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張騫出使西域以及漢武帝打敗匈奴,漢朝廷在西域先後設置了河西四郡、西域都護,使當今所謂的絲綢之路的東段與中段處於西漢王朝統一的經營與管理之中。


    絲綢之路東、中、西全線貫通,保障了道路上的商品交流、文化往來的通暢,促進了絲綢之路的空前繁榮,成為中西之間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正是由於張騫及其出使團隊為絲綢之路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所以司馬遷將絲綢之路開辟,稱之為“鑿空”。


    曆史上絲綢之路沿途各地的安定與戰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絲綢之路的暢通與斷絕。也就是說,不同的曆史時期絲綢之路的通暢程度也相應不同。


    “絲綢之路”作為華夏明清之前東西方陸路交通最主要的通道,包括了綠洲路(大絲道)、草原絲綢之路、西南夷道(或稱“緬甸路”、“驃國往婆羅門路”)、青海路(或稱“唐蕃古道”、“吐蕃往尼波羅路”)等主要分支在內,共同構成了龐大的陸上絲綢之路體係。


    其每一段都有許多岔道,並非一條固定通路。其東段的分支狀況主要受製於如何便捷穿越六盤山、渡過黃河而出現的幾個道路節點;中段主要是在不同綠洲之間的穿插跳躍。這幾條道路上的分叉節點,基本都是古代城鎮重地或軍事關隘。


    曆史上穿越絲綢之路的著名人物,幾乎沒有一個人是沿同一條通道走下去的,通往西域的道路選擇,除自然地形的製約之外,主要是由當時的政治、經濟情況決定的。


    絲綢之路的暢通,是東西方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的有力保障。


    在政治交往方麵,有著諸多確切的史料記載。自張騫通西域之後,綠洲之路的暢通,促使漢帝國與西域諸國的聯係空前加強,漢朝赴西域的使者“相望於道”,西域諸國回訪漢朝的使者亦不絕於途。


    如東漢的甘英,曾出使西方,遠達波斯灣一帶;唐代除各國大量的使者往來之外,許多國家常“質子於唐”,也就是國王或首領將自己的兒子派遣至唐長安做人質,以求得唐朝的信任。


    如公元 7 世紀中葉,薩珊王朝受到大食的攻擊,薩珊王子卑路斯便前往唐朝求援,後因薩珊王朝被大食所滅,卑路斯遂在長安終其一生。


    絲綢之路,無論是陸路絲綢之路還是海上絲綢之路,都猶如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巨著,在人類曆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部“史詩巨著”不僅描繪了古代華夏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壯麗圖景,還深刻地影響了沿線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


    在經濟交流方麵,除過上述提及的玉石、絲綢和金銀器等貴重之物,憑借絲綢之路這條大通道,曾有種類繁多的物品交流。譬如,從西域和中亞一帶進入中原地區的植物品種包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桃等等;引進的動物(包括珍禽異獸)主要有:汗血馬、長頸鹿、獅子等等。其他珍奇物品包括:珊瑚、琥珀、瑪瑙,還有毛織物如海西布等等。這些物品,極大地豐富了中原地區的物種。


    與此同時,從中國內地傳至西域及西方諸國的物品亦非常之多。例如,傳入西方物品除過中國的漆器、鐵器等之外,植物品種有桑樹、茶樹、梨樹、桃樹、杏樹、邛竹等,中藥材有大黃、肉桂、黃連和茯苓等。


    在宗教傳播方麵,東西方有著頻繁而深入的交流。源於印度的佛教,於東漢時就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中國;源於西亞的祆教(亦稱拜火教),於南北朝時期傳入內地;至隋唐時,又有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先後傳入中國。


    這些外來宗教逐步本土化,其中佛教對華夏傳統文化的影響最大,本土化也最為徹底,典型的例證就是以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等為代表的大型石窟,以及寺院和佛塔等佛教建築文化遺存在華夏境內比比皆是,形成了華夏特色的佛教文化。


