文說行,他車上還有三袋,幹脆再提一袋沒有洗的去吧,那蘇仙庵肯定還有其他出家人,也讓人家嚐次鮮。
妙凡謝謝完蘇施主後,又咬了幾口南瓜桃,突然說這這桃子長得不誘惑。一般的桃子長得誘惑,讀書時同學們說熟桃有四比:一比形如心,二比狀似乳,三比那桃溝如女人私處,四比顏若少女肌膚色。
蘇樂文聽完就笑罵妙凡依然凡心不死,到了蘇仙庵,要在師姐教育下好好修煉。
妙凡淺淺一笑,說蘇施主這樣罵她,其實是在內心裏認同她這一說法。蘇施主如果在網上寫文章,可以將今天吟的那首詩與她關於桃有四比的說法寫出來,或許會引起共鳴呢。
那天將妙凡送到蘇仙庵,妙凡笑今天與蘇字有緣,讓姓蘇的施主送到了蘇仙庵。
蘇樂文內心裏本對佛教的態度是半信半疑的。
不信是因為蘇樂文姥姥是一個部落的傳承大巫師,蘇樂文一出生,姥姥就說蘇樂文是天選之子,將來要繼承她的 衣缽。 可能在蘇樂文四五歲時就開始有意識地培養他,蘇樂文讀書後,在老師的教育教育下不相信姥姥的說辭,但又止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就跟姥姥學了些基本儀式和全套的咒語。姥姥為了讓樂文的儀式與咒語有功力,多次用舌尖滴著口水,強迫蘇樂文躺在床上張開嘴接受,並盯著蘇樂文咽下,臨終時送了蘇樂文一套法器。
信呢是感情成份占主導、因為蘇樂文的奶奶信佛教,反正奶奶初一十五要在家焚香念經。蘇樂文可以說是奶奶一手帶大的留守孩子,基於對奶奶的敬重,蘇樂文打著折扣地信佛教那一套說法,甚至能念幾部經。
結識妙凡,又通過妙凡認識另幾個得道尼姑後,感覺蘇樂文信得更多些。
妙凡是從一所師範學校退學在南嶽出家的小比丘尼。與蘇樂文結識是一種意外。妙凡大師後麵對蘇樂文影響很大。
文蓉調任郴江後的第一個月,蘇樂文休月假,有兩天的休息時間。星期四,蘇樂文電話給文蓉,告訴蓉蓉他這周學校放月假,他可以過去陪蓉蓉兩個整天。蓉蓉告訴大男孩,星期五,她要去下麵縣裏視察工作,晚上十一點後才能回到市裏。還笑大男孩上周六晚上很晚才到她那兒,星期天清早就匆匆開車返回了,感覺大男孩沒從前那樣體貼她了。
蘇樂文說上次是月考時間,跟湘東九校第一次聯考,他要跟另外幾個校長開個碰頭會,學校裏本沒什麽事,他也想多待在蓉蓉身邊咯。
聽到文蓉說要晚上十一點才能回到家,蘇樂文在星期五學生離校後,準備走省道去郴江,順便去看看那個漂亮的高椅嶺風景區。那個風景區是丹霞崖景觀,從網上介紹的圖片看,非常優美。
那天看到放假回家的學生全部出了校門後,蘇樂文開車出後校門,出後校門沒多遠,看見四個女生有些焦急地站在街道邊。蘇樂文將車停下,詢問她們怎麽還不回家,看表情有些著急,是遇到了什麽事嗎?蘇樂文認識神農一中全部學生,三千二百多學生全部能叫出名字來,這一點能力也挺讓同事佩服的。
反正學生喊蘇樂文校長的少,喊文哥的多,偶爾有高三女生喊蘇樂文大男孩。高三女生湯沁沁兩手撐在蘇樂文打開的車窗上,告訴文哥她們約好接她們回家的車爽約了,要重新約車,正不知約什麽車。
蘇樂文就笑了,說小美女們上車,校長親自開車送你們回家。
四個女生聽了一喜,高二女生湯沐月說,那多麻煩文哥呀,我們還是重新約車吧。文哥忙了一周,也挺操心的,早點去見文嫂吧。
蘇樂文表揚小沐月不錯。不過他今天去見你們文嫂正好能路過你們靈官鎮,順路將你們帶到鎮上吧。
四個女孩一聽便上車,沐月坐副駕位,其他三個女生坐後排。車到靈官鎮,蘇樂文停下車,讓四個女孩下車,交待她們早點回家,回家要用微信向班主任報告到家了。
湯沐月讓文哥幹脆送她們到家裏,從她們村有一條捷徑村道去郴江,比走正式公路近五十公裏,她叔叔在郴江工作,開車都是走那條路。
蘇樂文想了一下,從地圖上是可以這樣走,便將四個女生送到了她們村。四個女生下車後,讓文哥去家裏坐一下。
