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分糧後續
七十年代女配的吃瓜日常 作者:杠精加牛角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們新知青工分不夠,但分的糧食都一樣,不過要補錢。
加上要還之前欠的糧食,就算江豔秋之前拿了不少蘑菇木耳去換工分,還補給村裏七塊六毛五分錢。
其他人更別提了!
四個老知青都有分紅,還都不少。
林少陽六十九塊,劉遠達六十六塊,趙蘭蘭四十二塊,林曉梅二十七塊。
林曉梅之前拿的可是一等工分,不過分組後她拿的是二等工分,後麵還經常和喬蕾一起請假。
這次她又要了一等工分的糧食,所以才分了二十七塊。
趙蘭蘭雖然隻拿二等工分,但是人家從來沒請過假,還采了好多蘑菇拿到大隊去換工分。
劉遠達和林少陽就別說了,平時最少就是個工分,秋收後每天能拿二十幾個工分,女知青是真的不能比的。
除了糧食還有福利。
每人兩斤半紅糖票、兩斤半普通糖票、三張工業票、五斤豆油票,一人兩斤棉花票。
漢族有十尺布票,少數民族有十四尺布票,因為少數民族要穿長衣服。
江豔秋因為是少數民族,還多分了四尺布票。
分完糧食後,幾個男知青借了板車來拉。
喬蕾好奇地問:“這裏每個大隊都這麽分糧食嗎?”
這裏的福利可不比城裏的差。
林曉梅笑著回她說:“你想太多了,就我們村這樣,別的地方苞米就給一百斤,小麥發幾斤過年就行了,剩下的就是紅薯幹、土豆幹。有的地方用新鮮紅薯、土豆來頂替。”
喬蕾又問:“我們村這麽分,上麵不管嗎?”
林曉梅笑嗬嗬地說:“管得了嗎?大隊長說了,沒糧食吃哪有力氣種地啊。有一年公社強製來拉糧食,第二年大隊長直接隻種了一半地,一問就是吃不飽沒力氣幹活。公社的人見他來真的,連夜把糧食給補上了。”
大家一想到大隊長那脾氣,覺得也不是沒有好處。
不過,這輩子他估計最多也就當個大隊長了。
上麵領導都被他得罪死了。
糧食下來後,村裏人都來知青點換布票、棉花票和糖票。
別看大家都分得挺多的,但也沒多少,年底結婚的多,這些票可搶手了。
江豔秋本想給小雪花做一身新棉衣,不過還沒回到知青點。除了紅糖錢和豆油票,其他的都被楊嬸子換走了。
楊嬸子婆家侄女要結婚,她這個嬸子得做一床被子當嫁妝。
至於糖票工業券是給她侄女換的,總共給了江豔秋五斤花生米。
除了楊嬸子,還有很多來知青點換票的,不管嫁姑娘還是娶媳婦,都想給自家孩子置辦的,比其他家孩子的更體麵。
許妍他們把村裏發的換出去就算了,自己存的也換了不少出去,因為人家都拿細糧來換。
趙蘭蘭沒動自己的口糧,不過用票和錢在村裏換了二十斤小麥、十斤黃豆、八十斤苞米寄回家。
分糧食江豔秋從空間裏拿出了十幾斤發芽的小麥,繼續發芽做麥芽糖,又拿了十斤幹的小麥放進空間裏。
其他糧食都是好的,唯一壞的就是黃豆。
好的都被挑出來做種子和上交了,剩下的都是開裂的、有蟲口的、不飽滿的。
知青沒人會做大醬,這些壞黃豆拿去榨油可不劃算,就隻能換豆腐豆腐皮,或者直接燉吃。
村裏好多人都會做豆腐和豆腐皮了,不過一斤黃豆能換一斤老豆腐,兩斤黃豆能換一斤濕的豆腐皮。
江豔秋感覺也不怎麽劃算,上輩子小的時候,家裏吃的豆腐、豆花、豆皮,大部分都是自個家裏做的。
她打小就幫著打下手會做的,就找男知青提議,讓他們磨豆漿,她來做豆腐,豆腐就按照黃豆的比例來分。
王海洋和劉遠達聽了都挺讚成,雖說他們不缺錢,但也不能這麽傻乎乎地當冤大頭呀。
一斤豆子能磨兩斤豆腐,他們豆子不好沒有兩斤也有一斤八兩。
加上冬天也沒有事情做,磨豆漿就當鍛煉。
林少陽卻表示懷疑:“你真會做?”
