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大地正醞釀著一項宏偉的戰略計劃——構建強大的國土防禦體係,以抵禦可能來自未來的侵略者。


    之前因為夢境預言的警示華夏政府已經有這個打算,但因為現實的發展與夢境之中出現了很大的衝突。夏先衍再三詢問了華夏守護之靈後,得到了一個令人心悸的答案:守護之靈此刻能夠隱隱約約地感知到一種難以捉摸卻又無比真實的危機感,這種危機關乎整個華夏的生死存亡!


    不僅如此,華夏守護之靈確定,其他文明的守護之靈實力上來後同樣也會對這股潛在的威脅有所感應。


    這不是華夏的生死存亡,而是整個地星世界的,毀滅來自於外部,這說明之前的預言並沒有作廢,還是可以參考的。


    所以大部分的入侵者會從海洋向著陸地進攻,再配合陸地出現的敵人,將整個地星的人類勢力分化,逐步蠶食掉。


    基於此,構建國土防禦體係的計劃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華夏高層關注的焦點。經過反複商討和權衡,這個計劃在國家領導人與守護之靈深入溝通後得以進一步明確和完善。


    麵對這一嚴峻形勢,華夏政府將國土安全列為未來十年兩個重要的五年計劃中的核心任務之一。為此,精心策劃並敲定了構建堅不可摧的海洋防禦體係的詳細方案。


    在眾多潛在的合作夥伴中,北朝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價值,率先進入了華夏的視野。


    與此同時,與華夏保持著緊密合作、堪稱“新時代全麵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典範的大俄,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盟友。


    通過與這兩個國家的密切合作,華夏有望在東北地區建立起一道堅固的防線,從而極大地減輕該地區所麵臨的壓力。


    其他被選中的國家是華夏的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白俄、委內瑞拉、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亞、烏茲別克斯坦和匈牙利,一共六個國家。


    然而,在這之中,巴基斯坦的情況稍顯特殊,因其國內局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所以最初並未將其納入考慮範圍之內。


    但隨著古印度地區靈源的誕生的脈絡逐漸清晰,加上尼泊爾與巴基斯坦派遣代表團來尋求合作,並提供了不少當地靈源的信息。


    經過商討華夏政府決定開展與這兩個國家開展修行功法上的交流。


    佛教的起源之地是尼泊爾,尼泊爾的佛教文化孕育出了靈源,但是由於尼泊爾的國教是印度教,佛教的信徒很小,關於佛教文化孕育的靈源之地,已經有了消亡的跡象,為了破局,這才選擇和華夏合作。


    巴基斯坦繼承了印度河流域古印度的大部分區域,同樣繼承了古印度的佛教文化,而佛教文化所孕育的靈源之地,同樣因為其國內缺少佛教信徒,有著消亡的趨勢。


    古代印度河流域雖然早有古國,卻無信史,也沒有留下文字記載的可信曆史。唯一記錄了古印度河文明古國的竟是由華夏唐代高僧玄奘所著述的《大唐西域記》一書。


    在華夏曆史上,對天竺的最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傳》,當時稱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對音)。 《漢書》記載:“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裏,得蜀賈人市。” 《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天竺國一名身毒”。


    身毒其範圍主要指今印度河流域一帶,所以這些古籍中所說的身毒是巴基斯坦。


    至於恒河平原,即今日南亞地區的印度和孟加拉國,在古代稱為“婆羅多”。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梵文吠陀史詩的《摩訶婆羅多》及《蓮花往世書》。


    據相關的曆史記載和靈源孕育而生的證據,古代佛教文化的真正發祥地並非人們普遍認為的南亞印度,其源頭實則位於尼泊爾以及巴基斯坦所處的印度河流域一帶。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源自遠古的宗教文化逐漸蓬勃發展,並廣泛傳播至今日阿富汗境內的喀布爾河流域以及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區域,進而得以盛行開來。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塔爾沙漠以東那片遼闊的恒河平原地帶,盡管被世人稱為“佛國”,但令人詫異的是,在這裏卻鮮少有重要的史前佛教文化遺址被發掘出來,也幾乎找不到那些承載著歲月滄桑的古老文明遺跡。


    繼續深究,華夏政府發現號稱繼承古印度文明的印度,竟然沒有多少靈源是因為古印度文化孕育而出的。


    古印度文明的消亡,讓古印度地區的文化已經斷代,作為佛教起源之地佛教文化隨之沒落了。


    現代的華夏成了佛教體係最為完整的國家,佛教在華夏分為三大語係,分別為:漢傳佛教(漢語係佛教)、藏傳佛教(藏語係佛教)和南傳佛教(巴利語係佛教)。


    古印度文化的滅亡這就使得,當今的佛教,雖然成為世界性宗教,遍布世界各地,佛經也翻譯為多種文字。但如果要查找原本,小乘隻能查巴利語,大乘隻能查漢語和藏語,這是母本。