因為是在沐月家門口停車的,沐月奶奶正好站在門口迎接孫女,沐月奶奶聽孫女說她們是蘇校長順路開車帶她們回家的,自然要邀請蘇樂文進門坐一下。神農人待客還很有古風,到門前人家熱情邀請坐一會你不入,是一種失禮。
一進沐月家,沐月奶奶便倒茶,讓沐月去後麵園子裏摘了一包南瓜桃送蘇校長。
這桃長得真古怪,其形象一隻微型扁平南瓜,竟然是在秋天成熟。蘇樂文從未見過,自然感到好奇,自然就全部接收了。結果另外三個女生也從家裏摘了差不多一樣多的南瓜桃過來送文哥,還告訴文哥,這桃隻她們這一塊有出產,成熟後脆甜,有淡淡的果香,文哥一定不能駁麵子,要接收。
看到蘇樂文將四袋南瓜桃全接收了,沐月便給文哥指示如何出村,出票後如何走,並告訴文哥,暑假她跟叔叔嬸嬸走過一回,路好走。說完便笑著說,文哥肯定想盡快見到文嫂了,奶奶本想留下文哥吃了晚餐再走的。她想,文哥跟文嫂有隔了十幾秋的急迫了,就不留文哥了。
蘇樂文罵沐月人小鬼不小,不過能將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創新說法,值得表揚。不說了,小美女們,沐月奶奶,拜拜。
開出沐月她們村,走過一段農田間的村道,在進入另一個村口時,看到一個出家的小尼姑立在路中央,雙手合十,有些緊張地望著幾隻圍在周圍的田園犬。田園犬發出低沉的嗚嗚聲。
蘇樂文按了一聲喇叭,田園犬四處散開,小比丘尼邁步站在水泥路右邊,但前後不遠處那些田園犬還在盯著小比丘尼。
蘇樂文按下駐車檔,打開車門,走到車前,對著幾隻田園犬跺了一腳,同時秀了架武術招式,大吼一聲,將那幾隻田園犬嚇得吠著逃開了。
蘇樂文用了功力吼起來有一種虎獅之威,這次僅用了三成功力,便將狗嚇得逃得遠遠地躲了起來,也將小比丘尼震得趕緊念阿彌陀佛。
待小比丘尼情緒穩定後,蘇樂文問小師傅去哪兒,怎麽讓狗擋在道上了。
小比丘尼睜開秀目,盯著蘇樂文的腳尖輕聲緩緩地說:謝過施主,小尼從雲山庵下來,要去郴江,是師姨派往郴江幫師姐做道場的,本約好了在高速靈官出口等,結果卻讓一群狗狗擋在這兒好久了,幸有施主及時趕到,趕走了狗狗,再次謝謝施主,阿彌陀佛,菩薩保佑施主。
蘇樂文讓小師傅不用客氣。他也正好去郴江看望夫人,如果小師傅沒別的事,可以坐他的車去郴江,他負責將小師傅送到目的地。他是神農一中校長,夫人是郴江市市長。
小尼姑不驚不喜,先緩緩地吐了句阿彌陀佛,施主真是菩薩派來的好人,小尼聽說了蘇校長這個人,也知道文市長這個人,那小尼就有勞施主了。
蘇樂文本想讓小尼姑坐後座,但小比丘尼自己說要坐副駕位,否則容易暈車。
待小比丘尼上了車後,蘇樂文笑著誇獎小師傅真是修行到家了。小師傅要去的靈官高速出口不是這個靈官鎮,是縣城西邊的那個高速出口,可能是高速設計時弄混了,導致靈官出入口不在靈官鎮,經常有人弄混真錯了。
小比丘尼說她是在南嶽出家的,來神農雲山庵是了塵師姨從師父手下要來幫忙的。師姨認識蘇校長,也認識施主的妻子文蓉市長,在那個重修雲山庵的捐款石碑上,有施主與文市長的名字與職位。她讓師姨叫來,就是幫著重修雲山庵的。現在前期工作已經做妥了,後麵就是縣宗教辦的事了。
蘇樂文說,他第一次見到小師傅的師姨是在政協開會時,當時交談了幾句。第二次就是捐款時,跟了塵師太聊了一會,加了了塵師太的微信。說到這兒,蘇樂文大男孩似地笑了一下再說,加了了塵師太的微信後,晚上回家,給了塵師太加了個備注,佛界美女。說句得罪菩薩的話,了塵師太出家,真的是人間美麗資源閑置。小比丘尼也是哦。
小比丘尼聽後趕緊輕呼佛號,連著的阿彌陀佛後,說她師姨對蘇施主很敬佩的,誇獎蘇施主一來神農就喊出了那句‘神農為證’,感覺將沉睡的神農之靈喚醒了。師姨自己說,她聽到這說法後,感覺內心裏一震,去年年前雲了炎帝陵拜謁,以她的修為,感覺炎帝陵已經有帝王之氣複蘇。還電話給她師父,相約一塊又拜謁了一回炎帝陵。
嗬嗬,沒這神奇的吧。蘇樂文本來接著想說,認識了塵師太後,他本想動員了塵還俗結婚生子,但感覺這樣說不妥,便問小師傅法名叫什麽?