江豔秋白了他一眼:“你可以不參與的。”
最後大家商量著,先每人做個五斤試試看,要是行的話,等過年了再多做點。
女知青這邊表示不出力,那就每人多拿點黃豆,到時候再平分。
林曉梅和喬蕾沒參加,她們拿去跟村長換了,王蘭花也會做豆腐,還能增進感情呢。
剩下的除了回去探親的江宇,就剩八個人了。
幾個男知青沒有讓女知青多出黃豆,就讓他們幫著江豔秋打打下手,後麵的工作也不比磨豆漿輕鬆。
顧清清和許妍讓趙蘭蘭幫忙,兩人出錢買了石磨和一套做豆腐的家夥什。
石磨就放在林少陽他們院子裏,也不用去村部排隊。
四十斤黃豆還真的真不少,頭天晚上就把豆子泡上了。
三個男知青一大早輪流磨豆漿,林少陽這個傷員,抱起小雪花這兒瞅瞅,那兒看看。
等點豆腐的時候,端起一缸豆漿在旁邊邊喝邊盯著江豔秋,看著比江豔秋還要緊張。
直到第一板豆腐壓裝箱上石頭,他才放心地抱起小雪花回他們屋。
雖然壞豆子挺多的,不過也做出了將近七十斤老豆腐,十來斤嫩豆腐,六斤豆腐皮。
江豔秋還得了一包豆腐渣喂雞。
大家的晚飯就是把嫩豆腐當豆腐腦全吃,還把江豔秋的一罐辣白菜給消滅光了。
至於老豆腐,第二天做好了就直接分了。
江豔秋燉了一鍋鯉魚豆腐湯,一個麻婆豆腐,剩下的全做成凍豆腐放起慢慢吃。
等麥芽長成後,江豔秋把剩下的陳苞米全都做麥芽糖。
怪不得老人常說有門手藝就不怕餓肚子!
這麥芽糖的甜味一飄出來,知青點就圍滿了小孩子。
剛分完糧食,村裏舍不得委屈自家孩子,也不好意思讓自家孩子白吃江豔秋的。
江豔秋的麥芽糖還沒熬好,就紛紛拿著糧食來換糖。
按照這邊的規矩,三斤苞米能換一斤麥芽糖呢。
搞得江豔秋都怪不好意思的,像搶村裏人的營生一樣。
大多數人都是一斤半斤地換。一會兒就被換走了十幾斤,剩下的江豔秋不肯換了,她要留著自己吃,她可不想再做一次。
江豔秋做了花生、核桃、鬆子、榛子好幾種口味的麻糖。
知青又紛紛來換。連趙蘭蘭都換了不少。
她用珍藏的糖紙,把麻糖切得更小塊,一塊一塊地包好,整整齊齊的像供銷社賣的糖果一樣。
不用說,肯定又是要往家裏寄。
加上要還之前欠的糧食,就算江豔秋之前拿了不少蘑菇木耳去換工分,還補給村裏七塊六毛五分錢。
其他人更別提了!
四個老知青都有分紅,還都不少。
林少陽六十九塊,劉遠達六十六塊,趙蘭蘭四十二塊,林曉梅二十七塊。
林曉梅之前拿的可是一等工分,不過分組後她拿的是二等工分,後麵還經常和喬蕾一起請假。
這次她又要了一等工分的糧食,所以才分了二十七塊。
趙蘭蘭雖然隻拿二等工分,但是人家從來沒請過假,還采了好多蘑菇拿到大隊去換工分。
劉遠達和林少陽就別說了,平時最少就是個工分,秋收後每天能拿二十幾個工分,女知青是真的不能比的。
除了糧食還有福利。
每人兩斤半紅糖票、兩斤半普通糖票、三張工業票、五斤豆油票,一人兩斤棉花票。
漢族有十尺布票,少數民族有十四尺布票,因為少數民族要穿長衣服。
江豔秋因為是少數民族,還多分了四尺布票。
分完糧食後,幾個男知青借了板車來拉。
喬蕾好奇地問:“這裏每個大隊都這麽分糧食嗎?”
這裏的福利可不比城裏的差。
林曉梅笑著回她說:“你想太多了,就我們村這樣,別的地方苞米就給一百斤,小麥發幾斤過年就行了,剩下的就是紅薯幹、土豆幹。有的地方用新鮮紅薯、土豆來頂替。”
喬蕾又問:“我們村這麽分,上麵不管嗎?”
