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儲備冬儲菜
七十年代女配的吃瓜日常 作者:杠精加牛角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嬸子樂嗬嗬地說:“謝什麽謝,你們城裏人就是客氣。我們這農村,隻要你勤快,不怕餓肚子,蘑菇木耳這些,你要是勤快采得多吃不完也可以送去收購站,價格雖然不高,但好歹也是一份收入呢!我跟你說,趙蘭蘭可厲害了,她每次去公社,都要背一百多斤山貨去收購站呢。”
江豔秋驚訝地說道:“真的呀?蘭姐這麽厲害?”
她記得書裏可是說趙蘭蘭又懶又愛麵子,自己都吃不飽還總給家裏匯錢回去。
自從江豔秋穿過來後,也沒見過趙蘭蘭去過山裏。
沒想到趙蘭蘭居然也這麽能幹,這是幹蘑菇不貴,常見的木耳蘑菇也就一兩毛一斤,一百多斤也有十幾二十塊錢。
上工一年辛苦到頭也就十幾二十塊錢的分紅。
“可不是嘛,采蘑菇特別厲害,每次去山上回來都是兩大麻袋,可惜!那孩子心太軟,每次賣了錢都給家裏匯回去了。”
說到這裏楊嬸子有點遺憾,村裏好幾家看中趙蘭蘭的,不過看她總補貼家裏,也怕以後結婚後還要補貼家裏。
江豔秋聽後點點頭,附和道:“可能家裏確實需要這筆錢吧。”
其實她心裏有些疑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趙蘭蘭的行為舉止並不像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也沒有被家人虐待過的跡象。
更重要的是,她看起來並不像是愚孝的人。
楊嬸子皺著一臉不讚同地說道:“不容易?哪有你們不容易啊!在城裏好歹還有供應糧不怕餓肚子。可你們這些小孩子來到農村,什麽都不會做,還要自己掙工分養活自己,日子能比上城裏人?”
江豔秋耐心地向她解釋道:“嬸子,您有所不知道在城裏,同樣有很多人生活不容易的。有的人一個月的工資要養活一家七八口人,甚至連供應糧都買不起,細糧都拿去換粗糧吃。而且在農村隻要勤快都不缺吃,在城裏樣樣都花錢,我們喂雞的白菜幫子也要花錢買。如果家裏有人生病了,他們連買藥的錢都拿不出來。還有住處也是很困難,有的家庭六七口人擠在一間狹小的屋子裏,哪有農村的寬敞。”
楊嬸子聽後將信將疑,在他們眼裏,帝都來的孩子,頓頓吃的白麵大米,住的都是金鑾殿,怎麽可能吃粗糧,沒房子住。
不過想到好多知青的條件不好,就點頭表示理解說:“看來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困難和不易啊。”
江豔秋接著說:“是啊,我們農村比不上城裏繁華,但隻要勤勞肯幹,總會有收獲的希望,這片土地孕育出的每一份成果,都是實實在在的財富。而城裏除了每月固定的工資外,幾乎沒有其他收入來源。”
楊嬸子忍不住誇讚道:“你這孩子真是會說話,說得頭頭是道,我都說不過你。”
江豔秋沒有再繼續討論這個話題,轉移話題說:“嬸子,你知不知道哪家有母雞需要出手的?我想換一隻能夠下蛋的雞回去養著,這樣以後就不用換雞蛋了。”
楊嬸子搖了搖頭回答道:“下蛋雞人家一般舍不得賣掉。如那些已經不產蛋的母雞,換回家後不知道還要養多久才能再次下蛋呢。與其這樣,你還不如直接購換雞苗回去養呢。不過現在換雞苗回去養不劃算了,才下蛋就到冬天,冬天雞都不怎麽下蛋,養起不劃算。”
對於這個結果,江豔秋早就在意料之中。
現在的下蛋母雞俗稱天下第一銀行,又叫雞屁股銀行。
在農村,雞蛋是家裏的主要經濟來源,來錢快,家裏油鹽醬醋、孩子讀書的費用等等,全靠雞蛋支撐。
至於年底村裏分紅和賣豬的錢,這些遠水解不了近渴,還要留起備用,免得急用。
誰會舍得將能下蛋的母雞賣了,這不是斷家裏的財路嗎?