    佛教已經在華夏完成了本土化,融入了華夏文明之中。


    巴基斯坦因為沒人信仰印度教,所以不用怕印度的文化侵蝕,相反還能跟印度爭奪古印度文明的繼承權。


    而尼泊爾現在國教是印度教,要想阻擋印度文化的侵蝕,就隻能求助華夏,借助佛教抵禦印度教的文化侵蝕,不然以後將徹底淪為印度的附庸。


    靈源開始孕育而生後,印度不是沒有想過利用佛教籠絡其他信仰佛教的其他國家,但尷尬的是沒有幾座關於佛教文化的靈源之地誕生,再看看華夏境內關於佛教文化靈源的數量,於是趕緊打消這個算盤,別到最後為華夏做了嫁衣。


    而恰好在這個時候,華夏召開關於修行者的研討會,尼泊爾決定派遣代表團前往華夏,專門商討有關佛教靈源的重要事宜。鑒於此情況,華夏政府向尼泊爾伸出了橄欖枝,決定將尼泊爾納入此次重大行動當中,自然而然的巴基斯坦也在合作之中。


    除了這兩個國家,還有一個特殊的存在——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是華夏的“永久全麵戰略夥伴關係”。


    早在漢朝設立西域都護府(前60年)前,哈薩克斯坦的大部分地區便被納入華夏的版圖,這裏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路線所經之地。


    所以哈薩克也被應邀選拔修行者進入華夏成立的學宮。


    這個計劃就等著《法華心經》麵世!


    當夏先衍成功地宣告《法華心經》完成的那一刻,整個宏偉的計劃便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一般,迅速啟動運轉起來。


    夏先衍還在金陵的時候,政府方麵早已積極行動起來,開始向其他國家發出邀請,並邀請他們共同商討有關修行的合作議題。


    為了吸引各國高度關注並積極參與到這次合作中來,華夏政府隱晦地拋出了極具吸引力的籌碼——修行功法。


    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因為對於那些渴望探索修行奧秘、提升自身實力的國家來說,這樣珍貴的修行功法實在是難以抗拒。


    麵對如此誘人的東西,其他國家不得不對這次交流合作給予足夠的重視。


    合作交流過程中,夏先衍表現出了親和一麵,如春風拂麵,瞬間驅散這些人心中的拘謹與不安。


    整個談判過程進展得異常順利,最終,華夏向這十個國家的修行者們提供了數量頗為可觀的寶貴名額。


    然而,由於修行功法涉及到大道規則,根本無法用其他語言翻譯傳達其中蘊含的規則與修行要義。因此,這些有幸被選派至華夏進行深入學習的修行者們就必須要熟練掌握漢語。


    當人類成功覺醒靈覺之後,自身的學習能力已然發生了天翻地覆般的變化。


    曾經讓人感覺非常晦澀難懂,很難學習的漢語,學習起來簡單了許多。


    華夏政府考慮到以後來華的修行者會更多,於是在古都長安,神都洛陽,燕都燕京,左海閩都,天府錦城,五座城市成立了修行學宮。


    五座修行學宮不僅敞開懷抱歡迎來自國外的修行者前來深造學習,同時也向國內的修行者伸出橄欖枝。此外,分布於世界各個角落的華人修行者同樣擁有申請入學的資格。


    為的就是籠絡天下英才匯聚一堂,共同探索修行之道的奧秘。


    其中,位於燕京的修行學院選址於明十三陵東側的蟒山之上。其山勢起伏如大蟒,綠樹成蔭,自然風光秀麗迷人。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這座學宮宛如隱匿於塵世之外的仙境一般,暫時命名“蟒山靈修學宮”,簡稱蟒山學宮。


    洛陽的修行學院則坐落於洛水之畔,正好處於絲綢之路公園的對岸。滔滔不絕的洛河水流淌而過,仿佛訴說著千年古都的輝煌曆史。在這裏,學員們能夠感受到濃鬱的文化氛圍和厚重的曆史沉澱。此學宮暫名為“洛水靈修學宮”,簡稱洛水學宮。


    長安的修行學宮選定在渭水之畔,與秦漢渭河湖畔濕地公園隔岸相望。奔騰不息的渭河水見證了無數朝代的興衰更替,承載著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這座學宮暫時被命名為“渭水靈修學宮”,簡稱渭水學宮。


    閩都的修行學宮選擇建在鼓山西側,緊挨著閩省理工大學(鼓山校區)。鼓山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卷,靜靜地鋪展在閩江之畔。山勢巍峨而不失秀美,峰巒疊嶂,雲霧繚繞。此學宮暫定名字為“鼓山靈修學宮”,簡稱鼓山學宮。


    錦城的修行學宮則是選定在錦城與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隔江相望的江安河南岸。源自於都江堰的江安河,宛如一條碧綠的綢帶,輕輕環繞於蓉城之側,為這座城市增添了幾分溫婉與雅致。這座學宮暫時被命名為“江安靈修學宮”,簡稱江安學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闌風伏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闌風伏雨並收藏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