小比丘尼告訴蘇樂文她叫妙凡。法名是按出家人輩分取的。出家前也是讀師範的,可以說是師父的學妹,而且是一個專業的。師父是高考進去的,比她高很多屆,她是初中畢業考上的免費師範生,如果沒出家,後年就要當老師了。
蘇樂文在會了一輛車後說,了塵師傅和妙凡你出家,都人間美麗資源的錯位配置,講句內心話嘛,他不太理解這做法。
妙凡又是幾聲阿彌陀佛。看蘇樂文專心開車,過了一會自己說,她師父與要雲幫忙的師姐都是大美女,能心歸佛祖,漂亮隻是一個皮囊罷了。
看到蘇樂文繼續不接話,妙凡便說她有暈車,因此不坐車盡是步行,上次從南嶽來雲山庵,是與一位小師姨結伴步行過來的,走了三天。小師姨了月是天生暈車,她是在一個家庭變故才有暈車的。從小車隻能坐副駕位才行。坐大巴要坐靠窗戶的座位。了月師姨更加,坐火車都暈車。
蘇樂文說他盡是慢點開,暈車可能很難受,他讀研時有一個師妹有暈車,每次都要坐副駕位。有次跟導師出去辦事,師母坐了副駕位,結果到了辦事的地方嘔吐得不行,打電話給他,回來時是他專程去接師妹的,兩百公裏遠,又沒有火車,可憐的師妹,吃了暈車藥都沒效果。
妙凡誇獎蘇施主有愛心。停了一下說,了塵師姨也誇獎蘇施主待人骨子裏有善心。又停了一會說,了塵師姨去神農一中專程觀察過蘇施主,說蘇施主身邊帶著個鮮族漂亮姑娘做陪教丫環,據師姨觀察,蘇施主與那陪教丫環有夫妻緣分。師姨她們在佛學院讀過三年書,懂些額外的東西。了月師姨聽了後,也去一中觀察過一回蘇施主,但沒看到那個陪教丫環。
蘇樂文一聽,便哈哈大笑,笑她們出家人也好奇這些人間俗事。笑完將車停在一外山泉旁邊,讓妙凡師傅下來吃點東西,他今天得了四袋從沒見到過的南瓜桃。從南瓜桃就想到了南瓜,從南瓜就想到了一個誌南瓜有關的佛界傳說。
妙凡下車站在車旁時,蘇樂文已經提了一袋南瓜桃,用泉水一隻隻地洗了起來。嘴裏還對妙凡說,小師傅肯定沒中餐,今天從雲山庵步行走到我們遇見的地方,肯定錯過了飯點。等會啃幾隻南瓜桃,他車上還有桃酥餅和飲料。
在洗好南瓜餅後,讓妙凡自己從袋子裏拿一顆先吃,蘇樂文去車尾箱裏拿來了桃酥餅和飲料,問妙凡能不能喝牛奶。
妙凡笑問蘇施主,比丘與比丘尼生下來時喝什麽呢?