雞蛋拿到收購站可以賣到三毛多四毛一斤,而且母雞也隻賣三四毛一斤,每隻雞重四斤左右,賣了多不劃算。
賣母雞在大家的眼裏等於殺雞取卵一個道理。
兩人采摘完所有的蔬菜後,發現楊嬸子家中竟然還有秤。
現在農村人都用鬥量糧食,就是前世小的時候也經常用鬥量糧食,鬥最小的一斤,大的三十斤,五十斤不等,很少看到有秤的。
兩人裝好秤,多出了幾斤,楊嬸子堅持不肯抓取出來,也沒有算錢用,少幾斤江豔秋也沒讓去摘來補。
她還給江豔秋采摘了一些柿子和兩個香瓜。
價格還是黃瓜和茄子一分錢一斤,豆角三分一斤。
一百一十斤的蔬菜,就一塊五毛錢。難怪大家都不想成為農民,這麽多東西才是人家一天的工資。
交易完成後楊嬸子又用她家的獨輪車幫忙把蔬菜推回知青點。
上工時間太陽又大,就算沒去上工的,都在自留地裏忙活或者在家沒出來了一路上一個人都沒遇到。
到知青點時,正好碰到要去上工的喬蕾,到後院顧清清才起來洗漱。
顧清清看著江豔秋他們推幾袋菜回來,疑惑地問:“你買這麽多菜做什麽?”
江豔秋笑了笑,如實回答道:“曬幹菜冬天吃。”
顧清清有些驚訝地說:“需要這麽多菜來曬幹菜嗎?”
一旁的楊嬸子笑著解釋道:“要吃小半年呢,一個人這些還不夠呢,別看這麽多,曬幹以後,就沒剩下多少了。”
顧清清聽後恍然大悟,又想起他們也該曬點幹菜,如果隻有她一個人的話有空間不怕冬天沒菜吃。
不過有顧清時和林少陽兩人一起,空間保存的新鮮蔬菜根本拿不出來,也不可能天天蘿卜白菜,還是得曬幹菜。
於是就說道:“你們不說我還沒想起要曬幹菜的事。對了楊嬸,你們家裏還有多餘的菜嗎?能不能也勻點給我們曬幹菜。”
楊嬸子無奈地說:“不是嬸子不給你們換,是真沒有多餘的菜了,不然江知青這點都不夠。你去問問其他人家吧,田木匠家也種了不少,他們家應該有多餘的。”
家家戶戶種的就夠一家吃,今天天氣好才有多餘的,不過他們家前幾天就摘了不少給江豔秋他們請客吃飯。
這次又摘了這麽多,他們家自己的估計還不夠。
顧清清隻能說,說道:“好的,我回頭去問問,謝謝嬸子。”
江豔秋驚訝地說道:“真的呀?蘭姐這麽厲害?”
她記得書裏可是說趙蘭蘭又懶又愛麵子,自己都吃不飽還總給家裏匯錢回去。
自從江豔秋穿過來後,也沒見過趙蘭蘭去過山裏。
沒想到趙蘭蘭居然也這麽能幹,這是幹蘑菇不貴,常見的木耳蘑菇也就一兩毛一斤,一百多斤也有十幾二十塊錢。
上工一年辛苦到頭也就十幾二十塊錢的分紅。
“可不是嘛,采蘑菇特別厲害,每次去山上回來都是兩大麻袋,可惜!那孩子心太軟,每次賣了錢都給家裏匯回去了。”
說到這裏楊嬸子有點遺憾,村裏好幾家看中趙蘭蘭的,不過看她總補貼家裏,也怕以後結婚後還要補貼家裏。
江豔秋聽後點點頭,附和道:“可能家裏確實需要這筆錢吧。”
其實她心裏有些疑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趙蘭蘭的行為舉止並不像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也沒有被家人虐待過的跡象。
更重要的是,她看起來並不像是愚孝的人。
楊嬸子皺著一臉不讚同地說道:“不容易?哪有你們不容易啊!在城裏好歹還有供應糧不怕餓肚子。可你們這些小孩子來到農村,什麽都不會做,還要自己掙工分養活自己,日子能比上城裏人?”