    在科技、藝術等方麵,同樣存在廣泛交流。例如華夏的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技術、指南針、建築技術等經由絲綢之路傳入西域甚至遠達羅馬,而西方的馬戲、潑胡乞寒戲、波羅球戲等,以及樂曲歌舞中的天竺樂、安國樂、康國樂、龜茲樂和胡旋舞等等,也陸續傳入華夏,為華夏文化增添一抹異域風情。


    絲綢之路大通道對東西方社會之間的文明交往演進,產生過重要影響和積極意義,甚至對整個人類社會文明的大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文化遺產涉及 33 處遺址點,都屬於絲綢之路道路係統中的東亞、中亞部分路段上的重要節點,東西跨距五千多公裏。


    華夏共 22 處曆史遺址,其中,甘隴省 5 處:麥積山石窟懸崖峭壁上泥塑瑰寶與險峻自然完美融合的佛教藝術殿堂、炳靈寺石窟黃河岸邊的千年石窟藝術寶庫、鎖陽城遺址雄踞戈壁荒漠之中的瓜州古城、懸泉置遺址塢堡式院落建築驛站、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的玉門關遺址;


    三秦省 7 處: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見證了漢朝的輝煌、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展現出唐朝的盛世氣象、彬縣大佛寺石窟的佛像莊嚴慈祥、張騫墓訴說著古代絲綢之路開拓者的傳奇故事、大雁塔和小雁塔曆經千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興教寺塔蘊含著濃厚的佛教文化內涵;


    中州省 4 處:漢魏洛陽城遺址見證了多個朝代的興衰更替、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佇立五百年見證華夏文明的鼎盛、新安漢函穀關遺址中原鎖鑰,兩京咽喉、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橫亙豫陝之間;


    西疆省 6 處:克孜爾尕哈烽燧孤獨矗立於荒漠之上守望者、克孜爾石窟古代西域佛教藝術寶庫、蘇巴什佛寺遺址古龜茲國佛教文化的璀璨明珠、高昌故城突兀在戈壁瀚海中的一座千年古城、交河故城一座向地下掏出來的城、北庭故城遺址雄踞天山北麓。


    這些遺址正是絲綢之路靈源形成過程中,分支靈源的匯聚之處,眾多的小靈源在這些地方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座座大型靈源。


    哈薩克斯坦共有八處曆史遺址:開阿利克遺址、塔爾加爾遺址、阿克托貝遺址、庫蘭遺址、奧爾內克遺址、阿克亞塔斯遺址、科斯托比遺址、卡拉摩爾根遺址。


    吉爾吉斯斯坦共有三處曆史遺址:碎葉城(阿克·貝希姆遺址)、巴拉沙袞城(布拉納遺址)以及新城(科拉斯納亞·瑞希卡遺址)。


    遙想當年,“沙漠之舟”馱載著川流不息的商隊、使團和民間交往群體,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穿行,加上那清脆入耳的駝鈴聲,勾勒出一幅鮮活美妙的畫卷——這就是絲綢之路。


    從繁華熱鬧的唐長安城出發一路西去,經隴東過隴西高原,穿越遼闊壯麗的河西走廊,然後穿過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的一片片綠洲,繼續跋涉在天山北麓的草原地帶。接著逾過蔥嶺、飛渡北流河水(今哈薩克斯坦境內楚河、錫爾河),進入中亞、南亞、西亞,直至裏海、地中海沿岸區域。


    這條漫長而艱辛的交通道路,根據地理位置和文化特點,可以大致劃分為東段、中段和西段三個重要段落。每一段都有著獨特的風景和故事,見證了無數曆史的滄桑變遷。


    東大段:自長安至玉門關\/陽關之間路段。此段自長安城之後,大致有三條線路,分為南路、北路與青海道。


    東大段之南路走向:長安→西渭橋→始平(今興平)→武功→岐州雍縣(今鳳翔)→隴州汧源(今隴縣)→穿越隴山,轉而沿隴山西南行→清水→秦州(今天水),繼而西行→伏羌(今甘穀)→渭州襄武(今隴西)→渭源→狄道(今臨洮),轉而北上→蘭州,逾黃河、越烏鞘嶺→河西走廊→武威,至此與北道匯合,而後西行→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瓜州(今安西東)→沙州敦煌。