蘇樂文聽了當即說,神農為證,他真的不清楚,聽小師傅這樣說,那是可以喝的了。妙凡可能當時是真有些餓了,便就著牛奶吃蘇樂文撕開包裝的桃酥餅。
在妙凡優雅秀氣地吃桃酥餅時,蘇樂文的心思全在研究南瓜桃上去了。看蘇樂文那樣專注,妙凡在慢慢地吃東西的時候,用眼睛用餘光觀察蘇樂文,看他用拇指與食指捏著南瓜桃翻來覆去地細細看,對著陽光眯著眼睛看,特別專心。研究完便緩緩吟了一首詩:
晶瑩剔透金黃黃,
泉水滌淨仙尼嚐。
應是劉全頂上瓜,
籽落桃蔸果呈相。
看妙凡有些狐疑地望著他,其實妙凡是好奇蘇樂文這作派不象個尋常人,蘇樂文以為妙凡沒明白這詩的意思,便笑著解釋起來。說他是第一次聽到和看到這種桃子,拿到手裏還不敢相信這竟然是桃子。這桃子通體金黃透亮,真有仙體之感,用泉水洗淨送給仙女一樣的比丘尼嚐嚐,本是一幕非常仙象的畫麵,就有些聯想,這南瓜一樣的桃子,應當是當年唐太宗讓那個叫劉全的人頭頂著送給地府的南瓜,瓜籽落到桃樹蔸上,結果桃樹上結出了南瓜一樣的桃子。桃熟五月,南瓜才是秋天黃。
妙凡一聽便呼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緩緩說蘇施主這般聯想可不妥。劉全是去給閻王送禮的。
蘇樂文說,小師傅,他的本意可不是這意思,南瓜肉體獻給了地府閻王,那是一種無私的精神。但代表生命的瓜籽卻能勇敢地突破凡體落到桃樹蔸上,借桃重生,花不失今生豔,果不忘前世形,這是一種頑強的信念。最後總結成:肉歸塵土,靈附桃蔸,借桃重生,花不失今生豔,果不忘前世形。
幾年後,妙凡在眾尼佛學院學習時,將這首詩與蘇樂文後麵那段話跟眾比丘尼討論了一回。並將討論的結果從微信發給了蘇樂文。眾尼佛學院的大師聽完後也是大宣佛號,讚歎此施主必非常人。蘇樂文順道接妙凡出佛學院那天,那五個大師站在院子裏觀察蘇施主。
鄉間的村道都已經硬化了,除了窄些不好會車外,其實兩旁的風景非常美。兩人吃好後,蘇樂文開車帶著妙凡行進在山野風景中,車窗搖下,音樂飄起。兩人偶爾說些什麽。
拐進郴永大道後,蘇樂文問妙凡趕不趕時間,如果不趕,他想去郴永大道右側的高椅嶺風景區看看。他這次不走高速,本就是為了遊覽一下高椅嶺。
妙凡說她一個出家人趕什麽時間,隻要在師姐做道場前趕到蘇仙庵就行。剛才了塵師姨來了信息,詢問她到了哪兒。她回複師姨,她正坐神農一中蘇校長的奔馳在路上奔馳。師姨回了一路的嗬嗬。
到了高椅嶺風景區,蘇樂文停好車,陪妙凡有說有笑地往風景區走,走了一段後,碰見好幾個在神農政府工作的朋友,讓他們好一頓調侃,說蘇校長帶個漂亮尼姑遊覽風景區,更象小說裏的大俠了。
蘇樂文想到一路來,那些遊客看他與妙凡的眼色好像是不太正常一樣。妙凡一身袈裟,一顆光頭,一臉光鮮沉寂,一身曼妙青春搖動,他一個大男人陪伴著,是好像有些衝擊人的視覺與觀念,再往前遊覽了一個景點,便喊妙凡轉身出風景區。
在返回途中,在沒人的地方,妙凡輕聲問蘇樂文是不是看到遊人的眼神不好再帶她遊覽了。
蘇樂文直言說是的,他是沒所謂的,主要是要為妙凡考慮。妙凡肯定要回南嶽的,如果讓人有額外想法,下次在南嶽碰見妙凡,香客會對妙凡指指點點的。
妙凡呼了一聲阿彌陀佛後便不再繼續深入談這件事了。但在車進郴江市區後,妙凡說了一段讓蘇樂文笑她凡心不死的話。
車進市區,蘇樂文告訴妙凡,過三十分鍾,她就能見到她師姐了。他的護花任務圓滿完成。
妙凡伸手捏了一顆南瓜桃優雅地啃了幾口後,誇獎這桃子味道特殊,能否將這些洗好的桃子給她帶師姐嚐嚐。
蘇樂文說行,他車上還有三袋,幹脆再提一袋沒有洗的去吧,那蘇仙庵肯定還有其他出家人,也讓人家嚐次鮮。
妙凡謝謝完蘇施主後,又咬了幾口南瓜桃,突然說這這桃子長得不誘惑。一般的桃子長得誘惑,讀書時同學們說熟桃有四比:一比形如心,二比狀似乳,三比那桃溝如女人私處,四比顏若少女肌膚色。
蘇樂文聽完就笑罵妙凡依然凡心不死,到了蘇仙庵,要在師姐教育下好好修煉。
妙凡淺淺一笑,說蘇施主這樣罵她,其實是在內心裏認同她這一說法。蘇施主如果在網上寫文章,可以將今天吟的那首詩與她關於桃有四比的說法寫出來,或許會引起共鳴呢。
那天將妙凡送到蘇仙庵,妙凡笑今天與蘇字有緣,讓姓蘇的施主送到了蘇仙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