林曉梅笑嗬嗬地說:“管得了嗎?大隊長說了,沒糧食吃哪有力氣種地啊。有一年公社強製來拉糧食,第二年大隊長直接隻種了一半地,一問就是吃不飽沒力氣幹活。公社的人見他來真的,連夜把糧食給補上了。”
大家一想到大隊長那脾氣,覺得也不是沒有好處。
不過,這輩子他估計最多也就當個大隊長了。
上麵領導都被他得罪死了。
糧食下來後,村裏人都來知青點換布票、棉花票和糖票。
別看大家都分得挺多的,但也沒多少,年底結婚的多,這些票可搶手了。
江豔秋本想給小雪花做一身新棉衣,不過還沒回到知青點。除了紅糖錢和豆油票,其他的都被楊嬸子換走了。
楊嬸子婆家侄女要結婚,她這個嬸子得做一床被子當嫁妝。
至於糖票工業券是給她侄女換的,總共給了江豔秋五斤花生米。
除了楊嬸子,還有很多來知青點換票的,不管嫁姑娘還是娶媳婦,都想給自家孩子置辦的,比其他家孩子的更體麵。
許妍他們把村裏發的換出去就算了,自己存的也換了不少出去,因為人家都拿細糧來換。
趙蘭蘭沒動自己的口糧,不過用票和錢在村裏換了二十斤小麥、十斤黃豆、八十斤苞米寄回家。
分糧食江豔秋從空間裏拿出了十幾斤發芽的小麥,繼續發芽做麥芽糖,又拿了十斤幹的小麥放進空間裏。
其他糧食都是好的,唯一壞的就是黃豆。
好的都被挑出來做種子和上交了,剩下的都是開裂的、有蟲口的、不飽滿的。
知青沒人會做大醬,這些壞黃豆拿去榨油可不劃算,就隻能換豆腐豆腐皮,或者直接燉吃。
村裏好多人都會做豆腐和豆腐皮了,不過一斤黃豆能換一斤老豆腐,兩斤黃豆能換一斤濕的豆腐皮。
江豔秋感覺也不怎麽劃算,上輩子小的時候,家裏吃的豆腐、豆花、豆皮,大部分都是自個家裏做的。
她打小就幫著打下手會做的,就找男知青提議,讓他們磨豆漿,她來做豆腐,豆腐就按照黃豆的比例來分。
王海洋和劉遠達聽了都挺讚成,雖說他們不缺錢,但也不能這麽傻乎乎地當冤大頭呀。
一斤豆子能磨兩斤豆腐,他們豆子不好沒有兩斤也有一斤八兩。
加上冬天也沒有事情做,磨豆漿就當鍛煉。
林少陽卻表示懷疑:“你真會做?”
江豔秋白了他一眼:“你可以不參與的。”
最後大家商量著,先每人做個五斤試試看,要是行的話,等過年了再多做點。
女知青這邊表示不出力,那就每人多拿點黃豆,到時候再平分。
林曉梅和喬蕾沒參加,她們拿去跟村長換了,王蘭花也會做豆腐,還能增進感情呢。
剩下的除了回去探親的江宇,就剩八個人了。
幾個男知青沒有讓女知青多出黃豆,就讓他們幫著江豔秋打打下手,後麵的工作也不比磨豆漿輕鬆。
顧清清和許妍讓趙蘭蘭幫忙,兩人出錢買了石磨和一套做豆腐的家夥什。
石磨就放在林少陽他們院子裏,也不用去村部排隊。
四十斤黃豆還真的真不少,頭天晚上就把豆子泡上了。
三個男知青一大早輪流磨豆漿,林少陽這個傷員,抱起小雪花這兒瞅瞅,那兒看看。
等點豆腐的時候,端起一缸豆漿在旁邊邊喝邊盯著江豔秋,看著比江豔秋還要緊張。
直到第一板豆腐壓裝箱上石頭,他才放心地抱起小雪花回他們屋。
雖然壞豆子挺多的,不過也做出了將近七十斤老豆腐,十來斤嫩豆腐,六斤豆腐皮。
江豔秋還得了一包豆腐渣喂雞。
大家的晚飯就是把嫩豆腐當豆腐腦全吃,還把江豔秋的一罐辣白菜給消滅光了。
至於老豆腐,第二天做好了就直接分了。
江豔秋燉了一鍋鯉魚豆腐湯,一個麻婆豆腐,剩下的全做成凍豆腐放起慢慢吃。
等麥芽長成後,江豔秋把剩下的陳苞米全都做麥芽糖。
怪不得老人常說有門手藝就不怕餓肚子!
這麥芽糖的甜味一飄出來,知青點就圍滿了小孩子。
剛分完糧食,村裏舍不得委屈自家孩子,也不好意思讓自家孩子白吃江豔秋的。
江豔秋的麥芽糖還沒熬好,就紛紛拿著糧食來換糖。
按照這邊的規矩,三斤苞米能換一斤麥芽糖呢。
搞得江豔秋都怪不好意思的,像搶村裏人的營生一樣。
大多數人都是一斤半斤地換。一會兒就被換走了十幾斤,剩下的江豔秋不肯換了,她要留著自己吃,她可不想再做一次。
江豔秋做了花生、核桃、鬆子、榛子好幾種口味的麻糖。
知青又紛紛來換。連趙蘭蘭都換了不少。
她用珍藏的糖紙,把麻糖切得更小塊,一塊一塊地包好,整整齊齊的像供銷社賣的糖果一樣。
不用說,肯定又是要往家裏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