    東大段之北路走向:長安→鹹陽→奉天(今乾縣)→永壽→邠州(今彬縣)→涇州(今涇川)→平涼→原州(今固原)→石門關→會州(今靖遠)→烏蘭關→逾黃河、越烏鞘嶺→河西走廊→武威,至此與南道合二為一→甘州→肅州→瓜州→敦煌。


    東大段之青海路:實則為南路支脈,狄道\/蘭州→河州(今臨夏)→鄯州(今樂都)→鄯城(今西寧)→渡大通河,越祁連山→大鬥拔穀(今扁都口)→刪丹(今山丹),至此與北道合二為一→甘州→肅州→瓜州→敦煌。


    中大段:主要位於今西疆境內。敦煌是絲綢之路東段節點,其中主要以陽關、玉門關為地標,陽關位於敦煌西南、玉門關在其西北向——繼續西行就是絲路中段,西南出陽關、西北出玉門關,由此構成了中段三條路線,分南、中、北三路。


    中大段之南路:敦煌→陽關,向西南進入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昆侖山北麓的綠洲帶→石城鎮(今西疆若羌)→播仙鎮(今西疆且末西南)→於闐鎮(今西疆和田南)→皮山鎮(今西疆皮山)→磧南州郅支滿城(今西疆葉城)→喝盤陀(今西疆塔什庫爾幹),之後穿越蔥嶺,進入中亞。


    中大段之中路:屬於漢代 西域的北道。玉門關→西州高昌(今西疆吐魯番),而後沿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天山南麓的綠洲地帶西行→焉耆鎮(今西疆焉耆西南)→烏壘州(今西疆輪台東)→龜茲鎮(今西疆庫車)→姑墨州撥換城(今西疆阿克蘇)→疏勒(今西疆喀什),之後逾過蔥嶺,進入中亞。


    中大段之北路:敦煌→莫賀延磧(今哈順戈壁,位於羅布泊和玉門關之間)→伊州(今西疆哈密),然後逾過天山→蒲類海(今巴裏坤湖)→北庭都護府(在今西疆吉木薩爾北)→輪台(今西疆米泉)→弓月城(今西疆霍城西)→渡伊麗水(今伊犁河)→碎葉鎮(今吉爾吉斯北部的托克馬克),進入中亞。


    西大段:指西域通往中亞、西亞、南亞以及歐洲的陸路交通。當時此路段上的國家、民族眾多,政治形勢複雜多變,因此該路段除幹線之外,包括諸多支線。幹線大體分南、中、北三道。


    西大段之南路:起始與絲路中大段之南路相接,進入烏滸河(今阿姆河)上遊區,由此一分為二:其一,帕米爾瓦罕穀→興都庫什山→吐火羅(今阿富汗北部)→罽(ji)賓國(今阿富汗東北部)→天竺北部(今巴基斯坦與印度北部地區);其二,帕米爾瓦罕穀地→大小勃律地區(今克什米爾及印度河沿岸一帶)。


    西大段之中路:與絲路中大段之中路相接,進入粟特地區。拔汗那(位於吉爾吉斯費爾幹納盆地)→昭武九姓的石國(今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幹)→曹國(今費爾幹納盆地)→康國(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何國(撒馬爾罕西)→安國(今烏茲別克布哈拉)→穆國(今土庫曼斯坦馬裏)→波斯(今伊朗)→西大食海(今地中海)。


    西大段之北路:與絲路中大段之北路相接,碎葉鎮→怛邏斯城(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越過藥殺水(今錫爾河)→雷翥海(今鹹海),渡過亦克水(今裏海東北的恩巴河)→烏拉河(今裏海北麵的烏拉爾河)→伏爾加河→黑海沿岸的刻赤和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洛京、長安兩座古都孕育的靈源誕生後,絲綢之路上的這些靈源在這兩座古都靈源的牽引下競相現世。


    這些靈源如滿天繁星落入人間,繁星匯聚,縱觀古今,橫貫東西,或許這些由東方孕育而生的靈源會向華夏文明一樣,開啟西出之行。


    也正是因為絲綢之路靈源的出現,世界其他文明也開始孕育誕生靈源,地星之上靈源誕生拉開了序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闌風伏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闌風伏雨並收藏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最新章節