江豔秋耐心地向她解釋道:“嬸子,您有所不知道在城裏,同樣有很多人生活不容易的。有的人一個月的工資要養活一家七八口人,甚至連供應糧都買不起,細糧都拿去換粗糧吃。而且在農村隻要勤快都不缺吃,在城裏樣樣都花錢,我們喂雞的白菜幫子也要花錢買。如果家裏有人生病了,他們連買藥的錢都拿不出來。還有住處也是很困難,有的家庭六七口人擠在一間狹小的屋子裏,哪有農村的寬敞。”
楊嬸子聽後將信將疑,在他們眼裏,帝都來的孩子,頓頓吃的白麵大米,住的都是金鑾殿,怎麽可能吃粗糧,沒房子住。
不過想到好多知青的條件不好,就點頭表示理解說:“看來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困難和不易啊。”
江豔秋接著說:“是啊,我們農村比不上城裏繁華,但隻要勤勞肯幹,總會有收獲的希望,這片土地孕育出的每一份成果,都是實實在在的財富。而城裏除了每月固定的工資外,幾乎沒有其他收入來源。”
楊嬸子忍不住誇讚道:“你這孩子真是會說話,說得頭頭是道,我都說不過你。”
江豔秋沒有再繼續討論這個話題,轉移話題說:“嬸子,你知不知道哪家有母雞需要出手的?我想換一隻能夠下蛋的雞回去養著,這樣以後就不用換雞蛋了。”
楊嬸子搖了搖頭回答道:“下蛋雞人家一般舍不得賣掉。如那些已經不產蛋的母雞,換回家後不知道還要養多久才能再次下蛋呢。與其這樣,你還不如直接購換雞苗回去養呢。不過現在換雞苗回去養不劃算了,才下蛋就到冬天,冬天雞都不怎麽下蛋,養起不劃算。”
對於這個結果,江豔秋早就在意料之中。
現在的下蛋母雞俗稱天下第一銀行,又叫雞屁股銀行。
在農村,雞蛋是家裏的主要經濟來源,來錢快,家裏油鹽醬醋、孩子讀書的費用等等,全靠雞蛋支撐。
至於年底村裏分紅和賣豬的錢,這些遠水解不了近渴,還要留起備用,免得急用。
誰會舍得將能下蛋的母雞賣了,這不是斷家裏的財路嗎?
雞蛋拿到收購站可以賣到三毛多四毛一斤,而且母雞也隻賣三四毛一斤,每隻雞重四斤左右,賣了多不劃算。
賣母雞在大家的眼裏等於殺雞取卵一個道理。
兩人采摘完所有的蔬菜後,發現楊嬸子家中竟然還有秤。
現在農村人都用鬥量糧食,就是前世小的時候也經常用鬥量糧食,鬥最小的一斤,大的三十斤,五十斤不等,很少看到有秤的。
兩人裝好秤,多出了幾斤,楊嬸子堅持不肯抓取出來,也沒有算錢用,少幾斤江豔秋也沒讓去摘來補。
她還給江豔秋采摘了一些柿子和兩個香瓜。
價格還是黃瓜和茄子一分錢一斤,豆角三分一斤。
一百一十斤的蔬菜,就一塊五毛錢。難怪大家都不想成為農民,這麽多東西才是人家一天的工資。
交易完成後楊嬸子又用她家的獨輪車幫忙把蔬菜推回知青點。
上工時間太陽又大,就算沒去上工的,都在自留地裏忙活或者在家沒出來了一路上一個人都沒遇到。
到知青點時,正好碰到要去上工的喬蕾,到後院顧清清才起來洗漱。
顧清清看著江豔秋他們推幾袋菜回來,疑惑地問:“你買這麽多菜做什麽?”
江豔秋笑了笑,如實回答道:“曬幹菜冬天吃。”
顧清清有些驚訝地說:“需要這麽多菜來曬幹菜嗎?”
一旁的楊嬸子笑著解釋道:“要吃小半年呢,一個人這些還不夠呢,別看這麽多,曬幹以後,就沒剩下多少了。”
顧清清聽後恍然大悟,又想起他們也該曬點幹菜,如果隻有她一個人的話有空間不怕冬天沒菜吃。
不過有顧清時和林少陽兩人一起,空間保存的新鮮蔬菜根本拿不出來,也不可能天天蘿卜白菜,還是得曬幹菜。
於是就說道:“你們不說我還沒想起要曬幹菜的事。對了楊嬸,你們家裏還有多餘的菜嗎?能不能也勻點給我們曬幹菜。”
楊嬸子無奈地說:“不是嬸子不給你們換,是真沒有多餘的菜了,不然江知青這點都不夠。你去問問其他人家吧,田木匠家也種了不少,他們家應該有多餘的。”
家家戶戶種的就夠一家吃,今天天氣好才有多餘的,不過他們家前幾天就摘了不少給江豔秋他們請客吃飯。
這次又摘了這麽多,他們家自己的估計還不夠。
顧清清隻能說,說道:“好的,我回頭去問問,謝謝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